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办法

时间:2024-05-22

孙仲军

[摘要]马铃薯是我国蔬菜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营养价值高、品质好、耐储藏、产量高等优势。但是,马铃薯晚疫病发病非常普遍,属于流行性病害,严重制约着马铃薯的健康生长。基于此,本文分析了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办法,以期促进马铃薯产业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马铃薯 晚疫病 发生特点 防治办法

[中图分类号]S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6)02-0083-01

马铃薯晚疫病是一种具有毁灭性、流行性的重大病害,在各地区的马铃薯种植区均有发生。近年来,随着马铃薯需求量与利用范围的进一步扩大,晚疫病的发生隋况也随之加重。若防治不当,会造成大量薯块腐烂或大面积死秧,甚至会出现绝收绝产的情况。因此,积极探究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办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马铃薯晚疫病病原菌与发生特点分析

该病病原菌属于鞭毛菌亚门真菌类型,多核、无隔、菌丝五色。通常在病叶上产生白色孢子囊与孢子梗。孢子囊呈卵圆形,单胞、五色,在高湿低温环境下会萌发出浮动孢子,在高湿高温环境中,孢子囊会直接产生芽管。孢子梗从气孔直接伸出,产生1-4条分枝。

马铃薯晚疫病是危害马铃薯健康生长的主要真菌性病害,一旦暴发晚疫病,病情会迅速蔓延,茎叶出现大面积枯烂症状,俗称瘟病。马铃薯叶片受到危害后,会在叶片边缘或叶尖产生绿褐色、水渍状斑点,并出现浅绿色晕圈。如果外部环境比较潮湿,那么,病叶病斑会迅速增大并出现白霉,其中,叶被最为显著。如果外部环境比较干燥,则病斑非常容易变脆、破裂。若马铃薯叶柄或茎受害,就会出现褐色条斑,若病情较重,则叶片卷缩、萎垂,最终造成全株黑腐,并有腐败气味。若马铃薯薯块受害,会出现紫褐色或褐色病斑,随后病斑扩大,薯块烂掉。通常情况下,晚疫病病菌会在病薯中过冬,在温暖多雾、空气潮湿、多雨环境下,发病较重。马铃薯晚疫病具有如下发生特点:①范围广。该病属于世界性病害,在我国马铃薯种植区均会发生。②流行速度快,损害严重。一旦暴发晚疫病,将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该病是制约马铃薯快速生长的重要因素。③窖藏损失大。马铃薯晚疫病不仅对当季马铃薯产生严重影响,其发病块茎还成为窖藏期以及次年晚疫病的重要传染源。据相关研究资料统计,晚疫病导致的窖藏期损失约占25%~30%,甚至高达60%。

2.发病规律与传播途径

晚疫病属于一种非常典型的气候病害,喜日暖夜凉的高湿环境。当外部湿度在18~25℃、相对湿度在90%以上时,非常有利于孢子囊的萌发。在天气温暖、湿度大的环境中,有利于孢子囊产生芽管。在多雾多露环境以及阴雨连绵环境中,容易发生或流行晚疫病。故而,在多雨时节、温暖多雾或空气潮湿环境下,晚疫病病情比较重。一旦发生晚疫病,在14天内,病害会引起大流行或蔓延全田。如果在马铃薯种植区种植感病品种,那么,在相对湿度超过90%、白天温度22℃左右的环境下持续八天以上,就会发生晚疫病。

晚疫病病菌主要通过菌丝形态在马铃薯体内过冬,若播种了带病菌的薯块,就会导致不发芽或发芽后即死的现象。部分薯块出土后会成为中心病株,产生孢子囊,在气流传播下再次进行侵染,由点到面,进一步扩大蔓延。简言之,带病薯块会成为晚疫病发生的侵染源。另外,种植田间的废薯、番茄等其他寄生、自生苗等,也是晚疫病的重要侵染源。与此同时,病叶上的孢子囊还会随着灌溉水、雨水等进一步侵袭薯块,成为次年生马铃薯的重要侵染源。

3.综合防治措施

3.1选地整地

①在网棚中,建议种植脱毒薯,在种植地十米内不要出现蚜虫寄主的花卉或树木。②大田育种,可将薯种种植在人为隔离环境下或隔离条件比较好的地区,选择前茬无块茎类植物、茄科植物、重茬植物的地块,且周边五百米范围中无十字花科植物。③对于马铃薯种植二作区,应在播种前全面清除茄科作物、马铃薯病残体。④洋葱、胡萝卜、甜菜等根系分泌物会在一定情况下抑制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因此,可与上述植物并作。⑤马铃薯与豆类、禾本科等作物轮作,或选择前茬为禾本科植物的地块,能显著降低晚疫病发生几率。

3.2合理选种

在种植区域,应结合当地气候、土壤等条件,选择适宜的、具有抗病性的马铃薯品种。通常情况下,加工品种和早熟品种不抗病,因而可通过调节马铃薯播前期以及生产期等方式,避开晚疫病高发期。同时,应尽可能选择脱毒薯,最好选择一级种薯,避免使用自留种。因为随着自留年限的增长,自留种的抗逆性、抗病性能会大幅度降低,且减产量显著。另外,在播种前,应先进行晾种,将种薯晾三四天,及时剔除伤薯、烂薯、病薯。种薯切块时,应进行切刀消毒,使用高锰酸钾、酒精或来苏儿水浸泡切刀10分钟,并准备多把切刀。不管是切块播种还是整署播种,都必须精选薯种,及时清除烂薯,切断传染源。

3.3适期播种

在合理选择抗逆性好、丰产性良好的马铃薯品种时,还需要考虑马铃薯种的生育期,从多方面考虑不同影响因素,结合种植区气候条件以及降雨规律,科学选定播种时间,适期播种,从而确保在暴发晚疫病前收获马铃薯。另外,大垄栽培、高垄栽培的方式,有利于促进马铃薯茎生长,并有利于降低小气候湿度、提高田间透光通风情况,进而抑制晚疫病的发生。

3.4合理水肥管理

①一般来说,未腐熟的有机肥很容易出现多种病虫害,故建议将腐熟有机肥作为马铃薯种植地基肥,一般每公顷22.5-30吨。②合理配施氮肥、磷肥、钾肥,氮肥每公顷225千克,磷肥270千克,钾肥300千克。若氮肥用量过大,会造成枝叶脆弱、植株过旺、易倒伏、不透风等情况,进而导致马铃薯发病;若氮肥用量过少,会导致光合作用下降、植株矮小瘦弱、产量低。而合理使用磷肥会促进茎块、根系的淀粉积累,提高植株抗旱能力以及耐贮性能。合理使用钾肥,会提高植物光合作用,促进纤维素、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并提高植株耐寒、抗寒、抗倒效果。③在生长前期,合理增加培土厚度与培土次数,预防块茎裸露,可有效预防病菌再次侵袭茎块。④生长期合理排水,及时排渍排水,降低种植田湿度,能有效延缓或控制晚疫病的发生。

3.5加强田间管理

加强田间管理,若发现中心病株,必须及时清除。对于病感较轻的植株,应及时去除病叶并进行深埋处理,从而降低种植田间病菌数量。在马铃薯花蕾初期,可通过喷洒多效唑的方式,降低晚疫病发生几率。在马铃薯收获前一周,应及时割除植株并运输到田外,预防降水作用下病原菌侵染薯块。另外,应进行充分的阳光暴晒,及时杀死病菌。

3.6用药管理

①杀毒矾、甲霜灵锰锌、克露等是预防马铃薯晚疫病的常用拌种药剂,具体分为湿拌与干拌两种方式。干拌,即将适量滑石粉与上述一定量的药剂均匀混合,然后再与种薯混匀即可。湿拌,即将上述药剂按照规定配制成特定浓度的药液,并均匀喷洒在薯种上,晾干播种即可。②若种植田中出现病株,可选择百菌清可湿性粉剂、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进行喷洒,及时预防晚疫病。③为预防晚疫病感染茎块,可在割秧之前喷施金雷、杀毒矾、银法利、抑快净等杀菌剂。具体而言,可选择其中一种药剂,在收获前喷洒两次,两次用药间隔7天。④割秧后,严格按照说明书将多菌灵、甲基托布津、抑快净组合配药,进行全田喷洒。

3.7收获、贮藏

结合马铃薯种植田生长隋况,可提前收割。在收获马铃薯过程中,应谨慎操作,避免薯皮块茎破损,及时将皮色呈暗褐色或带病斑的薯块淘汰出去。

贮藏时,需将脱毒薯充分散光晾晒,并检出烂薯、杂薯。贮藏库应进行全面消毒处理,使用生石灰撒施消毒或高锰酸钾熏蒸消毒。贮藏温度维持在2~4℃,贮藏湿度维持在90%左右,保持良好的換气通风条件。对于商品薯,可在精选之后使用网袋分装,间隙摆放,以增加通风量,进一步降低马铃薯烂熟率。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特点、传播规律等为切入点,从选地整地、合理选种、适期播种、水肥管理、田间管理、用药管理、收获贮藏等方面,详细论述了马铃薯晚疫病的综合防治策略,旨在为一线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