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3
王晓帆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西安 710061)
新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的政府治理能力提升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以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提升营商环境质量,做好制度设计和制度供给。树立政府主导与合作的理念,提高整体的协同治理水平。
国内学者对于营商环境的概念与内涵已从不同角度做出划分和界定。学者董彪将营商环境分为一般性和具体性两大类:一般性营商环境和具体性营商环境。一般性营商环境包括政府行为和服务、政策法规、金融、劳动力、创新和品牌培育等,具体性营商环境中包括信用状况、企业间的竞争、对未来前景的预期等;学者张国勇将影响企业发展的地区营商环境因素划分为九类:资本可获得性和金融支持、当地政府自治的举措、创业的基础设施等。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对营商环境定义为特殊公共产品,其具有制度性的特征,为政府,社会、市场共同提供,其可具体细分为法治环境、国际经贸环境、政务环境、人文环境、市场环境等,具有系统性的特征,主要面对群体为某一区域内的市场主体。营商环境是企业发展与生存的环境,其对国家与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优质的营商环境将快速推进经济的良好发展,带来更多的资本与高技术水平的引入,为市场主体注入活力,进而起到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
陕西省营商环境经过政府一年多的努力,达到了非常显著的效果,当地经济也因此而得到大幅度提升,市场活力显著增强。
在全国范围内,陕西省2018年新登记市场主体增长数量位列第一,民营市场投资比例也呈大幅度增长趋势,对比全国平均水平增长幅度达52.87%。目前陕西省在全国范围内企业开办时间最短,为3.8个工作日。省市场监管局根据省委、省政府下发的政策及文件进行营销环境的改革,缩短企业开办与注销流程时间,提出“证照分离”的创新措施,在开户许可流程、涉税事项办理、信息共享等层面进行优化。企业开办时间与流程得到精简。对国务院第五次督查营商环境数据进行分析:我省在第四次与第五次企业开办时间分别为22.5个工作日和3.8个工作日,时间缩短19个工作日。在全国省份排名中,这一指标位列第一。市场主体发展速度是营商环境优化效果最重要的观测指标。
2018年5月,陕西政府推出《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提出在优化营商环境过程中应通过法律手段来解决这一期间存在的问题,是国内基于营商环境优化首批制定法律制度的省份之一。政府治理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重点领域发展也有明显进步。通过国务院第5次大督查数据可以得知,在房地产交易登记,开办企业工程建设项目报建这三项指标上,陕西省在全国省份中排名分别为第五、第一、第二,其余4项指标在全国省份中也具有较高的排名。营商环境的改革为企业和民众赢得得更多的利益与收获。
陕西省推出的“微信办照”政策可以将注册时间优化在30分钟以内;其提出的“税银互动”措施,目前线上与线下贷款总金额达608亿元;市场主体数量呈大幅度上涨趋势,全年内企业运营成本共缩减达700亿元。2018年与2017年相比,其新登记民营市场主体、民间投资增长幅度达64.5%和22.3%,增长速度在全国省份中排名第三。
营商环境的优化对产业结构进行重新调整,新的产业与能源得到市场的认可与支持。有数据表明,在企业用能层面,陕西省的天然气、电力共节约成本达34亿元,收益企业超过1000家。在天然气方面,每年节约成本达16.9亿元。更多的资本进入到陕西省,西商大会与丝博会在上半年共计为陕西省引入1500亿元内资,外资为31.5亿美元;引入移动互联网技术来办理相应政务。省级与市县政务服务事项可通过网上办理的概率分别在70%、60%以上。陕西政务服务网在8月6日之前,其总注册用户达345万户,网上办理政务服达172万件。5月20日,在网上可办理非税收收入缴费,目前在试用阶段。陕西省在市区营商环境与县域营商环境综合评价中,制定季度评价制度,市区可根据季度评价结果提出优化措施,提高在全省各市区中的排名,通过政府治理能力来带动整体营商环境的优化与改善。
基于国家提出的“放管服”改革方针,陕西省政府针对自身现状提出相应的具体落实措施,在营商改革层面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但也要看到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仍存在缺乏整体性的制度设计,营商环境滞后等在机制层面所存在的弊端。
一是政府服务清单、责任清单不明晰。政府简政放权之后,约束了职能部门的权力,但相应的服务清单和责任清单编制缺失。部分服务性收费取消之后,仍存在一些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作为”“懒作为”的现象;二是审批改革不充分,仍然存在明放暗不放的现象,一些服务窗口并未真正实现审批授权,办事企业除了接受窗口企业的审核,还需回到原单位接受层层审批;三是惠企政策落地不够、宣传部到位,部分政策的制定和出台与企业需求不匹配问题仍然较为突出。此外,政府各部门的内部职责未进行明确的划分,协调性不足问题依然存在。
目前,全省未制定完善的监管机制,缺乏对各政府部门的监督与管理。在以前的工作中,抽查检查系统由各部门单独开发,并派发至市县局使用,因此存在各部门抽查系统不统一,信息难以联网共享的情况。同时,由于各部门随机抽查检查的结果数据不统一,无法与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相关数据实现匹配,有关核查数据无法归于企业名下,一些信息无法录入到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双随机、一公开”的政策落实效果较低。部分企业信用信息归集还不够完善。企业信用信息通常涉及政府的多个部门,虽然基于信息归集层面已建立相应的制度,明确了责任分工,在具体工作开展中依然存在部门信息化建设不均衡现象。推送标准尚待统一,致使上传到到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的涉企信息存在缺项、漏项和不规范等问题,部分涉企信息不能得到及时的识别、接收和反馈,影响了企业信息的归集和公示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社会组织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基于“功能对接,能力互补”对策的提出,我省的社会组织仍然缺乏丰富多元的渠道参与政府重大决策和社会治理。一些社会组织的职能比较单一,不能将政府职能具体的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涉及行业发展的相关事项,例如行业竞争规则、行业规划、执行标准、政策机制等,社会组织的参与感欠缺,监督力度较弱;二是社会组织治理水平不高。现阶段社会主体在参与过程中主要以环境评价、城市规划、价格决策、规范性文件为参考,这些内容未涉及的领域缺乏社会主体的加入,未制定适合的引导性政策推进领域与企业的发展;三是西安具有较高的硬科技水平,但是现在的环境中未能将其在这方面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科技与人才优势均未体现,科技转化能力、创新驱动能力都有可提升的空间。
对营商环境进行优化与改革,对市场运行与主体经营最具有促进作用。基于现实层面对营商环境优化展开分析,需要提高政府治理水平,进而提供更高效的营商环境。政府的简政放权是为了释放市场和社会的发展活力,要以制度变革提升政府的审批效率、监管能力和服务水平。
一是制定具体的措施,并将其落到实处。根据陕西的地域特征与经济现状明确营商环境的优化目标、优化内容及优化方向,进而制定详细的任务内容,并规定任务完成时间,对市区各部门下达明确的命令;二是发挥组织领导作用,制定合理的组织领导机构。应基于营商环境优化的需要制定工作联席机制,进而提高评价效率,就重点难点工作督办、联系服务企业机制、企业困难承办机制来明确具体的部门负责人,保证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三是提高监测评价质量。在对政府干部进行绩效考核时,可将营商环境评价作为其考核指标,直接关联其薪酬待遇与职位调动。
采取阳光审批机制,制定明确的行政审批标准。在微观事物的管理层面,政府应减少其干预。政府应优化或取消受市场机制调节的经济活动;减少行政审批环节,提出新的行政审批模式,由“并联式”审批替代“串联式”审批,实现实体办事大厅与完善统一的网上审批平台共享互补。同时,“法律不允许的行为一定不能做,有明确法律职责的要求必须履行,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行政许可项目。在行政许可管理时,可通过目标化动态化管理来替代审批。政府向市区、县、开发区、自贸区等区域放权,拥有相应的行政审批权力。推进对“证照分离”创新措施的试点改革工作。规范各类许可事项管理,协调相关部门扩大信息归集和运用的范围,加快实现信息共享,解决注册容易、注销难,办照简单,办证难等较为明显的问题。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主要体现在基本生存服务、公共安全服务、环境服务、发展服务这四点。提高城市对外来人口的接纳程度与扶持程度,解决外来人口的公共服务问题,进而更好的吸纳与引进人才。制定量化的人才评价标准体系,以基础研究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和科技成果转化型人才分类管理,量化考核。同时给与用人单位更多的人、财、物的管理权,如岗位聘任、考核评价、收入分配等。
经济活动当中难以避免出现纠纷,市场主体权益可能会因某些行为受到侵害,甚而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都可能出现违法。如果解决不好这些问题,势必影响营商环境。因此,优化营商环境非常需要司法机关公正、及时地定纷止争,纠正违法、保护合法权益。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