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SWOT模型的四川茶叶企业外宣语言推介策略

时间:2024-05-22

王成秀,杨本芳

(1.四川工商学院 外国语学院;2.四川工商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四川 成都 611745)

茶作为国与国联系的桥梁,成为中国与众多西方国家进行合作和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媒介。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茶也迎来了更巨大的全球市场。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茶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建议(2021-2025)(以下简称建议)》指出,茶产业是我国特色优势产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另外,契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战略,需要讲好中国茶叶故事,基于成功市场营销理念的茶外宣翻译则有着重要的助推作用。四川茶叶企业外宣资料英译的研究同样需要市场营销理念指导,因此本研究通过川茶企业外宣资料翻译SWOT分析,基于生态翻译学,构建SWOT矩阵图翻译策略,提出更加科学合理的茶企外宣资料翻译方法,传承和发扬川茶文化,促进文化体系的生态平衡。

1 SWOT矩阵模型

SWOT矩阵模型即“SWOT态势分析法”。20世纪80年代美国Heinz Weihrich(海因茨·韦里克)教授把SWOT矩阵模型界定为基于内部外部竞争环境和条件下的态势分析。该模型运用矩阵排列出调查对象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外部机遇(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然后全面、客观、系统、准确地分析各种相互联系的因素,并根据结果制定一系列的应对策略和计划。SWOT分析实际是分析评估企业内部资源及外部环境,进而得出企业优势弱势、机遇挑战的一种策略。SWOT分析可有效帮助企业利用资源和行动集中优势,攻克劣势,让企业调整战略及战术以实现目标。本研究试图基于SWOT 矩阵模型,并从生态翻译学角度提出相应的SWOT矩阵图外宣翻译策略,推动川茶品牌国际化。

2 SWOT象限下川茶企业外宣资料英译策略

SWOT矩阵图由四个象限构成:SO象限、ST象限、WO象限与WT象限。企业根据自己优势、劣势、挑战与机遇,采取不同的战略。同样,川茶企业外宣资料SWOT矩阵图提供了4种战略选择。

2.1 SO増长型战略——文本“干涉”

SO象限下,川茶企业拥有强大的内部条件和众多的外部机会,企业应采取扩大投入、提高产量、增加市场份额的增长性战略,契合“天时地利人和”条件。中国为第一大绿茶,第三大茶叶出口国,国际民众欲了解中国,品茶中国为外部机遇,实为天时。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为中国茶叶走向茶叶市场提供契机,乃为内部条件,实为地利。整个语言服务行业及所有茶叶企业均乐于投入到外宣翻译中,实为人和。因此,在SO象限下,可采取扩张型战略,在外宣翻译中表现为文本“干涉”,即外宣翻译受翻译生态环境影响。翻译生态环境还可包括与翻译活动有关的自然、语言文化、政治经济环境等。如:(1)峨眉雪芽—Emei Snow Bud;(2)明前茶—Pre-Qingming tea;(3)竹叶青论道—Zhu Ye Qing Lundao grade;(4)天府龙牙—Tianfu Bestea;(5)竹叶青峨眉高山绿茶—Emei Zhu Ye Qing high-mountain tea;(6)四川省花秋茶业有限公司—Sichuan Flora Tea Industry Corporation。川茶企业在SO天时地利人和环境中,译者可利用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可大胆保留源语特色,争夺四川茶叶话语权。“峨眉雪芽”这一称谓同峨眉山独特的自然环境密切联系,乃峨眉山佛门茶僧所赐。峨眉山的冬天乃至第二年春天常年为白雪覆盖,峨眉山茶新芽在雪山中蓓蕾初开,高山林间含苞待放,似冰雪翠玉。“峨眉雪芽”被译为“Emei Snow Bud”,译文受自然环境影响而得。“竹叶青论道”(Zhu Ye Qing Lundao grade)使用了“拼音+等级”的方式,向读者传达了“论道”实为竹叶青茶叶等级,择优选择了源语环境。“明前茶”被译为“Pre-Qingming tea”保留了中国传统节日意蕴。“天府龙牙(Tianfu Bestea)”避开了西方表示“邪恶”的“dragon”一词,“Bestea”再现了“天府龙牙”的上乘品质,彰显了中国特色文化和品牌特色。据《邛崃县志》记载,“花秋茶”原为四川邛崃名茶“花楸茶”,康熙皇帝品之,顿觉花楸茶香纯味鲜,色翠形美,赐名花楸圃为“天下第一圃”。花秋茶业有限公司将其更名为“花秋茶”,释义为“花秋茶清香四溢,回味于心,每一叶花秋茶叶皆为精品。”“flora”源自古罗马神话中的花神芙洛拉,“四川省花秋茶业有限公司”被译为“Sichuan Flora Tea Industry Corporation”,展现了花秋茶业公司的花茶特色,译文受公司经营环境影响而得。茶名的外宣推介均可采用文本“干涉”策略。

2.2 ST象限多元化战略——环境“补建”

ST视域下,川茶企业具有利的内部竞争优势,但面临严峻的外部劣势,因此他们应依托企业自身胜势,进行多样化经营。从生态翻译学看,川茶企业在ST象限下其外宣翻译表现为环境“补建”。胡庚申认为环境“补建”指译者通过许多“例证”、“释义”等方式,来“重建”译语生态环境。如:(1)以茶治夷—yi cha zhi yi(using tea to control the barbarians);(2)万里茶道—wanli cha dao (Ten Thousand Mile Tea Road);(3)品茶论道—pincha lundao(appreciating tea and discussing the way);(4)品茶品味品人生—pincha pinwei pinrensheng (savour tea,savour flavour and savour life);(5)米仓山茶:Micangshan cha(Micangshan tea)。严复指出译者总是利用“注释”、“脚注”、“后记”等形式,通过“粗体”、“斜体”、“大写”、“复合词”、“图例”等策略,以便修复、补建、重构一个翻译生态环境,使得译文“存活”更久。“以茶制夷”中的“夷”指唐宋元明时期与原王朝有恩怨关系的少数民族,而这些少数民族的人需要茶叶去调理自己民族子民们的身体;“以茶制夷”被补译为“using tea to control the barbarians”进行环境“补建”,使读者对该词有较清楚地理解。“道”内涵丰富,蕴意悠远。道”与具象世界密切联系。道的内涵如下:“道”是世界万物的本源和源泉;“道”指世界万物运行的规律;“道”是人类社会生活的行为准则;道”具有不可言喻性,但可认识化。“万里茶道”指古代贯通中国、蒙古、俄国的茶贸易长距离之路,“万里茶道”中的“道”在具象世界里指“路线”,译者采用“拼音+解释”方式译为“Ten Thousand Mile Tea Road”,使读者明了“万里茶道”内涵。“品茶论道”中的“道”指儒释道家常喻的“宇宙万物规律”,译者将其具象化为“appreciating tea and discussing the way”,告知读者佛家禅悟、道家真理、儒家学说。茶礼、茶诗、茶联及茶谚语等翻译可采用环境“补建”策略。

2.3 WT 象限防御性战略——原生态“依归”

当茶企业面临外部威胁,自身内部环境也存在问题时,应采取防守性战略,规避困难,减少不利,创造稳定的经营环境。而当外宣翻译面临困境,中国文化走出去受到限制和排斥,自身优势缺乏时,需要防御性战略,表现为生态翻译学的原生态“依归”。原生态既可以是原语生态,也可以是目的语生态。原生态“依归”具有两层蕴意:一指依归于原语生态,二指依归于目的语生态 。依归于原语生态或目的语生态,即译者高度选择性适应源语或目的语翻译生态,仅从语言生态来看,译文需适应源语或目的语的形式、结构、文化、修辞、原作者的思路等。例:(1)蒙山毛峰—Mengshan Maofeng Green Tea;(2)甘露—Ganlu Green Tea;(3)蒙山雅红—Meng Shan Ya Hong(HongYUN Black Tea);(4)蒙顶山茉莉花茶—Mending Mountain Jasmine Tea;(5)明前茶—Tea before Tomb Sweeping Day。为了适应特定的翻译生态环境需要,译者适应性选择了源语生态和目的语生态,结合中国特色文化与目的语文化,迎合西方读者接受心理,提升翻译能力核心竞争力。蒙山毛峰、甘露、蒙顶山茉莉花茶被分别译为“Mengshan Maofeng Green Tea”、“Ganlu Green Tea”、“Mending Mountain Jasmine Tea”采用“地名+茶类”译法,既使用了音译法,凸显中国文化特色,又运用了“释义”法,补充说明了“Green Tea”、“Jasmine Tea”等茶类,依归目的语和源语。蒙山雅红被译为“Meng Shan Ya Hong(HongYUN Black Tea)”,用括号形式释义该茶名。又如:花秋茶制作工艺译文:(1)采摘(picking);(2)杀青(water removing);(3)揉捻(rolling);(4)筛选(screening);(5)压制(repressing);(6)标准(standardizing);(7)仓储(storing)。译者为了国外生态环境需要,应选择性适应目的语的语言结构及文化背景。王春娜指出,茶企外宣资料是应用型文本,译者要首先考虑译语环境下消费者的接受度及反应性。“杀青”这一中国特色术语被译为“water removing”,译文既适应了译语文化,又指明了工艺过程,更迎合国外读者的理解心理。“揉捻”被译为“rolling”,既保留了制茶工艺意象,又传递了制茶过程,译语依归于译语环境。茶叶术语及茶名可采用原生态“依归”策略。

2.4 WO象限扭转性战略——“掏空”再现

WO象限下,当茶企业面临众多机遇,自身内部优势不足,应采取扭转性战略,优化企业内部劣势,提高产品质量,从茶企外宣语言推介角度,可表现为生态翻译学“掏空”再现。外宣推介的核心是通过公司与产品的宣传,提高营销水平,增加茶叶产品的销售量,因此对茶叶产品的描述必不可少。胡庚申指出译者有时需要“转移”、“忘记”或“掏空”源语信息去调适原语生态,去适应译语生态,“掏空”自己去体验原作者的心理环境。如:(1)这都是毛独芽,这就是独芽。(This is mao du ya,this is a single bud.)(2)茶叶口感鲜醇,香气浓郁,有更高的营养价值。(Tea leaveshave a fresh taste and an intense aroma and an even better nutritional value.)(3)早采一天是宝,晚采一天是草。(Those which are picked early are treasure while those picked late are worthless.)(4)每颗茶芽遇水直立。(Tea bud must becompletely unfurl.)(5)绿茶大小均匀,形态优美。Green tea bud has an even size and shape.国外读者较难理解“毛独芽”,“晚采一天是草”,因此需要译者去“掏空”源语生态环境,重构译语环境。译者采用“释译”法把“毛独芽”译为“mao du ya(single bud)”,有利于目的语的理解。“草”在国外被理解为“grass”,而“草”的中文意象丰富而复杂,意指“顽强”、“一文不值”、“愤怒”等。译者选择“worthless”准确地传递了源语意义,意指明前茶芽要尽早采摘,晚采一天就无价值了。“掏空”再现策略适用于对茶形、茶汤、茶味、茶谚语及茶俗语等翻译。

3 结语

川茶企业外宣翻译优势劣势共存,机遇挑战同在。翻译生态环境又在不断地、动态地变化之中,为了适应动态的、不断变化的翻译生态环境,译者需择善而从,即译者为“求存”而“择优”。SO扩张性战略下,译者应采用文本“干涉”策略大胆、创新地宣传四川特色茶文化。ST象限多元化战略下,译者可采用环境“补建”策略,使用“补译”、“释译”等方法弥补劣势,推进川茶文化走出去。WT象限防御性战略下,译者可利用原生态“依归”,使译语依归为源语环境或译语环境,减少读者文化理解困难。WO象限扭转性战略下,译者可采取“掏空”再现策略,改善企业内部不利条件,消除源语生态制约,采用“部分服从或颠覆”方式,“平衡”或”重构”原语系统和译语系统的生态。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