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2
杜会香
(福建农林大学 金山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茶为国饮,我国的茶文化历史悠长,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在融入各地风俗、人文的过程中,既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与人文素养,又包含了地域特色。茶文化丰富的文化内涵,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重要的意义。在当前网络背景下,面对西方社会思潮的侵袭和国内当下不同价值观的激烈碰撞,高校青年学生的意识形态安全问题面临挑战,以中国茶文化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增强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人文素养和心理健康,丰富校园文化,增强育人效果,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
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文化之根和精神家园,孕含着丰富的人文、道德等观念,其丰富的精神资源可以为高校育人工作提供源泉[1],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功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基石,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让大学生通过文字及活动去感受其文化的博大精深,有助于在青年学生中传播文化自信的种子。茶文化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源远流长,内含着儒、道、佛等诸家思想,独具中华传统礼仪、道德风范、美德修养。茶和茶文化均起源于中国,茶马古道、丝绸之路都见证着中华茶文化的辉煌和艰辛历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采用线下线下、课内课外等各种教育手段,使学生了解茶的起源及发展历史、品味茶艺茶道、体验采茶制茶,让学生切身感受茶文化的魅力和民族发展的艰辛,增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中国茶文化在悠久的发展历史中,逐渐融入诸家思想,在物质和精神层面形成了独特的中国茶文化。从儒家文化角度来看,茶文化中“仁”“人”为本的中和之道,在采制茶的过程中及茶的礼仪均有体现。从佛家文化看,佛教与茶文化的融合,形成禅茶一味的思想碰撞。茶文化中,茶客在品茶时保持一颗平常心,抛却内心的烦恼,去感悟人生,与禅宗所提倡的顿悟观不谋而合。从道家文化看,道家认为品茶可以祛病以养生,道家文化精神中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要求人应该顺应、并融入自然,从而对生命感悟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融入了儒释道思想的茶文化,不仅影响了中华民族的礼仪、生活等方面,也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对茶文化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同时,品茶活动可修身养性,茶文化中蕴含的以茶为媒介的“和”“静”为核心的人际交往方式,使人保持心态从容,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塑造健康的人格。
当前乡村振兴背景下,高校大学生“三下乡”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志愿服务、实践育人。新时期,团中央对“三下乡”“返家乡”及校外社会实践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23年3月,共青团中央下发文件,要求每名在校大学生大学中至少参加1次“三下乡”或“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高校可以组织学生深入茶企、产茶基地等进行采茶、制茶的实践教学或劳动育人课程或乡村实践调研活动,既能让学生亲身实践感受茶文化内涵,也丰富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和劳动教育的内容,从而实现实践育人和劳动育人。
校园文化是一种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精神文化,能够培育学生对于学校的归属感和向心力,校园文化有效对接企业文化、地域文化,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2]。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茶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向学生传播茶文化知识以及学生自行组建茶文化社团,和以团学组织为中心举办各种茶文化相关的学生活动如:茶艺表演活动、茶文化相关舞蹈和话剧、茶文化知识竞赛、品茶制茶等活动,可提高大学生的文化修养,丰富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
福建茶文化历史悠久,种茶、饮茶历史逾千年,明朝即“闽诸郡皆产茶”,是乌龙茶、白茶、红茶、香茶的发源地。福建事茶、饮茶之风较为盛行。闽南闽北皆有“宁可百日无肉/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的俗语。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产茶省,“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建省,茶是福建省的文化名片、生态名片,茶产业是福建省乡村特色优势产业。福建茶品种丰富,有800余种福建本地群体种。闽东有寿眉、贡眉、福鼎白牡丹,闽南有铁观音、永春佛手,闽西有漳平水仙,闽中有茉莉花茶等,闽北有武夷四大名枞等代表性的品种。近年,“福茶”品牌也在逐渐打响,由福建主导的《乌龙茶-定义与基本要求》国际标准,以及《生态茶园建设与管理技术》、《茶庄园建设指南》等地方标准在逐渐宣传普及,以推进福建安溪铁观音、正山小种等地方特色茶叶品质,打造“福茶”品牌。
千年来,福建茶文化在不断的丰富演变,在中外茶叶史上均有特殊的历史及文化地位。目前,福建省有6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武夷岩茶、铁观音、福鼎白茶、坦洋工夫茶、漳平水仙茶制作技艺及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其中,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福州茉莉花茶种植与茶文化系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福建有武夷大红袍传统工艺技能及习俗等29个茶相关的省级非遗项目,48名传统制茶技艺类省级非遗传承人[3]。电视剧《梦华录》中的“茶百戏”,即源于福建省武夷山市的传统杂技,始见于唐,宋代时在闽北茶区流行,是福建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福建省内各地方茶俗、茶史、茶技、茶人、茶故事等茶文化相关素材,散落各地。
2022年,对于“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总书记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鉴,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福建省丰富多样的茶文化,也是“福茶”和“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融入福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新形势下增强福建高校大学生文化自信、促使学生成长成才的题中之义。
福建省泉州南安九日山莲花峰上的摩崖石刻(公元376年)、长乐黄崎澳海边乾隆二十六年摩崖石刻文字,以及福建省长泰县和厦门茂密深山之间的茶马古道、白盘岭古石道、以及省内河道加山道构成的茶船古道、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以及这些茶文化遗址周边的建筑群、村落等,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故事。在福建省丰富的茶文化遗产的基础上,福建省茶文化相关产业项目发展迅速,如以古茶园及其他茶文化遗产为中心的燕子窠生态茶园、武夷山“印象大红袍”。武夷山市是目前茶文旅发展较为成功的县(市)之一,有茶博园、茶庄、茶演出等诸多茶文化相关内容,安溪县也有众多茶庄园发展安溪铁观音农业文化遗产乡村游。另外,闽北、闽东、闽南等其他茶叶主产区也在发展茶文旅,融入茶非遗文化,形成茶事研学游、茶园体验游等茶文化相关产业。福建省内丰富的茶文化遗址和茶文化相关项目,可以作为高校学生校外社会实践和劳动教育的实践教学基地,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形式。
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不仅是思政教师的工作,而是全体教师的重要职责,全员育人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课堂是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阵地,教师对茶文化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不足,在日常授课中难以融入茶文化相关内容。因此,要对教师尤其是思政教师进行茶文化相关知识的普及,通过召开专题培训班、知识讲座、制茶现场教学等,请福建省内高校如福建农林大学茶学专业的教师现场教研培训,让听课的教师直观感受茶文化的魅力,促其思考将茶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内容之中。学生方面,通过开设茶文化通识课程,如网络视频公开课《中华茶文化与健康》等,以网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茶文化素养。
在高校进行思政课程设计时,高校思政课教师可以将茶文化融入历史、形势与政策、创新创业等思政课程中,以生动的茶文化故事向学生讲述福建省内的事茶、品茶的历史,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如可以结合福建省内的茶马古道、茶船古道、海上丝绸之路等历史,向学生讲述古代运茶贩茶的艰辛,可以结合电视剧中的“茶百艺”,讲述此项福建非遗技艺和福建省其它涉茶“非遗”项目情况,可以结合近代史,讲述世界红茶源头福建坦洋工夫1915年在国际博览会获奖的故事,可以结合形势与政策台海文化交流,介绍“闽茶海丝行”,讲述“福茶”故事,结合创新创业课,分析当地知名茶企各自不同的商业模式。
在主题党日活动、党课学习、团课学习过程中,可以结合党史学习当地茶文化发展历史,学习近、现代茶叶发展的艰难历程,或者走入茶博园、茶旅公司,学习现代茶企的发展模式,了解茶文化的内涵,增强党员及团员学生的文化自信。
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寒暑假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课外时间,实地查看家乡的茶园、茶企、茶文化产业项目,亲身体验到茶叶的采摘、手工制作、品茶、茶叶包装等生产过程,对茶文化有一个直观的认知;结合第二课堂,引导学生参与“福茶文化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向社区居民宣传茶文化知识和福建当地的茶叶茶人故事,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发动学生参与“三下乡”等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对当地生态茶园、茶文旅项目进行调研,确定调查内容与调查方法,设计调查问卷,分析调研数据,发现问题,并对当地茶文化发展的现状、茶旅项目发展前景提出有效的建议及对策。通过学生对整个实践过程的参与,促进学生对当地茶文化的了解,帮助学生深入农村发现问题,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服务社会。
校园内的宣传栏和校园网页面可以开设茶文化宣传版块,以丰富有趣的当地茶人故事、茶文化遗址探寻、茶旅融合案例等向师生普及茶文化知识;邀请茶学教授、茶企校友进校讲座,组织茶学教授专家、茶艺师等对茶文化兴趣社团成员进行茶艺师、评茶师培训指导,并对感兴趣的学生在品茶、鉴茶方面予以集体指导。以校内团学组织为中心,以茶文化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通过茶文化节、舞蹈、话剧、茶具设计、茶艺表演、茶旅企业观光活动等,使学生了解当地茶俗、茶礼、茶德、茶故事、茶人等,让学生直观的了解身边的茶文化知识,丰富校园文化内容,使茶文化知识内化于心[4]。
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可由茶学专业背景的教师负责,也可以外聘兼职教师组织实施,或聘请企业中的茶艺师、有经验的茶农、茶企技术人员。茶文化劳动教育课程内容,可以教授茶的历史、茶的类别、茶道茶艺理论、福建当地茶叶品种、中西方茶文化等理论内容,也可以设立实践教学基地,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带领学生深入茶园、茶企,参与茶叶的种植、采摘、加工、包装等过程,或对学生进行艺术表演培训、评茶师培训等方式进行茶文化劳动教育,让学生在理论与实践中感悟茶文化的魅力[5]。
高校是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的前沿阵地,将茶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福建省拥有丰富的茶文化资源,在将茶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独占优势,福建高校应充分发挥历史、文化、地理等优势,通过茶文化通识选修课及提高教师茶文化素养、茶文化融入思政课堂、融入日常思政教育、融入社会实践活动、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和劳动教育等途径,将茶文化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