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探寻跨文化英语教学中的茶文化交流

时间:2024-05-23

潘郑重,彭庆锋

(江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西鹰潭335000)

探寻跨文化英语教学中的茶文化交流

潘郑重,彭庆锋

(江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西鹰潭335000)

中国的茶文化冲淡平和,英国的茶文化惬意安宁,他们和而不同,却都是人类共同的茶文化。当代世界正处在和平与发展的机遇下,同时在茶文化交流中我国又存在大量优秀的对外教学老师,这些都有利于跨文化教学中的茶文化交流。在跨文化中进行茶文化交流,不但有利于丰富茶文化英语教学的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各国文化的融合,还有助于中国茶文化的传播。但是为了更好地在跨文化中实现英语教学的茶文化交流,应该注重跨文化中茶文化的求同存异,还应该对英语教学的教材进行合理的编排,更应该将茶文化的交流方式进行多元化。只有在跨文化英语教学中进行茶文化交流,才能使中国传统茶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播,这不论对于中国还是世界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跨文化;茶文化;教学

随着G20峰会在中国杭州的胜利召开,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日益密切,全球经济的交流更加频繁。中国与其他国家一样都是地球上的一份子,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也正在随着世界大趋势相互融合发展。随着这场全球合作的东风,也在迎风远航,让中国传统而优秀的文化乘着和平之舟传播到世界各处,使人类共享文明之光。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是宣传中国的一张鲜活名片,在跨文化英语教学中呈现出非同凡响的意义。

1 跨文化英语教学中茶文化交流的可行性

1.1 中英的茶文化

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无论是种植、饮用都是世界最早。从神农氏尝百草,到《诗经·谷风》中的“谁谓荼苦,其甘如荠”。[1]从“茶圣”陆羽到“茶仙”卢仝的茶诗“……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轻。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2]茶文化,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茶,在中国已经由起初的茶饮料上升到了精神层面,体现出中国人平淡宁静的性情和为人处世的哲学观。

对于跨文化英语教学,最有代表性的国家莫过于英国。显然,英国是英语世界中最具文化底蕴的国度之一。“提到英国文化,多数人会联想到英国人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对家庭、国家的忠诚、闻名于世的绅士风度等等,但英国政府发起‘关于什么被称作英国偶像’这一问卷调查时,一杯茶却处在首要地位,这一结果与英国人悠久的饮茶历史和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3]由此可见,英国有着浓厚的茶文化传统。在英国的社会生活中便有“下午茶”的习俗,许多英国文学作品也都相继提到茶。比如狄更斯的《匹克威尔外传》中就曾经八十六次提到“茶”,可见英国的茶文化已经由来已久。正是基于茶在中国与西方世界的广泛存在,在探寻跨文化英语教学中便具有了充分的可能性。

1.2 跨文化的现实基础

所谓跨文化,便是在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随着哥伦布航海,世界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便开始了最初的跨文化。但是由于当时的语言沟通存在诸多问题,所以跨文化只存在于简单的物质层面,对于深层次的文化交流较少。但是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世界朝着和平发展的大趋势行进,全球才真正地开始跨文化。对于跨文化来说,绝不是一方文化对另一方文化的殖民和掠夺,而是站在人类视角,以平等的心态审视全球文化。其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类文明的持续发展。就目前跨文化的现实基础来讲,非常适合文化的跨区域交流与合作。中国举行G20峰会,正是以大国姿态对全球文化的合作与交流。中国以开放的姿态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文化,这样不但有利于激发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力,同时也有助于扩大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对世界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1.3 英语教学的必要准备

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对于英语的学习到达了空前的局面。中国目前的大学都会学习英语,可见对英语的重视。当然,中国也存在着优秀的对外教学师资队伍。他们不但了解英语表达,更重要的是他们知道“研究茶文化,不是研究茶的生长、培植、制作、化学成分、药学原理、卫生保健作用等现象,这是自然科学家的工作。也不是把茶叶学加上茶叶考古和茶的发展史。我们的任务,是研究茶在被应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和社会现象。”[4]除了对茶文化熟稔,教师也十分明确茶文化的差异性。因为只有懂得文化的差异性,才会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各个国家茶文化的不同,进而达到文化上的求同存异,更好地为跨文化英语教学服务。

2 跨文化教学下茶文化交流的现实意义

2.1 丰富茶文化英语教学的教学内容

以往跨文化的英语教学都是从语言层面解决沟通上的疑惑,对于文化的讲授都是浅尝辄止。所以容易造成在跨文化中无法实现精神层面的交流和沟通。将茶文化引入英语教学中,便是全新的探索和尝试。茶,不是中国特有的文化,在以英国为代表的英语世界同样存在,所以以茶文化进行交流就找到了两种文化的共通点,可以将两种陌生的文化迅速拉近距离,方便沟通。其次,茶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引入到英语教学中便增加了教学的厚重感,将跨文化的英语教学置于民族的文化谱系中进行的考量,有着重大的教学意义。同时,将茶文化交流引入英语教学中也是思维方式的转化。中国教学讲究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一种熟能生巧的教学模式。茶文化的交流则是一种更加西化的教学思想,更多的是让学生进行活动,增加其参与感,来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

2.2 有助于提高各国文化的交流融合

跨文化实施的基础,便是承认文化的多样性。中国茶文化的冲淡平和与英国茶文化的惬意安宁都是人类的茶文化,他们和而不同。在跨文化英语教学中,茶文化的交流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将中国文化与英语世界的文化进行交流与融合,便可以使二者焕发新的生机,这不但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复苏,同时也有利于各国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而在跨文化教学中引入茶文化,便可以打破文化的窠臼,实现人类优秀成果的互利互惠。而且在跨文化背景下的茶文化交流,会使得中国与西方世界的茶文化达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2.3 有助于中国茶文化的传播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实力和文化实力都在不断地增强,如何传递中国声音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在英语教学中加入茶文化交流,一方面是吸收各国优秀的文化,另一方面是传播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茶文化作为中国经典的传统文化,是中国智慧和华夏文明的典型代表。对于在英语教学中引入茶交流这一措施,既是将茶作为一种桥梁和纽带来运用,又是将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进行宣传,有着深远而现实的意义。

3 跨文化英语教学中茶文化交流的具体操作

3.1 注重跨文化中茶文化的求同存异

文化的差异性,正是跨文化交流中最棘手的问题所在。所以在茶文化交流中势必要注意区别中英世界茶文化的差异性。在跨文化英语教学中进行茶文化交流,必然会造成两种文化的差异,这也是中西方文化融合的必然结果。所以在进行茶文化交流时,一定要做到“求同存异”。寻找中国茶文化和英语世界的茶文化的切合之处,而不是一味地讲究“中国声音”。只有引起学生的兴趣,才能够真正地进行茶文化交流。“求同存异”还在于充分尊重跨文化英语教学中学生的特殊性,这样才能够达到文化协调,找到教学中茶文化交流的平台和桥梁。

3.2 对教材合理的编排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数据和云系统的运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一个信息全球化的时代。正因为时代的快捷和数据的强大,在跨文化的英语教学中,编排教材便具有了诸多优势。借助网络时代的便利,应该在茶文化交流使用的教材中更新部分老套无用的例子和信息,取而代之的是国内茶文化前沿研究的信息,并适当筛选与之相关的研究成果。这样便可以让学生时刻了解中国茶文化的动向,也剔除中国茶文化陈旧的刻板印象。另一方面,应该关注国外茶文化的发展现状,在编写课本时,充分考虑跨文化的特殊性,这样才能在教材中体现出信息的价值,并实现与全球和时代的同步。只有这样,才不会在英语教学中有突兀和生疏感,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跨文化的英语教学。

3.3 将茶文化的交流方式实现多元化

在跨文化的大背景下,英语教学中引入茶文化交流,其目的正是要传播中国的茶文化,所以树立茶文化传播意识显得相当迫切和重要。首先,应该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增加课堂上的互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茶文化。基于此,应该让学生们真实地去体验种茶、焙茶等一系列茶事,如此才能真正地令他们体会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其次,应该让茶文化的交流走出课堂,在更大的平台去实践。例如可以趁着茶文化传播的东风,在跨文化的背景下,促成茶文化的国际交流。以茶为载体,进行英语教学。这样的实践就把空洞的课本学习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文化活动,这对于茶文化交流也是一种促进和发展。另外,因为英语教学是跨文化交流,很大程度上便可以借助网络的力量。由于当前视频技术、传播技术等手段进入到了中国茶文化的传播中,中国的茶文化出现了多元化和多样化,这种与时俱进也受到了各国年轻人青睐。所以在这种契机下,应该将英语教学中引入互联网。通过互联网与各国友人进行茶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课堂的多元化。

总之,在跨文化英语教学中进行茶文化交流,不但有利于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同时也利于各国优秀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不管对于中国还是世界都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1]余冠英.诗经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36.

[2]林德保,李俊.全唐诗卷(第二卷)[M].大连:大连出版社,1979:1500.

[3]刘章才.18世纪英国关于饮茶的争论[J].世界历史,2015(1):69—77.

[4]王玲.中国茶文化[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1992:12.

潘郑重(1984-),女,江西鹰潭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英语精读教学,听力教学,语音教学。彭庆锋(1975-),男,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英语学科教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