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2
杨俊山
稻瘟病是影响水稻生长的第一大病害,发生严重时甚至颗粒无收。本文主要围绕稻瘟病的发生规律进行分析,并对其防治技术进行探讨。
1稻瘟病的发病症状
1.1苗瘟
苗瘟主要由种子带菌引起的,通常发生在三叶期前。在初始阶段,芽和芽鞘上会出现水渍形状的斑点,随后病苗的基部会逐渐变成黑褐色,上部会呈现淡红褐色,然后枯死。在潮湿时,病部会长出灰绿色霉层。
1.2叶瘟
叶瘟发生在秧苗上,或发生成株的叶片上。一般而言,在分蘖盛期容易发生,情节严重时,远观发病的田块就如同火烧一般,水稻植株会不断萎缩进而形成“塌塘”。病斑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①急性型。病斑呈现暗绿色,两端会显得更尖,呈椭圆型。气候潮湿时,或氮肥过多时容易发生。如果出现急性型病斑,说明水稻品种的抗病力比较低,是稻瘟病流行的前兆,要及时进行防治。②慢性型。在天气干燥后,或经过药剂防治后,急性型病斑就会发生转变,逐渐转为慢性型病斑。在水稻生长过程中,这种病斑较常见,通常呈梭形,两端比较尖。③褐点型。病斑主要呈褐色小点,通常在抗病品种中时常发生,另外在稻株中下部老叶上也更容易发生。
1.3节瘟
节瘟发生于茎节上,初始时节上会生出黑褐色的小斑点,随后会不断扩大至整个节部。在潮湿时,节上会产生一层灰绿色霉层,后期病节会不断干缩凹陷,导致茎秆节部弯曲。
1.4穗颈瘟
发生于穗颈、穗轴、枝梗上。病斑初期水渍状褐色点,逐渐围绕穗颈、穗轴、枝梗扩展和向上下发展,后颜色变深,呈褐色或墨绿色,造成秕谷,甚至白穗。
2发生规律
病菌主要是以分生孢子和菌丝在病谷上越冬,病谷以及病稻草为病害的最初侵染来源,另外,散落在地上的病谷和病稻草等,也可以成为初侵染源。在病稻草上越冬的病菌,在来年温度以及湿度適宜的环境时,产生分生孢子,然后借助气流进行传播,当遇到了合适的温度以及湿度时就会直接侵入,或从伤口侵入表皮,引发叶瘟。稻瘟病的发生受到众多条件的制约,如品种的抗性、肥水管理等。
2.1品种的抗病性
水稻的品种不同,对稻瘟病的抗性也会有所差异。通常而言,株型紧凑,叶片的水滴就会更容易滚落,使病菌的附着量有所降低,可以有效的降低侵染的机会。此外,相同的水稻品种如果处于不同的生育阶段,抗性也会不同。例如,成株期的抗性比苗期要更高。对于叶片的抗病性,主要以出叶当天最容易感病,在五天后,抗病性会有所增强,在两周后就会很少感病。在水稻分蘖末期,就会出现很多的新叶,这时也是叶瘟的高峰期。在始穗期,稻穗更容易感病,在抽穗六天之后,其抗病性就会得到增强。在推广后3~5年后,大多数抗病品种都会逐渐失去抗性,其主要是因为病菌菌株的致病性发生变异,导致品种的抗性有所退化。
2.2肥水管理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如果所施用的氮肥较多,尤其是施肥较迟,植株的生长过于繁茂,再加上田间的通风性以及透光性较差,也会导致穗颈瘟的发生。另外,如果长期受到水淹,或受到冷水漫灌,那么也会影响稻株的根系生长,会导致稻株的抗病力有所下降,进而为稻瘟病的发生营造了有利的条件。
2.3气候
稻瘟病的流行与气候有着一定的联系,最主要使湿度和温度,然后才是风与光。一般而言,病菌发病都会有气适宜的温度,例如温度如果在25~28℃,那么就会有利于病菌的发病,因为高温有助于病菌孢子的形成与侵入。如果温度在20~30℃,田间的湿度在90%以上时,孢子很容易萌发并且侵入。
3防治技术分析
3.1重视对抗病的品种的选择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要想实现对稻瘟病的有效防治,需要因地制宜,重视对水稻品种的选择。在选择水稻品种时,要选择抗病性较强的品种。此外,需要对其进行合理的布局,定期对其进行轮换。在对稻瘟病进行防治时,防治品种的单一化是一种不错的措施。例如,可以选择辽优1052、辽星1号等品种。
3.2消灭菌源
对菌源进行消灭也是防治稻瘟病的一种有效措施,因此在种植过程中,种植人员需要对带病稻草进行处理,切勿将其直接放回田地之中,或者在秧田的附近堆放。另外,不用带病稻草催芽、扎秧。对于用来堆肥的病草,应该在其充分腐熟之后施用,从而防止将病菌带入到稻田之中。
3.3种子消毒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与水稻的抗病性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对稻瘟病进行防治时,除了选择抗病性较强的品种,还需要重视对种子的消毒,这样也可以降低稻瘟病的发生概率。为此,可以用1%生石灰水浸种三至四天,这样可以达到消灭种子所带病菌的效果。当然,也可以用25%保鲜克乳油3000倍液浸种十小时左右,也可以取得相同的效果。
3.4重视栽培管理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种植人员需要施足基肥,要以苗情为依据进行分期追肥,以防止出现过多施用氮肥的情况发生。此外,还应当适当增施钾肥或者磷肥等肥料。在水分管理中,种植人员需要保证浅、湿、干间歇进行,要做到少灌以及勤灌。在水稻分蘖后期,还要做到适时晒田,这样有利于稻株的健康生长,可以实现抗病力的提升。
3.5喷药防治
在对稻瘟病进行防治时,运用适当的药剂也可以取得不错的效果。在运用药剂防治时,种植人员要对叶瘟以及苗瘟进行控制,狠治穗颈瘟。在对叶瘟以及苗瘟进行防治时,种植人员应当在其发病初期就进行喷药防治,在发病过程中,还需要做到连续用药。而在对穗颈瘟进行防治时,可以在破口两至三天前用药防治,间隔九天左右再根据天气状况用药一次。在药剂的选择上,可以选择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5kg/hm2,将其兑水750~1125kg喷雾。此外,也可以选择40%富士一号乳油1.125~1.500L/hm2,这两种都能够取得不错的效果。
综上,在水稻种植过程中,稻瘟病的发生较为常见,对水稻的产量影响巨大。因此,种植人员需要对稻瘟病的发病症状以及发病规律进行了解,并对其防治技术进行掌握,这样才能够实现对稻瘟病的有效防治。
(作者单位:112000辽宁省铁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