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毕金仪 心灵解锁人

时间:2024-04-24

潇棋

她留着短发,干净利落;她眼睛很亮,如湖水一般平静,专注而有神。她语言犀利,逻辑清楚,常有惊人之语……

在《向前一步》《第三调解室》《谁在说》《选择》等电视节目中,她频繁露脸,发言不多,但面对现场的争议和观点不一,进展困难时,她经常一针见血,直指问题所在。

她就是国家级心理咨询师毕金仪。

她独特的气场,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当她出现在我面前,我知道那是一切尽在掌握的感觉。

在这些看似刚性的性格背后,是她内心深处的一份柔软,是一个个关于“心”的真实故事。

这些故事,如花绽放,是她对梦想的领悟。

心·动|只为梦想

“学心理学的过程,就是一连串礼花燃放的过程。”

毕金仪是个有主意的人。

她出身音乐世家,父亲是指挥家、作曲家,母亲是一名歌唱家。成长在这样一个艺术之家,她从小学琴,很喜欢音乐。但她却先后选择了法学和心理学。“我喜欢知性的东西,但更喜欢能帮助别人的职业。律师和心理咨询师没有太大不同,本质上都是助人于危难的事。我的人生就是这样,在帮助别人为前提的基础上做事,让我心安。”

毕金仪的第一专业是法学,她毕业后从事了近20年与专业相关的企业管理工作并不时代理离婚诉讼案件,“在代理离婚案件中,我能感觉到,当事人和我们的交流,多少都有隐瞒,有时甚至会导致在替他(她)办理案件中遇到一些麻烦。”

对此,毕金仪表示自己当时不理解,“既然我们在替他(她)做事情,为什么还对我们有所隐瞒?在深度了解之后,我发现其实并不是所有问题都能按照法律条文办就可以了,其中掺杂了很多其他因素,比如:出于亲情、面子等保护其他人的角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心理活动。”

从那个时候开始,毕金仪就对心理学发生了浓厚兴趣。“我很想知道,除了在法律上对人们提供帮助,是不是可以对人们的心理有一些了解,对自己办案也有帮助?”

说做就做,毕金仪不但是个“有主意”的人,更是那种雷厉风行的人。2001年,毕金仪参加了我国最早一批心理咨询师学习,当时37岁的她到中国科学院读了医学心理学硕士研究生。一个“心”的世界也逐渐展现在她面前。

谈到这里,毕金仪的脸上充满神采,“学心理的整个过程是非常愉悦的,就是一连串礼花燃放的过程。过去那么多的不解之谜、从小困扰自己的各种疑惑被老师一一解开,那种感觉,特别像放礼花,‘嘭的一声在我的心里绽放,对我的人生都是一个滋养。”

学习心理学给毕金仪打开了一扇门,学习的过程让毕金仪痴迷。2002年,毕金仪取得了心理咨询师证书,之后和同学联合开办了闻心斋心理咨询所,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

“心理学科跟医科很像,各种理论和技术更新很快,学习不能间断。”这是毕金仪对自己专业的认识。从2003年结束研究生学习后至今,尽管工作忙碌,但她从未间断过专业知识的更新和再教育,其中包括六年连续的中德班初级、高级课程学习。“心理学行业我是半路出家,工作场合还包括媒体平台,每句话每个想法都要禁得起推敲,不敢懈怠呀!”

2005年、2006年,心理学的社会认知比现在贫乏,她在《新浪》《搜狐》《法制晚报》《女友》《MISS》等媒体写专栏做访谈,深入浅出地解读各种心理现象……后来,她又出版了几本书。《恋爱了》从“我是恋爱了吗”到“当爱已成往事”,把恋爱经过用心理学视角诠释了一遍。《在人间》则由例而论,用简练明了的文字拨开人际交往似是而非的迷雾,乍一看像本心理辅导工具书,而若一旦陷入恋情之惑、苦于人事之困,定能从中找到“病根儿”和“药方子”。

2006年底、2007年初,她和北京电视台合作第一档节目《为你心动》,之后,又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半边天》、北京电视台《情感部落格》《谁在说》《生活广角》等节目,2013年又来到《第三调解室》。

心·直|独特风格

“希望他(她)来一次,能够有所收获、有所改变。”

毕金仪是个喜欢直接表达自己观点的人。“一针见血、一语中的、深入浅出、直截了当”是她特有的风格。

2017年7月23日,《第三调解室》栏目播出了一期名为《第四套房》的节目,节目中争吵激烈,双方各执一词。毕金仪一边专注地观察当事者,一邊用笔在纸上写着。之后,她与当事人的一段对话,至今仍令许多人印象深刻。

一对夫妻名下已经有了三套住房,而且都位于大兴区亦庄镇的黄金地带。当天,夫妻二人来到现场,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和亲人争夺第四套房。调解之时,当事人一家执拗的态度,令调解工作进展困难,见此情景,毕金仪与他们进行了沟通。

当事人:他们拿出一个遗嘱来,我们两口子都不知道,不知道这个遗嘱什么时候写的,我婆婆活着时候也没跟我们说过。

毕金仪:干吗要跟你们说?

当事人:也没透露过。

毕金仪:为什么要跟你透露?把这个房子拿出去卖了然后大家分钱。

当事人:我不卖,我婆婆说了。

毕金仪:你说了不算。

当事人:那怎么办呀?

毕金仪:有办法。你以为没有办法,就中国的法律管不了你。是这样吗?

当事人:我不知道。

毕金仪:中国的法律能不能管你,你不知道?

……

可以看出,毕金仪在调解过程中,非常果断。

但她的这种风格使得部分当事人不能接受,有的观众不喜欢她的风格,觉得她“太强势”,有的观众对她有一些微辞。面对质疑甚至是批评的声音,毕金仪说自己也苦恼过,但是让她坚持下来的,依旧是对专业的恪守。“熟悉我的人知道,我在《第三调解室》这个节目里面的工作状态和我平时的工作状态是差不太多的,我尽量以最专业的态度来面对问题,我认为那儿需要帮助的人和我日常工作中需要帮助的人他们是一样的。”

“很直接地表达,甚至有时刻意选择一些相对比较重的词来使用,我是故意的,是经过考虑后的做法。因为许多时候根本不是开导开导就能解决问题的。”毕金仪坦言,“所以我会选择一些听起来比较刺耳的词,希望他(她)记住。并不是说我想抖机灵,专门去刺伤人家。而且话在说之前我是要琢磨的。特别讨巧的话,我也会,但是那对当事人有什么帮助呢?”

其实,毕金仪在荧屏中也有温柔、亲切的一面。在《第三调解室》的一次纠纷调解中,当事人情绪激动,愤然而起。毕金仪几度安抚仍没法儿让她平静,于是她问:“要不咱出去单聊?”说着就跟当事人走下台,随手拉一张小板凳坐下与当事人面对面,真诚倾听对方哭诉,宛如是个耐心而包容的大姐。而转身参加一档处理急脾气宝宝的节目时,她眼中又流露着妈妈一般的温情。

心·定|唯静方可

“我希望自己像面镜子,帮助咨询客人重新了解自己。”

毕金仪是一个内心安静的人。

“我希望自己像面镜子,不掺杂任何个人意见,而是让他(她)照镜子,反馈出他(她)真实的自己,认清自己的优点与缺点,然后转身离开,不再需要这面镜子。”她说,“最好的心理咨询师是要会倾听和观察,内心要非常安静,很平稳,对咨询的问题虽然当时不能解决,但要置身事外,这样的人才能做咨询师。要居中,要保持中立,耳朵和眼睛才会更灵敏,思路才会更清晰。”

曾有一位35岁的白领访客,发现丈夫婚外情后深受打击,一度想到轻生。毕金仪先进行危机干预,化解她的自杀念头。然后通过对婚姻历程的剖析使她从自身角度思考婚姻,去除无助感,继而帮助她自我探索和成长,逐渐发现独立的自我意识,与丈夫理性沟通。历时两年的咨询,她挽救了婚姻也找回了自我。

“其实,70%的时间我都在倾听,因为只有认认真真地倾听对方诉说,才能体验对方的感受。没有任何人会比当事者本人更了解自己生活的真相,只是当事者在纷繁的现实和不确定的解决办法中迷失了方向。我并不能臆断和编造,能做的不过是用心理学的语言重新解读咨客的内心需求,并帮他们重新理解自己。这不是判断而是体验,用你的内心体验对方的体验;不是唤醒自己的内在感受,而是通过换位理解对方的内心体验。”

由于工作关系,她接触的都是别人生活的痛苦部分,要解不同人心里的“疙瘩”。面对别人的痛苦,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既要以旁观者的角度看,又要解决,还不能把别人痛苦部分接过来,否则内心就会像垃圾填满场一样,填满痛苦。

“这就像医生,给病人看哪一科,自己哪一科就得病还行?这是极不专业的情况,是不允许的。我们这个专业最怕的就是被人带跑了。”而这要求心理咨询师要有自查能力,即“内观”。毕金仪表示,这种内观是每天进行的,定期的督导也是必不可少的:清理工作压力,交流工作体验,察觉过度沉浸……这样才能在甘愿成为别人的“情感垃圾桶”的同时,始终保持中立有温暖的立场,宠辱不惊,临危不乱。

心·梦|走进社区

“帮居民解决问题,得到百姓的信任,让我拥有满满的成就感。”

毕金仪是京城老百姓的熟人。

近年来,家庭、婚姻、亲子关系的心理困扰不断增多,给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带来阻碍或影响。顺应民众的需要,各级政府纷纷设立化解矛盾、保护妇幼的服务机构。2016年,毕金仪应通州中仓街道的邀请,在社区正式挂牌成立了面对居民的各类调解服务工作室。除了提供公益的心理疏导、家庭矛盾的调解之外,还在律师朋友们的帮助下提供法律援助和调解,“把《第三调解室》的调解工作延长到了社区。”

“中仓是老小区,居民人数多,年龄组成复杂,自然各类问题都会有。夫妻关系、亲子关系、成年子女与老年父母之间的矛盾,学生学习障碍,职场困扰……总之,能想到的心理困扰,这几年在中仓都遇到了。”

“街道特别重视我们的项目,指派专人对接。我们一起琢磨怎么在有限的时间里让更多居民受益。最后形成了一对一谈话、轮流走访各居委会、开设居民大讲堂相结合的服务方式。”说到这里,毕金仪很开心,“我现在在中仓相当有名!不但本辖区的居民遇到事儿会来找我,他们还会跟住在其他辖区的亲戚朋友推荐,尤其2019年以来,从外辖区过来咨询的居民越来越多。走在街上,總有居民拦着我聊会儿,还会送自家店里好吃的给我,那暖和劲儿跟回老家回娘家的心情一样!”

2017年6月15日,在通州区图书馆,毕金仪给居民做了“如何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和青春期孩子的家庭教育问题”为题的专题讲座。她给现场的居民讲了一个令人心酸的事例:一个未成年女孩被强迫卖淫,遍体鳞伤,最终逃离。“这个悲剧是如何发生的,其中又隐含了什么样的家庭问题……”

毕金仪的讲座引起了现场观众的思考,家长们也提出了好多现实的问题:

“孩子在学校咬指甲,在外面腼腆,在家里闹翻天,同一个孩子在外面、在家里表现完全不一样,这是怎么回事”;“孩子不写作业,打一顿一天管用,第二天照旧”;“孩子在外面被别的小朋友抢玩具,完全不懂反抗,是不是有问题?”一个又一个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毕金仪逐一讲解,她不但分析了家长们提出的家庭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成因,又穿插了反映的深层次心理学的理论,让现场的居民大呼过瘾。

原定90分钟的讲座延长了整整一个小时,居民们仍不愿意离开。有的居民说,“今后一定不打孩子了,毕老师说没有比语言更有效果的办法”;有的说,“今后一定要让孩子的父亲多参与孩子的教育。”“太精彩、太有趣儿、太具实用价值的心理知识大餐,非常期待下期。”

律师和心理咨询师的双重经历,让毕金仪在处理心理咨询问题时兼备法律的视角。

“第一专业影响我的潜意识。无论什么事情,我会首先判断这件事是否合法。有了法律底线,理才能讲。我比单纯学心理的更有法律意识,更有界限感。”

“中国人都说家丑不可外扬,家人之间针对财产或其他问题,不能达成一致,要借助外力解决问题的时候,许多人就把这叫家丑。但我认为这一点都不丑,因为涉及法律和心理等问题,法律和心理都是一个专业,借助一个专业的人来解决问题,这怎么能是丑呢?”毕金仪说。

正是由于毕金仪以这样接地气的思路工作,使得她无论是参与的电视节目还是从事的调解工作,都获得了市民的广泛认可。2018年,毕金仪获得市级调解工作先进人物称号。

心·秀

|花的绽放

“创造轻松有温度的人际关系,一直是我努力的方向。”

毕金仪是个内秀的人。

“您看我这体格,我喜欢在厨房里煎炒烹炸,端出全家人赞不绝口的拿手好菜。”毕老师笑着说:“年轻的时候,我到国外生活过,我会做西餐;小时候在东北生活了一段时间,我会做东北菜;平时在工作中可能会有些应酬,在外面吃的次数比较多,遇到喜欢吃的东西我也会刻意留意一下,回家模仿着做,尝试做几次就能做的挺有味的,是一个地道的吃货。”

毕金仪喜欢整理院落的菜园子,种菜、浇水、施肥、除草;她喜欢养花,家里面的园子种满了花;她喜欢和女儿一起看宫崎骏的动漫、出门旅游;她曾经还带过自家的杏兒给《第三调解室》的同事们品尝。“年轻的时候,我是短跑运动员。但现在我的爱好相对比较宅,我非常喜欢看书,各种形式的书,没事干的时候,随手拿一本书,无论是什么都可以看下去。”

在毕金仪的心理工作室,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墙上的两幅画。其中一幅是俄罗斯画作的临摹,幽深的寒带森林让人觉得特别有生命力。“我妈妈是个歌唱家,但是她喜欢画画。画这画的时候,我妈妈其实是有用意的,她觉得我这职业给人希望,所以觉得配绿颜色比较应景,特别给我画的。”

毕金仪从小就帮助妈妈照顾家人,这也练就了她乐于助人的性格。“首先对自己的生活就有很多帮助,而且更能够帮助周围的人,我有些助人的情结,这估计与我在家里面是老大有关系。小时候父母要求我在家多帮助妹妹,为父母分担,可能比较习惯性的一种思维方式吧!”

创造轻松的人际关系,是毕金仪一直努力的方向。“心理咨询这个职业让我的人生更丰富,更有趣,更充满了挑战。看到别人在自己的帮助下越来越快乐,绽放微笑,那是非常有养分的一件事。只要你干预了一个人,不但改变别人的人生,他整个家庭都会获益。对我本身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滋养。”

未来有何打算呢?毕金仪说:“按照大部分单位的规定,我是快到退休的年龄了。”毕金仪的说法让记者注意到了她不加掩饰的白发。“我可没打算退休,倒是觉得我们这专业应当越老越值钱吧!”她爽朗地笑着:“岁数越大对世界的理解就越深刻,解决问题的思路就越广阔,心态也越平和。除了日常咨询、做节目和社区服务,我很希望可以通过网络做一些工作促进心理学知识的推广,无论是什么形式,总之要保持与时俱进的心态和工作模式。”

看着毕金仪脸上的笑容,我突然理解了罗曼·罗兰的那句话,“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

每个人的心都是一个世界,喜怒哀愁相伴,各种情绪纠缠。“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是被定义为‘快乐,快乐是你用内心感受到的。如果你内心足够强大,你会拥有自己内心的力量,有很好的知识体系,有朋友、家人、事业或孩子,生活任何一点小小的元素都可以让你快乐得无以复加。”

原来,这就是毕金仪的内心独白,也是她一直追求的:心理咨询就像种花,它帮助人们找到内心幸福和智慧的种子,陪伴他们一同灌溉、施肥、修剪枝杈,等待生命如花一般迎接阳光,自在而欢畅地绽放。

文章部分照片由毕金仪提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