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茶文化视阈下广西羊角长鼓舞的传承途径探析——以学前教育为例

时间:2024-05-22

曾瑞玲

(钟山县职业技术学校,广西贺州 542600)

1 羊角长鼓舞概述

历史上,广西贺州钟山县两安乡这一支盘瑶逃出千家垌以后,辗转周折最后定居在西安,在对祖先盘王进行祭祀时,还是保留着瑶家祖先崇拜的习俗与遗风——跳长鼓舞,并且与当地的生存环境有效融合产生了羊角长鼓舞。当地始终拥有一个传说即老山羊撞死盘王,并且当时的瑶民们生活在人烟稀少的原始森林,会遭遇大量的野兽,尤其是野山羊,毁坏了大量的庄稼,由于生存环境带来的影响,产生了当地瑶民独具特点的文化象征——跳羊角长鼓舞祭祀盘王。

经过百年的发展和演变,羊角长鼓舞依然在广西贺州钟山地区流传,这一原始祭祀舞蹈,除了符合祭祀祖先的需求之外,更多的是借助舞蹈展现盘王及其子孙为开辟瑶乡勤劳付出,向后辈告知这份不易。

如今,羊角长鼓舞是一种融合了歌、舞为一体的民间舞蹈,这一民间舞蹈不但象征了当地瑶民独有的文化内容,更是再现与歌颂了瑶民们的历史发展、民族情感和精神面貌。当生产生活中发生重大事件时,比如在建房、祝寿、结婚生子等时都要求表演这一民间舞蹈。这也是庆祝的主要手段之一,并且成为传统节日无法缺少的舞蹈。历经代代相传的耳读目染,羊角长鼓舞亦然成为一种民族风俗习惯,深深印在瑶民心中,迫切需要保护和传承。

一是长鼓舞:一般长鼓舞的人数不会超过三个,因为人数较多,很难统一拍打节奏,导致舞羊角的很难适从,引发混乱。舞者必须提前做好准备动作,左脚向前,右脚置后并点地,双腿保持半蹲姿势,左手反握腰鼓,右手击鼓。在舞动过程中,舞者必须与节拍紧密跟随,左脚朝前,右脚紧跟,同时击鼓一次;随后,右脚后退一步,左脚跟随,再一次击鼓,总共做两次这套动作。舞者在击鼓过程中朝下转半圈再从半边抬起到眼前,右脚后退一步,击鼓并且在眼前转半圈从左边转移至原来位置,同时持续做第一套动作,往复循环。

二是羊角舞:羊角舞的人数没有限制,只要具备了羊角舞所需的道具,都可以上场参与。若场地条件许可,羊角舞都是两个组成一对,如此可以彼此撞击羊角。跳的过程中,先由长鼓舞者持续击打三下长鼓,羊角舞者依次排队,躬着身,双手高举羊角,根据节奏边跳边走,跳一下点一次羊角。同时,大家结合节奏不断喊出口号。

全面配合:这套舞蹈需要多人进行配合,动作必须粗犷,节奏鲜明,舞者默契配合。跳到中间,舞长鼓的持续两次拍打长鼓,提示羊角舞舞者做好准备,接下来便是山羊对打动作,即羊角舞舞者每间隔一步,两人将羊角彼此相撞,使其发出清脆的声音。跳到最后,长鼓舞者持续拍打三下长鼓,大家已经意识到舞蹈即将结束。接着,长鼓舞者挺直身板,加快节奏,两个彼此撞击羊角,同时喊出口号。

2 羊角长鼓舞的传承与保护现状及问题

2.1 羊角鼓舞的传承与保护现状

2.1.1 羊角鼓舞的传承方式

虽然瑶族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语言,但是由于拥有复杂的支系造成每个地区的语言也不相同。针对传承羊角长鼓舞的方式来讲,具体包括了师徒传承与家族传承两种。

2.1.2 羊角鼓舞的传承现状

羊角长鼓舞是一种具有广场特点的喜庆舞蹈,原来仅是男性舞蹈,为了有效的传承与发展,目前男女都可以学习。之前,不管是哪一个少数民族,女性的地位相对都不高,大部分舞蹈只有男性可以学习,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为了对羊角长鼓舞文化有效传承与推广,女人也可以学习长鼓舞。

当前,部分瑶族已经拥有了自己的语言,但是却没有独立的文字。因此除了师徒和家族传承羊角长鼓舞之外,缺少详细的文字记载。

2.2 羊角鼓舞传承与保护存在的问题

2.2.1 经济发展极大程度冲击了传统文化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演变,科学技术的进步。外面世界对年轻人形成了极大的吸引,使这部分人群纷纷涌入大城市,不愿留在家中学习传统羊角长鼓舞、耕地干农活。更多的年轻人已经不再深入研究传统的羊角长鼓舞,也不跟随鼓王开展学习,随着时间的流失,老一辈人的离去将会造成无人传承这部分传统文化。

2.2.2 羊角长鼓舞本土文化传承和发展缺少宣传

通过调查问题,目前在瑶族地区人们平时极少可以看到羊角长鼓舞的表演,只有在节假日才能够看到羊角长鼓舞表演,而一些宣传羊角长鼓舞表演资料也很少能够接触,更加不用说了解,这些都体现出民族文化缺少广泛的宣传。

3 茶文化视阈下学前教育传承羊角长鼓舞的优势

3.1 茶文化对羊角长鼓舞传承的价值作用

在我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羊角长鼓舞和茶文化都属于重要组成内容,在文化系统中不但具备了丰富的文化元素,同时也体现出完善的价值理念。通过分析目前羊角长鼓舞文化传承情况可知,我们能够感受到其存在的压力与危机,而茶文化凭借独有的文化内涵,若可以对其采取有效分析,并且在传承羊角长鼓舞中有效融入茶文化,必将可以凸显一系列理想价值。

把茶文化融入到羊角长鼓舞传承过程中,可以为羊角长鼓舞的创作内涵与元素提供大量素材,特别是羊角长鼓舞文化元素来自于生活,不管是其文化内涵,还是价值理念,都可以被有效借鉴到创作羊角长鼓舞之中。经过有效分析羊角长鼓舞传承情况可知,传承危机与压力主要来源于羊角长鼓舞文化缺少创作动力与材料来源,与茶文化内涵有效结合,必将有利于传承创新羊角长鼓舞。

在羊角长鼓舞传承过程中融入茶文化,也对该文化艺术赋予了更加全面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帮助人们深刻理解羊角长鼓舞的文化内涵。在目前羊角长鼓舞传承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较大的不足,特别是随着羊角长鼓舞不断的传承,其中重点传承的是舞蹈艺术中的动作,对于舞蹈文化内涵的融入比较欠缺。因此,若可以将羊角长鼓舞文化与茶文化整体融合,势必促使人们在了解该舞蹈文化的过程中,深刻认知与理解融入的价值理念与行为规范,进一步有效传承羊角长鼓舞。

3.2 学前教育的传承优势

一是学校教育高度整合了有限的时空,更加容易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渗入羊角长鼓舞的文化内涵。学校自身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拥有很好的教学场所和时间,在教学体系中融入羊角长鼓舞,可以为人才传承创造一个很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更好的传承文化。二是学前教育专业拥有灵活的授课方式,可以指派专业教师开展学习,还可以邀请专业舞者授课,更加有利于系统学习。三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设置舞蹈课,拥有舞蹈基本功,授课能力较强,学习很快。学前教育专业为了使学生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更好的与幼儿群体融合,培养幼儿整体素质,通常会将舞蹈设置在教学中,如此一来学生便拥有了一定的舞蹈基础,可以降低学习羊角长鼓舞的难度,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四是学校活动具有较多的载体,可以选择在学校兴趣小组中长时间开展长鼓舞的教学工作,培养小锣手、长鼓舞者等作为后备人才,进一步传承民族文化。五是利用学校才艺展示大赛,激发原生态民族歌曲热情。六是利用盘王节、瑶族乡庆,建立民间文化艺术表演团,吸收对羊角长鼓舞感兴趣的民众,持续扩大传播范围。七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业趋向显著,主要为了培养优秀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因此,她们在实习和就业过程中,可以在幼儿之中传承羊角长鼓舞。

4 茶文化视阈下羊角长鼓舞传承途径

4.1 羊角长鼓舞学习中引入茶文化

在学习羊角长鼓舞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观看有关采茶舞的各种视频短片,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搜集不同地区采茶舞的发展,学习采茶舞带领学生深入体验生活,积极开展劳动,从茶农的生活环境到工作环境,真实体会采茶、制茶的喜悦,欣赏茶叶冲泡中的宁静氛围等体验过程,羊角长鼓舞教学者应该深挖舞蹈的传承与历史,深度挖掘流传下来的文字影像资料,如此在表演羊角长鼓舞时才能够充满生命力,表现丰满的故事内容。

首先,新媒体为传承羊角长鼓舞创造了全新的渠道。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都是使用新媒体的对象,他们频繁“出入”的平台包括了微信、微博、博客、论坛等。学前教育教师应当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例如博客和朋友圈等,在广阔的范围内传播与推广羊角长鼓舞,吸引更多的学生理解这一艺术形式,进一步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推动了羊角长鼓舞传承的广泛化与年轻化。其次,新技术为保护羊角长鼓舞提供了全新的载体。羊角长鼓舞不但是展示表演者的肢体,更加重要的是表达情感,要让观众从长鼓舞表演过程中体会情感主旨以及舞蹈包含的文化内涵。长鼓舞是一种身体语言,通过这样的语言将故事传达给观众,利用舞蹈动作传递浓厚的感情。为了提升学前教育舞蹈教学质量,教师在训练学生的过程中必须加强情感训练。基本功训练以及了解有关文化背景虽然重要,但是只有充满情感的舞蹈表演才会拥有无限活力。这样就需要学生对民俗风情与文化特色全面了解,尽可能还原真实,同时收获启发。

4.2 以茶文化为媒介组织羊角长鼓舞交流活动

我国近些年来始终在努力宣传保护挖掘民族文化,为了很好传承羊角长鼓舞艺术瑰宝,各届政府、文化宣传部门的组织领导工作至关重要。实际情况也是这样,例如很好保留了老百姓的盘龙节祭祀活动以及开耕节等重要节日:大力开展唱瑶歌、跳瑶舞活动;积极发展茶文化交流活动,活动中展示瑶族特点的歌舞;努力建设民族歌舞传承中心。借助于民族政策的指引,综合文化宣传部门的组织,加之茶文化交流互动的促进,使盘王节活动更加热闹,羊角长鼓舞的表演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彩。

在日益兴起的全国范围的茶文化大发展的情况下,政府文化部门组织茶文化主题宣传活动,在广场上,前来参观活动的市民游客围满舞台,在台上,一个又一个羊角长鼓舞节目轮番上演,充分展示了瑶族文化魅力。另外还有关于羊角长鼓舞有奖知识问答,吸引了大量的观众踊跃参与。在群众之中通过相对简单的瑶族舞蹈开展健身活动,可以对瑶族舞蹈普及问题有效解决。比如:传统瑶族节日,盘龙节就有很多老百姓积极参与,他们积极表演羊角长鼓舞,整齐划一的动作,变化较小的队形。在日常生活中参赛队员已经把羊角长鼓作为了娱乐活动,这也是传承羊角长鼓舞的主要方式,其体现出的单一性和简易性,传承内容相对较少,人们更加容易接受。

在都市环境中将羊角长鼓舞文化思想传递给人们,必须把握好时间与空间维度。为此,政府可以积极建立以茶文化为媒介的羊角长鼓舞沙龙。首先,沙龙体现出与都市环境相符的学习特点,并且沙龙形式还可以包含有关茶文化的显性元素,比如沏茶、品茶、赏茶等,以及在这一空间之内以茶会友。

4.3 凭借新媒体信息资源传递羊角长鼓舞文化

羊角长鼓舞文化作为一种隐性元素,在瑶族文化自身中隐含。作为一种可视的舞蹈系统,还需要在茶文化的各种途径下展示,进一步强化人们的认知兴趣。具体来讲,在茶道中引入羊角长鼓舞背景,如此可以凭借舞蹈旋律放松人们的心情。此外,还可以深刻挖掘有关茶文化的羊角长鼓舞素材。要想最大程度发挥茶文化助力羊角长鼓舞文化传承的积极作用,首先应当利用新媒体技术寻找二者的契合点。由于羊角长鼓舞文化并不是较多的聚集在民族舞蹈的学理部分,而是更多的去重视舞蹈文化内容,所以利用打造品茶的氛围,在品茶过程中的思想文化交流,以及置身于茶文化和羊角长鼓舞文化之间的融合。对于二者来讲,具体是借助于新媒体环境来实现融合,这也是传承羊角长鼓舞的重要方式。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以新媒体为信息资源传递羊角长鼓舞文化。相关的做法包括:在电子商务平台上发布与茶有关的羊角长鼓舞文化思想,在传递这一思想的过程中,还可以提高电商茶叶产品的市场辨识度。再者,利用在新媒体开辟茶文化与羊角长鼓舞文化的专栏,以茶文化思想为背景向人们整体展示羊角长鼓舞文化。

5 结语

羊角长鼓舞是我国十分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对其有效传承与保护。以茶文化为媒介将学前教育与羊角长鼓舞有效融合,不管是传承还是发展,都表现巨大的优势,学校必须最大程度利用这一优势,在政府的大力支撑下,积极研究传承途径,推动羊角长鼓舞的发展。

[1]王东红.学前教育专业多元立体式舞蹈教学模式实施条件的研究[J].才智,2015(13):258+260.

[2]杜涓.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基于对学前教育专业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研究[J].戏剧之家,2014(10):183-18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