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2
方铮炀
(郑州信息工程职业学院,河南郑州 450121)
新媒体是相对传统媒体形式来说,以数字化为主的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电视媒体、数字杂志等。其中,微信公众号、直播等新型的新媒体工具与形式异军突起成为了这个时代宣传的“中流砥柱”,且新媒体的受众面十分广泛。在新媒体环境下茶文化元素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中,不仅可以有效的利用新媒体环境现阶段发展的优势,还可以汲取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的精髓,选择其中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中大有裨益的部分相互融合,共同作用于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更好地发展。
作为拥有全世界网民最多的国家,手机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缺少的工具,而手机也是新媒体工具影响受众的最主要的一种渠道。譬如,在手机上看到的视频,而在线新闻、页面广告都是新媒体的“领地”。新传媒产业联盟秘书长王斌说:“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研究发现,现在的信息传播不再是单一的有传播方传播给大众,而是大众同样可以作为传播源来影响其他人,互动性是现代新媒体最大的一个特色。
传统文化茶文化也迎合了发展潮流,使用各种新媒体工具来发展宣扬茶文化并扩大茶文化的影响力。搜索引擎里、微信公众号里搜索有关于茶的信息不下千条,其中有关茶的发展起源、各种品类特征、产地信息、冲饮方法以及各种茶的周边活动等等详细的信息,有关茶文化的记录片、文化访谈在荧屏上都十分多,电影里的茶文化细节、专门以茶为主题的各种类型的都有,新媒体文字宣传方式,图片视频的加入让观众更为直观深刻地感受茶文化的魅力,把僵硬的宣传方式转为“绵风细雨、润物无声”的形式,减少了观众对于硬性广告宣传的厌烦,有效提高了传播效率。近几年来,营销号玩爆的直播方式也运用到了传统文化相关活动宣传上,衡阳日报就对南岳大庙的庙会进行直播,让这场充满原汁原味盛事活动直观展现在全国人甚至全世界面前。茶文化有关活动比如茶服节、茶艺教学也陆续开始使用了多视角和全程直播的方式。
茶文化的精髓是茶性,“清廉、平和”的茶性对青年的人性追求有引导作用,思政课与茶文化结合,大多是将茶性融合在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中。茶文化对青年发展的作用不容小觑,将高校思政课与传统茶文化相融合,巧妙的运用其中的茶性,在高校思政课的学习中让学生意识到正确的三观,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茶文化元素的魅力。高校思政课程肩负着大学生思想建设和指导的作用,发挥着“指挥棒”的作用,因此高校思政课程改革必须要与时俱进。
高校思政课理论知识完整全面,很多高校课程开设充实,但是从各地高校调查反映的情况来看,思政课教化效果并不理想,此门课程学生逃课率高,上假课干别的事情、睡觉的情况也数不胜数,究其原因大致有三点:一是因为课程理论太过理论化、系统化,从发展起源到现象本质一板一眼,使得这门课程枯燥无聊;二是大多数老师的教学模式太过死板,完全照搬书中流程,照本宣科,教案、PPT与书中内容高度重合,没有老师自己发挥创新之处;三是学生已经对此门课程形成惯性思维,由于书本知识过分理论化和老师死板的教学模式,给学生造成此门课程不重要、枯燥无聊的印象,才使得学生放弃这门课程。
从国外传过来的慕课,让各地高校纷纷效仿,因为名师线上讲学,优秀资源共享的模式,慕课在很多地方院校开设更为疯狂,但由于这种模式的沟通不直接性和大多数学生本有的惰性,慕课表现出了与中国本土高校的不融合性,许多学生上网课只是开着电脑刷课干着别的事情,中国教育方意识到慕课并不适用于中国。因此,传统文化与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中心的思政课堂的结合应运而生。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千年,具有浓厚的本土气息和经典性,与我国青年教育会更加相融,促进高校学生对思政课的接纳;另一方面,中国青年一代接触传统文化的机会比较少,这种做法将传统文化投入课堂,增加了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机会,这对传统茶文化的传承起了积极作用。
古人从茶自然意象中提炼出来了“茶性”,“茶性”思维流传至今仍博大精深。青年是国家社会的接班人和主力军,若是青年人的思想不稳且浅显,那何谈民族崛起、国家强大。“有国才有家”,所以青年人肩负着十分重要的使命,因此扶正青年人的思想十分重要。茶性正是良好催化剂可以帮助青年净化心灵。
现代气息潮流更加符合青年兴趣口味。因此,思政课可以利用新媒体的互动性实现在课堂与学生互动,老师与学生一起探讨有关茶文化所带来的人生启示。由表面升华到本质的问题--“由浅到深、逐步探讨”,这样学生也能理解透彻铭记在心。
正如上文中说道,新媒体环境下有关茶文化宣传报道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文稿、图片、视频并述魅力。高校思政课引用茶文化便可以给学生看相关新媒体宣传资料,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有限的课堂里生动直观感受茶文化的魅力所在。同时用这种新媒体形式来展示,打破了原来老师“教学PPT”中一板一眼播放模式,破解了仅有教案、文字PPT的尴尬局面,思政课一改之前传统沉闷形象,课堂气氛变得活跃有趣便提高了大学生的注意力。大学生注意力上来了,知识的传授效率便也跟着提高。另外,视频的影响不可低估,因为现代节目制作越发精良用心,传统文化的传播面不仅停留在六七十年代的人,八九十年代的青年也喜爱,《舌尖上的中国》网上有关评论多数是年轻人。
传统文化新媒体资料的运用,其实也在推动着青年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战狼2》大火,部分思政老师将其在课堂上播放,刺激起了学生的爱国情怀,这部电影更是在上座率和观影率创了新高,观影主力军也是青年一代,由此可以看出数字化媒体如电影的传播影响力度之大。思政课老师因为课堂时间有限,可以选择其中精华部分,激起学生的观看欲望,这时候感兴趣的同学会选择回去搜索自己观看,从某种程度而言达到了思政教育的目的,同时新媒体传播力度极大,网友们可以纷纷在一些新媒体资料上互动,随着探讨的逐步深入,也可以进一步传承茶文化。
新媒体领域十分广泛,多以数字化为基础,拥有互动、创新特点的形式便是新媒体。“微信小程序、H5、电影电视节目”这些都是新媒体传播信息的渠道和方式。既然新媒体如此多样化,茶文化的传播渠道也不会单一模式宣传。比如,有关茶文化信息分享的APP、茶友论坛、茶文化宣传H5、微电影、小游戏也是层出不穷。如,“茶语”“茶悦”APP上线给资深茶友提供了一个随时可以交流茶信息的地方;立足于茶叶本身的自传《茶,一片茶叶的故事》、以商贸为背景的《茶马古道》都别开生面地记述了茶的故事,从新的角度打开认知茶的方式,宣扬茶文化。
新媒体环境给很多领域带来了无限生机。它具备互动性、创新性、多样性的特点,这让传播变得双向化、活力化、新颖化。思政课要做到真正迎合青年兴趣,将知识做到实地传播少不了更多形式的创新,新媒体很大限度上弥补了缺势,课堂并不是“纸上谈兵”,也不是“东拉西扯”,它发挥的是启蒙引导。基于此,新媒体拥有的互动特性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成为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的良好引子。但是未来新媒体的发展仍然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高校课程也应当实时跟上时代步伐。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