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茶产品中直译和意译的运用探究

时间:2024-05-22

李 辉

(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山东莱阳 265200)

自古以来,茶叶一直是我国对外贸易中的主要商品。在茶叶被移植到肯尼亚、印度等地之前,我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输出国。在茶马古道、丝绸之路,张库大道上,都留下了中国茶叶外输的印记和故事。时至今日,我国仍是世界上的茶叶主要输出国之一,每年出口到国外的茶叶总量达到近40万吨。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外友人,开始认识到茶叶这一东方饮料的魅力,茶叶的对外贸易量也逐年增加。中国的茶叶种类繁多,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茶企也在不断开发新的茶叶产品。这些产品中,既包括了茶叶本身的品质特征,又包含了其特有的文化属性内涵,国内消费者很容易就能理解,但对于国外消费者,在理解起来就会存在一定困难。所以在对茶叶产品进行翻译时,如何顾及东方文化在茶叶上的体现,又能准确描述茶产品所独具的品质特性,成为茶叶产品翻译时的一个难题。直译和意译,是英语翻译的两个主要方法,本文将从两种翻译的特点说起,浅析直译和意译在茶产品翻译中的运用。

1 茶产品翻译原则

茶产品的翻译,其根本目的是为了通过英文介绍,让国外消费者更好的了解茶叶的所有外在特征和物理属性,从而为消费者是否消费提供重要的依据,因此,茶产品的译文是否通俗、易懂,最大程度上贴合茶产品的外宣要素,将对茶叶的对外贸易产生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说,对茶产品的产品名、包装和说明书进行英语翻译时,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1 遵循为营销服务的原则

我国的茶产地地域辽阔,因为地域的不同,其各自的主要茶叶品种也有所不同。近些年,茶企为了满足消费市场的需求,我国茶叶在6大类的基础上,又延伸开发出了众多的细化茶产品,一些茶产品甚至已经不属于传统的6大类范畴。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克服语言障碍,将中国的茶产品有效的介绍给国外消费者,成为外贸型茶企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在对茶产品进行英文翻译时,始终要遵循为海外营销服务的原则,翻译人员要对销售地的文化背景、时代特点、消费习惯有了充分的了解之后,再对茶产品的相关资料翻译。翻译完之后,还要找销售目的地的行业内人士进行先期审阅并征求意见,争取将译文最大程度上贴合茶产品真实特征。

1.2 忠实产品真实特征原则

中国的茶叶种类繁多,茶文化博大精深,一种茶叶和另外一种茶叶的特征有着天壤之别,其被赋予的茶文化特性也是千差万别。一种茶叶还可以根据其某种特征,再细化为多种类型。以凤凰单枞茶为例,按照香气来细分,还可以细分为黄枝香、芝兰香、桃仁香、玉桂香、通天香等多种类型。像对这样一些近似茶产品进行描述时,我们用汉语能够很清晰的将这些差异进行描述。而在英语环境下,这些特征在描述起来,就容易导致模糊不清的情况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我们的翻译人员,不但要有着丰富的翻译专业知识,还要对茶叶知识进入深入的了解。只有这样,在进行茶产品翻译时,才对茶叶的各种特性特征以及和近似茶产品的细微差别进行特别照顾,译文也更忠实于茶叶的真实特征。

1.3 秉承语句通顺的原则

无论是哪种语言,语句通顺是最基本的要求之一。汉语和英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体系,其语言特征差别也很大。在汉语里,语句的构成是意合型的,主谓宾的构成并不刻意突出,其上下承接和转折,更多的是靠语境来完成。而英语则不同,主谓宾、定状补在其语句构成中必不可少、区划分明。语句和语句之间的起承转合,也必须需要连词进行连接,否则很难将一句话或一个意思表达完整。我们的翻译人员在对茶产品的说明进行翻译时,要对照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充分理解两种语言在意境上的相通之处,秉承语句通顺的原则,最大程度上用英语传递出茶产品的相关特征来。

2 英文翻译的直译和意译

关于翻译的方法,一直以来是各种学派所争论的焦点。其实,各种翻译方法都有其优点和缺陷,哪种翻译方法更为科学和准确,也很难用一个标准来衡量。直译和意译,是英文翻译最常用的两个基本方法,只有充分了解这两种翻译方法的优点和不足,才能在实际运用中达到灵活运用的效果,其译文也更加接近原文所表达的意思。

2.1 直译的定义和特点

顾名思义,直译就是直接翻译的意思,指的是在对原文的忠实、语句通顺,通俗易懂的情况下,将汉语的内容、形式直接对等的翻译成英语,译文的语句结构和和语法结构,能够和原文同步一致起来。如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咬人的狗不叫”,翻译成英语为:Barking dog s do no t bite,再如我们汉语成语“血浓于水”,翻译成英语是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由此可见,成功的直译不仅能够在语句结构上和原文保持高度一致,也能在风格和意境上最大程度上接近原文。

需要指出的是,直译也并不是完全致力于原文的结构,有好多情况下,直译的结果也容易导致“中国式英语”英语的出现。语言的灵活变通,同样也可以体现在直译里,如中国俗语“跑了和尚跑不了庙”,用英语翻译起来就是“The monk may run away,but the temple can,trun with him”,虽然在句法结构上和原文有所偏离,但在表达的意思和意境上,却和原文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样的翻译方法也同样归类于直译。

2.2 意译的定义和特点

在翻译过程中,因为文化的差异,很多汉语并不能直译成英语,如果强行进行直译的话,可能会导致“外国人看不懂,中国人看不明白”的情况发生。在这种情况下,不妨采用意译的办法。

所谓意译,就是指在保持和原文意思相同的情况下,摆脱原文的语句结构和框架,用另外一种语言形式描述原文所要表达的意思和内涵。例如“她怕碰一鼻子灰”这句话,如果按照直译的方法翻译成英语的话,英语环境下的读者肯定不能够理解其真正含义,而翻译成“She was afraid of being snubbed”的话,外国友人就能够理解为“害怕被冷落”的意思。在意译过程中,意思和表达内容的精准是第一准则,而原文的语句结构则是第二要素。

但需要注意的是,意译并不代表着可以天马行空,完全脱离原文结构而随意发挥,也不是所有语句都适用于意译,在翻译过程中,还应该保证在原文的大体框架内,进行适当的灵活变通。要从原文所要表达的意思出发,最大限度表达出来和贴近原文就可以。相对直译而言,意译更能形象生动的表达原文所要表达的意思。

2.3 直译和意译的关系

从前面的论述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是直译还是意译,都是在满足一定语境条件下才能完成,过度的信任和采用某一种翻译方法,都会造成译文严重偏离原文意思的情况发生。直译会出现死译、硬译的情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国式英语”,而意译则会出现天马行空,胡译乱译的现象,翻译成的译文严重偏离了原文的框架和结构。

其实,翻译的目的是用另外一种语言完美解释另外一种语言的内容,直译和意译只是翻译方法上的区别,殊途同归,两者的最终目的是相同的。两者应该是相互配合,并不是相互排斥。翻译工作者,应该充分了解两种翻译方法的优点和劣势,充分分析原文在表述过程中的场合、条件和意识,综合考虑其语境和句型,双管齐下,灵活应用,最终呈现出完美的翻译作品来。

3 茶产品中直译和意译的运用

黑茶,用直译的办法翻译为英语为“black tea”,红茶,用直译可以翻译成“red tea”,这两个茶产品的翻译看似形象工整,没有任何挑剔。其实不然,英国的红茶很出名,但其英文名称却为“black tea”,而在英语的环境里,黑茶则被称为“dark tea”。这个最典型的例子足以说明,在翻译茶产品的产品名和说明书时,绝对不能想当然的认为直译就可以,要充分考虑到中西方文化背景和饮食习惯的差异,两种翻译方法灵活应用,才可能最准确的将中国的茶产品有效的推介到外国消费者手中。

3.1 茶产品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是茶的故乡,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茶为载体的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茶文化和茶,一直是以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状态存在。而对于西方国家,尽管饮茶的历史也有着数百年,但毕竟是以一种舶来品的身份出现的。在文化上的巨大差异,导致了茶产品翻译过程中问题的出现。三个英文字母组成的“tea”,远远不能解释清中国茶产品的全部含义。

首先是翻译的标准缺失,在实际翻译工作中,诸多茶的产品名称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共识,而译文也无法将茶产品中的含义所能解释清楚。如白茶中的传统系列茶叶白牡丹,若直译成“white peony”,这样的翻译显然会让外国消费者产生误解,到底是茶的名称还是花的名称。再如近两年火爆大江南北的“小青柑”,本是普洱和陈皮的完美融合,用汉语表述起来很容易,但若用英语“Citrus”来描述,显然和其茶叶的真正属性有着巨大的差距。

其次是不当翻译导致茶叶背景文化的缺失。在我国,茶叶的命名多是以产地加茶叶名称来命名的,例如“西湖龙井”、“信阳毛尖”“安吉白茶”等等,尽管都属于绿茶,但因产地和制作方法的不同,茶叶的内在品质和背后的文化内涵也有着很大的差别,所以它们绝对不能用“green tea”来统一命名,为了区分,翻译工作者在进行翻译的同时,也都是采用了音译的办法,如西湖龙井就直接翻译为“Xihu Longjing”“信阳毛尖”被翻译成为“Xinyang Maojian”。这样的翻译办法虽然将茶叶品名进行了区分,但无法传递出茶叶背后承载的文化特质,给外国消费者在理解上带来了很大障碍,这就需要在产品说明里,要对茶叶的各种属性进行补充说明。

3.2 直译意译结合优化翻译过程

之所以要对茶产品进行翻译,目的是通过文字说明,让国外消费者更为全面的了解茶产品特性,从而激发出购买的欲望来。直译和意译各有所长,在特殊的语言环境下也都存在障碍。翻译工作者在工作时,需要了解并尊重中西方文化的特点,对两种语言体系上的差异做到了然于胸,才能让翻译结果更好地被国外消费者所接受。在翻译过程中,还要不断总结在茶产品翻译中的规律,来确定到底使用什么样的翻译方法更为准确,所达到的营销效果更为理想。

在对一些传统茶叶产品进行翻译时候,建议还是沿用多年形成“约定俗成”的翻译标准,以免引发对茶品认知的混淆。在对一些新出现的茶品,各茶企在进行翻译时要避免各自为战,相互之间应该积极进行协商,就到底是采用直译还是意译的问题,拿出统一的意见来,有了统一的翻译标准,也有助于茶叶更好的走出国门,让国外消费者更好的了解新出现茶叶产品。

4 结语

总体来说,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是导致茶叶产品翻译过程中各种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茶产品翻译的效果,会对其在国外市场的营销产生直接的影响。翻译工作者应该引入西方文化思维,在翻译的过程中,始终以西方消费者的视角来分析其翻译的效果。针对不同的情况活运用直译和意译,二者相互配合,相互补充,为中国的茶产品更好的打开国际市场,做出应有的贡献来。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