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北方红小豆高产栽培规程

时间:2024-05-22

娄凯

红小豆富含营养,是人们喜食的杂豆。多作为粮食和副食品,同时具有比较好的药用保健作用,也是一种无公害的天然绿色食品,无农药、化肥过量,残留超标之忧,生育期短,很多地区与玉米,高粱等作物进行间作或混作,也有作为补种作物,或利用零星土地种植,以增加粮食总产量。

1.栽培规程

1.1选种

在小豆生产中,为了获得较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选择优质、高产品种是关键,应选用品质好,颗粒大小适中,色泽好,剔除青豆,病粒,虫口粒,杂色粒及破碎粒,进行发芽试验,发芽率达90%以上可做种子,选择适宜的茬口 红小豆的前茬以玉米、谷子、小麦为最好,种植红小豆忌与豆科作物重迎茬,否则根瘤减少,植株长势弱,病虫害加重,造成大幅度减产。

1.2整地 施肥

整好地,施足底肥 早春顶浆打垄,及时镇压,保持土壤墒情。结合整地施有机肥15吨/公顷,磷酸二铵150公斤/公顷,硫酸钾45公斤/公顷。采取底肥一次施足,满足整个生育期的营养需要。

1.3播种

因为红小豆发芽的最低温度为8℃,最适宜的发芽温度为14℃~18℃,因此播种不能过早,田间播种地温应稳定在14℃以上。

1.4密植

垄作栽培,垄距65~70厘米,株距10~15厘米。播种量45~60公斤/公顷,垄上条播。

1.5田间管理

苗出齐后及时间苗,第一复叶期定苗。要留壮苗、大苗、拔掉弱苗。出苗后结合间苗第一次铲膛,要深膛少放土,防止压苗,有利提高地温。第一次铲膛后10天左右进行第二次中耕。开花前结合除草进行起垄培土。后期拔一次大草。

2.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法

2.1豆荚螟

2.1.1发病症状:豆荚螟又叫豆螟蛾、豆卷叶螟等,属螟蛾科。危害症状: 幼虫紫红色,以幼虫危害叶、花及豆荚,还能吐丝卷叶,在内蚕食叶肉,造成落花、落荚。同时以幼虫蛀食豆类作物的荚果种子,早期蛀食,易造成落荚,后期蛀食豆粒,并在荚内及蛀孔外堆积粪粒。受害的豆荚豆粒味苦,不能食用。严重影响品质和产量。发生规律:红小豆豆荚螟1年发生的代数因地域而异,在我县只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越冬。成虫白天栖息在寄主植物或杂草叶背面或阴处,晚间活动、产卵,有趋光性。幼虫可转荚危害。一般转荚1-3次。

2.1.2防治方法:选用早熟、丰产、结荚期短、少毛或无毛的抗病高产良种;适期播种,使结荚期避开成虫产卵盛期;利用成虫的趋光性进行灯光诱杀。用50%杀螟松乳剂1000倍液,或40%乐果1500-2000倍液,或20%三唑磷乳油700倍液,或5%锐劲特胶悬剂2500倍液喷雾防治,或40%灭虫清乳油,每667m2用30ml,兑水50-60kg喷雾防治。每7天喷1次,根据虫情喷1-2次,对孵化期的幼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2.2锈病

2.2.1发病症状:该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严重时也可危害叶柄和种荚。开始叶背面生有淡黄色小斑点,逐渐变褐隆起,破裂,散出红褐色粉末,后期形成黑色孢子堆,使叶片变形脱落。种莱上染病也产生孢子堆,但不能食用。有时叶正面也产生凸起的褐色粒点,为病菌的性子器;叶背面产生的黄白色粗绒状物为锈子器。发病规律:红小豆锈病是由锈菌引起,本菌是专性寄主性菌,只危害红小豆,我国北方以冬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日均温度21-28℃,经3-5天,孢子借气流传播,产生芽管,侵入红小豆危害,连阴雨条件下,容易流行。

2.2.2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洒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40%福星乳油8000倍液,或50%萎锈灵乳油800倍液,或50%硫磺悬浮剂200倍液,或30%固体石硫合剂150倍液,或25%敌力脱乳油3000倍液,或65%的代森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每隔10-15天喷1次,连续喷2-3天次。

2.3蚜虫

2.3.1发病规律:红小豆蚜虫又叫大豆蚜、腻虫、密虫等,以成蚜或若蚜吸食汁液,使叶片枯死、种子千粒重降低、品质变差。红小豆蚜虫的发生与环境条件有很大关系,当平均温度达到22 ℃以上、田间相对湿度达到78%以下或长期高温干旱的环境有利于蚜虫发生。

2.3.2防治方法:可用40%氧化乐粟乳剂1000~1500倍或50%磷胺乳剂3000~5000倍液或50%西维因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喷粉可用1.5%乐粟粉剂、2%杀螟粉剂或2.5%亚胺硫磷粉剂,每亩1.5~2千克。

2.4四纹豆象

2.4.1发病规律:红小豆的四纹豆象主要危害老熟豆粒。在田间,虫卵散产于老熟而开裂豆荚内的豆上,或即将成熟的豆荚外部,在仓内产卵于干豆粒上,它和绿豆象的习性很相似,只不过寄主比较单一。

2.4.2防治方法:紅小豆脱粒后,要立即装袋贮藏。豆粒干后,可用丙溴磷等化学药物进行熏蒸,以杀死虫卵;留种用的浓度可适当降低。

3.收获

红小豆成熟期不一致,往往基部荚果已呈黑色,而上部的荚果还未青色,或尚在灌浆。收获适期应掌握在田间大多数植株上有2/3的荚果变黄时,及时收获。过晚易裂荚。

(作者单位:166300黑龙江省林甸县科学技术推广中心)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