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一名老外的中国情结

时间:2024-04-24

邢大军

许多俄方专家都觉得这里夏天天气太热,饭菜偏辣,生活设施落后,也没有亲戚朋友在身边,大部分人决定回国,唯独西特里维决定留下来。

“老西”全名叫西特里维·德米特里·尼基甫洛維奇。今年87岁。原是俄罗斯应用化学科学中心的总工程师,1994年10月受聘到浙江省衢州市巨化集团公司。25年来,他扎根异国,为中俄友谊留下了浓重一笔。

1994年10月,63岁的西特里维带着专家小组第一次来到中国衢州。一到驻地,他就召集俄方团队开会,要求:“没有什么预备时间。即刻投入冲锋!”一开始,俄方专家就遇到了难题:两国工业标准之间存在很大差异。西特里维明白:必须对原有设计进行中国化的改造。但他申明:改造可以,但技术标准不能有一丝一毫降格。这样一来,工作量成倍增加。一位中方翻译私下抱怨:“老西太狠了!”但西特里维却说:“科学来不得半点马虎。这项工作,我和你一起做。”翻译译出的任何文本,西特里维都要逐一检查。他办公室的灯总是整晚地亮着,倦了就在沙发上和衣而眠。两个多月后,巨化工程人员拿到这份2万多页的项目设计方案,大家都惊呆了!设计方案告竣,后续工作只需要部分俄方专家留守。总结会上,俄方专家讨论起了去留问题。

许多俄方专家都觉得这里夏天天气太热,饭菜偏辣,生活设施落后,也没有亲戚朋友在身边,大部分人决定回国,唯独西特里维决定留下来。从此,巨化集团多了一个每天按时上班、经常加班的俄罗斯员工。经过3年努力,巨化氟化工项目终于进入试投产阶段。这3年,老西几乎一直盯着生产的每一个流程。需要技术改造,就地开始现场办公。根据协议,他每年可以在酷暑期间回国休假消暑,他却主动取消了这一待遇。

2005年,俄罗斯应用化学科学中心为西特里维办理了退休手续。早已成为巨化一员的西特里维决定:继续留在巨化。20多年来,得益于西特里维的指导,巨化各类氟化工产品和工艺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完全实现了产品替代进口、破除垄断的目标。如今,我国聚四氟乙烯生产技术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老西像一座桥梁架在中俄之间,不断加深着两国合作的情谊。近些年,在老西穿针引线下,中俄各类产业合作步步走向深入:2001年,中俄科技合作园在巨化开园运行;2011年,巨化与俄罗斯应用化学科学中心分别在圣彼得堡和浙江省设立联合研发中心……他说:“我只有一个愿望:把毕生的经验和智慧毫无保留地留给我深爱的中国!

尽管身处异国他乡,但西特里维说“从没感觉到孤独”,因为“上班时工作比较忙,下班后回宾馆能收看到俄罗斯的电视频道,同事和朋友们还会陪我到公园里散步。尤其刚来巨化的时候,那时候我身体也好,所以几乎每个周末我都出去活动活动。”

“如果不是来中国,我的夫人也许要少活10年。”据了解,西特里维的妻子先前身体欠佳,但来华后接受了中医的调理,再加上大家的悉心照料,身体好了很多。“一些俄罗斯的老朋友来探望我们时,都惊讶地说我夫人几乎变了一个人,气色变好了很多。”西特里维至今清楚地记得,在他妻子病重期间,氟聚合物事业部一位同事的家人每天为她煎中药并亲自送至医院。“这么多年来,我与巨化的同事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我的家就在巨化!”

“如果不是来中国,我估计也早就不在人世了。”谈起这段往事,西特里维动情地说。原来,西特里维80岁时,不幸患了肝癌。巨化集团立刻联系浙江最好的医院和医生为他手术。在专家的治疗下,西特里维逐步恢复了健康。老西还清楚地记得十多年前妻子患病,正在俄罗斯访问的朱林辉特意赶到老西家中去看望慰问。如今,已是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的他,再次来看望老西时,老西记忆犹新。他不禁伸出大拇指说:“朋友!友谊!”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