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稻田科学灌水管理技术

时间:2024-05-22

张学娟

1.插秧及返青期。大多在5月20日至5月末为插秧期,此时期的气温、地温及水温都处在最低时期。插秧时要求浅水层,以利于尽快提高水温和地温,以“花达水”及“瓜皮水”为好,也就是把水层控制在1~2厘米范围内,同时保持浅水层也有利于插秧操作,使秧苗插后深浅一致,不漂秧,不缺穴,能提高插秧速度和质量。一般在插秧后3天秧苗进入返青,水稻秧苗返青期对水分反应特别敏感,因此时秧苗根系受伤,吸水能力减弱,易失去水分平衡,而且抗寒能力也弱,所以保持一定的水层,可使秧苗受到保护,防止低温和风的侵害。此期应把水层控制在3厘米左右,以提高地温,促进早发新根。

2.分蘖期。分蘖的迟早和多少对增株增穗有重要作用。早生分蘖能成穗,迟生分蘖往往不能抽穗而成为无效分蘖。吉林省水稻秧苗基本上都采用营养盘方式稀植育苗,秧苗质量好,分蘖较早,一般以5月25日至6月末为有效分蘖期,此期稻株地下部与地上部均迅速生长,水分的蒸发量与蒸腾量均较大,需水较多。而地下部根系的生长不仅需足够的水分,还需要充足的氧气供给。此期水层不宜过深,应控制在3厘米左右为宜。在此范围内,不但水温和地温得以提高,还有利于土壤中养分的分解及吸收利用,促使分蘖早生快发。同时在寸水的范围内,也有利于改善分蘖节基部的光照环境条件,促进其光合作用,加速分蘖生长,还能有效的组织潜叶蝇的危害,抑制杂草的生长繁殖。

3.分蘖末期。分蘖末期至拔节期适当晒田,晒田也是水稻栽培上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一般从7月1日左右为晒田始期,晒田的主要作用是控制无效分蘖,巩固有效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同时也能增加土壤的通气性,改善土壤的环境,促进肥料的分解,使根系深扎和增加新根,使茎秆组织坚硬而增强抗倒伏能力,减轻病虫害的发生及危害程度。对植株体涨势过猛、叶片肥大黑绿的田块及涝洼地,草炭土等冷凉地块,更要加强晒田的技术管理。在晒田期要把田内的水分控制在田面不陷脚为宜,一般晒田期为7天左右。

4.拔节孕穗期。在拔节初期,适当控制水分供应,不仅有利于幼穗的分化,而且有利于茎秆和根系的伸展。孕穗期是水稻由营养生长转向以幼穗分化生殖生长的关键时期,也是对水分最为敏感的时期。要保持田面经常有水层,最好控制在7厘米左右,此期若水分不足,会影响养分的吸收和运转,严重的会出现穗小粒少现象,保持较深的水层,也能防止秋季障碍型冷害危害,对幼穗分化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5.抽穗开花期。该期是水稻生理需水高峰,水分亏缺会降低植株体内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运转,影响养分向籽粒供应速度,易出现小穗不孕,秕粒增加现象,应保持水层在3厘米左右。

6.灌浆期。水稻开花后即进入灌浆阶段,此期既要满足植株体对水分的需要,又要增加土壤中的氧气含量,提高根系的活力,延长叶片的功能期,促使光合产物向籽粒运转,增加粒重。在水层管理上应是干干湿湿,以湿为主的办法。就是灌一次水自然落干1-2天,再灌1次水的方法进行多次,一般多在9月5日腊熟后撤水。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