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细粒棘球蚴病的诊断与防治

时间:2024-05-22

高艳 梁剑平 班旦

摘要 对细粒棘球蚴病的诊断与防治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该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病;诊断;治疗;预防

中图分类号 R53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7)02-0125-04

Abstract The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Echinococcus granulosus disease were reviewed,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further study of this disease.

Key words Echinococcus granulosus disease;Diagnosis;Treatment;Prevention

棘球蚴病(Echinococcosis),又名包虫病(Hydatid disease),是由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棘球蚴)寄生在动物(包括人类)的肝、肺等组织器官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B类动物疾病[1]。棘球蚴病对人体及畜牧业发展危害严重。我国经常发生的棘球蚴病主要有囊型棘球蚴病(Cystic echinococcosis,CE)和泡型棘球蚴病(Alveolar echinococcosis,AE),且以前者为主,特别是在我国北方和西南地区的广大农牧区[2],棘球蚴病給畜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每年造成经济损失约8亿元[3]。近年来,许多省(自治区)都有散在病例的报告,该病有扩散态势。

棘球蚴病不仅危害动物,使人感染,而且对西部地区的稳定也有重要作用。因此,检测该病的发生,完善现有的手术方式,筛选抗棘球蚴的有效药物,预防棘球蚴病,是目前棘球蚴病的重要研究课题。笔者对棘球蚴病的诊断和防治进行了综述,以期对该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1 棘球蚴病的诊断

1.1 实验室诊断

1.1.1 反向间接血凝试验(RIHA)。

反向间接血凝试验(RIHA)是一种早期的诊断方式,早在20世纪末就有人用此方法来检测棘球蚴病患者体内血清中的抗体水平,并取得了较好的检测效果。该试验原理是以间接凝集试验为基础,以红细胞为载体的抗原与抗体的反应,此方法成本低,操作简单,且特异性与重复性也较高,尤其适于少量样品的诊断[4]。

1.1.2 酶联免疫吸附法。

近年来,检测棘球蚴病的免疫学方法之一是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并极有可能取代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在检测棘球蚴病时多采用间接ELISA方法,具有快速、简便的优点,并且能被用于大规模样品的初筛检测[5]。对动物进行ELISA检测时,其包被抗原可为抗原B

(AgB)、囊液、粗提原头节蛋白,特别是AgB能够识别出大多数棘球蚴患病动物,具有非常好的免疫原性,同时,在宿主免疫应答的过程中它也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但是,由于AgB具有明显的变异和多态性,在棘球蚴不同发展阶段中的表达也不同,因此,当ELISA检测中AgB作为包被抗原其敏感性降低时,为了获得准确的检测结果,需要采用其他辅助的检测方法[6]。

在ELISA方法的基础上,研究最多的是棘球蚴粪抗原-ELISA法和血清抗体-ELISA法,后者可作为辅助手段,用于棘球蚴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1.1.3 皮内变态反应。

利用皮内变态反应检测棘球蚴非常快速,操作较为简单,阳性检出率也较高,一般在90%以上,但是假阳性情况比较严重,并且在不同寄生虫感染之间存在明显的交叉反应,此外,有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因此,皮内变态反应不能作为确诊的依据,只有当某一地区流行该病时,才能对疑似患病动物起初步筛选的作用[7]。

1.1.4 PCR。

PCR包括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和免疫PCR。

荧光定量PCR已经被广泛用于食品过敏源、乳品企业微生物、转基因等检测领域[8]。目前,实时荧光定量PCR主要包括荧光探针法和荧光嵌合法2种。与其他免疫学方法相比,实时荧光定量PCR的优点是可以准确实时定量检测寄生虫体的基因核酸,其缺点是对实验室条件和硬件要求严苛,且检测成本较高,这限制了此种方法在基层棘球蚴病诊断中的推广。

免疫PCR是在ELISA 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但有更高的敏感性,大多被用于检测各种活性酶、细胞因子、肿瘤、神经内分泌活性多肽、衣原体、微生物抗原和各种寄生虫等。该技术虽然具有很高的敏感性,但是还不够成熟,配套的试剂也不够完善,目前此方法在检测寄生虫领域仍处于摸索阶段,试验的环境、条件、注意事项和程序等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1.1.5 环介导等温扩增法。

环介导等温扩增法(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是核酸进行体外扩增的一种方法,在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各种疾病检测以及进出口快速诊断时,可以快速检测,该方法已经获得了许多国家的认同[9]。

Wassermann等[10]建立的广义细粒棘球绦虫LAMP检测方法,可用于虫卵和中绦期幼虫的鉴定;Ni等[11]建立了针对犬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的粪DNA-LAMP检测方法,与粪抗原-ELISA法和DNA-PCR相比,该方法敏感性高且特异性强,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LAMP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对试验仪器要求低的特点,一台水浴锅就能完成反应,操作十分简单,试验结果的观察也比较容易,只需用肉眼观察是否有绿色荧光或白色浑浊生成来判断,结果简单快捷,适用于基层的快速诊断。由于一旦开盖易形成气溶胶污染,加上严重的假阳性问题,因此建议进行试剂盒的研发,且此过程中要注意使用实时浑浊仪等。

1.1.6 其他诊断方法。

随着固相免疫测定法的发展,近年来诊断棘球蚴病试剂盒的研发也发展迅速。该方法具有快速、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的特点,优点是稳定性好,不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可以有效鉴别2种肝棘球蚴病,在临床上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抑制差减杂交法(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可使目标序列快速增多的同时,抑制非目标序列,因此在分离基因方面具有很大优势。该方法由于可以找到不同寄生虫不同发育阶段的差异表达基因,因此使用该方法找到差异表达基因时,就可以简单快速有效地诊断出棘球蚴病。但是,SSH方法取材的时间必须严格把握,且该方法一般只用于2个差异不太大又不太小的样品的差异比较分析,不适于多个样品,因此目前在寄生虫学研究中的应用不是很多。

随着免疫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方法在棘球蚴病诊断中被使用,应充分了解其优缺点,找到最合适的诊断方法。

1.2 临床诊断

在临床上应用的影像学方法包括X线检查、B超(仅适合于肝部寄生的棘球蚴包囊诊断,对感染早期或小包囊的检出率低)、CT、MR、DSA/SCA等。若虫体寄生在罕见部位(如心包、肾脏),则采用X线诊断影像清晰、易辨认,可达到较好的诊断效果[12]。

检测棘球蚴最原始、最常用的方法是剖检法,该方法诊断快且易观察,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是常规检测方法的“金标准”,若棘球蚴感染的是终末宿主,通常采用槟榔碱泻下法,只对其中一部分动物使用剖检法。

2 棘球蚴病的治疗与预防

2.1 手术治疗

目前,治疗棘球蚴病仍以手术治疗为主、以药物治疗为辅。

2.1.1 内囊摘除术治疗。

此术式包括内囊摘除术+外囊残腔引流、内囊摘除术+外囊残腔缝合闭锁、内囊摘除术+外囊残腔大网膜填塞和内囊摘除术+外囊残腔开放4种方式。甘肃省地区二级地区大多数医院采用内囊摘除术+外囊残腔引流的方法[13],这不仅是因为医院设施条件较差,也因为此方法近期疗效可靠、操作简单、易于掌握,但是手术中易造成囊液污染,对手术人员要求较高,且术后又存在较高的胆漏发生率、复发率等并发症,治疗费用也偏高,因此内囊摘除术在今后的治疗中是否仍作为该病的主要手术方式,有待进一步研究。

2.1.2 外囊切除术治疗。

此术式包括内囊摘除术+外囊外外囊部分切除、內囊摘除术+外囊部分切除、完整外囊切除术、内囊摘除术+外囊完全切除、肝部分切除术和肝棘球蚴囊肿外囊外完整摘除术6种。切开外囊的外囊切除术有许多缺点[14],并且术后有可能复发,所以国内外都提倡不切开外囊的外囊切除术。

与外膜内外囊切除术相比,完整外囊切除+肝部分切除术具有治愈率高、并发症少、术后复发率低的优点[15],但是要求术者具有很高的手术水平及应对突发情况的经验,手术风险较高,这些因素限制了该术式在临床上的广泛普及。外膜内外囊切除术不仅可以解决残腔和高复发等并发症,还具有对手术医师肝胆手术技术水平要求低、术后恢复快、出血量少、对患者创伤小、平均住院时间短、手术时间短等优点,比较适合大范围的普及与推广。

2.1.3 经皮穿刺治疗。

随着医学的发展,特别是医学影像及介入技术的不断完善与提高,经皮穿刺治疗手术前只要做好准备,就可以降低中过敏性休克等并发症发生的概率,穿刺治疗具有创口小、时间短、出血量几乎为零的优点,且费用低、患者痛苦少,使这种方式更易被大众接受。因此,利用此方法并结合药物辅助治疗可作为一种治疗棘球蚴病的新方法,在基层医院进行推广。但是,穿刺治疗仍有不少缺点,如多子囊型囊肿的灭活率、残存内囊的病理转归、胆漏及残腔感染的发生,这些问题目前尚未解决,因此穿刺引流及刮吸治疗在临床应用上还有一定阻碍。

2.1.4 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

近年来HIFU常被用于治疗肿瘤,但是在近期的试验研究中发现其对棘球蚴具有一定的杀伤作用,但是治疗效果较差[16]。超声造影剂可以降低空化阈值,增强超声对靶组织的生物效应,HIFU 结合超声造影剂在对离体的棘球蚴原头蚴的试验表明,一定比例的超声造影剂对原头蚴的急性杀伤率高达97%[17]。由于HIFU 和超声造影剂具有不良反应,必须考虑安全性,优化治疗参数(如HIFU最佳辐照剂量、超声造影剂的最佳浓度),使治疗效果达到最佳[18]。

由于棘球蚴寄生部位不同,应视情况采用适当方法,若是最常见的肝棘球蚴病,则手术方法可采用内囊摘除术、外囊外全切除术、肝切除术、姑息性手术、肝移植、经腹腔镜术式等[19]。

2.2 药物治疗

目前,临床上对棘球蚴病的治疗尚无特效药物,但是药物治疗是术后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WHO棘球蚴病专家组建议:对于无条件手术、介入穿刺治疗的患者,棘球蚴病的预防和复发等特殊情况可应用药物治疗[20]。

2.2.1 藏药、中草药治疗棘球蚴病。

中医学认为,棘球蚴病按其病症应属症和积的范畴。棘球蚴病变组织包括囊液、囊壁、头节和宿主纤维性被膜,就中医理论而言,是痰湿和淤血的病理产物。因此,具有活血化瘀、化痰祛湿和软坚散结等作用的中药应该具有抗棘球蚴的效果。我国具有丰富的中草药资源,多年来中医、藏医在治疗棘球蚴病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这为抗棘球蚴病药物的筛选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许多藏药都对棘球蚴有一定的作用,如紫堇系紫堇属植物,将其主要化学成分提取出来,作用于细粒棘球蚴,结果表明藏药紫堇中某些成分可以侵害原头蚴,降低其感染力,抑制其生长;高浓度的25 味铜灰散对棘球蚴的角皮层损伤较大,且皮层区的细胞器也受损[21];马兴铭等[22]用0.75~6.00 mg/mL砂生槐生物碱作用于体外培养的细粒棘球绦虫的原头蚴,结果表明此浓度的药物均对原头蚴具有明显的杀灭作用。

许多中草药对棘球蚴也有损伤作用。青蒿的衍生物青蒿琥酯(Art)可以提高受害动物的免疫力,此外还有保肝的作用[23]。蒋次鹏等[24]试验表明消包粉在小鼠的抗棘球蚴治疗中有一定的效果;在120例乌雷合剂治疗棘球蚴病的试验中也发现其对棘球蚴囊壁组织有一定的损伤作用[25];此外,骆驼蓬对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节的杀伤作用也较大。

2.2.2

化学药物治疗棘球蚴病。

用于治疗棘球蚴病的化学药物有苯并咪唑类的阿苯达唑[26](Abendazole,ABZ)、奥芬达唑、奥苯达唑[27](Oxbendazole,OBZ)、甲苯咪唑(Mebendazole,MBZ),异丙肌苷(Isoprinosine),伊维菌素(Ivermectin),西咪替丁,二肽甲基脂(Dipeptide methylester),丝裂霉素,吡喹酮[28](Praziquantel,PZQ)等。其中,最有效的药物是阿苯达唑,其有效率高达98.3%,是WHO推荐的首选治疗棘球蚴病的药物;由于苯并咪唑类药物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造成药物在肠道不易吸收、血药浓度低,使治疗效果变差,只能抑制其生长,不能有效杀死棘球蚴,且近年来棘球蚴对阿苯达唑的耐药性越来越严重,因此研制新的剂型、寻找新型药物是当务之急[29]。

2008年Celina Elissondo等[30]研究表明5-甲-2-异丙基苯酚在体外具有明显的杀伤棘球蚴原头节的作用。2010年, Ceballos等[31]将氟苯达唑制成乳悬液,用于治疗小鼠的棘球蚴病,结果发现小鼠体内的棘球蚴囊数量显著减少,而直接用氟苯达唑片剂几乎没有作用,因而在囊型棘球蚴病的治疗中氟苯达唑有很大的用药空间。2012年,王成华等[32]试验表明EPK1/2抑制剂 PD98059 可以杀灭离体的细粒棘球蚴的原头节,且与时间、剂量密切相关,是治疗棘球蚴病的又一新型药物。

2.2.3 中草药与化学药物联合治疗棘球蚴病。

联合用药的目的是使药物之间相互协同,并减少副作用。目前,化学药物与中草药治疗该病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能减少副作用,疗效更佳,说明二者联合用药是极其有效的办法。

砂生槐生物碱与阿苯达唑联用,抑囊率达到76.1%;青蒿琥酯(Art)和阿苯达唑(ABZ)联用对治疗小鼠继发性棘球蚴病也有一定作用;汉防己甲素联合ABZ 用于治疗小鼠继发性泡球蚴病,治疗效果显著,抑囊率高达80.8%,比單独用药提高了杀灭原头节的效果,与单用ABZ 相比存在显著差异[33];铁筷子多糖及ABZ联合治疗小鼠细粒棘球蚴时,发现单独用药与联合用药时抑囊率分别为38.23% 和77.54%[34],联合用药可以使棘球蚴囊壁组织遭到更大破坏;己酮可可碱(Pento xify lline,PTX)的体内试验表明,PTX单独使用时抑囊率最高达到37.00%,但与ABZ 联合治疗时抑囊率高达88.00%[35]。苦参碱(Mat)与阿苯达唑联合,抑囊率高达89.88%[36]。丹参与阿苯达唑的抑囊率高达75.25%;消包丸联合甲苯咪唑治疗棘球蚴病时,利用消包丸联合治疗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用甲苯咪唑的对照组,说明这2种药物联合使用在治疗棘球蚴病时具有较好的疗效,且由于消包丸的中药特性,在治疗时不良反应也较少[37]。

2.3 棘球蚴病的控制及免疫预防

目前,对家畜棘球蚴病仍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技术和药物治疗方法,因此控制该病的流行仍以预防为主。该病的控制必须从切断病原的传播链入手。我国主要实行的是以“犬犬投药,月月驱虫”为核心的单相灭绝病原法,而国外多采用双相切断病原法,这2种方法各有利弊,具体采用何种方法应因地制宜,制订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

在预防棘球蚴病方面,最理想的方法是免疫预防。目前用于预防棘球蚴病的疫苗有传统疫苗、合成肽疫苗、抗独特型抗体疫苗、基因工程疫苗等。传统的疫苗是弱虫疫苗(即用成虫虫卵或其分泌物免疫,其主要免疫抗原是EG95抗原),此种方法虽然具有免疫力,但大多数宿主是不完全免疫。合成肽疫苗完全是人工合成,结构明确,能克服常规疫苗的一些缺点,但其免疫保护作用不够理想,另2种疫苗也都有其劣势。曹政等[38]对羊棘球蚴病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的工业化生产工艺及应用效果的研究表明经疫苗免疫的所有动物在第84天检查时仍有抗体,此研究为防控棘球蚴病在人畜间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由于经济、政策等原因,EG95抗原疫苗难以大范围推广,而犬是该虫的终末宿主,对犬进行免疫预防更有意义。EgA31蛋白是一种纤维蛋白,在细粒棘球绦虫各个阶段都有表达,且位于虫体表皮,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因此推测EgA31是一种可能的疫苗候选抗原成分[39]。目前正在研制的疫苗还有能主动诱导机体产生全面免疫应答的核酸疫苗。核酸疫苗生产方便、安全可靠,对不同亚型的病原体都能产生交叉防御作用,因而核酸疫苗最具发展潜力[40],但目前仍在科学试验阶段,尚未应用在临床上。

3 展望

在我国牧区棘球蚴病仍是家畜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诊断棘球蚴病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假阳性现象较多,随着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发展,尤其是ELISA 以及PCR 的不断成熟,为棘球蚴病诊断新技术的建立提供了条件。目前的诊断技术中,细粒棘球蚴要花费很大功夫分离培养,抑制差减杂交操作要求较高且费时。因此,完善已有的诊断方法是很有必要的,同时把一些新方法应用到棘球蚴病的诊断上,将对该病的防控起到重要作用。控制传染源、定期驱虫杀虫、加强检测与监测、阻断流行环节,对预防和控制地方性棘球蚴病的流行很有必要。

目前,棘球蚴病以手术治疗为主,但并不是所有的病例都适合手术治疗,因此如何完善术式有待于进一步探索。药物辅助治疗都有一定的副作用,所以要继续研发新药,对于有效的药物可以通过更换剂型、改变服用方式、更换辅料或与其他中药联用来降低其副作用。

参考文献

[1] 范才良,廖天学,李慧,等.羊棘球蚴(包虫)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免疫母羊后羔羊母源抗体消长规律研究[J].中国草食动物科学,2015,35(5):53-55.

[2] 孙艳红,杨亚明.包虫病的治疗研究进展[J].热带病与寄生虫学,2015,13(1):53-58.

[3] 賈万忠,田广孚.棘球蚴病防治技术研究概况[J].中国兽医寄生虫病杂志,1998,6(4):49-51.

[4] 庄金秋,梅建国,王艳,等.反向间接血凝试验(RIHA)在动物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动物检疫,2016,33(6):55-59.

[5] 孙雨,王晓英,董浩,等.牛羊包虫病实验室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J].中国草食动物科学,2016,36(1):49-52.

[6] JIMNEZ S,PREZ A,GIL H,et al.Progress in control of cystic echinococcosis in La Rioja,Spain:Decline in infection prevalences in human and animal hosts and economic costs and benefits[J].Acta Trop,2002,83(3):213-221.

[7] KANDEEL A,AHMED E S,HELMY H,et al.A retrospective hospital study of human cystic echinococcosis in Egypt[J].East Mediterr Health J,2004,10(3):349-357.

[8] LAHMAR S,DEBBEK H,ZHANG L H,et al.Transmission dynamics of the Echinococcus granulosus sheepdog strain(G1 genotype)in camels in Tunisia[J].Vet Parasitol,2004,121(1):151-156.

[9] KSE M,SEVIMLI F K.Prevalence of cystic echinococcosis in slaughtered cattle in Afyonkarahisar[J].Turkiye Parazitol Derg,2008,32(1):27-30.

[10] WASSERMANN M,MACKENSTEDT U,ROMIG T.A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method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species within the Echinococcus granulosus complex[J].Veterinary parasitology,2014,200(1/2):97-103.

[11] NI X W,MCMANUS D P,YAN H B,et al.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assay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Echinococcus multilocularis infections in canine definitive hosts[J].Parasites & vectors,2014,7:254.

[12] 蔡浩颖.人体罕少见部位包虫病的X线诊断[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6,35(1):154-156.

[13] 严俊,李汛,周文策,等.甘肃省肝包虫病流行区基层医院肝包虫病外科治疗水平现状调查[J].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3):49-52.

[14] 巴桑顿珠,罗亦刚.肝包虫囊肿外囊完整剥除术的探讨( 附58例报告)[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3,16(7):554-557.

[15] 徐奎善,艾尼瓦尔,周新庆,等.不同术式对肝包虫病疗效的临床观 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0):107-108.

[16] 孔璟,蔡辉,叶彬,等.超声造影剂协同下的高强度聚焦超声对包虫原头蚴酶活性的影响[J].四川动物,2013,32(1):108-111.

[17] 孔璟,叶彬,张静,等.高强度聚焦超声结合微泡造影剂杀伤原头蚴的效果[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1,27(8):687-691.

[18] 米园园,樊静,马淑杰,等.肝包虫病的治疗现状及进展[J].医学综述,2015,21(18):3328-3330.

[19] 郑多安,龚仁华,姜世涛.肝包虫病的诊治方法研究进展[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6,34(3):451-453.

[20] Guidelines for treatment of cystic and alveolar echinococcosis in humans.WHO Informal working group on Echinococcosis[J].Bull World Health Organ,1996,74(3):231-242.

[21] 曹得萍,马祁生,赵海龙.藏药治疗小鼠继发性棘球蚴超微结构的观察[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06,22(7):654-656.

[22] 马兴铭,李红玉,尹少甫,等.砂生槐子生物碱杀灭原头蚴及抗炎作用[J].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2004,17(4):217-219.

[23] 蒲秀瑛,傅宣英,王琪,等.青蒿琥酯治疗小鼠继发性棘球蚴病后机体免疫转归及肝脏中部分酶活性的变化[J].地方病通报,2006,21(1):12-15.

[24] 蒋次鹏,王琪,周海霞,等.纯中药消包液对小鼠细粒棘球蚴囊肿体外浸泡的药效实验[J].地方病通报,2000,15(3):15-17.

[25] 刘振忠,李永祥,刘梅,等.乌雷合剂治疗包虫病 120 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4(7):616.

[26] 路越晴,邓勇,张灵强,等.泡型肝包虫病的临床治疗进展[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6(5):547-551.

[27] 赵春芳,温浩,阿孜古丽·吐尔逊,等.3种药物体外抗细粒棘球蚴原头节作用的比较[J].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2002,15(1):35-38.

[28] STETTLER M,FINK R,WALKER M,et al.In vitro parasiticidal effect of Nitazoxanide against Echinococcus multilocularis metacestodes[J].Antimicrob Agent Chemother,2003,47(2):467-474.

[29] 辛奇.细粒棘球绦虫成虫基因表达谱分析及抗包虫药物筛选[D].兰州:兰州大学,2014.

[30] CELINA ELISSONDO M,ALBANI C M,GENDE L,et al.Efficacy of thymol against Echinococcus granulosus protoscoleces[J].Parasitology international,2008,57(2):185-190.

[31] CEBALLOS L,ELISSONDO M,SNCHEZ BRUNI S,et al.Chemoprophylactic activity of flubendazole in cystic echinococcosis[J].Chemotherapy,2010,56(5):386-392.

[32] 王成华,吕海龙,张晶,等.ERK 抑制剂 PD98059 体外抗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作用的研究[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2(7):489-492.

[33] 包根书,史大中,陈根,等.汉防己甲素联合阿苯达唑对小鼠棘球蚴病的治疗试验[J].中国兽医科技,2003,33(10):58-61.

[34] 包根书,邓英,史大中.铁筷子多糖联合阿苯达唑抑制小鼠细粒棘球蚴生长[J].热带医学杂志,2003,3(3):260-263.

[35] 周海霞,莫建杰,陈根,等.己酮可可碱联合阿苯达唑治疗小鼠泡球蚴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6,24(5):333-336.

[36] 张睿,景涛,傅宣英,等.苦参碱和阿苯达唑治疗小鼠继发性泡球蚴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06,22(4):342-346.

[37] 杨筱婉.中西医结合治疗包虫病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6,31(8):1199-1202.

[38] 曹政,趙扬扬,林雅,等.羊棘球蚴(包虫)病基因工程的工业化生产及应用[J].四川畜牧兽医,2016,43(5):28-30.

[39] 贾万忠.棘球蚴病[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

[40] 叶建忠,彭心宇.包虫病防治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10(11):2187-218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