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国茶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探索

时间:2024-05-22

廖琳慧

(福州工商学院,福建 福州 350715)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成效,直接影响到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新时代,党中央明确要求各大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继承与发展我国传统文化,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茶文化于饮茶过程中形成,积淀,凝结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浓缩了茶艺、茶道、茶学等,具备自省、自为等意蕴,具备丰富而深刻的人文元素与教育元素。茶文化在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等方面具有较大作用,通过茶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可促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品质得到提升。因此,高校要准确把握茶文化的深刻内涵,依据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总体目标和要求,巧妙融合茶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利用茶文化洗礼大学生的精神与心灵。

1 茶文化的本质内涵

数千年前,古代民众就已认识到茶的药用及食用功效,经历了摘叶煮饮、鲜叶茶饼、蒸青叶散茶、炒茶等一系列发展阶段,形成了内涵丰富的茶文化,在中华古老文明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唐代陆羽所创作的《茶经》,不仅全面介绍了茶叶历史、源流、饮茶技艺等,也细致阐述了茶文化,将茶文化的恬静、自然、和谐等文化灵魂揭示出来。从宏观层面来讲,茶文化的精髓是儒释道精神,有机融合了儒释道的哲学思维,其历史性、民族性、时代性等特征较为显著。从儒家文化角度分析,茶文化注重“人”“仁”为本与自然和谐,引领茶客对茶文化的本真进行深入探寻。从释家思想角度分析,茶文化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受到释家思想的明显影响,要求茶客在品茶时参禅悟世,抛除内心的一切烦恼与杂念,追求心灵的超脱。从道家思想角度分析,天人合一是道家思想的内核,要求本体充分融合自然,以便对生命的价值进行感悟。而茶客在饮茶时,能够有效融合自身与自然,达到归真本源的状态。茶文化发扬与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受新时代多元文化交流的影响,茶文化的内涵进一步丰富,生命力得到有效提升。

2 茶文化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同向性及结合意义

2.1 同向性

第一,目标一致性。为顺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校需深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与精神价值追求得到提升,将一大批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优秀人才培养出来。而儒家思想是茶文化知识谱系的重要组成,倡导茶客在修身养性的基础上,通过入世来施展人生抱负,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与茶文化教育具有基本一致的总体目标。茶文化能够对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进行拓展,而思想政治教育又可以为茶文化的传播与弘扬提供平台,二者相互补充与渗透,可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第二,内容互通性。高校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需将教育目标、教育对象等因素纳入考虑范围,选择科学、适宜的方式开展政治观、人生观、世界观以及道德观教育活动,涵盖党的路线方针、时代民族精神、理想信念、个人美德等多方面内容。而茶文化涵盖茶品、茶艺、茶德以及茶俗等内容,涉及到精益求精、积极进取、和睦和美等精神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要求所顺应。由此可见,茶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互通的内容,有利于二者的融合共建与发展。第三,功能相合性。通常情况下,可从社会与个人两个层面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从社会层面来讲,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对主导政治意识进行传播,将一大批道德水平、思想政治素养较高的受教育者培养出来,为社会稳定和谐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从个体层面来讲,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起到明显促进作用,如受教育者的日常行为得到规范,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养得到提升等。而茶文化蕴含着“天人合一”、“敬天爱人”等精神内涵,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功能所相合。茶文化具有十分悠久的发展历史,承载着我国传统优秀文化。通过从功能层面融合茶文化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思想意识、道德品质的提升,不但大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需求得到满足,又与当前我国社会的发展形势所适应。

2.2 结合意义

茶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在目标、内容以及功能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一致性、互通性以及相合性等特点,为茶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高校通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茶文化,能够显著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成效。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得到提升。茶文化具有十分丰富的内容,全面覆盖了茶领域的各个方面,不仅包含茶的生产制作工艺等基础性知识,也对产茶、制茶、品茶中蕴含的理想、信仰以及情感等文化形态进行了揭示和反映。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可充分挖掘和利用茶文化素材,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新时代下,大学生的身心特征、兴趣喜好、接受倾向等发生较大变化,传统灌输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难以有效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阻碍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提升。面对这种情况,需结合时代发展要求,进一步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形式。茶文化中蕴含丰富、多样的知识与精神内涵,教育工作者可结合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巧妙引入茶文化知识与精神,将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自觉性等充分激发出来,促使传统灌输式教育模式的弊端得到有效克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体吸引力得到提高。第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得到继承和发扬。受中西方文化交流日趋深入的影响,很多大学生盲目推崇西方文化,不能够主动继承与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不利于大学生思想品质的提升以及国家民族的进步。而茶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蕴含着勤俭节约、洁身自好等传统美德与优秀品质。在制茶、品茶及敬茶等活动中,中华民族谦虚礼貌、相敬互让的优秀美德充分展现出来。通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茶文化,可帮助大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浓厚进行充分感知,进而主动开展传统美德的继承与发扬工作。我国具有十分悠久的制茶历史,产生了繁多的茶类,不同类别的茶具备差异化的生产与制作过程,形成了不同的泡制与饮用方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教育者可结合学生的个体特征,引入相应的茶文化素材,充分满足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性化。这样大学生能够更加高效地理解与吸收茶文化,逐步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树立起来。第三,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提高。在国家、民族发展过程中,创新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近些年来,高校日趋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工作。而茶文化中的创新元素较为丰富,可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提供良好支持。从茶叶炒制角度来讲,最早的炒制方法是蒸青、烘青,之后逐步向饼食、非团饼茶以及炒青制法发展。从茶具制作角度来讲,茶具经历了土陶、硬陶、瓷器、紫砂陶等一系列发展阶段。通过分析茶叶炒制以及茶具制作的变迁历史,可发现茶文化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创新素材。如果能够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利用这些创新材料,能够高效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

3 新时代茶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路径

3.1 加强顶层设计,夯实结合基础

茶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到较多的方面,要求高校深度参与进来,做好支持与引导工作。因此,高校需充分明确茶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意义,于思想政治教育及专业教育教学全过程中贯穿融合建构原则。在具体实践中,可从这些方面着手:第一,建章立制。为顺利推进茶文化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工作,高校要构建必要的制度体系,投入充足的人力、物力及财力资源,以便真正落实各项制度。例如,高校结合实际情况,可将茶文化教育教研室设置起来,对全校学生的茶文化教育专题课、公选课等进行统筹安排,在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体系中纳入茶文化教育。同时,为满足茶文化教育的实际需求,要提供充足的资金,由后勤部门对茶文化方面的茶具、书籍、仪器设备等进行集中采购,帮助学生对茶文化的独特魅力进行体验和感知。此外,要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考核体系中纳入茶文化教育实效内容,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以及考核评优等各个环节全面体现茶文化相关知识,促使思想政治工作部门、思想政治教师的热情与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全面改善茶文化教育教学研究成效。第二,强化引领。茶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相通的内容,而社会主义价值观又统摄着高校的育人工作。因此,要在课程体系、教材体系以及教学体系中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将核心价值观对思想政治教育以及茶文化教育的示范、激励以及引领等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将自身的表率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对茶文化的精神内核以及为人处世哲理进行深入学习,如求真简朴、和美和气等,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榜样育人及率先垂范作用,帮助学生对茶文化的韵味魅力进行深刻感受,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道德观。

3.2 营造良好氛围,深耕课堂教学

为提升茶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成效,高校思政课教师充分重视二者的融合建构工作,依托学习情境促进茶文化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第一,营造氛围。文化氛围对学生学习具有明显的影响作用,茶文化具备悠久历史和深厚底蕴。但目前高校缺乏浓厚的茶文化学习氛围,阻碍到茶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面对这种情况,高校要科学美化与布局校园环境,积极改造教学区、生活区等各个区域的硬件设施与器材,巧妙融入茶元素,向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渗透茶文化。通过长时间的耳濡目染,大学生将会逐步了解茶文化的知识内容及精神实质,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同时,高校要做好茶文化社团的培育工作,联合社团学生将茶文化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文化交流活动等组织起来,有效优化校园茶文化氛围。茶文化社团将茶文化的爱好者、研究者等凝聚起来,其具备良好的示范引领功能,有助于校园茶文化的营造。而在茶文化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学生能够对产茶、制茶、存茶、饮茶等各个环节所蕴含的茶文化进行亲身体验与感受,有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及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第二,深耕课堂。为改善茶文化教育效果,需将思政课堂的主载体及主渠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优化课堂教学形式。在具体实践中,思政专业教育要充分认识到学习情境的构建价值,将情景化茶文化学习氛围营造出来,引导学生对茶文化的人文内涵进行近距离了解和感受。例如,思政专业教师提前分析教学主题与学生情况,以相对独立的组别划分教室空间,模拟设置茶吧、茶馆等,于模拟空间中将茶文化专题研讨活动、现场品茶实践活动等组织起来,这样不但学生的学习体验得到显著优化,还可以帮助学生对思政课程及茶文化的独特魅力进行深刻感知。结合实际情况,也可将茶艺大师、茶艺文化专家学者等邀请过来,以茶艺文化专题讲座等形式对茶文化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等进行深入解读,引导大学生深入参与进来,认真聆听与学习讲座内容,这样不但学生的知识视野可以有效拓展,文化修养与道德境界也可得到提升,有助于课本知识与学生学习场景深度融合目的的顺利实现。

3.3 创新教育方法,丰富教育载体

茶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成效,受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直接影响。因此,高校要大力创新教育方法与教育载体,将大学生参与茶文化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等充分调动起来,促使茶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效果得到大幅度改善。第一,优化教育方法。过去部分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没有充分关注学生的参与和构建需求,学生只能够被动地接受知识,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受到严重影响,不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面对这种情况,在茶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构建过程中,高校教师要主动创新教育理念,对学生在学习过程、认知水平、接受特征等多方面的差异进行充分尊重,将富有启发性、引导性以及趣味性的教育教学方式综合引入进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教学过程,顺利构建知识内容。在具体实践中,要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题内容中融入茶文化知识,如可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将思想政治教育和茶文化主题慕课、教学专题等制作出来,也可组织茶文化知识讲座、茶文化主题知识竞赛、茶艺博物馆参观走访等类型多样的活动,引导大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等进行深切感受,促使大学生的人文素养、道德水平得到提升,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鲜活性、时代感得到增强。第二,丰富教育载体。近些年来,新媒体在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中占据着日趋重要的地位。在茶文化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构建过程中,要充分关注学生学习、生活方式的变化特征,积极应用新媒体教育平台,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要将慕课、微课、云教学平台等一系列现代教学载体综合运用过来,设置官方新媒体公众号、微博等,依托多元化平台向大学生普及宣传茶文化知识。为降低教师的工作压力,可由思想素质较高、网络运作能力较强的大学生负责运维新媒体平台,引导运维学生将当代大学生较为青睐的话语表达及叙事方式应用过来,以趣味性的语言宣讲茶文化,以便顺利获得95后、00后大学生的青睐,帮助大学生群体对茶的修身养性品行、勤俭育德精神等进行领略。

4 结语

综上所述,茶文化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通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茶文化,不但能够有效传播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还可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与实效性。因此,高校要明确茶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可行性与重要性,制定完善的结合方案,稳步推进与落实,促进茶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结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