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校英语教学中茶文化实证性研究

时间:2024-05-23

王瑾

(山东艺术学院公共课教学部,山东济南250014)

高校英语教学中茶文化实证性研究

王瑾

(山东艺术学院公共课教学部,山东济南250014)

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在经济文化全球化的今天,高校英语教学改革也显得更加重要。从多年来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的情况来看,文化部分的教育缺失问题比较严重,由此而引发的学生语感交叉,交际困难等问题也比较普遍,为了克服这个问题,高校英语教师必须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渗透茶文化,深入研究茶文化与高校英语教学之间的关系,找到准确的切入点,以更加合理的方式融入茶文化,使茶文化的作用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出来,以此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本文对此进行几点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高校英语;茶文化;关系

研究英语教学与茶文化之间的关系,对茶文化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中国茶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与西方国家的个人主义思想;中国的“非理性”思维与西方的“理性”思维等方面的差异,对当代高校英语教学都有一定影响,文化与语言本身就是不可分割的,语言的形成与发展、传承,永远都是处于一定文化背景之下的,所以研究高校英语与茶文化之间的关系,对我国高校英语与茶文化的有机融合,以及高校英语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巨大的现实意义。

1 高校英语教学中茶文化实证性分析

1.1 中国的“天人合一”思想与西方的“个人主义”思想,带来的茶文化和英语教学手法差异

中西方文化存在重大差异,中国讲求天人合一的境界,而西方更注重个人主义,二者的区别促使中国想要学习西方的英语教学手法,就需要改变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融入中国的茶文化特点,让关于英语的教学课程,可以在课堂上更好地开展。中国追求自然的生活态度以及和谐的生活理念,在融入茶文化以后,更渴望将茶文化中的中庸思想应用到高校的英语教学当中,让学生可以以谦虚的态度以及客观的学习方法来完成英语学习课程。想要了解中国的茶文化就要对中国的饮茶方式有一定的认识,比如是“清饮”还是“混饮”,“清饮”就是不在茶水中添加任何的佐料,单纯的品尝茶的苦味与清香,冲泡方式多以清水为主,而这种饮茶方式在中国也占据了主要人群,中国人更渴望追求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因此,想要通过饮茶的方式了解来自自然的味道,所以,饮茶时更喜欢单纯的饮用茶水,而非添加其它的配料。所谓“混饮”,就是在不同少数民族中产生的一种饮茶方式,他们在茶水中添加奶糖、红枣等众多配料,让茶水喝起来更加可口,这一点与西方人的饮茶习惯较为相似,由于少数民族多数继承了独有的饮茶风格,因此产生这种混饮的方式也不奇怪。

西方人比较注重个人主义,因此在讲求生活方式的同时,更渴望通过个人的努力,达到要求的生活水准。由于西方人生活特点的不同和文化习俗的不同,因此在饮茶风格上不同于中国人的饮茶特点,他们起初比较喜欢饮用绿茶,随着时间的推移,红茶成了他们主要的饮品。由于西方国家天气的原因,饮用红茶可以驱赶寒冷,而绿茶则无法起到这一效果。西方人饮用红茶的同时,喜欢在其中加入牛奶或者糖,去除茶苦味的同时,让茶水更加可口。有些人为了保证茶水具有一定的养生功效,他们还在其中加入蜂蜜、肉桂、黄油等众多生活中的配料,通过不同口味的变换,成为人们喜欢的一种饮品。西方人对茶的特殊应用方式成就了他们独有的茶文化,让人们在了解中西方文化特点的同时,可以通过对比茶文化的不同,而有所区分。

此时,中国在追求天人合一思想理念的同时,要区别对待西方个人主义的思想,对西方的英语教学手法产生的差异要合理的进行融入,确保引入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符合中国学生的学习习惯。由于教育观念和教育价值的不同,因此在对不同方法进行演变和创新的过程中,需要以学生为主体,不断提高学生个人思想和道德品质追求的同时,让西方的英语教学课程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张扬学生的个性,并按照不同学生的特点和个人需求开展教学课程。教师要制定多种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区别对待不同学习层次和能力的学生。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死记硬背英文单词,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也为了保证可以对学生的素质进行教育,教师再按照国家规定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完成教学课程的同时,可以试着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建立起公平、积极、乐观的学习状态,以此来完成英语课程的学习任务。教师还需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应制定难度更高的英语训练方案,让学生可以通过个人努力不断提高英语学习能力。

1.2 中国的“非理性”思维与西方的“理性”思维,带来的茶文化和英语教学手法差异

中国人开展的非理性教学方法与西方的理性思维模式产生了一定的冲突,在融入中国的茶文化以后,可以确保这种民主的差异性降到最低。教师在对西方的逻辑思维以及认知方法有一定的了解以后,可以按照常用的逻辑推理方式,找到适合中国人学习的一种英语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涵盖了佛教的思想,这对开展英语教学课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阻碍,中国人比较喜欢沉默静思,因此,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花费的时间更为长远,而西方人则喜欢通过探寻和不断尝试找寻真理,教师需要结合中西方茶文化的特点,让学生在学习英语课程的过程中,可以既保持具有积极探索的精神,又有冷静处理和对待问题的能力。

西方人喝茶更强调振奋精神,将饮茶作为一种社交方式,是西方人的传统。而西方人也比较依赖茶水,在寒冷的天气中喝上一杯红茶可以起到提神醒脑、缓解疲劳的作用。西方人习惯在喝茶的同时配上一些点心,在茶水中添加一些牛奶或糖果,并有固定的下午茶时间,这与中国的饮茶方式有很大不同。他们在喝茶的同时,可以进行工作上的交流,晚上睡觉之前也需要饮上一杯,所以他们的生活可能会更为紧张且有序。中国人喝茶体会的是其中的一个“静”字,喝茶需要有一个安静的环境,才能在品茶的同时领略茶道精神、陶冶情操、缓解生活和工作带来的压力。中国人饮茶并不是为了娱乐或者消遣,而更是为了得到一种心灵的寄托和灵魂的升华。将饮茶作为一种精神寄托,成为了中国人饮茶的主要特点。饮茶的过程中,品味茶文化中所涵盖的哲学思想,让中国人的心智更为成熟。

中国人在进行非理性思维教学模式的同时,会对学习西方英语产生一定的阻碍。由于中国的非理性教学方法阻碍了对西方文化的学习和交流,因此在开展英语课程的同时,不应以考试为目的开展英语教学课程,也不应制定统一的学习模式,让学生按照固有的思维进行学习,这对灵活地掌握和使用英语都十分不利。教师在教授学生英语课程和知识的同时,应让学生懂得如何正确的区分和使用英语学习方法,按照教师指导内容,留给学生更多思考的空间。学生可以按照自身兴趣爱好,对不同的英语内容进行探索,才能够利用教师讲述的英语重点内容,完成课程学习任务。

2 中西方茶文化和英语教学手法的交融

在英语教学中,对于中西方的茶文化与英语教学的融合过程,教师需要使用特殊的教学手法,才能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产生阻碍。教师要懂得变通地使用教学手法,不断完善教学技能和改进教学方案,才能在开设英语课程中收到更好的效果。

由于中西方关于茶文化的理解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因此在实际生活的应用中也具有各自的优缺点,西方茶文化形成时期较短,但也相对较为完整。人们喜欢在空闲之余轻松的饮茶,并进行日常工作的交谈和研究,而中国的茶文化更具有古典艺术之美,在展现茶文化中具有的高尚情操的同时,也陶冶着人们的性情。领略茶文化中的特殊元素,可以带给不同人特殊的感悟,品味苦涩的同时明白忆苦思甜的道理。中国的茶文化与西方文化相比,更为严谨且正式,西方人比较讲究轻松、娱乐的特点,而中国则更加传统和保守。

由于中西方在开展英语课程教学中具有各自的优缺点,中国的英语教学模式较为单一,效率也无法有进一步的提高,学生需要长时间的进行单词的记忆,才能掌握更大的词汇量,也才能对知识点有全面的理解和认识,也在一定程度上磨练着学生的意志。而关于英语课程教学,西方国家主要讲述学习方法和理论技巧,让学生可以自主发挥,完成英语学习任务。中方比较喜欢按课程或编排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学习进度较慢,知识储备量也明显不足。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敏捷能力,让学生可以学习到如何提高英语成绩的技巧,便可以按照个人兴趣的发展,有针对性地学习英语课程,教师可以为学生制定不同类型的学习目标,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并在了解中国茶文化的基础上,促使学生有一定的文化功底,才能保证学生在日后的课程中可以以中华传统茶文化为基础,学习西方英语知识。

学生在学习英语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应不断鼓励学生完成英语的阶段性练习。为了保证学生可以更好的掌握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并分配以茶文化为主题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并用英语回答对茶文化的理解和感受,学生在锻炼的过程中可以进行互评,让学生真正掌握不同语法结构和词汇的使用,才能确保学生具有良好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结束语

通过分析茶文化与英语教学之间的关系,我们能够发现,不同文化背景,语言的使用习惯、规则都会产生差异,为了能够更好帮助学生掌握到英语学习的要点,提升其交际能力与语言技巧,学生掌握不同语言体系的文化差异,与思想差异,驾驭语言的能力,也会有所提升。本文对此进行几点分析,希望能够为高校英语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1]袁春梅.英语语言与文化教学:理论与实践──论文化在英语不同教学阶段的导入[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4):79-81.

[2]束定芳.语言与文化关系以及外语基础阶段教学中的文化导入问题[J].外语界,1996(1):11-17.

王瑾(1975-),女,山东济南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