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2
季宗富
(浙江农林大学 继续教育学院,浙江 杭州 311300)
茶产业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茶产业包括的内容非常丰富,其中主要包括茶叶种植、茶加生产加工、茶叶销售等环节。本文的乡村运营是指产业带头人(运营团队)把乡村作为一个市场主体,运用运营前置的思维和市场化的手段,发展乡村产业、挖掘乡村文化、植入旅游产业,将乡村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从而实现村级组织、产业带头人(运营团队)、村民共赢的运营方式。通过资源梳理盘活、主体协调统一实现规模化种植、生产加工和品牌化运作,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产业振兴,关键在人,需要转变思想观念,下大力气开展茶产业带头人知识、技能、素养等各方面的素质能力提升培训工作。
***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从容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必须着眼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做大做强农业产业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中之重,在以茶产业为主导产业的乡村,通过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扶持、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茶产业带头人,让传统茶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发挥茶农的主体作用,激发乡村的内生动力,是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益实践。
茶产业是我国推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传统产业,其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农村经济发展程度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我国茶产业种植与加工水平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且有的地区持续开展区域品牌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就目前我国农村茶产业发展总体情况看,仍存在产业发展人才匮乏、茶产业精深加工能力不足等诸多问题和短板,尚未形成茶产业全链化高质量发展的格局。开展农村茶产业带头人培训,从转变观念开始,按照茶产业发展的三个主要环节,细分产业带头人,针对性的开展技能培训,导入乡村运营理念,让茶产业实现全链化发展新模式,通过茶一二三产业融合和农文旅融合实现多功能发展和多途径活力的乡村发展新模式,从而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茶产业的发展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山区百姓脱贫攻坚、推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和农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茶产业是我国传统农业体系中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其产业化发展是否得到重视和有效实施,对乡村产业发展来说,具有深远影响。茶产业全链化发展模式,必须积极帮助农村建立专业化、规范化、现代化的茶产业结构,运用绿色高效的科学技术和种植管理规范,建设生态有机茶园。根据消费者的习惯和消费需求热点,生产制作不同工艺的产品,或开发方便、保健、经济型的茶类新产品,如茶饮料、袋泡茶等,满足不同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加强品牌建设,整合农村特色资源,精心设计产品独特的包装,打造区域公共品牌或培育自主品牌,加大品牌的保护力度,设置中低端和高端产品,纵向拓展品牌运营。
乡村茶产业带头人的培训信息发布在县级往往以镇村委宣传为主,其他宣传方式所占比例极少,宣传方式较为单一。培训单位的宣传不到位导致培训对象不能了解到培训开展的相关信息,致使培训信息的供需存在堵塞不畅的现象。加之在培训时间上,供给单位培训时间与培训对象需求培训时间错位;在培训内容上,存在知识更新不及时,时常存在“炒冷饭”的现象;以及有些培训课程讲授的知识要点和操作技能,并不是培训对象想要学的,这些都是影响培训对象培训意愿的因素。
茶产业主要包括茶叶种植、茶加生产加工、茶叶销售等三大环节,培训对象从事的环节不一样,即使是在行业中从事同一环节,也存在不同的侧重方向,加之培训对象的受教育程度不同、能力素质参差不齐,从业的年限也存在差异,导致统一的培训课程很难让每位培训对象学到从事自身领域所需专业事务的知识内容。培训开展前,大多培训机构缺乏对培训对象情况的了解,没有充分调研培训对象的培训需求,常常导致培训课程的内容与培训对象的需求往往存在不匹配的现象。
由于培训对象的主动性、互动性和授课老师的教学习惯等不同,目前的大部分培训课程还是以课堂面授为主,缺少启发式、混合式教学,缺少问题导向式的讨论环节,培训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不易被调动起来,加之培训开展时常存在计划开展时间与实际开展时间不一样的情况,造成本已安排好的课程会遭遇原定授课教师因时间冲突而无法来上课的情况,造成临时变更授课教师的现象,还有培训教师之间缺乏集体备课,导致培训对象无法掌握系统、完整的培训内容,使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在培训形式上,乡村茶产业带头人或茶叶种植、茶叶生产加工、茶叶销售环节的行业领军人才所需求的培训是希望现场指导教学,细分行业领军人才更希望通过实践教学来启发理论的掌握,但现有培训体系中实践教学活动较少,难以让培训对象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有效衔接起来。培训机构目前可供开展乡村茶产业各细分环节领军人才培训的实践教学基地数量并不多,难以构建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实验教学场所和实践教学项目,也是造成培训效果不佳的原因。
乡村人才振兴,是乡村发展的重要实现途径,乡村产业人才的配套政策体系尚未健全,虽鼓励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但有些地方还未形成系统性的专门相关配套政策。目前,大多数培训委托单位(部门)重预算轻落实,重预算执行轻过程管理,培训监督力度不够,督促落实工作质量偏低,无法有效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有些培训机构在组织实施培训过程中,重经济利益轻培训管理,课程安排不合理、学员考勤不规范、台账记录不完整等现象时常发生,这些都会影响培训工作的总体绩效评价。
乡村运营理念下系统发展乡村产业,一是需要前瞻性思考,使政府“有形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巧妙结合;二是需要全局性谋划,使乡村“产业发展”与人才“有效供给”创新发展、协调发展;三是需要战略性布局,使乡村“要素资源”与开发“市场资源”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四是需要整体性推进,使产业带头人(运营团队)“资金投入”与村级组织“资源投入”利益共享、合作共赢。乡村茶产业带头人要有斗争的精神,发挥自身的知识、技能、资源等优势,当好“战斗员”,带领村民做乡村振兴的引领者。
乡村运营理念下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产业,一是需要看资源基础,良好的自然资源和生态条件,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和谐共生;二是需要看农业基础,发展特色作物和特色产业,促进农业发展与产业融合,持续发展;三是需要看区位基础,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利于吸引大量游客休闲观光,宜游宜居宜养;四是需要看文化基础,通过发展特色茶产业来带动发展茶文化,文化兴业和文化强村,共生共存。乡村茶产业带头人要有勤劳务实的品质,引导村民共同打造产业集群,当好“勤务员”,做乡村产业的带动者。
乡村运营理念下共富思维发展乡村产业,一是需要通过乡村运营让乡村传统茶产业得到新发展,村民通过劳动提高收成;二是需要通过乡村运营使乡村休闲旅游等新业态得到发展,村民通过劳动技能提升增加收入;三是需要通过乡村运营使村集体经济得到发展壮大,村民通过村级集体经济年度分红的方式获得收益;四是需要通过乡村运营让更多的人才进乡村,村民通过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达到精神富裕。乡村茶产业带头人要有身先士卒的使命担当,不断拓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当好“示范员”,做共同富裕的实践者。
解决供需矛盾是乡村茶产业带头人培训体系建设的核心环节。要加强对开展茶产业培训的宣传力度,加大对典型茶产业各细分行业领军人才的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培训对象对知识技能提升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要畅通培训信息的通知渠道,充分利用好传统渠道的同时,还要各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相关人员充分运用各大新媒体对培训通知在符合参训条件的人群中进行广而告之。要树立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和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理念,乡村茶产业带头人培训工作要面向现在、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将人性化教育理念融入培训的全过程。要树立因材施教的理念,按照茶产业的种植、生产、销售、三个主要环节,深入田间地头,深入生产加工车间,深入茶产品销售一线调研,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和重点人员访谈,精准掌握茶产业各环节从业人员现阶段的培训需求,制订以人为本的培训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培训课程设计是乡村茶产业带头人培训体系建设的中心环节。根据培训对象的学历层次、从事岗位、行业细分环节、从业年限、工作经历等特点和每期培训班的专题类型与要求,强化课程体系的科学设置和合理安排,统筹制订课程内容、培训班次的学时数及其理论教学、现场教学的构成比例,强调各培训班次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培训机构应深入开展教学设计改革,根据茶产业细分行业的特点,按照细分行业类别可分别开设初级、中级、高级茶产业领军人才相应的培训课程,分层次提升茶产业领军人才的技能,逐渐拓宽专业知识面,以“教精、学实、适用、能用、会用”为原则优化课程设置,增加各层各类的特色培训课程。通过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专业实验课、专业考察课,根据培训对象学历层次实现分层分类教学,充分发挥培训对象的主体性,激发培训对象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培训师资安排是提高培训效果的关键中的关键环节。要下功夫组织优秀师资资源,整合“名师”、“大师”、行业大伽组成培训师资团队,以求最佳的师资组全和培训效果,这其中既要有高校资深的专家、教授,也有“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土专家”,还有行业实战精英。优化培训项目设计,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需求,可开设短期班、提升班、研修班、中长期班,如短期班(5天40学时)满足培训对象相对比较分散的技术性、概念性、普及性主题培训,中长期班(30天240学时及以上)满足特定对象,安排多个学习时段、梯度推进教学进度,专业性、系统性的培训。综合运用专题讲授、现场教学、案例教学、实验性教学、研讨式教学等教学形式,创新运用结构化研讨、论坛式教学、访谈式教学、辩论式教学等教学方法,激发学员积极性、主动性和行动性,实现教师与学员、学员与学员、学员与专家之间的互动交流和相互启迪。
培训服务体系是乡村茶产业带头人培训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跟踪培养是培训服务功能的拓展和延伸,也是培训服务模式的完善和深化,快速响应学员的诉求构建“学员+班主任+教授”解答的新型服务机制。交流活动主要是指组织学员与学员、学员与教师之间开展交流互动的教学活动,也包含学员与乡村茶产业带头人、示范村镇书记等具有丰富茶产业实践经验的乡村产业典型人物交流,它既是茶产业带头人培训服务的重要内容,也是培训教学服务创新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采取座谈会、读书会、咨询会、联谊会等多种方式,强化互动式、参与性和获得感,确保培训取得较好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建立健全培训信息反馈机制,让学员对培训教学、管理、服务情况能及时反馈。通过建设培训跟踪指导服务体系,建立学员与老师联系的桥梁,希望老师能为学员提供后续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政府部门是推进乡村茶产业带头人培训体系建设的中坚力量。乡村茶产业发展是产茶区乡村发展的第一要务,政府部门要优化产业政策、创业政策、社保政策、金融政策,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加强对乡村茶产业带头人的系统性培育和综合性政策扶持,进一步增加产业带头的发展实力,激发其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乡村茶一产、二产、三产和乡村文旅产业,发展“互联网+”农村电商产业、茶生产加工性服务业,因地制宜,创立独具地域特色的乡村茶品牌,不断拓展茶产业多元功能,振兴乡村茶产业,为乡村产业振兴搭建扎实有效的载体。优化高校和培训机构的智力支持,高校和培训机构要高度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加大优秀人才的选拔与培养,不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准,培养高水平的知名专家学者和高素质的教师,从而为乡村茶产业带头人培训体系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