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不同穴株数对水稻鞘腐病发病的影响

时间:2024-05-22

田永富+李常国

水稻叶鞘腐败病又称鞘腐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可导致水稻褐变穗最终造成米质下降,对品质影响很大。水稻是建三江地区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但是近几年来,在我局水稻田的鞘腐病发生危害呈增加的趋势。特别是2012年种植的主栽水稻品种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病,通过调查发现,垦稻系列中垦稻21鞘腐病发生最高,发病率为30.9%,其次为垦稻19,发病率为28.2%,发病率最低为垦鉴稻6,发病率为4.95%。龙粳系列中龙粳20发病率最高为25.4%,其次为龙粳31,发病率为18.6%,发病率最低为龙粳37,为10.7%。主栽的空育131和三江一号发病率叶达到23.6%。

1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田基本情况

试验设在建三江前进农场科技园区,供试材料为空育131。土壤类型为草甸白浆土,pH值5.9,土壤有机质含量3.9%,速N:202.00mg/kg,速P:10.784 mg/kg,速K:141.00 mg/kg,Fe:218.0 mg/kg,Mn:55.0 mg/kg,Cu:3.3 mg/kg,Zn:4.3 mg/kg。

1.2 供试材料

供试品种:空育131;

耙标生物:水稻鞘腐病

插秧规格:9×4,密度分别为4株/穴、6株/穴、8株/穴、10株/穴。

1.3 肥水管理

亩施肥量30.0kg,尿素( N-46%)13.0kg,二铵(N-18%,P2O5-46%)8.0kg,50%硫酸钾(K2O-50%)8.0kg,尿素按基、蘖、调节、穗:3、3、1、3的施肥模式,磷肥100%施入底肥,钾肥底肥60%,40%穗肥施入,施入底肥。,尿素按基、蘖、调节、穗:3、3、1、3的施肥模式,磷肥100%施入底肥,钾肥底肥60%,40%穗肥施入,施入底肥。

1.4 噴施药剂及时期

采用市下电动喷雾器喷施。

1.5调查方法

采用对角线取样的方法调查,选取典型区域,每点取5穴。计算取样点内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8月17号查鞘腐病。

分级标准

严重度分级标准如下

0级 不发病

Ⅰ级 剑叶鞘上紫褐色斑零星发生,病斑面积不超过全叶鞘面积的1/4;

Ⅱ级 病斑面积占全叶鞘面积的1/4~1/2;

Ⅲ级 病斑面积超过全叶鞘面积的1/2~3/4;

Ⅳ级 病斑面积超过全叶鞘面积的3/4。

药效计算方法:

式中:Ck1:空白对照区施药后病情指数;

pt1:药剂处理区施药后病情指数。

式中:Ck1:空白对照区施药后病情指数;Pt1:药剂处理区施药后病情指数。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插秧密度对鞘腐病发病率的影响

不同插秧密度对水稻鞘腐病的发病率有一定影响,随着插秧密度的增大,发病率呈递增趋势。在4株/穴时发病率为18.1%,6株/穴时为21.9%,发病率差值为3.8%,6株与8株间差值0.2%,8株与10株间差值为3.3%。说明播种密度也是影响病害扩展的重要因素,密度加大造成水稻通风透光性差,株间小气候湿度加大,有利于水稻病害的扩展。

2.2不同插秧密度对鞘腐病病情指数的影响

水稻鞘腐病的发病程度随着插秧密度的加大逐渐增大,但各个穴株数间病情指数增加值有一定变化。其中从4株到6株病情指数增加最大3.6,6株到8株之间变化小差值0.4,8株到10株病情指数增加为2.3。这说明空育131在穴株数为6到8之间防病程度较稳定。

综上所述,鞘腐病是气流传播病害,其发病情况受到温、湿度、施肥量、密度,灌水方式和品种等多方面影响。通过本次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在9×4插秧规格下,空育131随着插秧密度的增加,水稻鞘腐病发病率与病情指数都呈一定的增加趋势,4株/穴时~6株/穴时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都上升较快,6株/穴~8株/穴时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变化很小,8株/ 穴时~10株/穴时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增加较大。辛惠普等认为适当稀植株间通风透光,可减少株间小气候湿度,降低病害发生,尤其是超稀植,病害发生最轻。本试验的结论与辛惠普先生的结论一致。如果单从发病程度上说,可能选择插秧密度6株/穴~8株/穴时水稻产量和品质相对较好。

(作者单位:156331黑龙江省农垦建三江管理局前进农场、156321农垦建三江管理局创业农场)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