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猕猴桃溃疡病防治技术报告

时间:2024-05-22

宋金秋

猕猴桃溃疡病是一种毁灭性的病害,该病来势凶猛,具有爆发性和毁灭性的特点,一旦爆发此病,将对果农造成的经济损失无可估量,极大地打击果农种植的积极性,被称为“猕猴桃癌症”,是制约猕猴桃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笔者从农业防治措施、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猕猴桃溃疡病防治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

猕猴桃溃疡病是一种毁灭性的病害,该病是由丁香假单胞杆菌猕猴桃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pv.actinidae)引起。猕猴桃溃疡病来势凶猛,具有爆发性和毁灭性的特点,一旦爆发此病,将对果农造成的经济损失无可估量,极大地打击果农种植的积极性,被称为“猕猴桃癌症”,是制约猕猴桃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该病原菌早已被列入我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我国自1986年在首次在湖南发现猕猴桃溃疡病,经历了三十年的时间,该病已经在我国的猕猴桃主产区蔓延,对我国的猕猴桃产业造成了无法弥补的经济损失。仅湖南湘西州地区猕猴桃溃疡病的发病面积达3万余亩,其中1万余亩红阳猕猴桃,发病面积达到8000余亩,发病率达80%左右,导致多数发病果园荒毁。该致病菌从被发现以来,国内外研究学者从其分布、致病因素、发展规律及防治方法等方面开展了全方位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笔者现对近几年來国内外的防治概况作一概述。

1. 农业防治措施

根据以往的经验来看,栽培管理技术直接与猕猴桃溃疡病的发生程度呈正相关,因此制定合理的栽培管理方案尤为重要。张毅等人采用田间药效试验,证明栽培管理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猕猴桃溃疡病的发生程度。首先在引种方面,严格把关,做好引种检测,防止带有溃疡病致病菌的种子或苗木。其次控制挂果数量,根据树龄大小、植物长势合理留果,常规挂果量控制在2500kg/亩左右,避免因果实过多,导致植物抵抗力下降,易感猕猴桃致病菌。然后,适时灌水,根据季节变化和植株生长情况,在伤流前期合理控制灌水量,以预防猕猴桃溃疡病的蔓延。再者,修剪过程中尽量减少机械损伤,伤口越多,其感染猕猴桃溃疡病的风险越大,最后杜绝过度施肥,以有机肥、沼肥为主,特别是采果后有目的的多施沼肥和有机肥,并适当施加生物菌肥,以补充植株所需营养物质,达到提高树势和树体抗性的目的。最后是在栽培过程中坚决杜绝大果灵等果实膨大剂类产品的使用,防止出现大小年,降低植株的抵抗力。

2. 化学防治

目前,化学制剂仍然是预防猕猴桃溃疡病的主流手段,国内学者从溃疡病的化学药剂的筛选、使用药剂的组合、施药时间的选择等方面进行了尝试。焦红红通过对31种农药品抑菌能力的检测,发现猕猴桃溃疡病致病菌对梧宁霉素、代森铵、可杀得三千、络氨铜、松脂酸铜、微生物菌剂、噻霉酮、EM 菌剂和代森锰锌9种药剂相对比较敏感,能够达到很好的抑菌效果。徐鹏川等人通过对猕猴桃植株不同部位的施药,其结果表明用溃注灵注射猕猴桃木质部,其发病率最低。魏海娟等人通过平板抑菌试验和盆栽接菌法发现,多羟基双萘醛提取物对猕猴桃致病菌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可采用在猕猴桃树上涂药的方式,诱导植株产生抗病性,从而降低溃疡病的发生率。但是化学农药的大量、长期使用有着很大的隐患,不仅使病原菌产生了抗药性,而且农药残留对人、畜和环境都有危害。因此需求一种新的防治方法迫在眉睫。

3.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生物或其它生物来抑制或消灭有害生物的一种方法,它具有无毒、无害、无污染和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点,因此,在未来猕猴桃溃疡病的生物防治很有可能替代化学药剂,成为防治该病害的首要选择。近年来,对猕猴桃溃疡病的生物防治方面主要集中在拮抗真菌和细菌的筛选,目前应用较多的为芽孢杆菌和放线菌,而相关的生物制剂的应用尚未报道。

4. 展望

综上所述,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是一种危害性大、具有毁灭性的病害,尽管国内外研究人员已经从猕猴桃溃疡病的致病菌、致病菌发生规律、防治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也取得了一些的研究成果。但是,由于该病菌自身的特殊性、国内外又缺乏对该病原菌致病机理的研究,使得人们至今对猕猴桃与溃疡病菌的互作作用原理仍不清楚。此外,猕猴桃溃疡病由于在发生过程中的潜伏性,使得该致病菌可通过种苗进行远距离传播,增加了对其防治的难度,因此未来急需一种快速检测技术来监控该病害。

(作者单位:416000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