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我国茶叶外贸竞争优势的挖潜与培育研究

时间:2024-05-23

徐颖(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外语与商贸系,广东广州510900)



我国茶叶外贸竞争优势的挖潜与培育研究

徐颖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外语与商贸系,广东广州510900)

摘要:我国作为茶叶古老的发源地,具有至少两千年的茶叶出口历史。在《汉书》中便有茶叶出口的相关记载,到现在,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和出口国。随着国家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建设政策,茶叶等文化产品在对外贸易方面越来越来受到社会和人们的重视。而茶叶种植作为相当部分农民收入的一大经济来源,也牵动着农村经济的命脉,故此,加深对我国茶叶外贸竞争优势的挖潜与培育研究,在国内茶叶市场趋向饱和的销售压力下提高对外的国际竞争力,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将试从茶叶本身的潜力优势以及立足于茶叶不足之处所需要的优势培育两个方面进行探索,力求对茶叶对外贸易起到启示作用。

关键词:茶叶;对外贸易;优势;挖潜;培育

1 基本情况概述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愈发强烈,加强国际竞争力,是许多国家的产品商在对外贸易中必须考虑的事情。国际竞争力,是指某一产业在区域间的竞争中,在公平、合理的市场条件下,能够提供有效产品和服务的能力。简而言之,就是同一产业中不同的产品和服务所形成的比较生产力。

我国是茶叶的发源地,具有悠久的种植茶叶的历史,从事茶叶种植的农民在茶叶的种植历史中,形成了丰富的种植经验,这是其他国家的茶产业所无法比拟的。其次,我国作为茶叶的发源地,在长远的历史文化发展中,衍生了博大精深的茶文化,我国茶叶同时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其文化内涵,也是其他国家的茶产业所不能企及的。在比较生产力方面,我国的茶叶的外贸竞争有其潜在的优势。

但是,随着绿色贸易壁垒的建立,进一步提高对茶叶等农产品的绿色要求,我国在农业方面始终单一的种植方式和落后的种植科技使得对外贸易的难度增加,导致2015年茶产品的出口量下降。在我国的第一大茶叶市场摩洛哥中,茶叶的出口量便同比下降9.46%。我国的对外贸易局势,不容乐观。故此,结合现代国家农产品市场的整体局势,深入研究我国茶叶对外贸易的潜在优势,找寻茶叶种植与生产两端的不足之处,培育新型竞争力优势,将对我国茶叶对外贸易扭亏为盈,重回顶峰起到重要的启示作用。

2 研究我国茶叶外贸竞争优势的挖潜与培育

基于我国茶叶外贸出口行业的历史悠久,笔者认为,提高竞争优势的重点不在于全盘否定和拆底重建,而是注重对传统农业的转型,也就是响应国家以及政府的号召,从粗放型企业向集约型企业转变。而要促进相关茶业的转型,首要对传统茶业中潜在的优势进行挖掘,提取优势元素;其次从我国茶叶种植与生产方面尚存在的劣势入手,着重对其未曾具备的优势进行培育,在这两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才能促进传统茶业的良性转型,从而提高外贸竞争优势。故此,下文中,笔者将立足传统茶业,先对我国茶叶外贸竞争的潜在优势进行挖潜,再立足国际出口局势,对我国茶叶相关优势的培育进行探讨,力求找到一条适合我国茶叶外贸发展的新道路。

2.1 我国茶叶外贸竞争优势的挖潜

按照地理政治学的理念,我国的农业文明起源于黄河,从地理位置上看,西南多山,东南多丘陵,中原为平原地带,环黄河、长江建筑城邑,形成与西方迥然不同的大河文明。我国农业在长期的发展历史中,积累了先进的经验,并演化出了古朴的天文学理论。故此,我国茶叶等农产品的种植水平,是具有潜在的经验优势,领先于世界的,这是其一。

其二,茶叶从最初的药用及饮用功能,由自身的茶性、茶道、茶德融入了中国传统的儒、道、佛三家文化,形成了独特而又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因此,尽管东南亚等国家也相应地开始种植茶叶,但是我国茶叶在外贸竞争上所具备的文化内涵潜能,是其他国家所无法比拟的。

其三,我国作为茶叶的本土产地,在东南沿海一带或是安徽一带都有适合茶叶生长的水源、地质。根据相关资料表明,茶叶最合适的生存空间,在于潮湿的丘陵地带,对于土质的要求,则以碱性土质为佳。类似东南沿海几乎完美地满足茶叶生长条件的地点在世界上是很难寻觅的,而且茶叶作为热带与亚热带之间的植物,在高寒的地区又难以存活。因此,我国茶叶种植业还存在种植地理条件良好的潜在优势,若能由此种出优质茶叶,将在茶叶的外贸竞争上占有绝对的优势。

其四,研究茶叶的外贸竞争优势潜能,除了对茶叶本身的优势潜能进行发掘,更要立足当代国际市场营销学,探究我国对外贸易本身的优势潜能。最近的经济大数据表示,美联储将不会进一步加息,国内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物价再次攀升,人民币相对于美元的贬值,将有利于我国货物的出口,我国茶叶潜在的外贸竞争优势,还包括经济政策上的推波助澜。

2.2 我国茶叶外贸竞争的产品优势培育

对我国茶叶外贸竞争中潜在的优势进行挖掘,是巩固和提高我国茶叶外贸竞争优势的第一步。其次,则应对我国传统的茶叶种植进行牵引转型,在汲取、吸收传统种植与外贸出口的经验基础上,面对茶叶种植与生产中尚存在的劣势方面,进行改造以及优势培育,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我国茶叶在外贸交易中的国际竞争力。

劣势方面:我国农业就业机构方面的不完善,农民就业的门槛过低,导致从事农业生产的有关人员普遍存在文化程度低的状况。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90.2%的农民存在“文化素质”在高中以下的现象,而文盲、半文盲率也达到了13.5%,茶叶种植与生产作为我国农业生产的其中一部分,亦存在相关从事种植与生产的人员“文化素质”偏低的不良现象。文化程度低,所导致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其一,对茶叶种植辅助肥料的不熟悉和滥用导致茶叶在如今“绿色主题”下的外贸交易竞争中处于劣势;其二,茶叶中所包含的高科技元素较少,导致了产品的单一化,不能满足现代国际竞争的多功能需求;其三,对茶叶种植方面的文化知识了解不够,会导致在实际种植中人均资源的利用率偏低,产品的存活率不高。

解决方案一:提高我国茶叶相关种植人员和生产人员的文化素质,是切实可行也是迫切需要执行的一项重要优势培训内容。

其次,茶叶农业生产的产品结构分布存在相当的不合理性。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各大省份生产最多的是绿茶品种,但绿茶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的占有率不高,而相对而言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乌龙茶、红茶却在生产分配上偏少,导致资源不足,形成有效资源稀缺和饱和资源过剩这种茶叶在经济学上的贸易困境。

最后,与发达国家农业产品在外贸竞争上的优势相比,我国茶叶企业急需培育成优势的一项劣势内容是:农业科技成果低,种植生产过程中的科技转化程度过低。由于相关政府和企业未能加以重视,整体的茶叶种植科技处于劣势,传统茶叶种植的科技化优势急需培育。

解决方案二:科学优化我国茶叶品种的生产分配方案,解决生产过剩的问题,并同时培育形成稀缺商品得到有效补充的优势;加强对西方国家农业科技的借鉴应用,培育形成我国茶叶种植方面的科技优势。

2.3 我国茶叶外贸竞争的品牌优势培育

在深入剖析我国茶叶种植方面存在的劣势而导致的茶产品在外贸竞争上的劣势,以及作出相应的“化劣势为优势”的培育方案的同时,针对我国茶叶在茶产品加工销售方面的劣势而导致的茶产品在外贸竞争上的劣势作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也是刻不容缓。如何改变、升级我国茶叶生产过程中的产业链,培育和营造我国茶叶在外贸竞争上的品牌优势也是本文探索的重要内容。

劣势方面:我国茶叶产业链存在产品单一的现象,78.9%的茶叶都以初级产品的形式出口。单一的产业链,导致茶产品加工程度低,包装粗糙,满足不了国际上诸多国家对茶产品的多功能化需求,其微小的盈利情况,也导致了茶企在再生产投资链上频频出现弊端。

其次,国际知名品牌少,对外营销手段较为落后。相较于斯里兰卡、印度等国家,我国在农业上的龙头企业繁多,但形成了“长尾效应”。对茶叶的包装设计以及营销策略的缺乏,导致了茶企不能形成自己的品牌效应,而无论什么企业,在外贸竞争中想取得优势,品牌优势是必不可少的。正如同沃尔玛、LV等奢侈品牌营业店轻易地敲开了各国的销售市场大门,具有品牌效益的茶叶产品,在外贸竞争上也会具有绝对的优势。

解决方案:应从我国茶叶在种植链上的科技文化相对落后劣势和生产链上的产品单一、品牌营造落后等劣势入手,将劣势通过培育改造,转化为优势,结合我国潜在的茶叶外贸竞争优势,提高我国茶叶在外贸竞争上的市场占有率。

3 结束语

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茶叶等农产品的安全要求亦是愈加苛刻严格,对茶产品的功能需求也往多方面要求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情况下,品牌效应的营造已成了包括茶叶在内的诸多产品的主要营销手段。因此,发掘我国茶叶外贸竞争潜在的优势条件,响应国家形势良好的出口政策,加强我国茶叶种植与生产两端上的优势培育,才能更好地提高我国茶叶的国际竞争力,使我国永远保持世界第一的茶叶出口大国地位。

参考文献

[1]曾凡银,秦连明.安徽省农业外贸竞争优势的挖潜与培育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3,01:7-11.

[2]吴园一,邓加宏.基于因子分析的我国茶叶外贸竞争力研究[J].江苏商论,2011,12:97-99+122.

[3]李强.我国茶产业组织结构现状与整合重构(续)[J].中国茶叶,2009,01:19-21.

[4]姜爱芹,应华军.竞争优势理论与我国茶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J].茶叶科学,2009,06:475-482.

[5]韩瑜.安徽省茶叶出口竞争现状与政策研究[J].现代商业,2015,06:117-118.

[6]郑洲.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中国茶叶生产与出口战略转变[J].兰州学刊,2007,04:62-64.

[7]许月丽.市场结构与我国茶叶国际竞争力的研究[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5,03:83-88.

作者简介:徐颖(1984-),女,湖北荆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产业发展与国际产业合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