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析茶文化对情感教育影响研究

时间:2024-05-23

刘鑫昊

(中国计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

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从皇家到平民和普通百姓日常都离不开制茶、饮茶、喝茶,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关于喝茶的规范,例如功夫茶就是其中代表。茶文化也因此而诞生,并融入我们的生活,至今依然保持完好的留下了改动不大的喝茶的一系列步骤,影响着人的生产、生活、情感倾向和行为习惯。而情感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旨在培养对情感的把控、引导[1]。探究茶文化对情感教育的影响不仅有利于茶文化的更好发展,而且可以促进情感教育的研究。本文从情感教育中茶文化的缺失入手,浅析了茶文化和情感教育目前发展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利用茶文化建构情感教育的新途径。

1 情感教育中茶文化的缺失

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2]。没有感情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缺少追求真理的温度,健康的情感有利于更好的认识理论和实践真理。认识过程包含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而人的情感属于非理性因素的一环,与理性因素一起相互作用,互为补充,共同影响的认识和实践环节。非理性因素对人的认识活动的发生与停止起着重要的控制和调节作用,而情感因素更是伴随着主体认识活动的方方面面。缺乏情感会对人的认识活动造成不良影响。

而茶文化融入于人们的日常生活,重塑着人们对于情感的认识和影响,喝茶的每一个步骤都包含着人们的复杂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各类茶叶口味各异,韵味各有不同,有的苦、有的涩、有的甘甜、有的芬芳、有的清新、有的甘醇,正对应着人们各种复杂的情感,在喝茶之时体会生活的酸甜苦辣的同时,也是上了一堂生动的情感教育课程。

茶可以泡很多次,正如人的情感,往往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时刻变化着的。茶的味道从第一泡的涩,到第二泡的醇,再到第三泡的甘,就像情感教育的不同阶段一样,先是不知所措的苦涩,慢慢的变得香醇,最后渐入佳境迎来新的情感。马克思说:“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力量”[3],积极的情绪情感对认识的发展是一种正向推动力量,茶文化的缺失会造成在充斥着消极的情感情绪环境中开展认识和实践活动,进而选择、评价和强化主体认识,最终造成自身认识的偏差,甚至进入误区。

情感教育关注的是学生的情绪、情感、理想信念等方面,为的是规避消极情感,诱发积极情感,使其具备独立的人格、健全的心智、积极健康的性格。因此情感教育的目的不是让通过考试,而是知行一致,在健康快乐积极向上的氛围中成长成才。面对性情不稳定的,加上价值多元信息发达的社会背景,如何正确引导自觉抵触不良信息成为教育的问题之一。

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指出:“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可见,陆羽认为饮茶与人的道德相关,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而且要能通过饮茶提升人的思想境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而这恰恰也是情感教育的教育目标。情感教育因为其隐蔽的特性,往往难以达到想象中的效果。而茶文化本就深深扎根于人们的生活,天然具有传播教育优势,目前情感教育中的缺失环节,正可以由茶文化补齐。

2 茶文化和情感教育的发展面临的挑战

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并非单独出现和发展,而是融入我国其他传统文化之中,实现伴随发展、融合发展、协同发展,并依此生存和发扬光大。时至今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大多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展开,通过一系列课程,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等等。这些课程中无一例外,均不包含茶文化的内容。造成当代很多大学生并不清楚和了解茶文化的内容、起源、价值、影响、意义等。如何将茶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是茶文化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

与基础学科课程要求不同的是,情感教育讲求实效性,能否将课程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检验课程效果的重要指标,因此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尤其重要。受限于师资力量,教师无法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情感状态,而与此对应的是对知识的需求多有相同之处,因成长背景不同造成的情感需求各有不同,这也就客观要求教师在情感教育内容选择上要有针对性和特殊性。传统思政教育工作者刻板的印象不利于营造轻松活泼的情感教育氛围,开展情感教育不仅需要过硬的理论素养,而且要能够激发的真情实感。无法引发情感共鸣的情感教育只是自说自话,难以达到教育效果[4]。

共同的需求且相互契合,这就达成了茶文化与情感教育相互需要、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相互发展的必要条件。二者同样都可以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组成部分,且都具有隐蔽性、日常化等特点,都要通过激发人们情感,达成教育目的。从激发情感共鸣的角度出发,教育者应该摒弃教育者的高姿态,转以平等地和被教育者交朋友,以满足的被认同感。除此之外,犯错误时,也要注意沟通媒介,不能过于生硬,应该选择那些既能够达到惩罚目的,又不会引起逆反心理的方式。情感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所不同,情感教育更注重心理和情感,二者具备天然的隐蔽性,如何在教育过程中激发人的真情实感和情感共鸣正成为提高情感教育实效性的挑战之一。

3 利用茶文化建构情感教育新途径

利用茶文化建构情感教育是挖掘茶文化的内在价值。与西方茶文化不同的是,中国的茶文化扎根于人们生产生活实际,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和历史渊源,上至白头老翁,下至初学儿童,都对喝茶、茶叶等内容略知一二。对富有盛名的西湖龙井、信阳毛尖等品牌耳熟能详。这要归功于中国人民勤劳善良,采用先进制茶工艺,提升茶叶产量有关。不同地域的茶叶有着不同的茶文化,各种各样极具特色的茶文化融汇在一起,形成了今天的茶文化。但实际上,今天的茶文化已经远远超出了制茶、饮茶本身,而是成为一种情感教育的载体、一种传统文化的符号。中国人常用珍贵的茶叶款待远道而来的客人,选择茶叶的不同,既反映了主人的品味,也反映了客人的身份,由此可见茶叶还具有社交效果,反映了人们的情感倾向。利用茶文化建构情感教育是挖掘茶文化的社交价值、情感意蕴和道德属性。

利用茶文化建构情感教育是打造情感教育新途径。***总书记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情感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环不仅要顺势而为,而且要立足实际,扎根生活。在教育形式的选择上尤其要注意把握重大事件、网络热点等契机,避免教育手段乏善可陈、脱离实际、理想化和教条化。而利用茶文化建构情感教育是打造情感教育新途径,茶文化可以抚慰人的心灵,表达人的情感。例如用西湖龙井款待客人和用其他不知名的茶叶款待,就显示了主人对于客人的情感倾向,重视与否无需多言,一看便知。这就符合了情感教育的隐蔽特点,一切尽在不言中。

在开展情感教育的同时,引入茶文化的部分内容,创新教育内容,更新教育模式,积极引导学生探索茶文化的价值,寻求茶文化和情感教育的相通之处,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应对情感教育提纲和内容加以优化,积极引入茶文化的部分内容。其次,加大教育投入,由国家-地方-学校三级部门进行拨款,加大支持力度。再次,积极引进茶文化的相关人才,为茶文化和情感教育的融合创造必要条件。最后,将二者的有机融合确立下来,形成制度,以提高对茶文化的重视程度。

4 总结

情感教育中茶文化的缺失是目前情感教育实效性不高的原因之一,如何加强茶文化融入情感教育之中是当前茶文化和情感教育的发展所面临的重要挑战,本文浅析了如何利用茶文化建构情感教育的新途径,对于茶文化的发展和情感教育实效性的提高有重要价值。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