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双城玉米生产中存在问题探析

时间:2024-05-22

刘英丽

玉米是双城市主要栽培的粮食作物,年播种面积在280万亩以上,虽然双城市的玉米生产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科学决策下,在各项技术的集成组装下,在广大干部职工、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玉米生产取得长足发展,为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一定贡献。但,仍有一定增产潜力可以挖掘。

一、栽培技术问题

一是优势技术少。在种植业生产中,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比较单一,缺少新的技术,需不断研究开发新型实用技术。目前推广成熟的栽培技术是大垄通透栽培和大垄覆膜栽培。应该不断开发新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二是栽培技术应用跑粗走样。

二、品种问题

一是品种多乱杂。品种是粮食增产的内因。选择优良品种,才能稳产高产。现在农民应用品种多、乱、杂,盲目种植,越区种植严重,因品种抗逆性差,不能正常成熟导致减产。

二是缺少耐密品种。

三是缺少晚熟品种。

三、土壤养分与理化性状问题

1、土壤养分呈不平衡消涨

以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与2015年化验结果的相互比较。

(1)土壤有机质:由平均3.88%下降到平均2.67%,其中含量2-3%的面积由21.7%上升到53.7%。

(2)土壤碱解氮:由平均209mg/kg下降到130mg/kg,其中含量100-150mg/kg的占现在耕地面积49.1%。

(3)土壤速效磷:由平均的10.1mg/kg上升到45.8mg/kg,其中,普查时含量低于40mg/kg的占整个耕地面积的84.4%,低于10mg/kg的占31.1%,而当前低于40mg/kg的面积不到36%。

(4)土壤有效钾:由平均185.9mg/kg下降到139.5mg/kg左右,其中普查時超过200mg/kg的占32.7%,超过150mg/kg的占65.4%,而当前低于150mg/kg的面积接近60%。

土壤养分除速效磷增加以外,其它养分均呈下降趋势,并且呈现高速下降的趋势,标志着土壤供肥能力减弱。作物需要的养分大部分来自土壤,氮钾减少、磷素增多的状况既反映了氮钾肥料投入不足与磷肥施用过量问题的后果,也反映了耕地土壤质量下降造成的土壤供给能力上的不足与过剩的问题。

由于土壤养分含量上的缺乏和不平衡,生产上达到同样的单产就需要更多的肥料投入,造成生产成本提高与质量下降。

2、土壤理化性状变坏。由于掠夺式经营,化肥的长期施用,土壤理化性状表现出恶化的症状。

一是土壤容重增加,由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的1.1 g/cm3,增加到1.24g/cm3,以1.15-1.25g/cm3居多,1.3 g/cm3以上的占总面积的18.7%。

二是土壤板结、紧实,长期小型机械耕作和浅耕造成耕层薄、坚实,严重地影响根系发展和供肥保水肥力,导致产量不高,资源效率低。

土壤结构由粒状或团粒状转为核块状,通透性较差,土壤总孔隙度由55%下降到47%。蓄水保墒和缓解能力降低,既不担涝也不担旱。直接导致作物生长不良,抗逆性下降,各种病虫害频发。

土壤水分经常在20-40cm厚的土层范围变动。当一次连续降水超过60mm,土壤即达到饱和,如连续几个晴天,土壤水分又消退到作物感到缺水的程度。

四、施肥问题

1、盲目施肥严重。

作物只有保证充足的肥料,才能满足各个生育过程的需要。尽管大力推广配方施肥,但,仍存在着盲目施肥现象,表现在:

一是不根据种植作物,土壤养分状况平衡施肥,买啥肥用啥肥;

二是盲目购肥,人云亦云,别人说好,他就认为好;

三是应用免追肥越来越多,免追肥一般为高氮肥料,其肥效发挥与温度,湿度关系很大,前期温度高、湿度大,氮素释放快,到后期作物需肥高峰期氮素供应不上,容易造成脱肥现象。

2、有机肥投入少。

据统计,有机肥投入量不足30%,造成土壤板结,通透性差,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库容降低。

五、耕作问题

1、整地质量差。精耕细作是保证粮食增产的关键环节之一。整地不细,有大坷垃、残枝残茬。

2、土壤耕作层越来越浅、犁底层越来越厚

(1)耕层:由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的平均厚度25厘米,下降到平均15.5厘米,其中低于15厘米的占总面积的45.2%,高于20厘米的仅占25.2%。

(2)犁底层:犁底层由平均5.5,增加到12.6厘米;其中最厚的达到22厘米;超过6厘米的占总面积的84.4%,超过10厘米的占51.6%,超过15厘米的占19.0%。

耕层过浅,犁底层增后,对土壤耕作有多种不利影响,根系伸展不良、化肥施用后局部养分浓度过高、土壤增墒、保墒和增温、保温能力降低等现象是毋庸质疑的问题。

首先,农作物根系的伸展深度为40-120厘米,目前绝大部分被局限在仅有15.5厘米的空间内,根系营养空间过小;

其次,肥料主要的施用方法是大部或全部做底肥,施肥的部位通常是犁底层以上的垄体中间,因为春季多低温、干旱,土壤水分不足,肥料扩散范围有限,形成较长时间的局部土壤浓度过高现象,产生肥害;

再次,旱作耕地十年九春旱,春季降雨偏少而不均,完全靠天吃饭,每年土壤春旱的保苗问题都是困绕粮食生产的难题,犁底层厚、耕层浅,不利于储存雨水、造成春旱。

3、缺乏大型机械

要做到深松、深翻必须配套大型机械。

六、管理粗放

种植业生产应是三分种七分管,加强田间精细管理,才能取得好的收成。部分农民注重种,忽视管。

表现在,一是不及时铲趟或铲趟次数少,造成草荒,土壤板结;

二是不进行追肥,有的应用免追肥或种地时种肥投入量大,后期不追肥,在温度、湿度等综合因子影响下,造成后期脱肥;

三是在推广应用成形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中没有严格完全按照生产栽培环节运作。如不及时揭膜,影响雨水下渗,导致根系发育不良,影响产量的发挥,揭膜的后期不及时进行铲趟追肥;

四是不重视病虫害预测和防治。

七、密度问题

种植密度低。密度不足3000株,沿袭传统的“稀大棒”。

八、玉米螟危害问题

近几年,玉米螟危害较重,尤其2009年。据调查,双城发生面积250万亩,百株活虫量达到230-300头,危害造成折株13%,折茎26%,折穗21%,折蓼42%。亩损失玉米60公斤,损失率达到10%。250万亩总损失玉米1.5亿公斤,经济损失1.8亿元。

(作者单位:150100 国营哈尔滨市双城区第一良种场)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