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2
朱春萌
(吉林师范大学,吉林 四平 136000)
中华优秀茶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紧密关系,是茶文化能够渗透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并能够展现出较高教育价值的重要前提,为此,教育工作者需要认识到中华优秀茶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契合性,为二者融合渗透奠定意识基础。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的瑰宝与明珠,而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包括茶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具有的教育价值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这促使茶文化等传统文化成为了现代教育资源的重要来源,在此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在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从而为教育成效的提升提供资源支撑。当然,教育工作者不能引入传统文化,而需要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上,对传统文化中的优质内容进行筛选,并对其应用可行性进行论证[1]。茶文化之所以能够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首先,在目标层面,茶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了同向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立足于立德树人,将推进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作为核心追求,而在茶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伦理道德、正心修身等思想同样呈现出了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价值取向,由此可见,二者在发展目标上展现出了同向同行的特点;其次,在内容层面,茶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了相通性。茶文化既包含“精行俭德”等修身文化,也包含“茶马古道”承载的坚韧精神,既能够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也可以激发学生由了解茶文化油然而生的自豪感与爱国主义精神,这决定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思想政治教育框架,有针对性的选取茶文化内容作为教育资源;再次,茶文化能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供借鉴。茶文化强调克己自省,提倡茶人在知行合一的基础上修身养性,这种修身方法同样适用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发挥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观能动性具有重要意义;最后,在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备对茶文化进行挖掘与应用的优越条件。随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专业素养的提升以及现代教育理论的完善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茶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优越条件,能够促使茶文化的育人功能得以更为深入的挖掘与更为充分的发挥,进而在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的过程中展现出更高价值。
虽然中国优秀茶文化在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可行性且能够展现出不容忽视的应用价值,但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茶文化却没有能够呈现出足够的影响力[2]。就此,找到制约中国优秀茶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能够为相关工作优化策略的探索提供依据,进而为茶文化育人功能的有效实现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的提升构建保障。
首先,教育主体依托茶文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欠缺足够重视。虽然传统文化引入高校育人工作已经成为了“传统文化进校园”研究课题中核心的组成部分,但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教育主体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欠缺足够重视的现象客观存在[3]。具体而言,部分教育工作者欠缺对茶文化育人功能进行挖掘、对茶文化应用策略进行探索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大部分高校没有针对茶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明确要求,更没有围绕此项工作构建考核评价机制,这则导致了教育工作者在依托茶文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展现出了较为被动的态度。另外,受到多元化文化的冲击,大学生群体对茶文化等传统文化具有的认知程度、兴趣有待提升,而需求端疲弱的现象也是导致教育工作者没有对依托茶文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给予足够重视的重要原因。
其次,依托茶文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缺乏系统教材作为支撑,进而导致茶文化应用工作产生随意性与盲目性。系统的教材是开展规范化教学的根本,同时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并非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对茶文化具有深入理解,也并非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能够自主构建依托茶文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框架,这则凸显出了系统教材在发挥茶文化育人功能中的重要价值。然而,在育人实践中,大部分高校都没有针对茶文化育人工作开展教材开发,在此背景下,教育工作者只能够依靠自身育人经验对教育过程进行设计,这则让依托茶文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展现出过强的主观性,进而容易导致相关工作陷入随意化、盲目化的误区。
再次,茶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渗透流于形式。茶文化思政育人工作流于形式,是教育主体对茶文化思政育人工作欠缺足够重视以及相关工作缺乏系统性带来的连锁反应,主要体现为教育工作者对茶文化育人功能挖掘不够、茶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不紧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茶文化资源引入量有限、教育工作者欠缺深入且独到的见解、依托茶文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呈现出零碎化特点与浅尝辄止倾向等。显然,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茶文化育人价值得以有效发挥,因此,高校需要反对形式化,在了解形式化现象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探索形式化问题治理策略,从而推进茶文化思政育人改革创新进程得以持续深化。
最后,茶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渗透渠道有限。当前,茶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渗透路径仍旧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而校园文化、校外活动等具有的育人功能没有得到有效开发[4]。另外,虽然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推动着现代教育技术得以持续革新,而且也促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获得了多元化的平台,然而,在茶文化思政育人工作中,这些平台也没有得到充分运用。在此背景下,大学生群体接触茶文化的渠道较为有限,自然也难以对茶文化的教育意义特别是茶文化在培养自身思想政治素养方面的价值做出认知与体会,因此,进一步拓展茶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渗透渠道,是依托茶文化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改革的重要方向。
在优化茶文化思政育人工作的过程中,高校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视发挥问题具有的导向作用,在此要求下,高校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高校教育主体需要提升对茶文化育人功能的重视程度,积极探索依托茶文化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路径。重视发挥茶文化的思政教育功能,能够为二者融合实奠定意识基础。在此过程中,高校既需要围绕茶文化育人功能做好宣传工作,促使教育工作者能够从主观层面对茶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以及必要性做出深入认知。与此同时,高校有必要将茶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紧密结合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任务,促使教育工作者能够将茶文化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作为自身岗位职责中的重要一环。当然,为了能够进一步激发教育工作者推进二者实现紧密融合的积极性,高校还有必要重视通过构建激励机制,促使教育工作者产生动力。例如高校可以围绕茶文化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精品课评选,并从物质奖励、精神奖励、职业发展等角度入手,满足教育工作者的多元需求,促使教育工作者能够在探索茶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路径的过程中展现出更高的热情。另外,在构建考核评价机制的基础上确保高校教育工作者能够在推进二者融合过程中履行自身岗位职责,也是促使高校教育工作者提升对茶文化育人功能重视程度的有效路径,为此,高校有必要紧紧围绕茶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合目标,明确教育工作者在推进二者融合过程中需要履行的责任,并在绩效导向下对考核评价机制进行完善,确保教育工作者能够更为认真负责地开展相关工作。
其次,高校有必要强化茶文化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间的关联,通过开展校本教材开发工作,为茶文化思政育人提供资源支撑。强化茶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间的关联,并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展现二者之间的关联,是发挥茶文化思政育人价值的关键,为此,高校需要将内容建设工作作为推进茶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环节,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内容建设策略[5]。具体而言,对于茶文化在当地文化体系中占据较高地位的高校而言,可以依托这种天然的资源优势开展校本教材开发工作。在实践过程中,高校需要紧紧围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框架,明确茶文化引入方向,通过邀请当地茶文化领域中的专家学者深度参与校本教材开发工作,确保当地茶文化资源中的精华内容能够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紧密融合。在此基础之上,高校还需要重视开发茶文化思政教育精品课程以及茶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秀案例,确保教育工作者能够依照这些范本,在充分发挥自身创造性的基础上,更为规范、效率的将茶文化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当中。对于欠缺茶文化教育资源的高校以及茶文化影响力较弱的地区,则可以对其他高校的校本教材、精品课程、优秀案例进行借鉴,根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实际需求,对这些资源进行创新性的应用,从而在有效控制自身资源建设成本的基础上,为茶文化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内容支撑。
再次,高校需要针对茶文化思政育人工作中的形式化问题,对茶文化思政育人工作机制进行完善。在指明方向、做好规划、明确任务的基础之上,有效解决茶文化育人工作中存在的形式化问题,则成为了依托茶文化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在此过程中,高校需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培训,确保教育工作者能够认识茶文化思政育人工作形式化问题具有的积弊,鼓励教育工作者能够在探索教育策略的过程中锲而不舍、久久为功,促使教育工作者能够将茶文化思政教育领域中的教研成果落到实处[6]。与此同时高校不仅需要引导教育工作者提升自律要求,而且需要构建起完善的考核机制,特别是需要重视深入大学生群体,了解大学生群体对茶文化思政育人工作的反馈意见,将大学生群体满意度作为评价茶文化思政育人水平的重要指标,从而确保教育工作者能够更好的贯彻茶文化思政育人工作要求,在求真务实的过程中提升茶文化思政育人工作成效。另外,在考核实践中,高校还需要做到追根溯源,了解茶文化思政育人工作形式化的主要体现,在理清责任的基础上,透过现象发现形式化问题本质,确保形式化问题治理工作能够标本兼顾。需要注意的是,在一些情况下,茶文化思政育人工作的形式化往往与教育工作者茶文化素养与教研能力不足具有紧密关系,因此,提升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化水平,也是解决茶文化思政育人工作形式化问题的必要路径,这则要求高校能够为教育工作者更为深入的了解茶文化以及依托茶文化开展育人实践提供良好条件,通过有针对性的完善培训体系、人才引入工作以及引导教育工作者开展学术交流与经验共享,从教育工作者能力建设角度入手规避茶文化思政育人工作的形式化。
最后,高校有必要拓展茶文化在思想政治中的渗透渠道,推进茶文化思想政治育人方式方法得以多元化发展。在对茶文化渗透渠道进行拓展的过程中,虽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的主阵地地位不容忽视,但仅仅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茶文化思政育人工作,会制约茶文化育人功能的充分发挥,为此,巩固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阵地地位的基础上,高校还需要重视开辟第二课堂,依托校园文化、校园活动推进茶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的渗透,与此同时,高校有必要通过挖掘社会教育资源、构建互联网教育平台等方式,为茶文化思政教育工作提供渠道支撑。具体而言,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实践中,教育工作者既需要引入丰富的茶文化资源,也需要引入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使用微课、慕课等,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率,促使茶文化育人功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得到最大化的发挥;在依托校园活动开展茶文化思政教育的过程中,高校不仅需要以茶文化为主题组织各类文娱活动,挖掘与弘扬茶文化中蕴含的正确价值观,促使学生深化对茶文化育人功能的认知,而且需要充分发挥出学生群体在茶文化主题活动组织与参与中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需要重视发挥出党团组织、学生社团在推进茶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在社会教育资源的挖掘中,高校则可以组织学生群体围绕茶文化传承工作、育人功能等开展社会调研,让学生群体在与茶文化进行近距离的接触中,感受茶文化为自身带来的熏陶。与此同时,高校还需要发挥出社会茶文化场所具有的育人功能,从而让茶文化思政育人工作展现出更强的贴近性;从互联网教育平台的构建来看,抓住互联网为茶文化思政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不仅能够有效提升茶文化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而且教育工作者也可以通过与其他院校、专家学着开展线上交流,为茶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入实践带来更多的思路,这对于推进茶文化思政教育工作得以与时俱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中国优秀茶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育人目标层面具有同向性、在育人内容层面具有相通性,其育人价值以及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条件共同决定了将其渗透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具有可行性。然而,在开展茶文化思政育人实践的过程中,仍旧存在着一些亟待优化的问题,如对茶文化思政育人工作欠缺意识支撑、内容支撑、渠道支撑以及育人工作流于形式等,都制约着茶文化育人功能的充分发挥,为此,高校既需要提升教育主体对茶文化育人功能的重视程度,也需要通过做好校本教材开发工作、完善茶文化思政育人工作机制、拓展茶文化渗透渠道,为茶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紧密结合提供保障。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