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2
晏小霞 王建荣 王茂媛 王清隆 羊青 任保兰 王祝年
摘要 从种子繁殖、分株繁殖和组培繁殖的育苗技术,以及种苗病虫害防治、种苗出圃和包装运输等方面,明确规定了海南砂的种子苗、分株苗和组培苗生产技术规程,为海南砂种苗标准化生产提供依据。
关键词 海南砂;种苗繁育;标准操作规程
中图分类号 S567.23+9;R28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7)01-0133-02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of Seedling Breeding for Amomum longiligulare
YAN Xiaoxia, WANG Jianrong, WANG Maoyuan, WANG Zhunian* et al
(Tropical Crops Genetic Resource Institute, CATAS, Danzhou, Hainan 571737)
Abstract The technical regulations on seed seedling, tillering seedling, tissue culture seedling of Amomum longiligulare were determined from aspects of seed propagation, ramet propagation, tissue culture propagation breeding technique, seedling disease and pest control, seedlings removed from garden, packaging and transportation. The SOP provides a basis for the standardization production of Amomum longiligulare seedlings.
Key words Amomum longiligulare T.L.Wu;Seedling breeding;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海南砂(Amomum longiligulare T.L.Wu)屬姜科豆蔻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以干燥果实入药,中药名为砂仁,具有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等功效[1],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南药之一,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海南砂喜高温、湿润、多雾、稍荫蔽气候条件,主要分布于海南省,在广东湛江、徐闻、雷州半岛一带有引种栽培[3]。近年来,由于种质资源退化、自然条件变化和病虫害影响,砂仁成为非常紧缺的中药材。如今,海南政府积极加大引导农民发展海南砂产业,使之成为海南农民致富的增收产业之一。为满足海南砂逐步走向规范化、规模化发展需要,笔者结合多年的研究成果和生产经验,制订了海南砂种苗繁育技术规程(SOP)。
1 内容和范围
1.1 内容
该规程以《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4]为指导原则,规定了海南砂种源、生长环境、种苗繁育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挖、包装和运输等操作要求。
1.2 范围
该规程适用于海南省海南砂主产区种苗的培育和管理。
2 引用标准
GB 3095—201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084—2005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5618—200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 4285—1989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3 定义
3.1 海南砂
该规程所指海南砂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2]所收载的姜科豆蔻属植物海南砂(Amomum longiligulare T.L.Wu)。
3.2 SOP
即英文Standard Operation Practice 的缩写,指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标准操作规程。
3.3 种苗
种子苗,用种子播种繁殖培育而成的幼苗。
组培苗,通过植物组织器官培育而成的植物幼苗。
分株苗,将地下部或近地面茎节上的分蘖株从母株分离而得到的植株。
4 适宜条件
4.1 气候条件
要求年平均温度20 ℃以上,最适宜温度为22~28 ℃;雨量充沛,年降水量1 800~2 400 mm,空气相对湿度80%~90%。
4.2 土壤条件
海南砂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最为适宜[5]。
4.3 光照条件
幼苗期需要70%~80%荫蔽条件。
4.4 环境要求
空气环境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二级以上标准;
灌溉水质达到国家《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05)二级以上标准;
土壤质量达到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2008)二级以上标准。
5 育苗技术
5.1 种子苗繁育技术规程
5.1.1 选地。
宜选择坐北朝南、通风透光、土壤湿润、疏松肥沃、排灌方便、有荫蔽条件的沙质壤土作为苗圃地,以中性或微酸性沙质壤土为好。
5.1.2 整地。
播种前30 d深耕翻晒,复种指数较高的土地用50%代森铵200~400倍液对土壤进行消毒,用药2~4 kg/m2。播种前整平耙细起畦,施足基肥,畦宽1.0~1.2 m,畦高15~20 cm。如无自然荫蔽条件,在整地的同时搭好荫棚,荫蔽度为70%~80%。苗圃四周要通风透气,设排水沟,以防积水。
5.1.3 播种。
5.1.3.1 选种及种子处理。
6~8月种子成熟后,选个大、饱满、无病虫害的果实留种。将采下的果立即剥皮取出种子或置于室内沤果3~4 d,然后洗种、搓皮、晾干。
5.1.3.2 播种时间。
宜随采随播,选择阴天或晴天的傍晚进行播种。
5.1.3.3 播种方法。
多采用开行点播,按行距10~15 cm、行距开2~3 cm深的浅沟,在沟内按株距8~10 cm点播种子,播后覆土宜浅,盖草,淋水保湿。
5.1.3.4 田间管理。
播种后常淋水保湿,并注意排水。幼苗出土后揭草,同时在搭好的荫棚上加覆盖物,荫蔽度以80%~90%为宜。幼苗3~4片真叶时开始追施稀薄粪肥或尿素,30 d追肥1次,苗期以氮肥为主,宜勤施薄施,用肥量逐渐加大,追肥前先进行除草。幼苗长至5~6片叶时进行间苗补苗,或用营养袋分装育苗。待苗长出7~8片叶时,将荫蔽度调为70%左右。
5.2 分株繁殖技术规程
春秋季节雨水充足时,选择生长旺盛、分蘖能力强、穗大果多、产量高、品质优良、无病虫害的植株作为母株,从中挖取具3~5个完整芽的当年生幼苗作种苗,修剪部分根、叶,置于阴湿处,避免日晒和损伤幼苗,随挖随栽。
5.3 组培快繁技术规程
5.3.1 外植体的选择。
选择产量高、品质优、生长旺盛、无病虫害的单株作为母株,从中选取其健壮笋芽作为外植体。
5.3.2 外植体的灭菌。
取健康笋芽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吸干水分。在无菌条件下,用75%乙醇浸泡30 s,0.1% HgCl2 消毒10~12 min、无菌水冲洗5~6次后备用。
5.3.3 不定芽诱导培养。
将表面消毒好的笋芽放置在超净工作台上,剥取1 cm 长的芽尖接种至诱导培养基中,培养基配方为 MS+6-BA 3.0 mg/L + NAA 0.1 mg/L+蔗糖30 g/L+卡拉胶6 g/L,pH 5.8,培养温度25~28 ℃,光照时间10~12 h/d,光照强度20~30 μmol/(m2·s)。
5.3.4 不定芽增殖培养。
将不定芽切分, 接种到增殖培养基中,培养基配方为MS+6-BA 5.0 mg/L + NAA 0.1 mg/L+蔗糖30 g/L+ 卡拉胶6 g/L,pH 5.8,培养温度25~28 ℃,光照时间10~12 h/d,光照强度20~30 μmol/(m2·s)。约20 d单个芽基部有愈伤组织形成,并逐渐形成丛生芽。以30 d为一周期进行继代培养。
5.3.5 生根培养。
将丛生芽分切成单芽,接种至生根培养 基中,培养基配方为1/2MS+ NAA 0.5 mg/L+蔗糖30 g/L+卡拉胶6 g/L, pH 5.8,培养温度25~28 ℃,光照时间10~12 h/d,光照强度20~30 μmol/(m2·s)。
5.3.6 移栽驯化。
5.3.6.1 苗圃选地与整地。
苗圃地的选择、整地与种子苗繁殖相同。
5.3.6.2 炼苗。
当苗长至6~8 cm高,将根系发达、植株健壮的瓶苗打开瓶口,在室内炼苗3~4 d。
5.3.6.3 移栽。
移栽时取出小苗,洗净根部培养基,用稀释800倍的多菌灵溶液浸泡4~5 min,按株行距15 cm×20 cm将苗移栽到已准备好的苗床中,移栽时将根系舒展,边覆土边轻压,在阴天或下午至傍晚进行移栽。或用营养袋育苗,基质为表土 ∶河沙 ∶椰糠=2 ∶2 ∶1(移栽前消毒),移栽后淋水定根,遮阴保湿。
5.3.6.4
田间管理。移栽后加强管理,常淋水保湿,喷水时要求喷洒均匀,水滴成雾状,避免过大水滴击伤幼苗或冲走营养土,雨后加强排水。待新根新叶长出后,每月淋施稀薄粪肥或尿素1次,追肥前先除草,剔除死苗、病苗,及时补苗。
6 种苗病虫害防治
6.1 苗疫病
6.1.1
发病特征。发病初期嫩叶尖或叶缘出现暗绿色不规则的病斑,随后病斑扩大连片,颜色变深,病部变软。严重时,迅速蔓延至叶鞘和下层叶片,使全株叶片腐烂或干枯而死。夏天高温多雨、积水、通风不良、空气湿度过大时易发病。
6.1.2 防治方法。加强水肥管理,增强植株抗性;改善苗床通风、排水,调节苗圃荫蔽度;发病时及时清除病叶并集中烧毁。可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洒,隔7~10 d喷1次,连喷2~3次。
6.2 叶斑病
6.2.1 发病特征。嫩叶先发病,最初为水渍状病斑,逐渐扩大并变黄干枯。
6.2.2 防治方法。注意苗圃通风、排水和适当遮阴;及时割除并烧毁病叶;发病初期喷50%托布津1 000倍液或代森铵1 0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800倍液或50%多菌灵1 000倍液喷施,隔7~10 d喷1次,连喷2~3次。
6.3 茎枯病
6.3.1 发病特征。主要发生在7~8月雨季的苗床。发病后幼苗基部慢慢干枯至死亡。
6.3.2 防治方法。用1 ∶1 ∶140波尔多液喷洒防治。
6.4 黄潜蠅
6.4.1 发病特征。
别名钻心虫,幼虫蛀食幼笋的生长点,使被害幼笋先端干枯,最后死亡[6]。管理粗放、长势衰弱、干旱少雨季节发病较严重。
6.4.2 防治方法。加强水肥管理,增强植株抗性;及时剪除被害幼笋并集中烧毁;成虫盛发期、产卵盛期用40%乐果1 000倍液或90%敌百虫800倍液喷杀,每隔5~7 d喷1次,连喷2~3次[6],可结合诱杀和捕捉。
7 种苗出圃
7.1 出圃标准
种子苗和组培苗长高至30 cm以上即可出圃移栽;分株苗选取具3~5个完整芽的当年生幼苗作种苗,留地上茎40~50 cm。
7.2 出圃时间
根据海南砂的移栽时间确定,于春秋选阴雨天进行采挖。
7.3 种苗采挖
采挖时苗床要潮湿疏松,以确保不损伤其根系,如土壤过于干燥板结,采挖前1~2 d用水浇透,用平铲从苗床一边向另一边顺序采挖。起苗时要避免损伤种苗,保持根系完整,不伤及嫩芽,严禁用手拔苗。起苗深度视苗木根系生长状况而异。挖出的种苗要及时遮阴覆盖,以防失水。
8 包装运输
8.1 包装
在包装种苗时,捡除弱苗、残苗,根据种苗大小
及运输距离,一般每捆为 50 株或 100 株,保持根部湿润,防止种苗发热。袋装苗可根据种苗高度选用适合的纸箱或塑料筐,上下塑料筐用板隔开,防止压苗。包装袋上注明品名、
苗龄、规格、数量、出苗日期等。
8.2 运输
种苗包装后及时用具有防雨、防晒的车辆运输,运输中不得重压,车内可喷杀菌剂,以防发病。运输时注意适当通风,以防种苗失水或发热烂根。运到后要及时拆包散热,尽早假植或定植。
8.3 貯藏
种苗宜随挖随种,如不能及时运输或移栽时,应假植贮藏,及时喷水保持土壤潮湿,以防种苗风干失水。
参考文献
[1] 胡佳佳,徐建区,陈轩辉,等.海南砂种子贮藏条件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5,31(36):87-91.
[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3] 杨锐培,许善雄,陈蔚,等.海南砂生殖生物学特性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4,41(9):20-23.
[4]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局令第32号[A].2002-04-17.
[5] 陈振夏,谢小丽,庞玉新,等.海南砂仁高产种植技术与推广[J].热带农业科学,2016,36(6):33-36.
[6] 张丹雁,刘军民,徐鸿华.阳春砂的病虫害调查与防治[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5,19(4):15-17.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