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2
田巧玲
(濮阳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河南 濮阳 457000)
当今时代多元文化交融并立成为常态,这一方面推动了文化交流互动格局的构建,但同时也给思政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尤其对于中职生来说,他们的思想意识与价值理念尚不成熟稳定,容易迷失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与渗透中。因此思政工作中应大力发扬本土文化,茶道精神则是其一。茶道精神不仅能向学生彰显本土文化魅力,还能依托其思政教育价值为中职生思想政治工作助力,如何将茶道精神融入其中是思政教育领域重点思考问题。
中国茶道精神是以“茶”为载体而形成。茶本是一种饮品,其配料来源于大自然中的各类茶树,而后经过精心处理才能成为清香淡雅、韵味悠长的饮品,并且人们饮茶时讲究程序,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缺一不可,逐渐形成了影响深远的茶道。概括言之,中国茶道精神可以总结为“怡”“清”“和”“真”四个方面。其中“怡”指的是陶冶性情、调养身体,茶属于“自然无公害”饮品,对于身体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而饮茶过程考验人的耐性与心性,能够沉下心来专心品茶之人,其精神层面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从而怡然自乐、远离浮躁。“清”指的是心清气静、清正高洁,饮茶时要排除他欲,一心投入到对茶的品味与欣赏中,进而保持心平如水的状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和”指的是和善和气、以和为贵,这是中华民族所崇尚的中庸之道在茶道精神中的体现。在现实生活中,茶通常是交友、待客、联谊等活动中的“信物”,寓意着“君子之交淡如水”,所建立起的感情不参杂质,保持地位平等,没有以上压下、恃强凌弱。“真”指的是真诚守信、说到做到。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一美德与茶道进行了融合,让饮茶之人不断“反省吾身”,做到表里如一、言行相符。
无论对于集体还是个人,只有实现不断提升才能拥有竞争力,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谋得一席之地。中职生作为国家的后备人才,要严于律己,通过不懈努力为茁壮成长奠定基础,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学生的思想观念表现出太强功利性,则可能埋下误入歧途的隐患,比如现在很多学生为了获得良好学习成绩而忽视身体锻炼,造成身体状况整体下滑,不仅对学习进程带来影响,也会使学生未来发展失去身体保障。茶道精神注重修心养性,倡导学生同时发展身体与心理,两者要齐头并进,不能厚此薄彼,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进而为拓宽与夯实职业道路奠定基础。另外,茶道精神还能升华学生内在精神,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激发出更强的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主动背负起建设“中国梦”与复兴中华民族的历史大任,为国家昌盛、国泰民安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保持初心指的是保持热血与梦想,能够为实现心中的目标而不懈奋斗。中职生正处于“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年纪,精力旺盛、思维活跃,如果这些优势能够充分应用于提升与升华自我的过程中,成为优秀人才、成就一番大业则是目之所及。但是在现实情况中,很多学生没有将这些优势应用于正道,反而使优势变成劣势,比如有的学生不思进取,只顾眼前享乐;有的学生将精力放在“旁门左道”,时光虚耗,到头来一无所成。究其原因,主要是“欲望”遮住了心神,加之中职生自律能力、辨别能力等较为不足,容易迷失其中,初心不再。茶道精神追求“清”的境界,能够引导学生正视己身,逐渐改掉好逸恶劳、思想懒惰的坏习惯,进而认识到人的发展要靠“一步一个脚印”来达成,走捷径、投机取巧虽能一时获利,但却贻害无穷。
茶道精神融合了中华民族的中庸之道,追求和善、和气、和和美美,但实现这些目标并不是靠“低声下气”,而是厚实的修养与底气。中华民族“与人为善”,爱好和平,不会无缘无故开启战争,但如果他族胆敢侵犯,虽远必诛。从个体交际层面讲,中职学生可以在茶道精神熏陶下学会与他人和善交际,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为获得更好的培养效果创造条件;从国家交际层面讲,中职学生既要做茶道精神的贯彻者,也要做茶道精神的传播者,使茶道精神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作为贯彻者,中职学生要规范自身行为,依托“真才实学”让他人心悦诚服。作为传播者,中职学生要把握要点,全面呈现茶道精神的精华。只有两个方面全部到位,才能使和善交际落实到到实处也能得到尊重。
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想要真正得到发展,必须要做到求真务实,虚的、假的必须摒除。这与茶道精神是契合的,中职生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将其作为重要依托点进行开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首先是讲诚信、讲诚实。中职学生要敢作敢当,犯了错误要敢于承认,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纠正,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具体到学习过程中,中职学生不能不懂装懂、滥竽充数,而是要直面问题,不懂就问,进而夯实知识基础。其次是立足于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学习知识与技能的目的是应对实际问题,中职生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在学习中养成这样的思维方式,这不仅有利于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还能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辨别能力,进而能透过表象分析实质,探究问题的根源所在。在当前这个浮躁的社会中,需要更多能够沉下心来、一心一意办实事的人才,如此社会才能进步与发展,国家才能昌盛与发达。
茶道精神源远流长,其内涵之丰富、要义之深远难以用语言来全面概括。大部分学生对茶道精神是一知半解,想要使茶道精神切实融入中职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必须要丰富学生认知,让学生充分了解茶道精神。传统的讲授方式可以用于阐释茶道精神,但语言的自身局限性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复杂性会极大影响讲授方式的最终效果。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通过构建平台进行应对,比如开设专项茶道精神课堂,将与茶道精神相关的各种知识内容如历史发展、饮茶程序、茶具类型等向学生全面展示,并能利用信息技术将存在于书本上的知识编辑成生动形象的视频内容,让学生获得更为直观的印象,进而为深入理解茶道精神提供支撑。另外,依托信息技术还能实现茶道课堂线上线下灵活组合,不仅能拓展课堂时空,让学生接受更多知识,还能适应多种情况,确保茶道课堂正常有效地开展。
在传统思政教育课堂中,理论灌输占据主导,由于思政理论知识较为枯燥且深奥难懂,学生容易产生抵触心理,进而影响最终思政教育效果。如果引入茶道精神时依然采用这种方式,茶道精神的思政教育价值则难以得到发挥。革新方式是必须的,首先要革新理念。思政教师要认识到理论灌输的弊端,能够通过积极思考进行教育方式创新;其次要转变行为。思政教师要改变“高高在上”的姿态,主动融入到学生群体中与学生深入交流互动,通过了解学生“心声”调整教学行为,比如茶道精神对很多学生来说较为陌生,思政教师可以寻找茶道精神“引人注目”之处,比如神奇传说、寓言故事等,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主动地去了解与学习茶道精神;最后革新要成为常态。思政教师要基于实际情况不断调整与创新教学方式,使得思政教育课堂扭转“死气沉沉”的旧局面,变得更加生机勃勃。
要想做好中职生思想政治工作,必然离不开实践引导与锻炼,如果只是一味讲大道理,即使讲得天花乱坠,终究还是“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茶道精神内容丰富、底蕴深厚,在开展与其相关的实践活动时可以分门别类、循序渐进,比如让学生体验由种茶到产茶、制茶再到品茶的整个过程,通过亲身参与其中感受“茶”的魅力所在,并对茶道的形成获得更深认知。实践过程具有教化功能,学生亲历亲为不仅有助于动手能力的增强,还能使精神得到沉淀,减少几分“好高骛远”,增加几分踏实肯干。实践活动切忌流于形式,不能只是空喊口号、走过场,这是思想政治工作中必须注意的问题,只有真正落实到位,才能发挥实践活动的作用,才能为茶道精神熏染学生奠定基础。
茶道精神既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组成,又具有重要的思政教育价值,巩固其思政地位,保证其在中职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应有作用是极其必要的。想要实现这一目标,仅仅通过口头宣传、增加课时等是不够的,关键是要从机制层面做出调整。首先是人才培养机制。要改变人才培养只重结果而忽视过程的旧机制,将人文素养、职业道德等作为人才培养效果的重要评价内容,进而为茶道精神得到足够重视打下基础。其次是教职工选拔机制。在思政教师选拔中,可以将茶道精神掌握程度作为重要选拔标准,对不符合该标准的教师进行重新培训。这样可以提升思政教师对茶道精神的重视程度,进而在思政教育中承担起传授茶道精神的重任。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