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2
庞 丽 张建军 柴金成
自2004年以来,我国连续4年粮食增产。今年,夏粮、早稻喜获丰收,秋粮丰收在望,预计全年粮食有望实现改革开放以来首次连续5年增产。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粮食连续增产,成为经济社会的突出亮点,也为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抑制物价过快上涨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一成绩来之不易,是政策、科技、市场、气候等多种因素同向作用的结果,其中良种补贴政策功不可没。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故活的方针,把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制度、政策和投入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促进了粮食稳定发展。良种补贴政策就是其中的一项重大政策措施,根本着眼点是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提升粮食生产科技水品。国家从2002年起对东北高犹大豆实施良种补贴。补贴面积1000万亩,补贴资金l亿元。随着中央支农力度逐年加大,到2008年补贴作物已扩大到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四大粮食作物,其中水稻实行全覆盖补贴,小麦、玉米分别补贴2亿亩,大豆补贴0.4亿亩,合计补贴面积占全国粮食总面积的50%以上。通过良种补贴项目实施。在稳定面积、提高单产、改善品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
一是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严格按照农财两部要求,制定完善项目实施方案,加强组织领导和技术指导,确保将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农民手中。早稻、小麦、玉米、大豆每亩补贴10元,中晚稻和粳稻每亩补贴15元,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因农资价格上涨增加的生产投入,有效保护和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在良种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带动下,我国粮食种植面积实现恢复性增加,连续5年累计增加1亿亩以上,其中今年增加面积超过1300万亩。
二是提升了粮食单产水平。小麦、玉米、大豆实行项目区统一供种的补贴方式,通过推广良种、配套良法,广泛开展高产创建活动,使单产水平明显提高。在良种补贴等政策项目推动下,全国粮食亩产连续5年创历史新高,2008年预计超过320公斤,近5年单产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到60%左右。特别是良种补贴项目区增产效果更为明显,初步预计。项目区平均亩产比非项目区高出30个公斤以上。安徽省通过实施良种补贴和开展高产创建活动,从2002年到2007年的5年问,全省小麦平均亩产提高了96公斤,预计今年项目区亩产比非项目区高出40公斤以上。四川省在遭受严重低温雨雪冰冻和特大地震灾害影响的情况下,通过大力组织开展良种补贴、粮油高产创建等,今年粮食总产有望达到700亿斤以上,增产10亿斤以上,创造了大灾之年不减产的奇迹。
三是促进了优良品种的推广。良种补贴项目区基本实现品种布局“一主两辅”、“一乡一品(品种)”,良种覆盖率、种子统供率、产品质量抽检率达到100%,改变了品种“多、乱、杂”、产品质量不稳定的局面,优质率得到大幅度提升。据初步统计,在良种补贴等政策带动下,今年全国优质专用小麦面积2.17亿亩,优质率63.2%,比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优质早稻面积6510多万亩,优质率74.3%,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玉米、大豆优质率也有所提高。特别是对于小麦这种常规作物,国务农民有自留种的习惯,导致田间长势不整齐,“三层楼、五花头”的现象较为普遍。小麦良种补贴实施以来,许多地方采取每年实施1/3小麦面积、三年一轮换的做法,使小麦主产区农民基本享受了一次补贴政策、更换了一次小麦品种,小麦田间长势整齐,产量潜力得到了较好发挥。
四是实现了规模种植和优势优价。良种补贴有效引导优质专用品种向优势产区集中,推动了优势专用品种的区域化生产。每个项目县一般推广5~10个品种。使优质专用品种得到大面积集中连片种植,为加工企业提供了品质优良、性状统一、数量充足的优质原料,有力带动了订单生产和优质优价。2008年全国小麦订单,面积1.08亿亩,订单率31.5%,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其中项目区小麦订单面积6000万亩左右,订单率达到60%,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订单生产促进了优质优价,主产区优质专用小麦价格在0.85元,斤以上,高于国家最低收购价0.08元/斤。
粮食始终是经济发展、市场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基础。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坚持行之有效的支农惠农政策,不断完善强化中国特色的农业农村政策体系,着力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更加注意保护和调动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促进粮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