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供给侧改革和茶文化背景下的高校思政课“入脑入心”教育研究

时间:2024-05-23

谢九英

(江西科技学院思政部,江西南昌 330098)

在教育改革全面深化的阶段,如何强化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受到传统教育环境的影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始终存在供需结构不均衡的问题,而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并使思政教育不断焕发新的活力,就必须借鉴供给侧改革理念,通过对传统茶文化的引入,增强思政理论教学的时效性,以完成新时代对思政教育工作“入脑入心”的新要求。

1 从供给侧角度分析高校思政课改革

1.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概念

供给侧改革这一理念在2015由我国***主席提出,其主要目地是针对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在全新的发展阶段进一步的增强我国经济发展动力。自此,供给侧改革逐渐成为社会各个领域所关注的重点问题,也成为教育行业的研究重点内容。供给侧改革其含义为供给与需求相匹配,以高质量的产出为出发点,通过改革创新促进整体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各资源的配置,提升供给方面的灵活度,以更好的应对需求变化来调整产出量,以及产出的效率,保障我国经济更加稳定和可持续的增长,并满足我国日益扩大的需求度。在社会中一切活动的基础为经济,在经济稳定发展的背景下教育才能实现新的跨越。社会中各行各业的供给侧改革必然会带来教育领域的革新。在我国高等教育长期受到就业压力的影响,而出现过于重视需求问题下,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日益突出,为高校思政课教育现代化发展提供新的方向。总而言之,从供给侧改革视角下审视思政教育,针对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进行供给结构调整,不但是增强思政教育质量的使命所在,更是为社会培养更多可靠人才的必然选择。

1.2 供给侧与思政课的关联性

供给侧作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提出的重要发展理论,在内容和方式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实用性,与当前我国高校思政教学改革的主旨有着密切的联系。具体而言,供给侧改革内容与思政改革有着互补性关系,且存在运行机理的同一性,以及改革发展的开放性。其中互补性关系主要是指在改革理论上二者相互关联互为补充。在高校思政课改革中融入供给侧改革理论,主要是针对学生发展的需求,以及思政课发展的主要方向,对当前教学问题进行整改。以教学问题为切入点,对教学理论和方法进行改革创新。供给侧改革理论在思政课中的融合,不但为课程革新提供指导,更是依据教学问题构建新的供给平衡的教学模式。相较于传统的单向改革,供给侧注重双向理论的交融,使供给侧理论和思政教育理论形成互补关系,并通过二者的互补促进茶文化在课程中的融合。运行机理的同一性,主要是指二者改革的方向相同,都是将更多先进思想融入到实践中,对我国优秀的文化进行传承和发扬。二者运行方式都以个体为发展进行推进,因此二者存在运行机理的同一性。另外,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其核心内容与供给侧和思政课相同,同样具有运行机理的同一性。改革发展的开放性主要是指思政课在全新的教育背景下呈现出新的发展活力,供给侧作为经济新常态下的改革措施,同样具有开放性的特征。在开放的环境下,高校思政借鉴供给侧改革理论,并在理论上融入茶文化思想,实现思政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育模式等多方面的创新。在我国社会对人才需求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供给侧改革开放新的逻辑指导思政改革,在理论内容上给予指导,利于思政发挥自身价值,并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化,以促进更多思政理念入心入脑。

2 供给侧改革和茶文化背景下思政教学问题分析

2.1 重复供给现象较为普遍

高校思政课内容重复供给主要是指在不同阶段存在教学内容覆盖,并体现在横向和纵向内容重复两个层面。其中横向内容重复主要是指高校思政课传递理论知识,部分内容与基础教育阶段教材内容存在一致性。比如高中思政教材中经济学、哲学、社会学三方面内容,都包含马克思主义重要理论、马克思哲学、经济学等核心理论体系内容。不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之外,依据当代发展情况所提出的全新理论知识。虽然高校思政课程在内容上比高中思政理论内容更具深度,但在核心内容上仍然存在内容重复的问题。而横向重复主要是指高校思政课几门必修中内容存在相同之处,高校思政近代史、马克思主义理论、思修与道德基础、中国近代史几门课程中,其理论内容存在交叉的现象。鉴于思政课程内容存在重复性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过于重复性的强调理论知识哦,会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抵抗,最终影响教学的实效。另外,对于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融入,也存在内容单一且重复性较强的问题。茶文化在高校思政课程中依靠我国传统文化为载体,向学生传递坚韧、清廉、礼仪等优秀品质,这部分内容与高中思政中涉及到的道德规范内容存在相同性,导致教学出现产能过剩,不利于产出与供给的均衡。

2.2 供需不均衡问题仍然存在

供需不平衡以经济学角度来看是指社会供给无法满足社会需求,而出现的一种供需不平衡的现象。在高校思政教学中供需不平衡问题,是指在社会不断发展的情况下,高校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需求也同样发生变化,而面对一成不变的教学内容,出现需求得不到满足的问题,进而造成供需不均衡的现象。虽然高校思政教学体系经过长久的发展和完善,形成内容丰富题材新颖,内容涉及范围较广的课程体系,对学生政治观和人生观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由于教材的改写总是落后于不断变化的实际,尤其在我国深化改革重要阶段,党和国家针对社会变化而不断的推出新的发展理论。这些内容在进入到课堂之前,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导致学生在课程中无法看到这部分内容,学习的需求得不到最大化地满足。另外,针对社会中出现的问题,学生作为社会活跃群体,更加急于获得问题的解答。但在思政学习中学生找不到的答案,无法满足学生所想和所盼的要求,从而形成供需不均衡的现实局面。

2.3 供给手段有待完善

教学手段是指在课堂中为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而采用的手段,在高校思政课程中供给手段对整体的实施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思政课程改革发展的历程中,教学手段经历着较为复杂的变化,在发展之初思政课程强调要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以供给为核心,强调教学手段的单向传递,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而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全新的教育政策提倡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并在教学手段选择上要迎合学生的喜好,从供给转向需求。这种教学手段的变化,虽然带来教学手段上的改变,但根本性的问题并未得到改善,部分院校更是从一向极端转向另一个极端。主要体现在部分教师注重教学供给,在教学实践中以学生为核心,任何学习活动都由教室安排,呈现出粗放性供给的情况。而部分教师以自身教学经验为主,忽视学生的发展情况和学习需求,并将存在的问题是作为普遍存在。这种过于主观的供给,会逐渐拉远与学生的具体,使供给和需求彼此背离,知识传递的效果达不到预期。

3 供给侧改革和茶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政课“入脑入心”教育对策

3.1 传递优秀茶文化,实现思政内容优供给

供给过剩现象不但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还会降低学生对思政知识的好奇感,对思政教育带来负面的影响。针对此类问题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优化:一是进行教材内容的重新编写,针对教材编制人员可保留部分核心成员,引入社会中的部分专家和学者,消除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之间存在的壁垒,结合高中教学内容重新调整高校思政课内容,增加学生学习新鲜感,减少对部分内容主观上的传统认知。同时,还可将社会中流行的茶文化融合到教学中,以文化带动和引领学生,使思政内容更加丰富和鲜活,保障更加优质的供给。二是思政教师加强对理论内容的钻研,不仅能快速分辨出部分重复性理论,还能依据理论要点结合茶文化,为学生讲解更多案例,增强思政课生动性,剔除更多负面的信息、实现教学内容方面的有效传递。三是增加供给量,思政教育不能单纯依靠思政课堂,应联合党建工作、团委、学工处,重新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并开展有关茶文化的教育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优质资源。还可结合线上线下教学,以思政课堂为主,线上学习活动为辅助,解决学生思想存在的困惑和问题,并向学生传递更多社会中流行的市政信息,保障供给有效性的同时,实现知识和文化的精准传递,达成思政课“入脑入心”的改革目标。

3.2 完善供给手段,提升茶文化融入的合理性

思政课中对知识的讲解是教学的主要形式,而教育的目的则是针对学生需要,将更多优秀品质和思想传达给学生,实现思政理论内容“入脑入心”。通过对学生精神层面的培养,反作用于社会。由此可见,利用先进教育和供给手段实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在供给侧改革和茶文化背景下开展思政课改革,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第一是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茶文化所占的教学比重。针对思政理论中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教师可加强对全新教学技术的应用,并引入教学案例,增强思政课堂内容的多元性。比如针对就业问题,教师可将茶艺和茶德引入课堂中,鼓励学生练习茶艺,学习茶艺沉稳、有远见、坚韧的等品质,并使学生了解茶德,通过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身就业竞争力,减少就业的压力和负担。第二是重视实践教学,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高校应加强对教学设施的供给,并完善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在思政课堂外,高校可开设茶艺兴趣社团,茶具收藏商店等,将茶文化融入到校园生活中,培养学生道德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思想意识和品质方面的发展与提升。

3.3 整治教学环境,保持供给与需求的平衡

环境作为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性因素,要现在供给侧改革下利用茶文化进行思政教育改革,高校必须重视环境的建设,从多角度实现教学环境和校园环境的优化。首先,针对思政教学环境,在浅层需要教师保持课堂的有序性,在深层需要教师加强对文化的讲解,以文化带动学生和感染学生,通过茶文化了解更多思想道德知识,并在不断深化中自觉规范自身行为,实现健康有序的发展。其次,针对校园环境,高校应凝炼茶文化,不断强化校风和校训,通过对校园文化的建设,使学生处在良好的环境中,接收教师知识的供给。比如,高校可利用宣传栏、校报、广播等渠道,讲解茶文化的来历以及发展历程,传递茶文化中蕴含的优秀品质和精神,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茶文化,并以此为信条约束自己,实现环境和课堂的同向发力。还可借鉴茶文化中的核心思想,鼓励学生建设寝室文化和班级文化,制定班训和班风,还可装扮寝室。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改造环境,并受到环境的熏陶,认识到我国优秀文化的先进性,使得文化习得更具有效性,满足学生精神层面的需要,保障供给与需求的平衡。

结语

总而言之,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对思政教学的调整,可利用茶文化以更加专业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并通过教师对供给内容好的调整,满足当代学生在思想和精神层面不断变化的需求。思政教学供给与需求方面的均衡,可有效提升思政教育的时效性,并培养学生传承文化的意识,在全新的社会背景下实现自身思想素质的全面性发展,以更高质量的达成思政课教育的“入脑入心”的最终目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