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闻报道在茶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分析

时间:2024-05-23

桑 瑛(郑州旅游职业学院,河南郑州450009)



新闻报道在茶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分析

桑瑛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河南郑州450009)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尤其是人们的健康保健意识逐渐增强,而茶作为中国人必不可少的饮品之一,也是世界文明历史上璀璨的明珠。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如何将中国传统茶文化传承下去是当前新传媒时代需要解决的问题,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是当代传媒人不可推卸的神圣职责。本文从新闻媒体的视角,分析了茶文化传播中新闻报道的表现形式及其作用。

关键词:新闻报道;茶文化;传播

随着人们越来越追求健康与养生,茶作为一款历史悠久的绿色清香饮品,已经成为国人餐前餐后、待人接物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现如今,人们对于茶文化的研究兴趣越来越浓厚,诸如茶园艺、制茶工艺、品茶技巧、茶道、茶礼等文化内容屡见报端。将新闻报道融入茶文化传播中,能够促进我国传统优秀茶文化的弘扬与建设,提升我国茶文化的世界知名度。

1 新闻报道与茶文化的关联性

1.1新闻报道宣传了茶文化

由于网络技术的进步与飞速发展,信息的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也呈现出转型的趋势。以互联网新媒体为代表的传播方式正逐步升级发展,实现与传统传播方式的整合,这直接催生了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闻媒介的类型主要包含报纸、广播、互联网、电视、通讯社、手机等,新闻报道和评价新闻能够引发受众的舆论传递与扩展,构建交流环境。新闻报道体现出的社会功能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增强舆论宣传功能。新闻报道是一项面向广大群众的宣传工作,它所体现出来的舆论宣传效果非常明显,在新闻报道催化下,它能够激发出更大的潜在能量。二是新闻报道以宣传为主,有鲜明的社会效益。新兴媒体报道能够向民众传播最新的科学文化知识,所引起的巨大舆论体现出强大的时新性。以云南普洱茶文化的新闻传播为例,它用新闻视频的方式传播云南普洱茶文化,这样能够向广大观众展示古老且独具地方特色的制茶、用茶方式,让人们了解自然、古朴、虔诚的茶礼和多元化的茶俗。

1.2茶文化丰富了新闻报道的内容

茶文化作为我国传承千年的历史文化,博大精深,包含了茶叶、茶具、茶道、茶市等多种衍生文化。茶是中国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也是文人墨客的七宝之一,饮茶的过程浓缩了中国文人的思想情感与人生志趣。以茶文化为题材的新闻报道丰富多彩,茶文化可以被书写、被记录、被报道、被传承,尤其是为历史文化纪录片提供了优质的素材。其中《茶旅天下》就是国内第一部全景反应中国茶叶的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类似的新闻报道还有《云南普洱茶》、《普洱风云录》等等,这些新闻报道都从不同的文化视角诠释了茶文化。

2 新闻报道对传播茶文化的作用

2.1电视纪录片对茶文化的历史寻根

2.1.1历史文化纪录片成为传播茶文化的方式之一

针对茶文化的电视传播主要归属于历史文化纪录片的范畴。历史文化纪录片主要是以民族本土特色文化为立足点,挖掘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内容,将其历史文化的精髓物质、代表性的物质展现出来,以影像为媒介,通过展现历史、文物器皿、文化景观等表达手段,从而记录其历史价值,用优秀传统文化的璀璨之光,让当代人深刻了解并反思这段历史。茶从武王伐纣开始,就有巴蜀之地向武王进贡茶叶的传说。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对于茶而言,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并烘焙茶叶的国家。茶事自古就是每家每户必备,在议事、祭祀、送礼、集会、庆典等重要场合都离不开茶。新时期的纪录片与时俱进,紧跟时代脚步,满足当代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勇于创新的题材选取上将目光转向中国传统茶文化领域,这是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一次历史寻根,让我们当代人更加深刻的了解中国最具有鲜明文化特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茶文化。

2.1.2茶题材的历史纪录片逐渐兴起

中国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发现茶树和饮用茶至今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而我国最早的茶树和饮用茶是在中国云南普洱一带。中国地域辽阔,南北纵向,东西横向,各个地域的生产方式都有所差异,有以种植水稻、小麦等农作物的农耕经济、有以出海捕鱼、森林打猎等为主的渔猎经济,有养殖牛羊为主的游牧经济,在不同的生产方式下逐渐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云南是我国西南边陲一块地理气候依然保留得相对比较完整的地方,在古气候、古地理的环境下,各类植物生长茂盛。野生茶树是证明茶产地的根本证据,在云南的绝大部分县都发现了生长有野生茶树,在勐海县就生长着一颗年龄约为1700年的野生大茶树。可见云南省是中国茶的原生产地,同时也是著名的产茶圣地,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

2.1.3中国多元化茶俗、茶礼等的对外传播

以云南为例,历史文化纪录片将云南普洱茶的茶俗、制茶、用茶、茶礼等文化淋漓尽致地展现很出来,加深了人们对茶文化的了解。自茶叶生产活动开始,云南的制茶工艺和用茶技巧就早于中原地区。由于云南地区绝大部分属于少数民族聚居地,少数民族人们民风淳朴自然,流传下来许多古老的制茶工艺以及用茶方法,为中国的茶文化增添了许多原汁原味的“古朴风味”。国内有专门研究茶文化发展史的学者表示,传统的制茶方式主要有炒茶和制茶饼,炒茶是指将新鲜摘下的茶叶放在专用的炒茶锅中翻炒,一般经过生锅、二青锅、熟锅三道工序,直到茶叶出现卷条索状并散发出淡淡茶香后,即可出锅。制茶饼是将制好的茶叶压制成饼状的制茶方法。在品茶、用茶方面,云南普洱地区主要有食用和药用两个过程。比如云南白族、拉祜族等少数民族在用茶上仍然保留古时候流传下来的“吃烤茶”的风俗。烤茶的方法有铁板烤、罐烤、竹筒烤等,采用烤茶方式制作出来的茶叶清香扑鼻、甘甜浓醇、回味无穷,是当地人最爱的制茶方式。除了制茶之外,茶道也是一门综合艺术。饮茶品茗是一项内涵深刻的艺术,品茶缺少不了茶具,要想获得良好的饮茶风味和视觉效果,享受美好的饮茶感受,选择合适的饮茶器皿是非常重要的。从茶文化开始之初,茶具的发展同样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时光,并与当时的时代风气和民俗习惯息息相关。茶具的种类可谓琳琅满目,从采茶用具到饮茶用具,名目繁多。茶具的选择得当关乎茶的味道好坏,在泡茶的过程当中,茶叶、木炭、炭火、炙茶、煎茶、熬茶等都非常讲究。袁枚认为一壶好茶要具备三个条件,茶好、水好、火候好。意思就是说一壶好茶,煎茶时要以天然贮藏的矿泉水或雪水最佳,水的纯净度和味甘是最合适。煮茶的火候,他建议用武火,采用通心罐。现在,很多西方人通过看中国茶叶的文化纪录片,进而爱上了中国的茶文化,这与中国茶叶与茶文化的对外传播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现阶段,从新闻报道视角下重新介绍并解读茶文化是一项全新的工程,尤其是以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成为传统茶文化的传播方式后,将会为中国茶文化的对外传播注入更多新鲜活力,进而带来空前的影响力。

2.2电视新闻对茶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2.2.1《茶旅天下》对中国茶文化的解读

电视纪录片《茶旅天下》是一部以茶文化为主要题材的纪录片,主要讲述了中国茶叶、茶习俗、茶礼等在我国各省市地域分布的概况,以全景式为主要拍摄方法,属于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全长30集。它开创了中国茶叶纪录片的先河,既传承和弘扬了中国传统茶文化,又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独具特色和魅力的地方民俗风情,填补了新闻媒体中茶与茶文化领域的空白。《茶旅天下》以茶文化历史遗留下来的痕迹进行拍摄与记录,跨越了浙江、贵州、福建、安徽、云南等辖区的30多个产茶大县,主要从民族历史、特色民俗、自然风景、茶产业、茶旅游等多个方面展现了我国的茶业发展水平。纪录片的解说词是凸显茶文化魅力的关键,解说词能够将久远的历史、抽象的文化、影视主体形态、画面音乐等有机结合起来,呈现出“诗画合一”的唯美意境。

2.2.2进一步深入介绍了茶文化内涵

电视新闻报道就如同一项面向广大群众的宣传工作,它所体现出来的舆论宣传效果非常明显,在新闻报道催化下,它能够激发出更大的潜在能量。茶文化与中国本土宗教是密不可分的,道教讲究心境的虚静,在论茶的关系上,讲究养生与自然的融合。道教崇尚无为而治,远离俗世凡尘,返璞归真,进而实现生活中的逍遥自在。在饮茶之事上,他们能够把自己的闲适无为、清静虚空的心态融入到茶事当中。在佛教中,禅味来源于宋代的“茶禅一味”说。中国茶道在中唐时形成,与禅宗形成在同时期。

茶文化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些文化内涵体现在丰富多彩的茶礼和独具特色的茶俗之中。自然、古朴、虔诚的茶礼是人们通过敬茶的方式向对方表示礼敬的意思,从古到今,中国传统文化中仍然有“以茶代酒”、“以茶待客”、“品茶交友”的习俗,茶被中国人当做表示友好、待人接物的饮品。云南地区的茶礼与其他地区相差甚远,云南人们的茶礼少了一些古板,多了一些清新风趣,并保留了自然古朴的韵味,能够让人久久回味、难以忘怀。云南昆明的“九道茶”风俗闻名中外,九道茶是指赏茶、净具、投茶、冲茶、浸茶、匀茶、斟茶、敬茶、品茶九道工序。主客之间品茶过后一般会谈谈与茶相关的话题,谈论茶文化或风俗习惯等等。九道茶品赏过后,茶文意趣,别有一番情趣在胸怀。云南地区的茶习俗丰富多彩,比如西双版纳人们一年一度的夏历正月要以公鸡血祭茶树,请求茶神庇佑来年茶叶丰收。云南西北部的居民在婚嫁、丧葬等重要礼俗中都必须用茶,比如生育子女要熬茶、婚宴上要敬茶,茶在当地人们的心中是圣洁、美好之物。在云南滇藏一代,青年男女之间常常会举办对歌茶会,也就是现代人常说的“相亲会”。

3 结束语

新闻报道新兴传播方式更新了传统信息传播理念,在信息传播上凸显出更强的综合性、快速性、互动性以及超时空性。当前中国茶文化的传播使命对新闻媒体人而言责无旁贷。中国茶文化的传播更应该借助网络传播媒体的优势,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这也是未来茶文化传播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芦敏.中国茶叶博物馆在茶文化传播中的作用[J].农业考古,2013,05:262-265.

[2]王静.当代中国茶艺馆的兴起[J].农业考古,2012,05:124-133.

[3]俞晖.试论网络时代中国茶文化的传播[J].农业考古,2006,02:44-48.

作者简介:桑瑛(1982-),女,河南焦作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新闻业务、公共关系。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