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2
黄晓月,徐高鹏
(信阳航空职业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高校校园是一个综合性非常强的学习环境,除了充当大学生知识技能培训储备的教育场所以外,它还是大学生正式步入社会前的“缓冲社区”,在宝贵的求学生涯中,大学期间的品格塑造无疑会对学生的一生产生深远影响。高等教育作为国家社会人才培养的摇篮基地,大学生的德育教育与素质教育问题一直以来都被社会各方各界所关注。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工作深入推进,如何在创新素质教育的视角下培养高校学生养成自主管理能力,是高校教育工作者以及校务管理人员必须深思的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规模最大的茶产业国家,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国度。探究茶文化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约四千七百年前的夏商朝代。而所谓茶文化,就是指由饮茶活动、茶产业发展衍生出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特征。茶文化发展至唐代时,又与道家、佛教、儒家等诸多思想学派杂糅为一体,成为一种集社交礼节、饮食风俗、风尚品味、民间艺术、思想道德与大众价值观于一身的独特文化符号。从本质上来讲,茶文化就是指以劳动商品“茶”为文化载体,千百年来不断传承沿袭的艺术文化,例如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儒雅随和的茶艺术表现形式,以及天人合一、自然和谐的追求内涵,都是茶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文化特点。
我国古代在饮茶文化中融入了人们的精神追求,例如茶香的“茗”与君子的“德馨”紧密联系,在茶艺茶道中体会精行简德的境界追求,或者是在生活气息与浪漫艺术的情调感染下,融入茶道文化的“自然和谐”、“天人统一”。之所以茶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饮料派系,除了它本身口感醇香与营养价值丰富以外,还在于品茶时的独特感悟体验,在怡然自得的饮茶过程中能够体会到“返璞归真”的精神享受,起到修身养性的作用[1]。而将茶文化搬进大学校园,其根本目的正在于借由这种独特的饮食体验与价值观文化渗透,将茶的“朴素”、“简约”与“温和”等特质内涵所表达出来,对大学生思想道德与价值观念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其一是政治理论需要,党的十八大会议中明确提出,要将“培养新时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当做高校办学的根本宗旨,因此需要让学生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下,通过自主管理模式不断吸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内涵。学会自主管理大学生将会养成健康良好的思想品格,提高自己的觉悟认识,这样才能够确保政治观点、政治行为与政治立场始终与高校基层党组织保持一致,才能在追求长远革命目标的过程中不断用思辨的角度看待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问题。
其二是心理成长需求,美国著名教育学家马斯洛曾经说过,由校园学生转变为具有独立行为能力的社会自然人,至少需要经过五个层次的需求,即基本的心理倾诉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自尊需要以及较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要。上述五个成长需求综合起来,就是近年来我国高校人才教育观念所提倡的“创造力、价值观与核心素养”。通过自主管理模式的行为学习,大学生能够在自由的环境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创造潜能,并朝向自己预期的人生目标不断努力进取,直至收获成功。
首先第一点问题在于价值观教育难度较大,在思想意识领域不确定的风险挑战因素增多。大学校园相比学生以往初中、高中的教育环境来说比较宽松、开放且自由,因此学生更容易在课余生活中受到社会环境的价值观念影响。然而这些渗入校园的价值观念中并不都是积极正向的,也有部分腐朽歪曲的文化产物。部分学生由于个人阅历尚浅,很难辨别虚拟网络信息的真伪性,久而久之容易在网络负面信息影响下松懈课业要求,导致学业成绩一落千丈甚至因此荒废[2]。除此以外,社会环境中也普遍存在着“拜金主义”、“利益至上”的不当价值观念,学生若是不具备自主管理能力,很容易在不良社会习气的侵染下,逐渐放开自我约束,在追寻人生理想的关键阶段产生了错误的认识,使个人信念停留在表层物质追求上,影响学生的个人觉悟提高。总的来说,高校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建立的最主要问题,在于学生的心理感知能力与社会阅历的不匹配关系,容易因一时的愿望理想得不到满足而受到外部扭曲价值观的影响,形成怨天尤人、消极低俗的不健康人格。
第二点问题在于学校教育倾向的失衡问题,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教育普遍存在着“知识文化教育”重于“思想道德教育”的错误观念。部分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毕业率等指标绩效,甚至会将经常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课时挪用作专业课程教育,另外一部分高校即使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编排思政教育计划,往往也流于形式,仅限于公共课政治理论教学层面,导致高校思政教育与生活实际缺乏有效联系,自然难以深入人心。然而在高校校园的学习生活中,除了必要的专业课程学习以外,大学生们还将面临着待人接物、为人处事等方方面面的社会实践活动,若是不能坚持自己的思想道德信念,不仅会因利益冲突而导致人际关系交往恶化,还会给校风建设工作带来不良影响。例如高校学术工作历来奉行“求真笃实”,但部分学生由于自我要求过于松懈,不肯在学业中刻苦投入,而是在平日的学习生活中沉迷游戏享乐、挥霍青春。在这样的主观意识影响下,高校毕业论文抄袭、考试作弊等学术不端行为屡禁不止,导致大学生在短暂的高校学习生涯中未能积累足够的学识技能,无法成为行业内需求的高素质人才[3]。除此以外,相比于初中高中校园环境来说,大学校园内部的一大特色在于民主管理,例如学生会、校园社团等以学生为主体的团体组织。而这些组织的领导者与学生管理人员几乎全部由上级任命,再加之自我纪律要求不严,导致本应秉持“全心全意为学生群体服务”的学生组织或多或少地沾染上社会的“官僚习气”,久而久之在校内就会形成一种扭曲不当的校园风气。
挫折教育也是大学生校园生活中所必须经历的成长过程,首先是人际交往挫折,人类的社会群居习性决定了社会交往的必然性。部分大学生本身性格较为开朗外向,人际交往欲望较为强烈,力图通过不断的社会交际来认知世界,收获同学友谊。然而如今的高校生源普遍来自于天南海北,即使是同一个寝室中的不同学生个体也会展现出完全迥异的性格表现特征与个人喜好,而不同价值观、思想认识的个体长期处于同一个公共环境下生活,自然会产生不和谐的“人际摩擦”。当大学生个人适应能力与包容性都比较低、且缺乏及时有效的情绪管理措施时,就会演变为大学生的极端消极情绪,例如性格孤僻、睚眦必报、消沉冷漠等,十分不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育。
其次是理想追求受挫,不同的高校学生在校生活期间,会有着不同的愿望诉求,也因此会产生诸多心理危机表现,例如功课考试危机、入党评选危机、奖学金评比危机、恋爱危机、财务危机以及求职实习危机。而大学生的年龄阶段心理与生理都刚刚趋向成熟,很容易因受挫经历而产生心理障碍或心理健康疾病,导致大学生的思想、生活、学业受到不良影响。根据一项以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的调查分析报告表明,抽取的12.6万大学生个体中,约有25.4%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问题,约有7.24%的学生曾因各类心理疾病而导致休、退学,占总休、退学人数的65%以上。
以茶文化为活动载体,为学生输入积极正向的价值观和文化教育,对我国茶文化产生影响最为深远的学派为儒家,儒学“中庸”、“仁和”的思想时至今日也是我国茶文化根深蒂固的文化发展土壤。在茶文化视角下,想要做好高校学生的思想教育,建立纯真朴实的校园自主管理模式,可以首先通过能够体现茶文化、儒学文化的表层文化活动,激发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增长拓宽大学生文化视野的同时,将茶文化背后所代表的儒学文化内涵灌输入学生的思想意识中[4]。
例如武汉市某高校曾于2018年举办过“品茗读书会”活动,该活动将茶文化教育分为“茶知识科普、茶空间展示、茶冲泡体验”三个模块,在茶知识科普活动区中,主要是以板报、多媒体投影屏以及配套音响设备等,多方位地阐述我国古代茶文化知识,例如六大茶文化发源地历史、不同茶种的制作方法、饮茶风俗等。在茶空间展示区中,学生们可以在茶席根据自己的口味、喜好来设计品茶意境,例如室内的陈列摆设全部采用仿宋风格,在活动曲内摆放诗经典籍、仿古画卷等文创作品。而茶冲泡体验则是邀请校内不同院系的学生进入茶展活动厅内,体验点茶、盖碗茶艺的引用体验,在这样的茶文化教育环境下可以让学生近距离地感受中国茶文化的魅力,树立一种文化自信,进而提高促进高校经常性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施效果。本次“品茗读书会”活动中,文化教育的核心内容在于“求真务实”的主题上,而活动展会大部分的文创活动均是围绕“茶圣”陆羽的生平事迹展开。陆羽同一般的品茶爱好者不同,除了喜爱品尝各地的茶叶以外,他还乐于发掘茶的本源。于是陆羽耗费了毕生经历,走访约30余个茶产地,剖析记录了本土境内超过3/4以上茶种的经络、种植要术以及茶艺理论,其主要的学术观点均记录在著作《茶经》一书中。该部著作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时至今日仍然对茶产业、茶艺、茶道等产生着深远影响[5]。通过上述茶文化事例的学习,学生们可以懂得“术业有专攻”的道理,并以此劝诫不断提高个人的文化修养。
上述事例说明,在茶文化视角下来看大学生自主管理问题,其关键突破口在于文化深度与厚度的积累,文化素质决定了大学生的基本涵养,更是道德与品格形成的充分必要条件。因此除了定期举办高校茶文化宣传活动以外,还可以直接将茶文化作为校本课程开设,让学生在品茶、饮茶、论茶的文化氛围下,逐渐接纳传统文化与道德观念,在此基础上形成“厚学笃实”的学业态度,这样才能真正在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下学会知识本领,有朝一日成为国家与社会需要的栋梁之材。
部分大学生之所以会形成自私狭隘、消极冷漠的性格,原因之一是高校经常性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不全面、不到位。因此将茶文化搬进校园,其深层含义在于用茶文化所蕴含的处事哲理与儒家价值,填补大学生校园德育工作的空白短板。有关于茶文化的内涵精髓说法纷纭,挑选其中对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与道德品格养成有促进意义的观点,主要有如下:
其一是君子德馨,从茶叶到泡制成品茶的过程中无需过多繁复的工艺操作,但茶的味道却清香淡雅、沁人心脾,这种特性使茶叶在文人墨客的眼中具有着谦而不自持、优雅淡泊的最佳精神写照。通过融入茶文化的思想道德教育,可以使大学生懂得“低沉直立、卓尔大方”的为人处事哲学,也可以引申至坚守自身信念,操守底线的价值观念,这便是茶道教育的精髓功能体现。
其二是高尚的情操修养,茶艺文化的内涵极为丰富讲究,不仅包含着美轮美奂的品茶用具,还要有细致入微的品茗细节与待客礼仪。古人在访友品茶时,往往会斋戒沐浴、焚香弹琴,精心准备与泡茶、品茶活动有关的事宜。将这种文化价值内涵提炼为寄情寄物,就是茶文化背后所蕴含的价值观念,即追求艺术美、心灵美与自然美的和谐统一。通过茶文化教育可以让大学生学会辨识生活中的“善恶美丑”,做到自觉抵制低俗、落后、腐朽的思想观念,能够坚定不移地追求人生信仰,这样才能形成温良恭俭的校园风气。
茶代表的“和”文化,中华民族自古便奉行着“以和为贵”的社会核心价值取向,茶出现的场合往往包含着诸多礼仪,例如长幼、尊卑与主客之分。古时认为茶树的自然生长代表着和谐、共生,因此茶文化不仅代表着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更代表着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深层和谐。通过学习品茶礼仪,可以让大学生学会古代传统文化中的待人接物礼仪,只有心怀真诚、纯粹、平静、包容的心态,才能够真心接纳他人,收获真挚诚厚的人际交往关系,这对于建设和谐校园环境来说有着重要的指导参考意义。
茶叶虽然甘香怡人,但其生长环境既不需要肥沃的土壤,也不需要充足的水分,甚至在人迹罕至、久不见光的艰苦气候环境下也能维持强盛的生命力,这与高校挫折教育的内容有着异曲同工的表达思想。除了要近距离感受饮茶、品茶文化以外,也可以组织高校学生学习茶树从生长、采摘再到烘干制配成茶叶的完整生产流程。在思想道德层面上带给大学生的重要启示是,世上本没有完好无缺的人生,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的优缺点,而成功与否也会受到时运、环境等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所以即使经历挫折失败,也不能全盘否定自己或埋怨不公。而是要学会用坚韧不拔的毅力去直视失败挫折,在缺憾中反思自己的不足,直至通过后天的努力来克服自己的缺点不足,而不必太过看重结果圆满与否。只有重视努力付出的过程,才能最终迈向成功。
综上所述,高校管理既区别于学生家庭的宽松管制环境,也与社会其它组织机构严格的内部管理制度截然不同,在确保学生成人成材的过程中,除了必要的课业任务、校园纪律等管理要求以外,更多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开放自由的学习生活环境,因此自我管理模式的建立极为重要。但在高校思想品德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大学生极容易因社会阅历较浅、思想道德防线不牢以及意志力不坚定而受到外界不良环境的刺激诱导。因此需要用茶文化来引导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使茶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真正发挥“清本正源”的核心价值作用,这样才能建设出和谐、务实、奋进的高校学风,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