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2
曾 珍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 应用外国语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茶文化在中国的传播过程是一个价值传承过程。茶文化既是一种交友处事的行为,也是一种具有商业价值的过程,可以应用在学术交流之中,也可作为人际关系的中和活动。近些年,国内茶文化的文化输出形势良好,国家带头,群众参与,在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中承担了重要角色。中国茶文化以优质的文化背景以及独特的口味吸引了各国贸易团队,茶文化的英语翻译也因此成为了英语翻译中的核心内容。在应用语言学的视角下解读茶文化英语翻译,可以为多边贸易提供更广阔的市场,丰富茶文化内涵。
在应用语言学发展伊始,一些语言学家认为应用语言学是对客观内容的直接表达,强调对语言的客观性的表达。由此,应用语言学唯物派成为社会主流,将语言规定为事物的自发表达,并且不受任何人的主观约束,应用语言学成为了对事物的客观概括。此时,茶文化的英语翻译只限于国际交流作用,缺乏主观认知表述,在感情上不能引起共情。随着应用语言学的发展与变革,有学者认识到客观表述对英语翻译的限制,他们改正了应用语言学中的客观思维,将英语翻译界定为人的主观认知与客观思维结合的产物,从而形成了现代应用语言学方向。实际上,社会中的跨语言交流需要主观认知,只有经过主观认知滋润的语言才有特色,表达出事物的本质。对于茶文化英语翻译的表达,必须遵循应用语言学的主观概括,让语言与情感相互关联。
在应用语言学的探讨范围内,多数专家认为任何语言都有暗喻,暗喻是语言体系中的特殊符号。暗喻从字面上看,是隐藏在文字中的由转述者表达出来的价值观念,其真实性让语言有了华丽的修饰。根据《应用语言学-迈向21世纪的语言学》一书,自然语言生成研究的动态与方向一章详细解读了语言的理解方式,对茶文化的英语翻译也有启示意义。语言中的隐喻是对语言的科学解读,从内容的结构、发展方向等方面代表了应用语言学的系统体系。如果要对茶文化英语翻译有更好的改善,需要把握应用语言学的暗喻手法,这是理解的前提。
应用语言学的理论知识融合了哲学与心理学的内容,这种发散性思维鲜明表达了语言并非一种确切的客观存在,而是一种结合了社会认知的语言体系。应用语言学反映的是综合了客观存在、人类情感、实践经验的整体效果,虽然英语翻译可以适当融入个人特色,但必须遵循事物本质,不能画蛇添足,这样才具有科学性和专业性。学习并深入理解英语翻译的语法、句式,是进行茶文化英语翻译的重要途径。语法是语言的灵魂,翻译者只有在熟练掌握语法的前提下,才能正确展开茶文化的英语翻译;句式是英语翻译的成果展示,只有优美展示句式,才能引起阅读者的兴趣,对传播茶文化有深远意义。
作为流芳百世的传统文化,茶文化是从生活中总结出来的一种智慧,是经过祖祖辈辈中国人口口相传而盛行的文化,其中的元素多数为国风元素。当前茶文化英语翻译并没有完全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全貌。很多翻译者会选择向其他国家输出关于茶文化的期刊、古籍、影像资料等,这里面有很多是文言文,这种词语如果用直译的方法,会失去词语本身的氛围感,也会失去茶文化对外国人的吸引力。茶文化是一种基于人们生活而形成的文化,因此在进行英语翻译的时候同样要介绍相应的文化背景,包括一些特殊习俗、民族特色等,这样才能推动茶文化的全球化发展。茶文化英语翻译不仅仅是面对亚洲,更应该是面对全世界各民族的,如果用词不够生活化,那么受众必然受到限制,这是约束茶文化发展的第一要素。
应用语言学要求英语翻译要更多关注内容的实用性,茶文化英语翻译面对的对象是国际贸易市场,只有打开英语翻译的格局,才能实现茶文化的真正传播。在贸易市场上,茶叶、茶具的销售与英语翻译直接相关,只有在销售中加入确切的茶文化背景介绍、茶具用法,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才能在国际市场拔得头筹。现在茶文化英语翻译面对的问题主要是不够实用,例如在国际茶文化展会上,“苦聪滇红茶”往往采用直译方法,直接解释其为云南产红茶,但这并不能体现出茶叶的特殊性。云南的茶文化与闽南的茶文化有显著不同,只有对其文化背景进行介绍,才能让购买者有欲望消费。类似的英语翻译在学术交流会议上比比皆是,这使得茶文化英语翻译不够实用,词汇不够丰满,距离茶文化在世界盛行还有一定距离。
高校英语专业开设的有英语翻译教学,而茶文化英语翻译的教学可以让翻译人才更加了解中国文化,为社会培养更多专业化人才。根据对高校茶文化英语翻译教学情况的调查,高校的课程中茶文化元素涉及较少,而开设的课程并没有深入剖析茶文化本质,很多学生并没有理解茶文化内涵,也就导致写不出正确的英语翻译。从茶文化教学思维方面看,很多高校教师在进行茶文化教学时,没有结合最新的教学手段,并且课程设置上对茶文化的课时有所压缩。由于大学生有CET4、CET6考试的压力,教师会侧重于讲解考试相关内容,而对于背后的深意略略带过。例如红茶的英文翻译很多学生都知道,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偏差却没人讲起,这种不求甚解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茶文化没有学习动力,茶文化思维自然建立不起来。
英语翻译是一种由翻译者主导的工作,如果翻译者不能真正理解翻译内容,那么翻译成果会大打折扣。目前国内关于茶文化的英语翻译内容空泛,通常采用直译的翻译方法,这与应用语言学所倡导的情景式概念大相径庭。例如在对比中西茶文化的不同特色时,很多译者会选择将下午茶与中式茶文化对应展开,这种翻译形式并无过错,但由于格式的限制,往往呈现出来的是不同点,夸大了茶文化内部矛盾,忽略了整体的同一性。虽然中西方在文化背景以及饮茶习惯有所不同,但如果只是关注表面现象而忽略本质统一,就会本末倒置,不利于茶文化的研究剖析。再者,茶文化英语翻译现在往往用于书面表述之中,这与应用语言学的初衷背离,英语翻译应是同时应用于口语和书面语之中的语言形式,缺少口语交流的英语翻译不符合人类语言习惯,也不利于茶文化传播。
应用语言学秉持着在理论基础上融入译者情感的原则,在进行英语翻译时追求面对真实问题,站在读者角度切实理解内容的内涵。从我国的茶文化古典文学中来看,茶文化的相关作品无一不强调笔者的感观情绪,字里行间中透漏着茶文化带来的视觉、触觉、嗅觉享受。中国古人书写了许多关于茶文化的诗句,这些诗句的英语翻译对茶文化传承至关重要。当前,已经将茶文化感观作为研究诗句、古籍的重点对象,这需要利用英语翻译的移觉手法。从笔者对于茶文化的情绪展开,在英语翻译中将笔者感观转化为读者的感情,这是移觉原则的首要描写手法。例如《茶经》中,“茶为累也,亦犹人参。”可以翻译为“Drinking tea is like eating ginseng with considering the disadvantages.”,以此来表现中国茶文化的移觉特色。
在应用语言学的发展进程中,很多译者根据应用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创建了英语翻译原则。例如,根据应用语言学中对于应用目的的论述,英语翻译形成了连续原则,认为英语翻译要为结果负责,从接触材料到最后形成文字都要受到制约。只有坚持连续原则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翻译内容的真实性、科学性,两种语言才能在保证连续性的基础下平等交流。同时,由于不同英语翻译面对的受众不同,为了让所有受众都能理解翻译内容,译者应该考虑用词、符号、句式等方面的用法,从语言的本质着手,向读者还原真实的文字、图像内容,深化语言主旨。在应用语言学视角下的茶文化英语翻译,应以连续原则为基本原则,在翻译的基础上表现文化价值,让读者在阅读的同时了解历史,传播历史思想。
从应用语言学的视角下提升茶文化英语翻译教学水平,高校在开展相关课程时应该建立新型教学思维,在尊重各国不同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中西方文化、历史差异,对各地茶文化的内容分开教学。高校的理论课堂应该尽量生动活泼,避免被动输出式教学,只有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茶文化内容,并且掌握相应国家、民族文化背景。相较于其他国家的茶文化传播水平,我国茶文化的输出情况并不乐观,这更需要高校教师大力弘扬中华传统茶文化,让学生在学习与实践中培养出对茶文化的热爱,在进行英语翻译时融入爱国情怀,形成独具特色的茶文化英语翻译体系。在进行课外活动时,可以结合时事让学生参与到创作之中,例如,在国内的一些茶文化展会,可以邀请有兴趣的同学进行简单的英语翻译工作,关于中国茶文化推广的视频、书籍、期刊都可以成为学生的翻译练习段落。在课下可以让学生自行收集有关茶文化的内容,互相进行英语翻译工作,既丰富了课余活动,又对增长见识起到促进作用。提升茶文化英语翻译的教学水平,还可以从课堂形式入手,在高校中可以邀请交换生共同参与茶文化英语翻译课程,学生之间可以交流自己国家的茶文化,教师可以作为茶文化宣传大使,寓教于乐,将茶文化教学渗透到每一次课堂之中。中西方茶文化的差异是学习中西方历史的良好媒介,教师带领学生深刻理解学习后,能够建立起完整的应用语言学思维体系,能够大力提升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与素养。
茶文化在中国优良传统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茶文化不仅仅是茶叶的品鉴与沏泡,还象征着品茶人的高尚品格与崇高理想。上至封建君主,下至百姓群众,茶文化的受众十分广泛,是一种真正做到雅俗共赏的文化。与西方传统茶文化相比,中国茶文化在色香味俱全的表面下隐藏着大众对茶文化的崇高敬意。在学习茶文化的技艺、诗词后,人们的综合素养往往能得到大幅度提高,对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建立与完善起到重要作用。但是,在茶文化的实际学习、操作过程中,有些人对茶文化背后的内涵理解不够透彻,他们专注于茶文化的华丽操作,却背离了学习茶文化的初心。这时需要高校教师的及时引导,虽然生动的茶艺表演会吸引更多人的关注,但在欣赏后,要更加注重英语翻译的练习,形成预习-见习-练习的良好学习周期,在循环中达成茶文化英语翻译的更高境界。高校教学应该是随时代不断创新变革的,在英语翻译课堂上加入更多时代新鲜的文化资源,尽最大可能为学生提供英语材料,让学生坐在教室里就能接触到前沿学科资料,为今后的就业打下基础。茶文化虽然是一种传统文化,但茶文化英语翻译教学却是一种时代产物,只有顺承时代发展,不断创新改革英语翻译教学制度,加深学生的理解学习,以终身教育为己任,将茶文化英语翻译推向发展高潮,才能最终实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终极目标,为社会培养更多品性端正,思想积极,热爱国家的栋梁之材。
应用语言学是随着全球文化交流的发展应运而生的,在高校开展英语翻译专业的目的在于引领学生认识语言交流的意义。在推动茶文化的发展前景中,各高校需要着重培养专业型人才,加强茶文化的交流深度及广度,重视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提升。因为不同地区的茶文化用语存在区别,在进行英语翻译相关工作以及练习时,要结合文字的内容,不要译出内容相斥的文字。高校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在真正的文化交流场合进行即时英语翻译,这不仅能快速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还能锻炼学生的随机应变的素质。在跨文化交流中,互动性是英语翻译的另一特色,只有结合应用语言学的特色展开茶文化英语翻译,才能展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外国友人面前展现中国特色茶文化内涵。在国际交流时,要根据语言特点进行英语翻译,不同的生活习惯和用词都会带来不同的交流深度,只有正确了解双方特点,才能全面提升英语翻译的水准,促进中西方茶文化的融会贯通。总体来说,在进行茶文化交流过程中,还需要教师辅导学生将翻译生活化,面对不同受众选择对应语言文字,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茶文化的习俗,使中国茶文化得到进一步的传承发展。
在应用语言学的视角下,茶文化英语翻译融合了多元化的要素,每一次翻译都需要译者把握英语翻译的尺度,做到核心内容重点翻译,关联性较小的内容简略带过,真正将应用语言学的思维体现出来。茶文化中一些词汇的直译要配有注释,这样便于初次接触茶文化的人理解和接受,一些词汇要根据词意展开讲解,这样有益于茶文化的口口相传。首先,茶文化中的专有名词需要统一规范。其次,在各种文化交流省会中应该建立茶文化英语翻译环境,煮茶、饮茶、品茶是一种提升修养的行为,只有在恰当的环境中进行,才会让英语翻译和茶文化相互衬托。如果在外国友人面前没有营造出相得益彰的环境,茶文化的传播也难以进行下去。抓住茶文化英语翻译的核心内容,是应用语言学的必然要求,也是传扬中国茶文化的必经之路。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茶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不断传播,茶文化的历史背景、文化底蕴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关注,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只有在应用语言学的视角下,科学、合理地运用英语翻译知识,精准无误地进行茶文化英语翻译,才能向国际市场展现我国大国礼仪,弘扬中华传统茶文化。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古籍繁多,在众多文字记录中找寻茶文化本质,利用英语翻译将中国茶文化推广开来,是中国学者的殷切期望,也是我国进入全球化进程的良好开端。秉承这份美好愿景,中国高校应该着重提高茶文化英语翻译的教学水平,不断创新茶文化英语翻译的教学方法,有的放矢地进行茶文化英语翻译,最终在国际舞台上为茶文化交流提供保障。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