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国茶礼融入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探究

时间:2024-05-22

李伏忠

(宁德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安 355000)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要“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改进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在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中培养造就“四有”好老师。”在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和深远意义。中国有着几千年的茶文化历史,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著名茶学家张天福先生提出了“俭、清、和、静”为内涵的当代中国茶礼,他认为倡导这样的茶礼“可培养高雅的生活情操,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民族素质,使社会更加优雅、祥和”。可见,茶礼具有很强大的育德功能,如果能与教师思想教育工作相融合,将对教师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产生积极而强大的影响。我校是张老茶礼和茶学思想的萌发地,有着80多年的茶文化积淀,我们从茶文化角度去探索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式的改革创新,将茶礼融进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中,在践行“俭清和静”茶礼中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和人文素质,促进教师和谐合作意识和完美人格的形成。

1 茶礼在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现实性分析

教师和大学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最重要的两个群体。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强调: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紧紧围绕教师和学生两大群体,做到齐头并进。但是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高校对教师队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不够,教育实效性不强等问题越发越突显出来,导致高校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出现了滑坡现象。

1.1 高校对教师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不够,且教育实效性不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下发后,各高校都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是许多高校对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认识不到位,没有将教师教育纳入学校的整体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认为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务虚”的工作,所以对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比学生少得多。在教育内容上重物质奖励、轻精神教育。目前,绝大多数高校是按照工作量、科研量、论文数来确定职称晋升,对教师的思想、师德师风考核比较空泛,导致部分教师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甚至还存在抵制情绪,忽视了对自身思想政治的要求。在教育方式上重教育形式、轻教育内容。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形式过于单一,且重视群体教育形式而轻视内容,很少有针对性地对个别教师开展。如有些高校的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每周的工作例会和政治学习,或读报纸、宣文件,或听报告、看录像等,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载体、手段创新不够,缺乏吸引力,政治理论教育缺乏有力的抓手,日常理论学习不够深入、系统,常规的学习教育活动形式吸引力不够,对教师的价值引领成效不够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不高。

1.2 高校教师思想道德品质弱化,且政治意识不强

由于高校对教师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不够,教育实效性不强导致教师思想政治品质弱化。主要表现为:一是理想信念方面,有部分教师在政治观念方面存在矛盾与困惑,理想信念有淡化的倾向:有的教师总以自我发展的视角去认识政治问题和参与政治活动,对于个人专业发展不相关的政治学习,应付了事;对艰苦朴素、廉洁自律教育嗤之以鼻,总认为学校是清水衙门,教师没得贪,没得奢;不能很好认识并处理好个人与教师团队的关系、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的关系;有的教师不能理性对待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心存困惑,出现理想信念的动摇,在一些不良言论面前,立场不坚定,人云亦云。二是价值观念方面,部分教师爱岗敬业精神缺失,在工作中缺乏勤俭朴素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受市场经济利益原则的影响,有些教师失去心理平衡,大局意识、集体观念淡化。在工作中讲功利,过分追求个人利益,面对报酬少的党务、政工、行政工作总是推三阻四,常以精力不足而推辞。三是职业道德方面,部分教师出现滑坡现象。表现为缺乏自身修养、忽视自身形象,责任感不强,出现学术腐败,追逐奢靡生活;还有一些教师工作浮躁,治学态度不严谨,备课不认真、讲课不热情,课上不沟通、课下不交流,经常到校外从事“副业”。

当前许多高校面对教师思想政治品质方面出现的问题还没有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也没有搭建好有效的教育平台,思想政治教育还限于表面化、形式化。中国茶礼的核心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相容的,既体现了优良的传统文化,又反映时代特点。我们从当代茶礼中探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之处,运用茶礼的育德功能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2 茶礼与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点剖析

党的十八大就强调,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当代大学的主要责任。如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脱离了传统文化,就变成一个盲目的教育课程。张老提倡“俭、清、和、静”的中国茶礼,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茶融合于一体,是一种高尚的人生观和处世哲学,以其博大的内涵指导着我们。中国茶礼的思想精髓,正被越来越多人应用到实践当中进行修身养性,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及人格的全面发展。

2.1 以“俭”为德,可以培养教师勤俭朴实的品德

茶尚俭,就是勤俭朴素,即倡导勤俭、朴实、廉洁的个人思想品德与社会道德风尚。张老自己正是非常节俭朴素,勤俭节约的,同时,他还具有艰苦奋斗、敢为人先、不畏艰险的优秀品质。《周易·否》:“君子以俭德辟难”,阐明俭朴的德行能够防止奢靡腐化等行为,以及具备俭朴的德行有助于克服艰险。俭朴之人是善于生活之人;而“俭朴”之官是务实之官。古人说“俭以养廉”,人之贪,就是由于不俭。也就是“不俭于食,贪口腹之欲;不俭于用,贪华物之好,贪盗之心就起了”。

勤俭节约和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并发展壮大的。艰苦奋斗是我们党克服困难、战胜强敌的传家宝。在新时代,高校要强调勤俭办学、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老师在教学、科研方面更要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意识。当前西方敌对势力千方百计用他们的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来腐烛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校教师。如果我们不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辛苦几十年家底很容易被挥霍;如果不强调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我们的教师很容易成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潮的俘虏。因此我们“以俭育德”,培养教师勤俭朴实的思想品质,用茶礼的艰苦奋斗精神筑成坚固的精神长城,可以抵御奢侈思潮的腐烛。

2.2 以“清”为灵,可以培育教师清正廉明的风气

茶贵清,就是清正廉明。就是张老倡导的“清”,即清正廉洁,一心为公,不谋取私利。清正廉洁是中国茶礼的灵魂和精髓,也是中国劳动人民所追崇与提倡的美德。人们通过饮茶,不仅推崇茶为清高之物,能清人心脾,还能增强修养,提高审美情趣,完善人生价值取向,形成高雅的精神文化。宋徽宗赵佶的《大观茶论》中,以茶可“致清导和”。品茶最讲究的是“心要清明虚静;境要清幽高雅;器要清洁精美;茶友要有冲淡绝尘之清逸,不污时俗之清高,以及栖神物外之清灵”。张老倡导“清”字,传承了中国茶道美学所追求的“清”为美的崇高意境。在历史上出现了“以茶代酒”的清正廉明之风,历代文人墨客从饮茶中感悟到茶之清,由茶的清浊升华到人的清廉,延伸到人格上的清白,即由物的清俭深化为人格的清廉。

我们党历来有廉洁自律的光荣传统。早在井岗山时期,就制定了《井岗山反腐败训令》,高度重视革命队伍的反腐倡廉建设;在中国革命胜利前夕,毛泽东同志向全党发出了“两个务必”的号召。今天,要继承党的廉洁自律的光荣传统,是我们党所处的复杂执政环境使然,也是反腐斗争现实需要。***总书记在中纪委全会上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随着物质经济的迅速发展,有些教师丧失了应具备的人文情怀,忘记了淡薄名利的追求,过分追求个人利益,常聚焦于享受玩乐之中,忽略了自身党性师德的修炼。而茶礼的清新淡雅之气,在一定程度上能涤荡当前高校的奢靡之风,为培育教师清正廉明的气节打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以“清”为灵的思想政治教育,实际上就是从思想源头筑成“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告诫教师必须时刻棚紧廉洁自律这根弦,始终保持崇高的思想境界,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工作作风,做到淡泊名利、廉洁教研、公道做事、正派为师。

2.3 以“和”为核心,可以养成教师和谐合作的观念

茶导和,和衷共济。“和”是茶文化思想的核心,通过以“和”为追求目标的茶事活动,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中国茶文化对于“和”的精神,主要表现在客来敬茶,以礼待人,和诚处世,互敬互重,互助互勉等。通过饮茶、敬茶,形成了茶礼,实质内容是以茶示礼、以茶联谊、以茶传情,达到以茶健身,以茶养性,以茶表德的功用。儒、释、道三家关于“和”的哲学思想贯穿于茶文化之中,既是自然规律与人文精神的契合,也是茶的本性体现,茶文化崇尚以“和”为目标的价值取向,建立团结和睦、诚和相处、和谐一致的人际关系,讲求人与自然的亲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追求真善美的统一,这既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每个人对人生价值的最终追求。

当代茶礼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一种“文化契约”,茶礼之“和”是规范人际关系的价值尺度。大学教师最大的心理问题是自命清高,缺乏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以茶礼“和谐”理念来教育引导,会渐渐建立起自己与人相处、与社会相处以及与自然相处的行为准则,养成教师和谐合作的观念,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运用茶礼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也有利于培养教师独立自主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灵魂。又让他们注重和他人的沟通,表达不同意见,进行相互讨论、交流。可见,“和”的教育可以提高教师的人际交往能力,更好地处理教师之间的关系,更好地协调师生关系。

2.4 以“静”为径,可以锤炼教师健康完美的人格

茶致静,就是宁静致远,张老倡议中国茶礼的“静”,就是恬淡安静,严于律己,修身明性,完善自我,实现自我。中国哲学把“静”看成是人生的本质特征。理学家周教颐的“主静立人极”的思想被作为“慎独、省已”修身的理论前提。入静是一种功夫,需要有一定的涵养美德。“静可虚怀若谷,静可内敛含藏,静可洞察明澈,静可体道人徽”。张老在茶礼中以静为四字真言之一,其目的是在宁静中具澡雪精神,锻炼人格,超越自我,达到澹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境界。

以“静”为径,可以很好的培养教师健康完美的人格。中国茶礼高度重视人的品质修养,这是培养高校教师人格的最佳途径。同时,茶礼的简单质朴之韵对于高校教师的价值取向与生活方式产生潜移默化地正面影响。忙碌之余,以静心品茶,心灵可以得到净化,精神可以得到升华,更主要的是心性得到修炼,人的品质涵养丰富了,人格力量也提升了。以“茶要静品,心要静笃”培养教师“静思、慎独、省已”品格,使他们理智处理问题,修身明性,完善自我。因此,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依托茶礼的“韵高致静”,将传统茶文化教育的优势与现代教育内容相结合,使教师在宁静中具澡雪精神,锤炼健康完美人格。

3 在践行茶礼中提升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大力提高高校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着力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教师头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化功能。我们深入挖掘“俭清和静”中国茶礼发祥地深厚的茶学文化底蕴,传承和弘扬张老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探讨茶礼融入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在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3.1 深入挖掘茶礼精神实质,充分释放茶礼育德功能

茶礼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也包含着为人处世哲学,对于高知群体的思想道德具有鲜明的教育作用。首先要深入挖掘茶礼的德育内涵。为加深对茶文化的理解,进一步弘扬张天福老校长“俭清和静”的茶礼及张老的敬业精神和道德风范,我们成立了“张天福茶文化研究中心”、“张天福茶学研究中心”,积极开展张天福茶文化课题研究,每年举办“张天福茶文化论坛”,开展“弘扬张天福茶文化,倡导中国茶礼”系列活动,围绕张天福茶文化建设研讨会、张天福茶文化内涵解读讲座、茶礼展示和茶文化知识有奖问答等开展;编写张天福茶文化读本,开设张天福茶文化公选课,通过同茶文化专家学者探讨、交流,以深入浅出的形式将茶礼的德育内涵、精神实质,最大程度地展现出来。二是充分释放茶礼的育德功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是文化教育,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传统文化和传统哲学采用较少。我们将茶礼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力开展中国茶礼宣教活动,举办“梦顶山堂”讲坛,以讲座、座谈、论坛等形式,宣讲中国茶礼;编制并播放《俭清和静--中国茶礼传天下》、《茶界泰斗张天福》等微视频,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动融入茶礼,使广大教师在学习茶礼文化知识的同时,感受茶文化的精神,以茶之“俭”教育教师勤俭朴实,以茶之“清”引导教师清正廉明,以茶之“和”要求教师和衷共济,以茶之“静”培育教师完美人格。在实际工作中以感性诱导入手,理性说理跟进,以茶礼中的思想性、真理性内容影响人、征服人,并将其精神实质践行到实践生活中,做到深入浅出、循序渐进。

3.2 积极组织茶礼实践活动,体悟“俭清和静”茶礼精神

茶礼德育功能的发挥不仅需要理论研究支撑,同时也离不开实践活动的支持。要提高运用茶礼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要积极组织开展茶礼实践活动。例如,茶礼大讲坛、茶文化知识竞赛、茶文化演讲比赛等活动来拓展茶文化知识视野,培养师生对茶的兴趣,宣传茶文化,传播茶文化知识;还应该积极与社会茶界建立紧密联系,参与茶文化活动,通过茶文化博览会、茶文化庆典活动以及茶文化交流会等大型的社会活动来刷新师生的茶文化观念。一是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举办“践行俭清和静茶礼,争做四有好教师”活动,增进教师对中国茶文化的了解,传承茶礼文化;组织开展“寻找张老足迹,讲述梦顶茶仙故事”系列实践活动,组织教师深入张老曾经工作过的茶科所、龙虎山茶厂等地实地调查、考察、志愿服务,了解张老事茶、礼茶的故事,循着张老足迹,追思茶仙遗风,体悟俭清和静茶礼精神。二是实际工作实践。积极倡导茶为校饮,设立“校园饮茶日”,以促进茶礼走向教师、走进同学,融入日常生活,让张天福茶文化为更多人知悉、传承。开展“喝杯清茶·交个朋友”系列活动,设立茶艺室,把“请喝茶”作为教师个别教育的常态手段,在喝茶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清茶一杯,进行传情达意,情感交流,让每一次教育都浸透着俭清和静的茶礼精神;经常举办各种茶话会,如:退休教师茶话会、民主党派茶话会、中层干部茶话会等,一杯清茶带来理解,带来信任,带来坦诚,带来肝胆相照。使茶成为宁职人的交流纽带,促进茶礼文化在宁职校园生根发芽。三是劳动实践。组织师生参与茶园生产劳动,参加茶叶生产和加工、茶艺的学习、茶叶制作等。在茶叶生产基地,师生自种自产、自采自制“梦顶”红茶,作为校饮专用茶。在劳动实践中学习张老求真务实、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感悟张老清正廉洁、刚正不阿的道德品质,践行“俭清和静”的茶礼思想,师生员工的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得到升华。

3.3 加强建设校园茶礼文化,营造浓厚的茶礼育人氛围

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对师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高校必须以先进文化占领校园文化建设的制高点。传统中国茶礼文化蕴涵先进的政治理念、科学的价值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勤俭朴实的光荣传统,应当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品牌。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进行校园茶礼文化的建设。一是校园茶礼物质文化建设。充分挖掘茶礼文化资源,将具有鲜明时代特点和地域特色的资源实物在校园中进行“复制”,例如建设张天福茶文化苑,把“俭清和静”茶礼进行物化;建设校训园,把张老提出的“实事求是身体力行”的校训思想,以具体物质进行解读;建设梦顶茶仙文化公园,植入体现张老茶文化思想的建筑、茶机、雕塑、喷塑等文化景观;建设梦顶现代生态茶叶科技园,展现80多年来,张老等一批茶学前辈培育148个茶树品种,建成教学、科研、生产、示范、观光、科普为一体的茶文化园。以物质文化创造一种直观的文化环境,引导推动师生正确的心理行为。二是校园茶礼网络文化建设。重视和充分运用网络作为校园茶礼文化建设的载体,对于髙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校园网络信息环境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教育环境,必须紧紧抓住这一新的信息环境的关键要素及其作用关系,通过校园网、官微、QQ等平台,全面开展茶礼文化研究、解读、宣传;通过微视频、微课等开展茶礼文化教育,把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有机统一,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发展与创新。三是校园茶礼精神文化建设。我们致力于将张天福茶文化打造成为校园主流特色文化,打造宁德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名片和标志,以茶礼文化、张老事茶精神、梦顶故事激励师生,营造浓厚的精神氛围;加深对“俭清和静”中国茶礼精神的落地与传承,大力宣传“宁职福地,梦顶山堂——中国茶礼发祥地”,并在此基础上凝练出具有宁职特色大学精神。

茶礼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运用茶礼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促进教师思想道德品质的提高,而且也能促进其文化性情的陶冶。茶礼与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是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拂去教师心灵深处的尘埃,培养教师高尚的师德,培育教师清正廉明的风气,锤炼教师健康完美的人格,更重要的是能提高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当然,高校如何充分利用茶礼对教师思想进行全方位教育,是要因地因校制宜的。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