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AHP—FCE模型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后效益评价研究

时间:2024-05-22

王海玲 周瑜 赖奇

摘要 为了更完善、更科学地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进行评价,以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县——万年县为项目样区,选取新增耕地率、高标建设面积完成率等15项指标,构建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后综合效应评价指标体系,并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FCE)模型应用于评价。对项目区高标准农田实施前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进行了评价研究。研究表明,项目实施使得各效益均有明显提高,但经济效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主要是由于项目的投入产出比变化率一般,影响了项目总体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高标准农田;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效益评价

中图分类号 S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9)08-0198-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08.052

Abstract In order to scientifically evaluate highstandard farmland construction projects, the highstandard farmland construction demonstration county—Wannian County was used as the project sample area,15 indicators including new cultivated land rate and highstandard construction area completion rate were selected,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highstandard basic farmland construction was constructed.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 and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FCE) models were applied in the evaluation.The economic, social and ecological benefits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highstandard farmland project in the project area were evaluated.The research showed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 had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benefits, but the economic benefits still could be greatly improved, mainly due to the general rate of change in the inputoutput ratio of the project, which affected the overall economic benefits of the project.

Key words Highstandard farmland;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Benefit evaluation

在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土地资源被划为建设用地,耕地与基本农田非市场价值被严重忽视,农民对耕地的重视度也日益下降[1-3]。为实现我国耕地与基本农田数量总体稳定、质量稳步提高,土地整治项目的施行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需要加快速度在农村展开。我国的耕地面积近15年来已经减少了约666.7万hm2,而目前我国存在许多中、低产田,中、低产田具有很大的粮食增产潜力,通过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可以大大提高耕地质量和农田的粮食生产水平,从而提升耕地的经济效益,提高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十二五”时期,我国即将完成2 666.7万hm2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到2020 年我国争取使其数量达到5 333.3万hm2[2-9]。建成后的高标准基本农田有效管理保护和高效利用了耕地资源,对于农民保障粮食安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耕地综合生产力以及乡村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可见,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效益进行评价具有积极的意义,不仅要对经济、社会和生态3个方面的效益进行评价,而且要对其进行综合效益評价。

1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位于万年县梓埠镇,其地理坐标为

116°46′48′~117°15′10″E,28°30′15″~28°54′5″N,东西宽47 km,南北长43 km。万年县梓埠镇多以丘陵为主,辅以滨湖平原,耕地质量良好,农村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依山傍水,植被良好,雨量充足,地表水、地下水资源丰富,适合农作物的生长,处于乐安河中下游,万年县西北部位于鄱、余、万三县交界,全镇总面积8 960 hm2,其中耕地面积3 574.74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39.90%;林地面积1 881.90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21.00%。

1.2 数据来源 研究所需的基础数据有项目区的总人口、土地总面积、人均收入和土地利用现状,来自万年县2016 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万年县统计年鉴》(2014 年)、《万年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万年县梓埠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二标段二期)1∶2 000的现状图、规划图、设计报告和竣工验收图。

2 研究方法

2.1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综合成效评价体系的建立

2.1.1 指标选取的方法。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综合指标主要通过3种方法选取:①定性分析方法;②定量分析方法;③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法。影响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的因素众多,所以在指标的选取上首先查阅了大量文献,得到许多土地整理项目建设绩效的各项同类指标,进行统一规划整理;在此基础上,然后通过德尔菲法,参考专家评审项目单位自评价工作报告,对绩效评价相关资料进行核查,并根据类型全、易测的原则,随机抽取单项工程实地查看其实施质量和效果后,选取指标;最后,按照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特点和指标选择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原则,选择能够更准确评估高标准农田项目绩效评估的指标,并确定最终评估指标[9-12]。

2.1.2 指标体系框架及内容。根据研究区的实际情况,以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效益评价为准则,构建合理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法(FCE)进行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形成了指标层、准则层和目标层3个层次的指标体系(表1)。准则层是由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构成。其中,经济效益主要是体现项目的盈利和清偿能力以及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由此来衡量项目的可行程度;社会效益是项目对社会需求的满足程度和项目对其产生的影响;生态效益是通过项目构建新的生态系统不仅不会对原来的生态系统产生破坏性,反而使生态系统的功能得到增强。

指标层共选取单位面积粮食生产、项目单位面积投资、静态投资回收期、农民新增人均存收入、静态投资收益率 5 个经济效益指标,新增耕地率、土地利用率增加值、新增耕地可供养人数、田间道路通达率、公众满意度、原有设施再利用率 6个社会效益指标,土地平整率、土地垦殖率、新增灌溉和节水率、植被覆盖率 4个指标生态效益指标,所有指标构成高标准农田建设效益评价指标体系[6,9,12-15]。根据此前内容、实地调查结果、结合项目区的实际情况,建立了高标准农田建设效益评价体系框架以及高标准农田建设效益评价体系。

2.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2.2.1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FCE)、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AHP)来确定指标权重。

(1)构造层次分析模型。构建包含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的层次分析结构模型。

(2)构造判断矩阵及求解指标权重。构造判断矩阵,求权重向量。为了使判断矩阵中各要素之间的相互重要性能够更准确地定量显示,采用1~9标度法:

1表示2个元素相比具有同样的重要性;3表示2个元素相比前者比后者稍重要;

5表示2个元素相比前者比后者明显重要;

7表示2个元素相比前者比后者极其重要;

9表示2个元素相比前者比后者强烈重要;2、4、6、8表示上述相邻判断的中间值。

排列矩阵时,比较因子重要程度相同记为1∶1,非常重要记为9∶1,也可取中间数值6∶1,两两比较,填入数值,构造矩阵A=(fij)×n×n。判断矩阵的一般形式如表2所示。

采用和积法计算最大特征向量。先将判断矩阵每一列正规化,然后按行相加,对向量W=[W1,W2,W3…,Wn]T正规化,所得到的W=[W1,W2,W3…,Wn]T 即为所求最大特征向量。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判断矩阵最大特征根λmax。

λmax=ni=1(AW)inWi(1)

(3)层次排序及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出相对于目标层而言各评价指标的权值:W=WijWcj。

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需计算相对一致性指标 CR。当 CR<0.1 时,判断矩阵基本符合完全一致性条件;当CR>0.1时则判断矩阵不符合完全一致性条件,需要对判断矩阵进行调整和修正,直至CR<0.1 满足一致性条件为止。

CR 的计算公式:CR=CIRI(2)

CI 为判断矩阵一致性指标,计算公式:CI=(λmax-n)(n-1)。当n为1、2、3、4、5、6、7、8、9时CI分别为0、0、0.52、0.89、1.12、1.26、1.36、1.41和1.46。

2.2.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当判断矩阵CR≤0.1视为通过一致性检查后,通过计算得出准则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一致性结果分别为0.088 0、0.078 6和0.028 4,通过一致性检验。运用相同的方法计算指标层的相对权重和综合权重,结果如表3所示。

2.3 模糊综合评价

(1)结合前面构建的指标体系,在聚类分析极差标准化处理的基础上,可得出一级评价指标A={B1,B2,B3},分别对应经济效益评价、社会效益评价、生态效益评价,二级指标集分别为B1={C11,C12,C13,C14,C15},B2={C21,C22,C23,C24,C25,C26},B3={C31,C32,C33,C34}。評价指标集确定后开始划分效益等级,将效益等级划分为优、良、中、差4个等级,对应评价集为V={优,良,中,差 }。

(2)建立权重集。A={B1,B2,B3}=(0.560 8,0.236 2,0.2030),

B1={C11,C12,C13,C14,C15}=(0.121 4,0.146 0,0.241 4,0.345 9,0.145 3),B2={C21,C22,C23,C24,C25,C26}=(0.150 5,0.113 0,0.338 7,0.081 0,0.188 2,0.128 6),

B3={C31,C32,C33,C34}=(0.122 6,0.282 6,0.202 6,0.402 2)。

(3)构建隶属矩阵。

根据收集的项目区的基础数据,运用数学方法,对所选取指标层的15 个评价指标进行定量计算,以高标准农田建设效益评价指标权重表中的指标值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邀请相关专家,对各项实施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评判,构建高标准农田建设前后的各评价指标隶属度矩阵(表4)。

3 评价结果

3.1 经济效益

该地区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后,经济效益由“差”升至“良”,模糊评价的分值也由45.51分提高到78.13分,提高了71.68%,说明实施该项目后农业生产结构得以调整,农业基础设施完善化,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也显著提高,农业生产也愈发便利,农用地的经济效益也显著提高,项目区的经济发展效益也有一定程度提升。

3.2 社会效益

该地区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后,社会效益由“差”升至“良”,模糊评价的分值也由47.36分提高到82.31分,提高了73.80%,说明项目建设后耕地质量和生产能力得到提高。通过问卷调查反映的结果可知,居民满意程度达到76.60分以上。

3.3 生態效益

该地区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后,社会效益由“差”升至“优”,模糊评价的分值也由49.52分提高到92.10分,提高了86.00%,项目实施后项目区绿化程度得到提高,水土保持能力增强。经过土地培肥,项目区的耕地质量明显提高,土壤微生物的数量显著增加。

4 结论

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的AHP-PCE模型对万年县梓埠镇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进行效益评价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

(1)项目区项目实施后的评价分值表明,研究样本项目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效果明显,耕地质量和农田单位面积产量显著提升。项目区的“稻鱼”和“稻虾”项目更是最大化地利用了耕地资源,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但耕作层的剥离以及土方的回填工程也会破坏项目区的生态平衡。

(2)项目区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但在项目区实际调查的过程中发现村民的参与度不高,部分规划设计与当地实际情况不符,村民反映的意见和问题没有得到响应和重视。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也因为邻村之间的矛盾导致了一些地区的道路通达率达不到建设要求,土地平整过程中,大量土方的开挖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项目区的水土流失,对农民生产极为不利。

(3)评价结果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各项效益都有不同程度提高。项目实施后,不仅改善了项目区的生态环境,而且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业生产条件以及农民的收入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天才,廖和平,李涛,等.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空间布局和时序安排研究:以重庆市渝北区统景镇为例[J].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191-196.

[2] 姜雨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效益评价[D].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15.

[3] 李岩,欧名豪,赵庚星.土地整理的区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2010,19(2):398-403.

[4] 蒋贵国.土地整理项目影响后评价研究:以射洪县为例[J].西南农业学报,2011,24(3):1029-1033.

[5] 罗文斌,吴次芳.农村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及影响因素定量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 2014,30(22):273-281.

[6] 赵俊锐,朱道林.基于能值分析的土地开发整理后效益评价[J].农业工程学报, 2010,26(10):337-344.

[7] 杨庆媛,张占录,杨华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社会影响评价方法探讨[J].中国土地科学, 2006,20(3):44-49.

[8]于新,李双异,陆璐,等.基于AHP-SWOT模型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发展策略研究:以沈阳市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6,37(8):84-88,109.

[9] 杨伟,谢德体,廖和平,等.基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模式的农用地整治潜力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 2013,29(7):219-229,298.

[10] 郭贝贝,金晓斌,杨绪红,等.基于农业自然风险综合评价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划定方法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 2014,29(3):377-386.

[11] 胡娟, 刘新平, 张琳.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土地整治效益评价:以新疆沙湾县金沟河镇宋圣宫村为例[J].新疆农垦经济, 2016(11):48-54,84.

[12] 郭旺.葫芦岛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综合成效评价[D].沈阳:沈阳农业大学,2017.

[13] 赵建军,张洪岩,王野乔,等.基于AHP和GIS的省级耕地质量评价研究:以吉林省为例[J].土壤通报, 2012,43(1):70-75.

[14] 信桂新,杨朝现,杨庆媛,等.用熵权法和改进TOPSIS模型评价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后效应[J].农业工程学报, 2017,33(1):238-249.

[15] 潘延立.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效益评价研究:以滕州市羊庄镇为例[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