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大学生五四精神传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研究——基于河南高校实证

时间:2024-05-23

曾 博

(周口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周口 468000)

百年前的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精神再铸的新篇章。它所倡导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先进价值观的追求,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田沃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了五四精神的当代体现,是对五四精神的传承与升华。那么,如何推进大学生五四精神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亟待探讨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当前大学生五四精神传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状况的实地调研、分析,探讨其在五四精神传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深层次原因,并就妥善解决该问题提出对策。

1 研究的缘起

关于五四精神传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问题的研究,国外学术界专门实质性研究很少。而对价值观的研究起步较早,相关研究成果却颇丰。尤其,美国新自由主义学派代表人物约瑟夫·奈(Joseph Nye)《注定领导世界:美国权力性质的变迁》(1990年)一书“软实力”理论的提出,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很大影响,各国纷纷开始关注本国“软实力”的建设及其提升研究。学术界也将价值观教育作为维护其意识形态安全和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从不同视角进行广泛的理论探讨。这些研究成果虽然基于注重对自由、个人价值的追求等西方观念的痕迹,但对我们进行五四精神传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对于五四精神传承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及其相关问题,目前国内学界研究还不够不够深入且缺乏系统性,有待进一步探讨。陈立中(2007)、石国亮(2009)、弓晓颖(2013)、郭继萍(2014)、郝平(2017)等学者对该问题的研究与探讨主要基于整个社会层面或某一领域,关注于理论层面揭示五四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之关系,仍为“五四”精神传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问题的实证研究提供了一些有益的理论借鉴。

2 五四精神传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状况研究

为了对河南高校青年学生五四精神传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2019年5月至9月,课题组按照分类抽样的原则,在河南省高校中分类随机抽取30所高校进行实地问卷调查和访谈。同时通过微信、微博、QQ等媒体向其他高校大学生发放网络问卷。共发放1400份问卷,实际回收问卷1398份,有效问卷1358份,有效率为97.13%。

通过实地调查和访谈分析,目前河南高校青年学生五四精神传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状况又如下特征:

2.1 五四精神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载体不够充分

通过调研、访谈数据分析,我们发现,五四精神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应该将其与时代特征相结合,实现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但目前五四精神传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载体不够充分,新媒体发挥的作用并不是特别显著。关于“当前最有效传承五四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途径”调研中,21.6%的被调查者认为“扩大宣传阵地、加大宣传教育”,40.7%的被调查者表示“举办读书节、知识竞赛”,18.6%的被调查者通过“组织欣赏相关影视作品”,16.8%的被调查者表示“开设相关红色旅游路线”,其他途径占2.4%。大学生已成为网民与低头族的主力军,是使用新媒体的主流群体,其价值取向、生活状态、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受到新媒体潜移默化的影响。目前“五四”精神传承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网络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较小,专门宣传的网站较少,且这些网站在宣传内容与形式上创新不足,吸引力不强,大学生的关注度较低。在“五四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途径”调研中,34.13%的大学生表示通过“在校学习”,14.97%的大学生通过“观看影片”了解,37.13%的大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10.78%的大学生则表示通过“相关宣传”了解,其他占了2.99%。这说明五四精神的了解依旧停留在学校学习阶段,家庭教育作为五四精神传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载体利用不充分。“五四”精神传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应该从青少年抓起,从其思想道德教育出发。然而,目前某些父母仅仅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在孩子五四精神传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方面发挥的作用不大,配合的力度不够,家庭教育处于缺位状态。此外,五四精神传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主旋律不够突出。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生在校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大学生道德情操形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以隐性教育的形式出现在五四精神传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过程中,具有间接性和渗透力,在无形中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起到影响作用。

2.2 五四精神传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当代价值把握力度不够

五四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追求的先进价值观。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五四精神还蕴含着对人生价值和理想信念的执著追求,随着实践和时代不断发展,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成为激励引领大学生价值取向和理想信念的一面旗帜。关于“五四精神最重要的内容”调研中,认为五四精神最重要内容为爱国主义的占比38.9%。目前河南高校针对五四精神宣传的主要活动形式也仅仅限于思政课堂讲授、“五四运动”为题材的影视片、五四青年演讲辩论赛及其他形式活动。这些固定形式化的教育活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了解五四精神及其社会背景,但对其核心内涵的理解仅停留于表面形式的“民主”、“科学”等口号,没有深入挖其当代价值。

2.3 五四精神传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效果不够明显

总体来说,五四精神对当代大学生具有启发、激励和舞的作用,使新时代的大学生体会到特殊历史背景下,先进知识分子的爱国精神、进步意识及其对民主科学的追求。在“对参加五四青年节相关活动的积极性”调研中,其中,表示“积极参加”和“比较积极参加”的占比71.86%,“不积极参加”的大学生占比为5%。“在日常生活中您是否能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调查中,其中,有62.9%的学生表示可以自觉践行。通过调研分析,我们发现,目前河南高校举办各种各样形式的纪念活动已较难满足新时代学生的现实需求,难以促进大学生对五四精神当代价值的深入了解,导致五四精神传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效果没有得到充分彰显。

3 五四精神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通过调研、访谈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当前河南高校大学生五四精神传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关键原因是社会不利因素的影响、家庭教育的缺位、校园文化建设主旋律不够突出。

3.1 社会不利因素的影响

社会不利因素的影响包括不良现象的冲击、不良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影响、网络不良信息的日趋泛滥等方面。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各方面利益群体间矛盾逐渐激化,诸如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均衡、不同群体间利益冲突、贫富差距扩大、部分党员干部贪污腐化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这些不良现象和负面信息伴随着社会发展带来的多元价值冲击,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深刻地影响。更有甚至,一些西方敌对势力传播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自由主义等不良思潮和错误思想,进行文化渗透,公然冲击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侵蚀着青年学生的信仰意识与理想信念,从而导致青年学生信仰迷失、政治立场不坚定、使命与责任意识欠缺以及精神世界给养不足的现实问题。与此同时,网络媒体充斥的各种错误信息内容也是严重误导高校大学生“五四”精神传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的不良因素。“数字化世界是一片崭新的疆土,可以释放出难以形容的生产能量,但它也可以成为恐怖主义者和江湖巨骗的工具,或是弥天大谎和恶意中伤的大本营”[1]。为了迎合大众和满足受众的猎奇心理,网络媒体信息良莠不齐泛滥成灾,文化品味低劣、趣味低级的现象层出不穷,对可塑性极强的青年学生五四精神传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造成严重误导和侵蚀,使其失去正确的价值评判。

3.2 校园文化生活主旋律不够突出

校园文化以隐性教育形式出现在大学生五四精神传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过程中,具有间接性和渗透力,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在多元文化浪潮的冲击下,大学更是各种新见解、新思想、新理念的汇集之地,各种社会思潮与学术前沿在这里相互碰撞。校园多样化文化虽然促进了思想的碰撞与交流,然而包括备受部分学生追捧的“丧文化”、“佛系文化”在内的这些思想难免良莠不齐,鱼龙混杂,致使校园文化显得纷繁复杂主旋律不够突出,不利于青年学生五四精神传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3.3 家庭教育的缺失

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如果没有高度的家庭教育,那么不管老师付出多少,都收效甚微”[2],家庭教育对青年学生五四精神传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家长是青少年五四精神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最好的讲解员和示范者,通过给孩子讲解五四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从小就接受五四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然而,目前家庭教育在促进“五四”精神传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缺失,已造成教育理念错位、教育管理不到位等一系列无法回避的问题,也不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长。

3.4 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

由于大学生群体存在个体差异性和多样化等特征,他们“五四”精神传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效果往往会因社会化程度不同而表现的极为明显,会受到教育背景、成长经历、知识水平、家庭环境、自我求知欲、性格、情感、人生阅历等等各种主观因素的影响。此外,大学生思想观念尚未成熟,在面对不同价值取向时往往无所适从,思想观念与行为意识之间往往出现矛盾,思想上的困惑、迷茫、挣扎往往也会造成实际行为的偏差,更多表现出功利、务实等特征,也不利于“五四”精神传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4 五四精神传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对策研究

推进高校学生五四精神传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是一个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努力的系统工程。课题组认为,以社会大系统为背景,从社会、高校、家庭等多层面寻求对策,针对不同主体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或建议,从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可行性。

4.1 社会层面

4.1.1 弘扬五四精神主旋律,夯实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现实根基

如前所述,目前我国发展中不充分、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改革成果还不能惠及全民。因此,弘扬五四精神主旋律,坚定四个自信,才能夯实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现实根基。精神与时代是并行的,“五四运动是活的历史,因为它的精神还活着,它所提出的目标还没有完全达到,还有更年轻的人志愿为他而推动。自由、民主、人道、科学。都是永远不完的事业。”[3]五四精神中所蕴含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因时而变、因势而新、与时俱进的,被一以贯之地传承下来。

4.1.2 创新五四精神宣传新媒介,拓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新阵地

新媒体时代,以微博、微信、QQ为代表的新兴媒体早己融入青年学生日常生活,“互联网+”思维也已成为共识。新媒体在为五四精神提供新传播方式的同时,也对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和冲击。因此,创新五四精神宣传必须面对新媒体、利用新媒体、管理新媒体,这样才能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耳、入脑、入心。首先,推进五四精神宣传媒体深度融合,丰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渠道。如上所述,大学生已成为网民与低头族的主力军,其价值取向、生活状态、思维方式都受到新媒体潜移默化的影响。与此同时,新媒体即时性、多样性、互动性优势也大大拓宽大学生了解信息的渠道,打破了传统平面媒体、电视及校园网络的束缚。“我们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是要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4]因此,社会各界齐抓共管,推进五四精神宣传媒体深度融合,利于拓宽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渠道。其次,规范媒体行为,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舆论导向正确,就能凝聚人心,推动事业发展;舆论导向错误,就会动摇人心,危害党和人民事业。”[6]因此,规范媒体行为,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是优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举措。

4.1.3 健全制度规范,提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的良好社会环境

“制度是一个社会组织或团体中要求其成员共同遵守并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7]。人类社会文明程度不断发展,实质上就是社会制度不断创新和发展的过程。将正确的理念转化为制度,既是理念的深化,又是推动理念武装群众、转化为现实动力的过程。因此,加强相关规章制度建设,树立责任意识、规矩意识,方能更好的规范青年学生的爱国行为、敬业精神、诚信意识,真正实现制度育人、制度化人,为青年学生五四精神传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4.2 高校层面

4.2.1 整合课程资源,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渠道

***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8]高校应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的有效融合,让五四精神生动地呈现在课堂中,不仅让五四精神“生长”到专业课教学之中,而且还能在传授专业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内在德性和素养,真正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春风化雨中将五四精神传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内化为青年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政治信仰。

4.2.2 五四精神充实校园文化生活,营造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教育场域

首先,五四精神融入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物质载体。建设独具特色的五四精神雕塑或宣传长廊等校园景观,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建构温馨的校园物质文化氛围。

其次,五四精神融入校园精神文化,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文化品牌。围绕五四精神开展种类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学术交流、体育比赛、艺术展示和读书会等,使大学生在充满正能量的校园中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陶冶,激发当代大学生奋发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使其在校园五四精神文化熏陶中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传播者、践行者。

再次,五四精神融入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宣扬五四精神的相关活动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常态化、规范化、机制化。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将五四精神融入到校园文化之中,培养当代大学生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精神的意识,为我国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4.2.3 将五四精神融入实践活动,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新格局

如上文调研数据分析所述,面对当前高校大学生存在“知行脱节,知多行匮”的现实问题。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积极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有效对接,将五四精神有机融入实践体验、实习实训、创新竞赛、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促使五四精神能够从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内化为实际行动,实现大学生五四精神的常态化渗透,无缝式对接,进而充分发挥出五四精神在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推动作用。积极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大思政协同育人”的新格局。

4.3 家庭层面

从家庭教育这个根源上入手,可以通过讲述五四故事使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落小、落实,到达培育践行的实效。

4.3.1 将五四精神以言传的形式融入家庭教育

从小对孩子进行理想教育、社会责任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在日常生活中要积极引导孩子观看一些积极向上的、爱国主义题材的纪录片,鼓励孩子参加爱国主题的活动,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理解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并积极鼓励、引导子女在良好的家风环境中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做子女成长成才的助力者。

4.3.2 将五四精神以身教的形式融入家庭教育

要身先垂范,做子女思想行为的引领者,学生是父母的影子,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必须为学生树立正面形象,做到言行一致,以认真学习、严谨工作的态度为子女做出榜样,以自身实际行动来长期反复地感染和影响他们,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氛围,全方位地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带头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4.3.3 将五四精神融入优良家风培育

家庭教育,尤其是优良的家风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心理素质、价值观等具有奠基性的定势影响,这种影响往往通过家长、长辈或其他家庭成员的行为表现感染、熏陶、教化学生。通过将五四精神融入家庭传承优良家风过程中,形成尊老爱幼、关心他人与集体、诚实守信、与人为善、团结互助等文明、友善、和谐、诚信价值观,以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加强思想交流与情感沟通,做子女心理健康的守护者。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