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茶产业链梳理与发展模式探讨

时间:2024-05-22

洪文生

(福建省委党校 福建行政学院,福建 福州 050025 )

中国是茶叶的发源地,也是全球茶叶的主产国和消费国。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如今已有60多个国家种荼,30多亿人口饮茶,茶成为世界流行的三大饮品之一。

茶文化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喝茶是修身养性、提升生活品位的重要手段;茶叶是小中见大的特色富民产业。2019年11月,第74届联合国大会宣布将每年5月21日设为“国际茶日”,以赞美茶叶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促进全球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 茶产业发展现状

2020年中国茶叶总产量全球第一、在世界茶叶出口量排名中位列第二,全球60多个种茶国家和地区茶园面积约480万公顷、年产茶叶近600万吨、有饮茶习惯的国家和地区达160多个。中国是世界第一大产茶国,茶园面积占全球60%以上、茶叶产量约占全球50%,茶产业总规模超过7000亿元人民币。从数据来看,中国茶叶的产量是十分巨大的,茶业的消费额呈增长趋势。全球范围内看茶叶也是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在迅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的茶产业发展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家庭式、作坊式生产经营模式的比重较大,茶叶种植和加工零散化、手工化普遍存在,茶资源的整合程度较低。二是茶树品种优化、茶园生态化、过程管理信息化、工艺标准化、质监可溯源等现代生产加工技术的水平有限。三是茶企茶商品牌意识不强,品质创造品牌、品牌提升竞争力效应还没有形成。四是茶文化旅游产品结构单一,侧重于纯粹的茶文化。五是茶文化传承挖掘不足。茶文化传承和茶产业、茶产品发展需要进一步融合。

2 茶产业链梳理

茶产业既连着千家万户茶农,又关系着广大消费者,中间还有茶企茶商,产业链条长,管理环节多。各产地、各级政府着力把发展茶产业,振兴乡村经济,提升消费者对茶的美好追求做为重要经济抓手,基于此,梳理茶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为加快发展寻找思路、模式有现实意义。

如图是茶叶产业链相关环节。

2.1 茶产业链

产业上游:茶树资源利用与品种选育、优化茶树新品种(提升茶树良种普及率)、茶树绿色生产(茶园耕作、茶树修剪、鲜叶采摘、收购、病虫害统防统治)、农药和化肥减量化(替代工程)、茶叶采摘。

产业中游:茶叶的生产加工、产品品质检测、质量保障监督体系、工艺继承与创新、循环经济、衍生品加工(+食品、+饮品、+美容品、+保健品、+功能茶、+礼品)等。

产业下游:实体店、网络电商、出口公司、跨界(+旅游、+研学、+民俗、+体育、+民宿)。

2.2 茶科技

科技的发展有力的促进了茶产业的进步,为茶产业的提升插上了翅膀。归纳起来有:土壤改良、品种优化、绿色生产(化肥、农药替代)、基因分析、功能研究、茶叶机械研发制造、茶叶加工工艺、茶叶标准制定等。

2.3 茶文化

茶文化既有挖掘、传承,又有创新发展。主要有:茶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茶文化与新发展观、茶起源考证与名人故事、茶习俗的整理挖掘、茶马古道与万里茶道、茶的非遗传承、涉茶影视制作、短视频拍摄、茶博园建设、茶会展等。

2.4 互联网

互联网的应用有助提升茶产业发展。主要有:信息溯源。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从茶叶种植到商品终端销售,形成信息化、数据化,使整个产品的生产流程动态化、可视化,让消费者通过信息技术就可以对产品进行溯源。信息透明。解决茶农和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新媒体营销。借助网站、广告、新媒体等方式进行宣传推广,扩大品牌效应。创新销售。订单接受、物流配送,茶产业企业之间营销的整合发展。互联网金融。小额贷,利息低,运作快,有利于茶企茶商运作。

3 茶产业发展模式

3.1 龙头企业示范带动发展

龙头企业有成熟的技术、资源和管理模式,以龙头企业为中坚力量,带动小、散农户发展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主要形式有:"公司联基地,基地带农户"、"公司+合作社"的茶叶专业合作社、“企业+村领导领办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模式、“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龙头企业+旗舰店”的模式、“龙头企业+加工厂”、“公司+专业合作社+市场”的运作模式。

3.2 构建品类体系带动发展

正山茶业有限公司地处武夷山,公司创新研发的“骏眉”红茶经过多年的培养受到市场认可,成为著名茶品牌。公司在此为基础上加以总结,制定出一套“骏眉中国”的骏眉红茶体系,将科学的生产技术标准化,参数指标数据化,在全国多个落后的贫困产茶县传播推广,带动各地红茶产业蓬勃发展。除福建外,在浙江、河南、四川、贵州、安徽、山东、湖南、湖北等地进行布局,骏眉中国红茶产业体系成功打造传播到全国多地,并以“正山堂”品牌作背书,提升了新研发地方特色红茶的知名度、可信度,促进了共同发展。

3.3 出口带动发展

武夷山茶叶出口持续提升,政府思路明确,通过加大出口,带动发展。武夷山连续10多年举办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专门设置“一带一路”展区,邀请专家学者、茶商参加“一带一路”与武夷山茶文化传承和传播研讨会;二是在海外,马来西亚、法国等地成立“ 武夷山大红袍品牌推广中心 ”,到 沿线国家和地区推介调研,传播茶文化,设立武夷岩茶销售点 ;三是打造集文化、茶旅、基金为一体的“特色万里茶道总部小镇 ”,举办“万里茶道”申遗推进会等系列主题活动,举办“印象大红袍”实景演出,助推武夷山茶文化传播全球。这一系列的举措带动了茶叶的出口量,促进了武夷山茶产业的发展。

3.4 品牌带动发展

A,打造实体品牌:品牌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众多茶企在努力学习立顿,大吉岭等世界知名品牌,在持续的发展中打造了诸如:武夷星、八马茶业、天福等国内著名品牌。例:“天福集团”弘扬、传播茶文化以“天福茗茶”创出中国名茶。

B,创建互联网品牌:互联网品牌是企业通过各种在互联网上传播手段,如建立企业专属域名、电子邮箱、开展互联网广告、建设虚拟社区等等,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手段辅助,诸如微信、短视频、直播,以此在互联网上塑造出有一定认知度的品牌,吸引到消费者,提升产品销量,实现价值转化。

C,打造“地理标志”:地理标志是某个地区生产的产品,经审查后被批准定名为宜以地名的产品。它不仅仅是一种源头产地标记,一种自然属性;更是一种质量品质属性和文化标志。形成“注册一个商标、带动一个产业、搞活一地经济、富裕一方农民”的发展思路。

D,打造区域品牌:建立在区域内独特自然资源或产业资源的基础上,及借助区域内的农产品资源优势打造的,为区域内相关机构、企业、个人等共同所有品牌。英德红茶区域公共品牌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广东茶叶所创建了英红九号公共品牌,在加大科研投入、注入科技原动力的同时,注重英德红茶区域公共品牌的宣传、指导茶企塑造各自企业品牌、促进产品品牌之间的相互结合,采取一系列举措加强英德红茶地理标志保护的宣传和授权使用。

3.5 茶旅产业融合发展

茶旅产业融合发展是茶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动力,对于促进茶产业转型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主要有几种形式:一是打造茶文化主题庄园。将现有的资源转换成为集观光、休闲、度假、研学为一体的茶文化主题庄园,加入养生、餐饮、娱乐、体验、表演等茶旅项目元素,打造出别具一格的茶旅主题项目。二是开发茶事体验旅游产品。开发茶叶采摘、制作、品茶、茶艺等体验系列旅游产品,让消费者对茶的工艺和文化有更深刻的体验。通过茶文化馆,开发茶学课堂、茶艺表演、采茶制茶、工艺研究等研学活动,既传授了茶知识、传承了茶文化又丰富了休闲农业内函,让游客既动眼又动脑动手。茶主题的观光工厂和餐厅还可以促进茶叶消费,促进茶产业由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进行有机融合转变。三是开发茶主题民俗。不同的地域,不同民族对茶叶的使用方法各不相同,饮茶的习俗、制茶的传说、茶礼等大量的历史痕迹至今仍保留着,这体现的是地域民俗,是民俗旅游的一种独特形式。民俗文化内涵能够给茶文化旅游增加独具特色的魅力,让茶文化旅游的的主题更为鲜明。四是打造主题民宿。民宿业已成为当前旅游的新业态、新热点,茶园、景点、民宿结合有利于拓宽茶产业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深度和广度。

总之,研究各地发展茶产业的各种实践,归纳总结茶产业链的各环节、总结全国各地在实践中因地制宜、摸索创新的新思路、方法,才能让茶产业真正成为建设生态农业的绿色产业,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实现“一片叶子,成就了一个产业,富裕了一方百姓”。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