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黑龙江职业教育发展对策研究

时间:2024-05-22

宋微

摘要:黑龙江省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已经形成。但从总体上还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立足于黑龙江省职业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黑龙江省职业教育体系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职业教育;黑龙江;对策建议

1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1.1职业教育发展规模持续扩大

截至2012年,黑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包括职高、中专等)387所,在校生29.3万人;高职(专科)院校43所,地市级覆盖率100%,在校生70.45万人,各级各类民办职业教育机构5050所;独立设置的特殊教育学校74所;专任教师25086人,兼任或聘请的校外教师3275人。其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63所,在校学生105562人,专任教师4017人,兼任或聘请的校外教师811人;职业高中191所,在校学生136129人,专任教师8708人,兼任或聘请的校外教师467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133所,在校学生53005人,专任教师4339人,兼任或聘请的校外教师315人。技工学校119所,在校学生83188人,专任教师7050人。目前,每年全省实用技术培训139.99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87.17万人。其中,引导性培训52.34万人,技能性培训29.85万人,转移后培训4.97万人,培训后就业47.26万人,培训工作实现了由引导性向技能性的转变,黑龙江省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已经形成。

1.2 职业教育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

进入21世纪,黑龙江省大力推动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在2001年出台了《黑龙江省职业教育条例》,并在2003年,向各级教育机构下发了《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并在2006年印发了《黑龙江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决定的实施意见》。这些政策法规,构成了黑龙江省职业教育的政策法规保障体系。

1.3 职业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已经建立

黑龙江省根据已建立健全全省各市(地)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和国家助学金制度。资助范围覆盖达到在校生的人数的90%,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都接受了不同额度中等职业教育资助。

1.4 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全面启动

2007年,黑龙江省贯彻中央政策精神,财政厅、教育厅联合下发了《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规划》,重点规划建设了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双鸭山市等地市的41个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涉及6大类,15个专业,其中建设综合性实训基地1个,区域性实训基地3个,专业性实训基地37个。

2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对于职业教育认同度不高

由于我国高校扩招策略的实施,使得接受高等教育的门槛降低,也给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带来影响。上述因素导致了黑龙江省普遍存在家长在人才观和择业观的偏颇,使得社会、家长、学生不认同职业教育。

2.2 地方各级领导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认识不足

长期以来,黑龙江省地方各级政府教育工作评价的指标就是高考升学率,这也是唯一指标,从而使得地方各级政府对职业教育认识不足。黑龙江省全省普高中与职业高中生源比例为3:1,与国家提出的普职比例两者接近有很大距离,职业教育成了黑龙江省教育事业的“短板”。

2.3校企结合不紧密

“校企联合”模式,通过直接对口企业进行实践实习,有利于受教育者实践能力的提升和锻炼,然而,校企结合不紧密是当前黑龙江职业教育现状,职业教育机构与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调控与沟通机制,目前没有建立完善“校企联合”模式。职业教育的教育工作不能有效地进行市场需求的预测,常常造成供需不平衡的状况。这方面黑龙江省应该借鉴国外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实践经验。

3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发展对策及建议

3.1 加强统筹管理,进一步确立职教的战略地位

自2001年黑龙江省出台《黑龙江省职业教育管理条例》以来,黑龙江职业教育近年高度重视的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但经费投入力度还不够、机制体制不够完善,还需要政府在宏观指导层面上,进一步确立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完善机制体制、增强投入力度,办出黑龙江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为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

3.2积极扶持民办职业教育发展

黑龙江省要创新办学机制,省级单一僵化的办学机制。各级政府要切实完善民办职业教育机制,加大力度积极扶持民办职业教育机构的发展。通过政策引导和集资扶持发展一批规模较大、硬件设施条件过硬、师资队伍较强的民办职业教育机构。在完善职业教育机构办学机制的过程中,黑龙江省应该以市场经济运行规律为导向,深化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办学的管理办法和政策保障体系,优化民办职业教育机构环境。具体的办学模式可以采取中外合作办学、“校企联合”办学等多种办学方式,总之,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引导,鼓励企业等社会多种形式的组织参与到职业教育事业中,增强民办职业教育机构的主体性。

3.3构建“校企联合”教育模式

现代企业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不断更新技术的组织。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企业要想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重视和加强对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投入,把职业教育与培训搞得好坏和企业的发展存亡紧紧联系到一起,使职业教育与培训成为企业技术进步的组成部分,使企业成为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主体,最终逐步将企业建成一个学习型的组织。正确理解校企合作的多赢性要使校企合作不再是校方的一头热工程,不再是企业的一段痛苦的婚姻,重新认识校企合作的多赢性,走出认识误区乃是校企合作各方面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毫无疑问,校企合作最直接的受益者是参加企业实习的学生,但对参与的学校和企业也有各自不同的益处。可以说校企合作具有多赢性。

3.4加强就业准入制度的落实和规范

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用人单位招录职工必须严格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从取得职业学校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中优先录用。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就业准入制度执行情况的监察力度,,各级劳动部门要加强劳动执法,加强对就业制度落实的督察力度,依法保护工人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5,26(22):46-50.

[2]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4):9-11,24.

[3]周适,顾昕.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政府与市场[J].东岳论丛,2011,32(2):125-130.

[4]罗银科,曲铁华.《教育与职业》杂志与国外职业教育介绍[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9(1):87-95.

[5]杨卫明,黄仁贤.“大职业教育主义”的推展——以中华职业教育社“专家会议”为考察对象[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3(11):97-10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