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2
何宗亮,匡伟,姚远,郗正林,伍冠锁
(南京市畜牧家禽科学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36)
微生态制剂兴起于上世界70年代,最早由美国人Parker于1974年提出来的,是指在微生态学理论指导下,调整微生态失调,保持微生态平衡,提高宿主健康水平的正常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和选择性促进宿主正常菌群生长的物质制剂总称。微生态制剂是跟随着微生态学和微生物学的不断进步而发展起来的。近年来,微生态制剂已经开始逐步取代抗生素等传统添加剂,成为畜牧养殖行业中的新选择,随着抗生素滥用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更安全更高效的微生态制剂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
目前,微生态制剂主要分为3种类型: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元。益生菌是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是定植于动物宿主肠道、生殖系统内,能产生确切健康功效从而改善宿主微生态平衡、发挥有益作用的活性有益微生物的总称,如乳酸杆菌、酵母菌、芽孢杆菌等;益生元是指能通过选择性的刺激一种或几种细菌的生长与活性而对寄主产生有益的影响,从而改善寄主健康的物质,如各种寡糖类物质或低聚糖,常见的有乳果糖、蔗糖低聚糖、棉子低聚糖、异麦芽低聚糖、玉米低聚糖、大豆低聚糖和酵母细胞壁等,这些糖类不能被动物自身及其肠道内的致病菌所消化和吸收,只能为肠道有益菌群如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等特异性利用,因此可以促进有益菌的生长繁殖,间接地抑制有害菌的生长,从而达到调整肠道正常菌群的目的;合生元是指兼有益生菌和益生元的一类物质。
2013年12月 30日我国农业部 2045号公告《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2013)》中规定可以用于养殖动物的饲料级微生物添加剂菌种共有29种: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两歧双歧杆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乳酸肠球菌、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德式乳杆菌乳酸亚种(原名:乳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乳酸片球菌、戊糖片球菌、产朊假丝酵母、酿酒酵母、沼泽红假单胞菌、婴儿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青春双歧杆菌、嗜热链球菌、罗伊氏乳杆菌、动物双歧杆菌、黑曲霉、米曲霉、迟缓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纤维二糖乳杆菌、发酵乳杆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原名:保加利亚乳杆菌)。
2.1 优势种群作用 正常情况下,动物消化道内的有益微生物作为优势菌群维持消化道内的菌群平衡,但在非正常状态下如运输、疾病、环境突变、饲料质量变化等状态下,机体内的菌群就失去稳定,大量有害菌繁殖,动物因优势种群的破坏导致机体微生态平衡失调,造成消化吸收能力下降、营养不良、疾病等情况,而使用微生态制剂就在于补充或恢复优势种群,使失调的微生态恢复平衡,恢复优势菌群的主导地位,从而建立一个正常且平衡良好的肠道微生态平衡,使机体达到正常的生理状态。
2.2 生物夺氧作用 动物肠道内的有益菌为厌氧菌,若氧气含量升高,则引起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的大量繁殖,不利于卫生动物机体微生态平衡。研究表明,一些需氧菌微生物制剂特别是芽孢杆菌能消耗肠道内的氧气,造成厌氧环境,有助于厌氧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从而使失调的菌群平衡调整恢复到正常状态,达到治病促生长的作用。
2.3 生物拮抗作用 动物微生态制剂中的有益微生物在机体内对病原微生物有生物拮抗作用。有益菌与致病菌竞争消化道上皮细胞的吸附位点,争夺有限的营养物质和生态位点,形成致密菌群,阻止有害菌的定植与生长繁殖,达到生物拮抗的作用,此外,有些益生菌合成的有机酸可促进饲料养分的消化吸收,同时消化道pH值的降低也对有害菌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2.4 合成营养物质 微生态制剂维持着动物消化道的正常功能,保障了微生物菌群和寄主之间正常的营养物质交换和代谢平衡,促进肠道内饲料物质的正常消化和吸收。微生态制剂在体内可产生各种消化酶,例如芽孢杆菌具有很强的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活性,可降解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提高饲料转化率,同时,微生态制剂在肠道内生长繁殖,能产生各种营养物质如维生素、氨基酸、生长因子等,参与机体新陈代谢,促进动物生长。
2.5 增强免疫功能 研究表明,乳酸杆菌对免疫调节因子的形成起作用,刺激肠道免疫反应,提高机体抗体水平或巨噬细胞的活性,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芽孢杆菌能促进肠道淋巴组织,使之产生免疫状态,增快免疫器官发育速度,加快免疫系统成熟,刺激T、B淋巴细胞数量增多,提高动物的体液和细胞免疫水平,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有些微生态制剂能够刺激动物产生干扰素,提高免疫球蛋白浓度和巨噬细胞活性,增强机体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防止疾病的发生。
2.6 降解有害物质 当机体微生态平衡失调时,大肠杆菌比例增高,分解蛋白质生产氨、胺、细菌毒素等有毒有害物质,微生态制剂能显著降低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的数量,抑制病原菌,从而恢复微生态平衡。如嗜胺菌等,可降解利用游离的氨、胺等有害物质;乳酸菌等产生有机酸,提高蛋白质利用率,减少胺、氨产生,减少氨的排出,其酸性环境也抑制腐败菌的生长。如芽孢杆菌,在肠道内产生氨基氧化酶及分解硫化物的酶类,从而降低血液及粪便中氨、吲哚等有害气体浓度,改善机体内的环境。
3.1 提高饲料转化率,促进肉鸭生长 大量研究表明,在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能提高肉鸭的增重和饲料报酬,增强消化酶活性,改善肉鸭肠道菌群动态平衡。李小芬等[1](2014)研究发现,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添加乳酸杆菌、纳豆芽孢杆菌后可以提高樱桃谷肉鸭的平均日增质量及终末平均质量,降低樱桃谷肉鸭血液中谷丙转氨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血清尿氮素含量。陈昌义等[2](2012)和龚萍等[3](2018)研究发现,在日粮中添加微生态制剂能促进樱桃谷肉鸭增重,降低料肉比,从而提高其生长性能、产肉性能及养殖效益。胡振华等[4](2018)研究发现,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和复合芽孢杆菌能提高樱桃谷肉鸭盲肠中菌落总数、芽孢杆菌数量,降低大肠杆菌数量,增加盲肠中乳酸菌数量,增加十二指肠绒毛高度、粘膜厚度、绒毛高度/隐窝深度以及空肠粘膜厚度,促进肉鸭生长。
3.2 提高生产性能,改善肌肉品质 在肉鸭生产过程中,微生态制剂除了能促进肉鸭生长、提高生产性能外,还具有肌肉品质改善作用。常超等[5](2012)研究发现,在基础日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和混合益生菌均能提高肉鸭肌肉中的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从而增加了鸭肉的鲜味。喻婷[6](2014)研究发现,在基础日粮中添加粪肠球菌能改善樱桃谷肉鸭腿肌24h肉色,添加凝结芽孢杆菌、丁酸梭菌能提高樱桃谷腿肌1h和24h的pH值,增加肉嫩化速度,添加粪肠球菌能提高樱桃谷肉鸭胸肌系水力。
3.3 促进免疫器官发育,提高机体免疫力 微生态制剂可成为非特异性免疫因子,通过细胞本身或细胞壁成分刺激宿主细胞,激活免疫系统,提高机体抗体水平或巨噬细胞活性,提高动物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水平,增强机体抵抗力。谢丽曲等[7](2013)研究发现,在樱桃谷肉鸭基础日粮中添加凝结芽孢杆菌能提高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6.53%,提高胸腺指数26.67%,提高法氏囊指数6.37%,从而增加了机体免疫力。孔令勇等[8](2012)研究发现,日粮中添加芽孢杆菌与链球菌混合物能提高樱桃谷肉鸭法氏囊指数,增加机体免疫机能。肖发沂等[9](2009)研究发现,基础日粮中添加微生态制剂能增加樱桃谷肉鸭红细胞C3b受体花环(E-C3bR)率、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EICR)率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数量,提高脾脏、胸腺、法氏囊免疫器官指数,进而提高鸭群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能力。
3.4 清除肠道有害物质,改善舍内环境 鸭舍内的环境因素复杂,有甲烷、硫化氢、氨气和粪臭素等组成,由肉鸭的粪尿经微生物分解产生,目前主要通过抑制有害气体产生和降低有害气体浓度的方法解决,而微生态制剂中因含有多种有效微生物菌群发挥其抑制肠道分解粪尿微生物的繁殖和分解有害气体化合物的作用,从而达到改善并提高舍内环境质量的作用。席磊等[10](2014)研究发现,在基础日粮中添加芽孢杆菌菌粉和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菌混合制剂能使鸭舍内NH3平均浓度分别降低33.25%、36.00%,舍内环境中平均活菌数分别减少14.59%、21.68%,粪便中氮含量分别降低33.24%、51.33%,磷含量分别降低39.57%、47.59%。说明在樱桃谷肉鸭日粮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可以改善鸭舍环境质量,降低鸭粪中N、P含量,并且复合菌种微生态制剂效果优于单一菌种微生态制剂。朱振等[11](2012)研究发现,在樱桃谷肉鸭基础日粮中添加微生态制剂能有效地降低圈舍内氨气浓度和大肠杆菌菌落指数,减少环境污染。龚萍[12](2018)研究发现,樱桃谷肉鸭基础日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和复合芽孢杆菌能使舍内NH3含量分别降低7.19%、6.24%,舍内细菌总数分别降低36.57%、33.66%,大肠杆菌数降低29.02%、26.86%,“沙门+志贺”氏菌数降低39.47%、44.74%,金黄色葡萄球菌数降低29.79%、25.96%,真菌总数分别降低6.36%、7.27%,表明了日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可降低舍内NH3浓度,显著降低舍内微生物数量,改善舍内生态环境质量,从而减少对鸭健康的威胁,提高生产性能。
目前,我国微生态制剂在肉鸭生产中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大力研究和推广应用,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鸭产品的质量安全要求越来越高,应用微生态制剂克服肉鸭产品药物残留超标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同时也是肉鸭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其发展势头和应用前景广阔。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