时间:2024-05-22
姜红梅
精准扶贫不同于粗放扶贫,精准扶贫主要是指政府及相关部门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合理、科学有效的方法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通俗的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民而言的,哪一户贫困就扶持哪一户。
在2014年年底我县贫困人口共13988户53944人,贫困发生率为37.71%;在协同治理之下贫困人口动态变化为47858人,贫困发生率降为33.48%。到2015年减贫10105人,协同治理下我县贫困人口减为38142人,贫困发生率减为26.68%。2016年我县减贫7700人,贫困人口为30604人,贫困发生率21.41%。及至2017年,在协同治理之下贫困人口减为34793人,贫困发生率为16.45%,但是在2017年底,贫困发生率回升为40.78%。
精准扶贫的对象是贫困农户,所以,贫困农户的参与力度决定着精准扶贫工作的工作效果。在扶贫工作的推进过程中,贫困农户参与力度不够是一个问题,造成该问题的原因也多种多样。第一,政府实施的精准扶贫与贫困农户的需求不对口。第二,贫困农户的能力水平与精准扶贫项目不匹配。当精准扶贫部门把扶贫项目投入到贫困农户之中,贫困农户由于能力的不足通常无法参与进项目,也就减弱了贫困农户的参与度。
贫困农户是精准扶贫的对象,所以,精准扶贫的实施者与实施对象之间的互动也是至关重要的。虽然我国的精准扶贫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缺乏良好的互动性,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精准扶贫工作的进一步推进。例如:管理扶贫开发的扶贫办和管理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民政管理部门,这两个部门的工作存在交叉的信息,但是并不能做到信息的共享与互通。
精准扶贫的精髓在于精准,即针对有不同需求的贫困农户,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解决。例如:对于因重大疾病造成贫困的农户,应该实施医疗扶贫;对于上不起学的贫困农户,应该资助其完成学业;针对那些养殖、种植造成的贫困,应该实施技术扶贫等等。然而,真正的精准扶贫并未做到精准,最普遍的就是“一刀切”。例如:对于好吃懒作和拥有一技之长的贫困户实施的精准扶贫并没有差别;对于那些身体有缺陷的贫困户和那些体格健硕的贫困户实施相同的精准扶贫等。以上这些并不能体现精准扶贫的“精准”,也无法使得贫困户从根本上摆脱贫困。
贫困农户是精准扶贫工作的主体,因此,要确保贫困农户的参与力度。首先,要加强贫困农户与精准扶贫部门之间的互联互动,及时的将贫困农户的需求反映给扶贫部门,扶贫部门要根据贫困户的具体实际情况制定扶贫战略,有效的提高贫困户的参与积极性。其次,应该建设贫困农户之间的合作、沟通机制,实现贫困农户之间的信息、经验的共享、互通、沟通。
世界上没有两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理,不同的贫困户,导致贫困的原因也不可能完全相同。精准扶贫的精髓是“精准”。所以,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要具体贫困户具体分析贫困情况,具体解决贫困问题。例如:对于较高年龄的低保户要保障其基本的生存;对于健康的贫困户,可以进行技能培训,促进其就业,使其尽可能的摆脱贫困;对于拥有一技之长的贫困户,可以加强就业指导,促其就业,使其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等等。
精准扶贫工作的进展仅仅依靠政府即扶贫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应依靠社会各界的支持。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的贫困原因对症下药,宜商则商,宜农则农,在改善贫困农户的生活状况条件的基础之上,从根本上使贫困户摆脱贫困。
针对扶贫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应该首先分析清楚原因,然后有针对性的解决。确保精准扶贫力度的重要一点就要加强扶贫工作的监督。首先,要确保扶贫资金的使用,对于贪污现象要严加惩处。其次,要实现协同帮扶,精准扶贫仅仅依靠国家和政府使远远不够的。
在我国,绝大部分的贫困农户的脱贫思想落后,他们认为脱贫仅仅依靠政府帮扶就可以,这也就使贫困农户无法从根本上脱贫的根本原因。这是因为大部分的贫困农户的教育程度不够高,眼光不够长远,无法意识到脱贫的根本。因此,政府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同时,也要注意提高贫困农户的脱贫思想,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宣传教育;邀请专家讲座;对贫困农户进行教育培训等等。
评估精准扶贫工作的效果就需要健全的精准扶贫工作考核机制。精准扶贫工作考核机制要对负责精准扶贫的干部进行精准的考核,对其工作要进行合理科学的分析,总结经验,发现不足,从而进一步完善精准扶贫工作;同时还要实事求是的采集精准扶贫工作效果,杜绝作假现象。
我国自实施“精准扶贫”战略以来,农村地区的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不错的成果。针对精准扶贫工作中的问题,下一步应该深化农村的精准扶贫战略,对症下药,提高农户参与度,构建扶贫长效考评机制,更好的实现农村的各项精准脱贫任务。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