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民族音乐中的作曲技术与音乐史的联系——以采茶歌为例

时间:2024-05-22

刘 筱

(贵州大学 音乐学院音乐系,贵州贵阳 550000)

作为民族音乐中更为贴近劳动者的分支,采茶音乐伴随茶叶文化的发展,成为民歌音乐中的一枝独秀。采茶歌中包含了茶文化的映照,还折射了历史环境下的背景条件,可以侧面反映出音乐史的发展脉络。采茶歌创作,不仅受到了音乐史的影响,还对作曲技巧有一定借鉴。

1 采茶歌的创作要素

采茶歌能够传承下来,与采茶劳动者的社会关系不可分割。除了这个因素,采茶歌灵活而有特色的作曲技巧,也是广受传颂的原因之一。

1.1 采茶歌的音乐元素

采茶歌作为音乐作品,其音乐元素是第一位的。在四川地区流行的一首采茶歌曲,具有较为轻快和鲜明的节奏。明快的节奏与采茶的动作快慢相统一。听众在欣赏这首采茶歌时,很容易就能够在脑海中,浮现采茶农民在茶园劳动的场景。这是因为采茶歌中的音乐元素,大部分来自于茶园中的劳动场景。采茶歌的曲作者在偶然的机会,观摩到了四川当地茶园采风,发现当地采茶农民在工作时嘴中会哼有自编的小调。经过询问得知,采茶农民们在采茶的过程中,为了配合采茶节奏,同时让采茶过程不至于太枯燥,因此就根据采茶节奏自编出,带有相同节奏韵律的小调。该作者收集了采茶小调的原曲,回去后就创作出这首脍炙人口的采茶歌。

1.2 采茶歌的历史元素

采茶歌除了能反映茶农热火朝天的采茶活动,还能够对采茶歌创作时,所处的历史环境有一定的反馈。我国在广西地区,有一首兴起于20世纪40年代的歌曲,就反映了当时那个年代的采茶场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当时该地区还属于较为落后地区。仅有的几个较大的茶园属于地主私人所有。茶园里的采茶工人,处于剥削阶级压迫的劳动状态。该采茶歌先是以明快的节奏,体现采茶工人在采茶劳动时,娴熟的动作与技艺。但是到了后半部分,采茶歌的曲调出现压抑和波折,反映的是地主对采茶工人的压榨。前后两个部分的对比越明显,越能体现采茶工人的悲惨命运。采茶歌本身并没有直接诉说采茶工人当时所处的黑暗环境,但是历史元素的加入,变为了在作曲技巧上的展现。听众从作曲技巧的巧妙传达中,能够领悟当时的历史环境。

2 采茶音乐史对采茶歌创作的影响分析

民族音乐作曲技术的应用,主要取决于作曲者的个人素养。而作曲者的经历、观点和主观意识,会受制于当时所处的音乐历史环境。因此,音乐发展的历史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曲作者的思维方式、作曲风格、创作灵感,进而影响着采茶歌的作曲技术。

2.1 采茶音乐史对采茶歌创作思维的影响

采茶音乐历史发展与社会历史趋同,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实行了三大改造政策。其中,云南地区有一家公有制的茶叶生产企业,探究这家公司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发现,这家茶叶生产企业在最初的建立阶段,整个茶园占地90余亩,采茶工人在高峰时也只有15人,并且全部采用的是传统的手工采茶。采茶工人由于饱受压迫,工作压力很大,并且也缺乏一定的技巧传承,不仅采茶效率低下,而且采出的茶叶在完整度、质量等方面较为低劣。但是在工人们劳动的时候,经常会自编自导一些脍炙人口的采茶歌曲。随着历史的发展,先进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也带入了该茶园。该茶园在生产关系上,调整为公有制生产模式,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除了极少数茶叶,仍坚持采用手工采茶,其他茶叶品种引入了采茶机。由于生产力的提高,人们对采茶歌的创作兴趣减弱,缺少了创作热情。此外,茶园的面积也扩大到1000余亩,采茶工人数量在高峰时能够达到150余人。综上所述,采茶音乐史影响着采茶歌的创作思维。

2.2 采茶音乐史对采茶歌作曲风格的影响

采茶音乐史渗入到采茶歌作曲是有迹可循的。1957年鲁南地区特别流行采茶歌,当时全国上下都在解放生产力,劳动人民干劲充足。鲁南地区的茶园也不例外,采茶工人的劳动情绪高涨,急需有一首在情绪、节奏、效果与采茶劳动场景相适应的民歌。此时,采茶歌创作者就是茶园的工人,他结合茶园里采茶工人高涨的工作情绪,完成了歌曲的创作。在作曲技巧上,应用了当时普遍存在的革命元素,把采茶工人积极向上、干劲十足的形象刻画出来。从曲风、曲调,到歌曲的节奏和声部划分,让现在的听众也能感受到当时环境的气息。

2.3 采茶音乐史对采茶歌创作灵感的影响

采茶文化同样受到历史条件的影响。因此,采茶音乐史对采茶歌创作灵感有不同程度的渗透。在现代社会,人们饮茶开始注重品味茶叶背后所含的文化和养生因素。人们的这种渴求和愿望,也反映到茶园中的采茶活动中。福建的高品位制茶企业,从采茶之初就注重文化的影响。一方面,企业要求采茶工人全部以手工采制,过程中不必求速度快,用细心和慢节奏采出好茶;另一方面,采茶过程将茶叶的历史文化揉入其中。茶叶在千百年轮回中,造就出“慢”、“柔”、“养生”的特点,并体现在采茶全过程,采茶的程序与茶叶产品融为一体。在这样的采茶劳动场景下,采茶歌在曲调的创作灵感上,体现出采茶节奏的“精”和“细”。

3 采茶音乐史背景下采茶歌作曲技术的应用

采茶歌的作曲技术反映音乐史,而音乐史也影响着采茶歌作曲技术的发展,这是可以确定的必然关系。因此,根据这样的基本规律,我们在创作采茶歌时,应当将音乐史、作曲技术相互融合。

3.1 采茶歌的曲调主题

采茶歌的作曲技术中,最基本的就是要确定音乐的曲调主题。主题的选定需要结合音乐史的发展。闽南地区音乐文化悠久,音乐创作中以闽南语系为主。清末民初,闽南的歌仔就风靡一时,闽南音乐多为叙事。闽南地区茶事活动丰富,采茶歌是传播闽南地区风土人情、民间风俗、民间习惯的载体。为了突出这一主题,当地人在创作采茶歌时,从音乐历史的主旋律入手,希望激发昂扬向上的正能量。在作曲技巧上,曲调主题选定为昂扬的、乐观的以及令人亢奋的状态。为了凸显这一主题,该闽南采茶歌作曲家,通过音调的升高、节奏的加快,利用多种乐器的融合,再现了愉悦的采茶场景。

3.2 采茶歌的旋律技法

在赣南地区广为流传的一首采茶歌,内容完整并且多样化。其整个声部有两段旋律组成。前半段节奏轻快、情绪高涨;后半段则较为缓慢、愉悦。该歌曲的诞生得益于独有的音乐史。采茶歌的曲作者深入茶叶种植园后发现,采茶工人们在劳动过程是勤劳的。但是工人们在劳动中,却保持激昂的工作状态,以苦为乐。并且由于娴熟的采茶技艺,使得整个采茶过程轻松愉悦。当采茶完成后,看到装满茶叶的箩筐,工人们的心情又是愉快的。这种心情的变化,区别于第一部分的轻快和激进。除此之外,采茶歌第二部分还要体现出快乐劳动后,人们更为幸福的满足感。这两种旋律有着细微的差异,基于闽南音乐历史的背景下,体现出作曲家的创作技巧,离不开作曲家对茶园实际环境的考察。

3.3 采茶歌的历史映射

将音乐史的内容,采取某种特定的方式,映射在采茶歌的作曲技巧中,成为体现时代特色的文化产物。在我国东南地区,早期的民族音乐以单一主调为主。随着音乐史的发展,富于变化的复调形式,开始应用于采茶歌创作中。以往东南地区的采茶歌曲多以独调为主;而在其他地区则将复调形式应用在民歌创作中。在此音乐历史的影响下,当地的采茶歌曲创作,开始将复调的思想揉入到作曲技术中,极大的丰富了采茶歌作曲的表达形式,让人们能够看到音乐创作的技巧,欣赏到音乐创作的魅力。

4 结论

采茶歌不仅是民族音乐的呈现,更能反映一段音乐史的发展。采茶历史、文化的发展都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缩影。音乐史是不能脱离于社会历史,而独立发展的历史分支。因此,通过音乐作曲技术的设计,将音乐史的内容融入到采茶歌。此外,为了在作曲技巧中体现音乐史,应当确定采茶歌的曲调主题和旋律技法,再将音乐史的内容反映到作曲技术方面,形成饱含采茶音乐史的音乐作品。

[1]王正罡.应重视补齐音乐作曲教学中的这块短板——浅议作曲技术与理论教学中应加强中国古代作曲技术及理论的教学内容[J].市场论坛,2017(6):92-95.

[2]卢致苑,曾荣.一朵艳丽的山茶花 赣南采茶戏之艺术特色[J].中国戏剧,2012(8):48-49.

[3]郑艳.历史文化视野下的中国钢琴音乐创作——评《百花争艳——中华钢琴100年》[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5(2):188-192.

[4]袁瑾.悲壮与崇高的交响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大型赣南采茶歌舞剧《八子参军》的艺术特色研究[J].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17,38(05):132-13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