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茶联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探析

时间:2024-05-22

龚晓辉

(湘潭开放大学,湖南 湘潭 411100)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叶源于中国,传播于世界,为世界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媒介和重要物质载体。***总书记深刻总结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的历史作用,他指出,“要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茶联是中国茶文化的一种文学艺术兼书法形式的载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朵绚丽奇葩,古往今来有不少脍炙人口的佳联妙对,蕴含着丰富的诗韵情趣和文化内涵。深入分析茶联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对于发挥其德育教化功能、提升全民道德素质不无裨益。

1 茶联概述

1.1 茶联的概念

对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长期以来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堪称人类文化的瑰宝。其特点是字数相同,对仗均衡,节奏相称,平仄协调。对联又称楹联,因古时候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茶联是以茶事为题材的对联,被广泛应用于茶店、茶馆、茶庄、茶座、茶艺、茶居、茶亭、茶汤、茶人之家等,既可宣传茶叶功效,又能给人带来联想,增加品茗情趣。

1.2 茶联的特点

茶联符合对联的特征,词语对仗,意义关联,兼具文学性、实用性、谐趣性,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生活应用,城乡皆用、四季皆宜、雅俗共赏[1]。茶联的内容与茶相关,或直接咏茶,或以茶寄事,以茶托兴,发人深思。茶联犹如散落在中国茶文化史上的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

2 茶联的思想内容探析

茶联在广泛的传承与发展中创作技巧不断创新,思想境界不断升华,涌现出许多优秀作品,有着深刻的德育内涵。探析茶联中所蕴含的思想内容,不仅有助于更好地繁荣茶联的创作,促进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而且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育人的效果。

2.1 坚定的文化自信

很多茶联中展示了坚定的文化自信[2]。如重庆嘉陵江茶楼有一副茶联:“楼外是五百里嘉陵,非道子一笔画不出;胸中有几千年历史,凭卢仝七碗茶引来。”此联引用了唐代著名诗人卢仝《七碗茶歌》的典故。卢仝好饮茶,有茶仙之称,他的《七碗茶歌》对后世茶文化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广为传诵,历久不衰,还被译成多国语言走向世界。又如杭州迎客轩茶馆茶联:“得与天下同其乐;不可一日无此君。”此联写出了对祖国茶文化的充分自信,愿普天下人民都能领略茶文化的魅力。

茶联发展到了今天,层出新意,寓以新的内容。如“喜报捷音一壶春暖;畅谈国事两腋生风”、“春满山中采得新芽供客饮;茶销海外赢来蜚誉耀神州”,这样的茶联让人深感中华茶文化的自豪与骄傲。

2.2 深厚的家国情怀

很多茶联体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如抗日战争时期西安莲湖公园“奇园”茶社的嵌字联背后就有一个很感人的故事。该联是:“奇乎?不奇,不奇亦奇!园耶?是园,是园非园!”当时人们只知这是一副趣联,却不了解其中的真意。直到后来有报纸披露该茶社是西安地下党的一个秘密交通站,人们才明白“不奇亦奇,是园非园”的奥秘。在不可明说“奇园”真相的那个时代,正是这副对联道出了“奇园”的真实情况,见证了勇敢机智的地下工作者借着茶社的掩护,在敌人的眼皮底下开展革命工作的英雄事迹。

又如重庆某茶馆里新旧两个社会两副对联的对比,更能说明新旧社会截然两重天。抗战时期该茶馆的对联是:“空袭无常,顾客茶资先付;官方有令,国防秘密休谈。”解放后第一个春节贴的对联是:“座上任君谈国事;门前由你扭秧歌。”第一副联中写出了抗战时期重庆民不聊生的境况。第二副联中“任君谈国事”“由你扭秧歌”,充分显示了新中国人民群众生活安宁,欢欣鼓舞。联想当年“空袭无常”“休谈国事”的情形,对比鲜明。

2.3 朴素的人生哲理

很多茶联富含人生哲理。如广州花都百步梯“且歇歇”茶亭联:“一亭俯览群山,吃紧关头,须要认清岔路;两脚不离大道,站高地步,自然赶上前人。”该联为道光年间花县知事包锦灿所撰。此联切情切景,行人到此歇息,远望群山,眼界大开,疲劳顿失,壮心勃发。岔路、大道,寓意于人生的道路艰难,语义双关,教我们如何选准人生的方向去奋斗。

又如江西兴国黄堂茶亭联:“黄鹤计前程,问迁客长沙,谁管梅花吹玉笛;堂山怀去路,怅斜阳古道,暂为杨柳息君鞍。”此联以茶亭名“黄堂”二字冠首,“问迁客长沙,谁管梅花吹玉笛”则引用了诗人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中的诗句;以“计前程”“怀去路”入题,突出茶亭特点。上联规劝过往客人别太计较名利得失,下联告诫过往客人要心怀美好的希望,可谓联意深远,堪称佳对。

2.4 执着的工匠精神

由种植、加工、包装、销售等环节组成的茶叶生产与经营产业,需要执着的工匠精神。很多茶联对此有所体现。如湖南文史馆馆长曹典球先生曾为德园茶馆撰联:“德必有邻邀陆羽;园经涉足学卢仝。”这联用到了两个典故,一个是茶圣陆羽的《茶经》,一个是茶中亚圣卢仝的《七碗茶歌》。陆羽的《茶经》中写到采茶制茶的程序:“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卢仝的《七碗茶歌》中写到之所以能喝到“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的七碗茶,是因为“百万亿苍生命,堕在巅崖受辛苦”“摘鲜焙芳”,才有了这“至精至好且不奢”的好茶。其他写到陆羽、卢仝的茶联,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七度卢仝碗;三篇陆羽经。”“采向雨前,烹宜竹里;经翻陆羽,歌记卢仝。”都是寄厚望于当代茶人,传承陆羽、卢仝所倡导的茶道,弘扬工匠精神奉献好茶[3]。

2.5 高尚的道德情操

很多名家喜欢饮茶,他们作品中的茶联更是深得茶文化精髓,表现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展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核心价值观。如“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为官清廉刚正,对老百姓情真性挚。郑板桥曾说:“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他的诗句联语常爱用方言俚语,使“小儿顺口好读”。他在家乡写过不少这样的对联,其中一副是:“白菜青盐米子饭,瓦壶天水菊花茶。”他把粗茶淡饭的清贫生活写得生动亲切富有情趣,正是他人生观的写照。他考举人前,在镇江焦山别峰庵读书,曾作联咏茶:“楚尾吴头,一片青山入座;淮南江北,半潭秋水烹茶。”青山美景,名茶佳水,使他难以忘怀,遂成此联。

又如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有自题联:“若能杯水如名淡,应信村茶比酒香。”既然能将名利淡如杯中清水一样的,那淡淡的“村茶”也强似浓浓的酒香。启功先生这联体现了以一种宁静的心绪、一种精神的洒脱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的高尚情操。

再如珠海南山山径的茶馆有一副对联,联曰:“山好好,水好好,入亭一笑无烦恼;来匆匆,去匆匆,饮茶两杯各西东。”山美水美,茶香温馨,品茗悦心,各奔前程。此联言简意赅,含义隽永,给人以淡泊名利、超凡脱俗的意境。

2.6 友善的待人之道

有的茶联量身定制,见证题赠人与受赠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如1943年著名考古学家卫聚贤为生活所迫,在重庆下半城新市场开了家“聚贤茶馆”。开张这天,文学家、历史学家郭沫若当场提笔写了一副嵌字联祝贺:“大东家,大方家,法天法地,师古师今,难得一楼新宝贝;卫夫子,卫娘子,聚民聚财,贤劳贤德,真叫双料活神仙。”此联得到了众多茶客的赞赏,更让卫聚贤一家感佩不已。

又如福建泉州有一家小而雅的茶室,其茶联云:“小天地,大场合,让我一席;论英雄,谈古今,喝它几杯。”人生的舞台很大也很小,我们每个人身处其中,是不是都学会了在适当的地方“让别人一席”?如果大家都不相让,也许就连喝茶的场子与心情都没了,更遑论在人世上闯荡下去了。此联反映的就是喝茶人的人生趣味和处世之道[4]。

还有很多茶联写与友人一起品茶,其乐融融。如写“待”:“春满壶中留客醉;茶香座上待君来。”写“迎”:“淡酒邀明月,香茶迎故人。”写“品”:“为品清香频入座,欢同知己细谈心。”写“情”:“淡中有味茶偏好,清茗一杯情更真。”写“得”:“得与天下同其乐;不可一日无此君。”茶联中所展现的种种美好的待人之道,真是数不胜数。这情谊寓于茶香之中,令人神往。

3 茶联的艺术技巧探析

茶联中运用的艺术技巧有很多,常用嵌字、回文、重字、集句、拆字、用典等技巧进行创作。

3.1 嵌字茶联

嵌字茶联,就是把人名、地名、事物名或特定含义的字嵌入联句中。如湖北汉口天一茶园的茶联:“天然图画;一曲阳春”。将“天一”分别嵌在上下联的第一个字的位置,“天然图画”描绘了茶园美景,“一曲阳春”则写出了喝茶人的快乐心情。又如北京老舍茶馆“风调雨顺”包厢的嵌名联:“顺意知时,江南茶雨;宣文调韵,蓟北荷风”,散嵌了“风调雨顺”四个字,使联意平添一层巧妙。再如广州市有一座著名的“陶陶居茶楼”,三楼至今仍挂着一副著名的嵌名茶联:“陶潜善饮,易牙善烹,饮烹有度;陶侃惜分,夏禹惜寸,分寸无遗。”这副茶联用了四个人名:陶潜、易牙、陶侃和夏禹;巧妙地将四个典故嵌入联中,既点出了馆名“陶陶”,又恰如其分地表露出茶楼的饮茶技艺和经营特色,同时含蓄地劝谕世人要饮食有度,珍惜光阴。与其说这是一副精巧别致的茶联,不如说这是一副深奥幽隐的劝世联,因为它的意义已经超出了饮茶本身。

3.2 回文茶联

回文茶联,就是利用词序的回环往复来表达事物之间的有机联系,可以倒读,颇生情趣。如上海天然居茶楼一联,顺念倒念都成联,为广大客人所喜爱:“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来交易所,所易交来人。”又如北京老舍茶馆也有两副回文联,一副是“满座老舍客;客舍老座满。”另一副是“前门大碗茶;茶碗大门前”。回文联还有上下联联语不一样,但也可以反过来读的,如“趣言能适意;茶品可清心。”反过来读也趣味盎然,“意适能言趣;心清可品茶。”[5]

3.3 重字茶联

重字茶联,就是在一副对联内,有规律地多次使用某一字或某些词语,以取得特殊的艺术效果。如广州近郊三眼桥茶亭联:“处处通途,何去何从?求两餐,分清邪正;头头是道,谁宾谁主?吃一碗,各自西东。”本联中“处、何、头、谁”等规则重字,起到了强调作用。又如某茶室联:“伴香雅士携香去;寻味君子知味来”,“香、味”规则重字突出了茶香茶味。

3.4 集句茶联

集句茶联,就是把他人的诗词、曲赋等材料中可以形成对仗、意思又关联的现成词句摘下来组成一副对联。集句可以集同一位作者的词句,如杭州涌金门藕香居茶室联就是集苏轼一人的句:“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上联摘自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下联摘自他的另一首诗《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上联切西湖,下联切茶室,清疏秀朗,自然天成。集句也可以集不同作者的词句,如“阳羡春茶瑶草碧;兰陵美酒郁金香。”此联的上联出自唐代诗人钱起的诗,下联出自诗仙李白的诗,上下联虽出自两位大诗人,但全无拼凑的痕迹,不失为集句联佳作。“风物小桃源,且此徘徊,说道花深堪避世;水竹旧院落,无人与问,真个壶中别有天。”此联系著名书法家、篆刻家邓散木集宋代词人程垓、刘过、蒋捷、周邦彦和姜夔的名句而成,构思奇妙,天衣无缝。

3.5 拆字茶联

拆字茶联,就是将汉字的字形各部分拆开,使之成为另几个字(或形),并赋予各字(或形)以新的意义。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徐映璞曾参与创作一副拆字联。一次他路过浙江安吉山时,有人为“品泉茶室”向他征下联,上联为“品泉茶,三口白水”,徐映璞回答说:“根据本地的风光,下联应为‘竹仙馆,两个山人’。”上联将“品”拆成三个“口”,“泉”拆为“白水”;下联把“竹”拆成二个“个”,“仙”拆成“山人”二字。上下联拆字自然工整,表达了悠然闲适的心境[6]。

3.6 用典茶联

用典茶联,就是对联中用到典故。吴恭亨《对联话》记载愁岭亭联:“愁甚么,信步行将去;歇也罢,丢肩放下来。”全联明白如话,无一难字,然而又暗用佛典,富有深意,告诫过路在此歇脚的朋友,在人生道路上,一切应达观处之,不要为事务所困扰。

纵上所述,茶联具有故事性与谐趣美,展示了丰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折射着中国人的大智慧。茶联中所体现的坚定的文化自信、深厚的家国情怀、朴素的人生哲理、执着的工匠精神、高尚的道德情操,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具有深远的时代意义。我们要深刻体会茶联的思想内容,增强文化自信,厚植家国情怀,领略人生哲理,培养工匠精神,锤炼道德情操,学习待人之道,讲好中国茶故事,促进茶文化发扬光大。“茶香飘四海,友谊遍九州。”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