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现代学徒制学生工匠精神素养提升研究——以我国茶文化为切入点

时间:2024-05-22

张 芳,张诤言

(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佛山 528137)

1 工匠精神在我国传统茶文化中的体现

1.1 “工匠精神”的内涵

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是“工匠精神”这一概念首次出现在治国安邦的文件之中,“培育工匠精神”的诉求已经成为一种国家意志和全民共识。“工匠精神”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综合呈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操守和行为表现,其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

工匠精神原指手工业时代,手工匠人对待工作全神贯注,对待手工业品精益求精的一种态度。有人认为,到了工业时代以及即将到来的人工时代,越来越多的手工劳动已经被机器所替代,“工匠精神”存在的意义将越来越小,其实不然,机器智能替代了人的体力劳动,随着社会各种产业的转型升级,对产品质量精益求精的追求,仍然是工匠精神的具体体现。工匠精神能否很好的延续,将直接影响到对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的成效。

1.2 我国茶文化中工匠精神的体现

我国茶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融合了儒家、释家、道家等多家文化的精髓,既讲究道家的天人合一,还有释家的明心见性,更有儒家的中庸之道、和合之美。在我国的茶文化当中,工匠精神的体现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的。

首先体现在茶的种植生产过程,随着国家对食品安全重视的程度越来越高,长期存在我国茶叶生产种植过程中,简单、粗犷、原始的生产理念和生产方式正在逐渐淘汰。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对于国外市场,对茶叶的农药残留物、致病微生物等各种检测标准逐年提高,这就要求茶农在生产种植过程中,要更新理念,采用最新、最科学的种植和管理手段来进行生产,只有生产出优质的鲜茶,才能加工生产出优质的茶产品。

其次,工匠精神体现在茶的加工过程,根据茶叶品种的不同,其加工过程的典型工艺也有所不同。如绿茶的杀青、揉捻和干燥,红茶的萎凋、揉捻、发酵、再如乌龙的摇青、发酵等等。在这些茶叶的加工步骤中,火候的掌握完全就是靠老师傅们的经验来完成。一款口感上佳的茶叶,分寸拿捏的恰到好处,火候把握的不偏不倚。哪怕是有微妙的偏差,其成品茶叶在口感上也会有着很大的变化。

最后,工匠精神体现在茶器的制作上。我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渊源流传,根据不同的茶叶品种,所需的茶器也有着很大差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茶器在茶文化的重要性同样如此。早在我国唐代茶典《茶经》中,陆羽就精心设计了适用于煮茶和喝茶的二十四器。当下,随着茶文化的强势回归,人们对茶器的要求越来越高,一把名人制作,造型考究的紫砂壶的价格就可能高达数万元;一只柴火烧制,手工打造的建盏,也可能要价数千元。当然,人们只会挑选那种器型周正、古朴典雅、工艺精湛的茶器来选购。匠人们只有不断钻研,精益求精,才会打造出更多的茶器精品来满足收藏爱好者的收藏需求,以及普通爱好者的消费需求。

2 现代学徒制的特点和推行意义

当下,现代学徒制已经成为我国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的教育改革发展趋势之一,不少高职院校已经开始对现代学徒制进行探索性实践,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1 现代学徒制的概念

“学徒制”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技能传授方式,顾名思义,“学徒制”指的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师傅以言传身教的形式,对徒弟进行职业技能传授的方式,通俗的可以理解为“手把手的教”。有关资料显示,“学徒制”这一制度化的形式是在中世纪被固定下来,学徒制这一词在13世纪开始,被广泛运用。在此之前,无论是西方的手工业者,还是中国的传统手艺匠人,教授徒弟的方式都是以私人性质的“学徒制”为主的。

从开始出现到当下的现代学徒制,学徒制的内涵和意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学徒制,普遍存在着学习周期长,全程传授,亲自动手操作,师徒关系紧密等特点,注重的是徒弟对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在未来实际工作中的能力。而现代学徒制是现代教学和传统学徒制有机的结合,是在传统学徒制的基础上,进行优化调整,使之更适合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从非正规职业教育到学校正规职业教育,从私人性质到公办国有性质,现代学徒制实现了传统学徒制不断前行发展又探索性回归的教育轮回。

2.2 现代学徒制的内涵

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学徒制的内涵,融入到现代职业教育中的一种方式。是高校实施校企合作不断深化的一种有益尝试。它的实施,不仅从机制体制上改变了工科院校人才的培养模式和过程,也将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有效的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有利于更好的激发学生的职业潜能,为学生即将步入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

师徒关系是一种十分古老的非契约关系,师父处于较高的地位,对徒弟产生极大的影响,较为重要的方面就是职业生涯、角色模范和社会心理三个方面。首先,职业生涯就是点明师父对徒弟学习方面的帮助和教导,徒弟在师父的帮助下逐渐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师父在对徒弟进行职业教育时,在进行具体职业内技能操作教学时,会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带来言传身教的精神传承。在茶文化相关产业教学中,在一些细微的操作中,师父对细小操作的精准把控和严格要求会教导学生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遵循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对每一个步骤都做到精准把控,每一道工序都能够严格要求,这也是进行职业生涯教育的一个关键部分。

2.3 现代学徒制对工匠精神培养的意义

现代学徒制是在以所学内容为基础,校企合作为主要形式下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具备双重身份:既是学校老师的学生,又是工厂师傅的徒弟。与传统的血统制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学生在实际技能操作的学习基础上,还有着深厚的专业知识理论基础,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将所学课本知识理论,更好的融入到实际动手操作中去。由此可见,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整体职业素质将会更加专业化和系统化。“工匠精神”实现的基础是专业人才的职业技能,很显然,现代学徒制培养的“能文能武”的知识型职业技能学生,更加满足对“工匠精神”培养的需求。

3 茶文化背景下,现代学徒制中当代“工匠精神”的培育策略

3.1 充分发挥师父角色的作用

我国的茶文化当中,尚礼的精神内涵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因此,从古至今在传统艺术、传统技艺的拜师仪式上,奉上拜师茶是必不可少的神圣仪式。

“所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在中国的传统师徒关系中,师父作为主导者,不仅仅是徒弟的老师,传递技术,更是他们的长辈和朋友,给予徒弟亲情和友情,三种情感关系交织。师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给徒弟关怀,在社会心理维度的层面上给学生心理上的关怀和认可,这样能够提高徒弟的学习积极性和工作热忱程度,培养徒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在教导过程中,师父也处于一种榜样的地位,这就是“角色模范维度”,师父高超的技术与高尚的工匠品格深深影响着徒弟,作为徒弟的学习对象,激励他们在技术和道德方面进步。

3.2 制定学生实习规范及学业考核标准

茶事活动是我国传统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的茶事活动中,无论是组织者还是参与者,在参加茶事活动时都要必须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天马行空的个人行为会对茶事活动的审美体验带来严重的破坏。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同样也是“工匠精神”的具体体现。

在现代学徒制的教学过程中,同样需要标准进行制度上的约束,这样能够为培育“工匠精神”提供必备的条件。这样学徒在进行工作生产时就会有一份责任意识,用精益求精、科学并且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步生产;严明的奖惩制度也非常必要,对待认真工作、富有创新精神的学徒要给予精神上的表扬和物质上的奖励,鼓励他们自主创新、认真钻研,对于不思进取、懒散粗心的学徒进行批评惩罚,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辞退。在学徒完成学习培训后要进行考核,在考核中要更加看重“工匠精神”,这对于培育新时代工匠意义重大,有助于培养他们在日后的工作中认真负责地对待工作的每一步。

3.3 引入茶文化 开展思政道德素质教育

我国的茶文化有着2700多年的历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融合了我国儒释道三家的文化精髓,在其内涵上并得到高度的统一和认可。并在对人的品质道德教育功能上,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总书记在其系列重要讲话中曾经提到:“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概而言之,“德”就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人在发展、进步、演化、成长过程中积淀下来的文明、精神、价值、信念、规范等等的总和。因此在我国高校中、尤其是职业高等教育中引入茶文化,对学生工匠精神素养的提升有着很大帮助。

现阶段国内的职业院校还是过于看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仅仅把目光放在学生的专业能力培育和未来从业技能的教育方面,以学生的就业为培养学生的最终目的和教育目标,忽视了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在一份对600多家国内的学校调查中,我们看到学校在录用工作人员时,不再只看重青年就业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职业能力,还看中应聘人员的思想道德素养,他们都要求学生具有深厚的工作意识和负责的工作态度。

4 结语

无论是中国的传统茶文化,还是流传在民间几千年的“学徒制”教育,都是经过了漫长的历史实践检验。所谓存在就有到里,现代学徒制的出现,从某种意义上是我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模式在新时期下的一种演变。作为学校,应该积极的引入茶文化的相关内容,通过茶文化引入相关的德育内容,通过多种方式将工匠精神与教学结合起来,提升学生自身的素质。对传承工匠精神,就业者的社会就业观念转变有着重要的意义。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