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乌龙茶供应链模式的选择机制研究

时间:2024-05-23

熊维(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重庆 400067)



乌龙茶供应链模式的选择机制研究

熊维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重庆 400067)

摘要:供应链管理理念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在乌龙茶市场中推动供应链建设,能够有效整合乌龙茶生产、加工、销售中的所有服务流、信息流,并可以通过供应链中各个节点的协作,实现乌龙茶产品安全质量、加工水平以及营销水平的提升,从而在提升乌龙茶供应链各个节点主体收入的基础上推动乌龙茶市场的现代化、产业化发展。本文在乌龙茶供应链模式优选的基础上,对以零售商为主导的乌龙茶供应链模式节点选择及模式发展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乌龙茶;供应链;模式优选;节点选择

随着乌龙茶市场的发展,社会大众对乌龙茶的需求呈现出了优质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同时也对乌龙茶的物流配送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乌龙茶市场的竞争已经逐渐演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而乌龙茶供应链整体销量的提高,不仅要求对乌龙茶供应链模式做出优选,同时还要求对乌龙茶供应链中的各个节点做出合理的选择与优化。只有如此,供应链中的各个节点才能构建起战略发展联盟,并实现乌龙茶供应链运行效率的提升。

1 乌龙茶供应链模式优选

乌龙茶供应链中的主要节点包括批发商、加工商与零售商,分别以这三个节点为主导的供应链形成了可供选择的三种供应链模式。其中以批发商为主导的乌龙茶供应链模式能够提高产业化水平,从而使供应链可以依靠规模效应获得更多利润。但是这种供应链中,较低的深加工水平与较低的流通效率导致乌龙茶产品难以获得更高的附加价值,也难以以便捷的速度满足消费者需求;以加工商为主导的乌龙茶供应链模式能够让乌龙茶供应链获得更高的深加工水平,从而使供应链可以依靠提高乌龙茶产品附加值来获取更多的利润。虽然这种供应链模式能够使乌龙茶产品的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但因为受到产业化程度较低以及运输能力较弱等因素的制约而难以获得规模化发展;以零售商为主导的乌龙茶供应链模式具有快速的物流,从而可以依靠快速满足消费者来获得更多利润。但产业化程度较低以及深加工水平较低等问题仍旧会对产业链的发展产生制约。由此可见,三种供应链各自都具有明显优势,同时也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此,在三种供应链的优选工作中应当重点考虑乌龙茶产品的特性。首先,我国具有悠久的茶种植历史,当前的茶产区发展也日益成熟,因此,乌龙茶产量可以得到基本保障;其次,乌龙茶产品通过加工可以提高自身的保质期,但是乌龙茶所具有的鲜味会随之流失。所以,乌龙茶种植规模以及深加工都并非提高乌龙茶营销效率的最关键因素,而能够以最快速度将乌龙茶产品送达消费者的以零售商为主导的乌龙茶供应链模式则成为了最好的选择。另外,零售商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具有最为敏锐的嗅觉,这种优势也是前两者所不具备的。

2 以零售商为主导的乌龙茶供应链模式中各个节点的选择

2.1乌龙茶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节点。在乌龙茶供应链的所有节点中,核心企业扮演着发起者与协调者的角色,因此,核心企业直接影响着整个乌龙茶供应链的运行成效以及竞争力。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产业链中的核心企业能够对乌龙茶物流进行全人员管理与全过程管理,从而为乌龙茶的生产、加工、储存、运输以及销售等构建良好的基础。这样在面对茶叶市场的竞争,核心企业就能够通过优化节点企业的选择来挖掘供应链所具有的竞争潜力,并促使供应链体现出集成优势。

在乌龙茶供应链中,零售商特别是具有连锁能力的零售商是与乌龙茶消费者进行直接接触的主体,因此,他们掌握着乌龙茶市场中的需求信息,并且有能力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对乌龙茶的销售策略做出有效调整。由于连锁零售商具有明显的信息网络优势,所以,乌龙茶加工企业只有强化与连锁零售商的合作,才能够实现更好的信息共享与双赢,而这也让连锁零售商在整个供应链中具有了更加明显的主导性,并使连锁零售商成为了供应链中核心企业节点的最好选择。当前,许多大型的连锁零售商都有自己独立的物流配送中心,对于乌龙茶物流配送而言,配送中心完全可以满足乌龙茶产品低数量、多批次的配送要求。在这种配送模式中,传统乌龙茶物流中的许多环节都可以被省略,这对从生产源头控制乌龙茶产品质量与卫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让乌龙茶产品从价格、数量等多个方面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

2.2乌龙茶供应链中的供应商节点。在乌龙茶供应链中,可以作为供应商节点的主体主要包括乌龙茶种植农户合作组织、较大规模的乌龙茶生产基地以及乌龙茶产品批发市场三类。其中,乌龙茶种植农户合作组织可以对乌龙茶种植农户进行科学的组织与指导,在提升乌龙茶产量的同时推动乌龙茶产品的营销。当合作组织与乌龙茶供应链上的其他节点实现良好对接时,则能够构建起稳定且长期的合作;乌龙茶生产基地则是由地方政府、加工企业或者销售商投资建设的农产品基地形式。在乌龙茶生产基地经营中,投资者具有自主的经营权利,因此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乌龙茶种植量以及质量做出自主且合理的安排。当然,受到土地流转的限制,这种供应商节点的发展空间受到了一定局限。但是,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背景下,乌龙茶生产基地仍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乌龙茶批发市场则是利用大规模低价收购乌龙茶产品,并进行简单加工后就开始销售以获取利润。虽然这种供应商主体也能够降低乌龙茶供应链中的采购成本,但是相对于前两者而言,这种供应商主体所具有的盈利手段过于单一,并且对乌龙茶产品安全与质量难以进行直接有效的控制,所以乌龙茶批发市场在乌龙茶供应链中很难与其他节点构建长期的合作关系。由此可见,在乌龙茶供应链中的供应商选择上,乌龙茶种植农户合作组织是较好的选择,而乌龙茶生产基地则是供应商节点在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2.3乌龙茶供应链中的其他节点。在乌龙茶供应链中,核心企业节点、供应商节点之外的运输企业节点、加工节点等也应当做出合理的选择。从运输企业节点选择方面来看,运输企业节点是连锁零售商联接各个零售节点的重要纽带,通过充分发挥自身的运输能力,连锁零售商能够构建起具有现代化特点的物流模式,并实现采购、销售、运输与存储的合理分工。由此可见,运输企业节点在整个乌龙茶供应链中负责很多的物流任务,并在供应链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从加工企业节点选择方面来看,加工企业是乌龙茶原产品供给端与乌龙茶产品需求端的纽带,在乌龙茶供应链的发展中,加工企业发挥着产品转换与效益提升的作用,同时也能够带动乌龙茶龙头企业的发展并引导乌龙茶种植。乌龙茶供应链中的加工企业,应当具备与连锁零售商合作的能力,以实现自身市场影响力的扩大。

3 以连锁零售商为核心的乌龙茶供应链模式发展策略

3.1共建可追溯的茶叶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可追溯的茶叶产品质量管理体系,是强化茶叶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有效策略,同时也是提高乌龙茶供应链整体质量口碑的重要途径。可追溯的茶叶产品质量管理体系,是指根据茶叶包装上的条形码就可以查询到茶叶产品从种植到销售过程中的所有信息,并能够根据这些信息认定质量安全问题负责人,以更好地落实茶叶产品质量管理中的责任追究制度。从可追溯的茶叶产品质量管理体系概念来看,供应链中的任何一个节点单独发起可追溯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都将面临着很大的实践困境,因此,在政府部门的号召下,乌龙茶供应链中的各个节点都应当认识到构建可追溯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并在实践过程中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对连锁零售商而言,构建起完善的可追溯质量管理体系,对其品牌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连锁零售商应当发挥出主导作用,对供应商乃至乌龙茶种植生产方都应当突出相关要求,以提高可追溯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有效性与构建效率。当然,政府部门在此过程中也需要发挥引导作用,不仅要强化供应链全链监督,而且有必要通过给予技术支持、开展人员培训等调动乌龙茶供应链各个节点参与可追溯质量管理体系的共建积极性。

3.2构建稳定的价格机制。乌龙茶产品价格会受到多种因素带来的影响,其中,乌龙茶市场中的供求关系对乌龙茶价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乌龙茶价格应当尊重市场规律。除此之外,乌龙茶价格的变动还会受到国家政策、经营主体竞争以及消费者偏好等因素的影响。从当前乌龙茶供应链发展看来,乌龙茶供应链具有繁琐的流通环节与较高的流通成本,并且媒体对乌龙茶所做出的宣传以及炒作资本也让乌龙茶产品价格呈现出不断波动的状态。这种情况的出现,不仅会对乌龙茶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利益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也会对来年乌龙茶种植业的生产秩序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制约乌龙茶市场的健康发展。

乌龙茶供应链要在市场竞争中强化自身优势,就必须树立起较高的品牌价值并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因此以连锁零售商为核心的乌龙茶供应链应当在稳定乌龙茶市场价格方面做出贡献,这对整条供应链以及乌龙茶市场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过程中,乌龙茶供应链应当树立正确的收益观,避免为了获得更高利润而使用某些不正当手段来左右乌龙茶价格,引发乌龙茶市场中短时间的产品供应不足现象等。同时,以连锁零售商为核心的乌龙茶供应链应当尊重市场发展客观规律,并在此基础上优化配置自身资源,从而让市场机制在乌龙茶产品价格形成中发挥出自身作用,促使乌龙茶价格能够客观反映乌龙茶市场的供求关系,并为供应链发展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在分别以批发商、加工商、零售商为核心的乌龙茶供应模式选择中,由于零售商主导的乌龙茶供应链模式能够更好地促使乌龙茶产品满足用户需求,因此也最适用于乌龙茶供应链的构建。从乌龙茶供应链的节点选择来看,具有连锁能力的零售商可以作为整条供应链的核心,而乌龙茶生产基地则成为了供应链中供应商节点的发展趋势之一。为了推动乌龙茶供应链运行效果提高的同时为乌龙茶供应链品牌打造工作构建保障,乌龙茶供应链中的各个主体应当实行可追溯茶叶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并在对自身社会责任与市场责任作出认知的基础上构建起稳定的乌龙茶产品价格体系,从而推动乌龙茶市场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志雄,周昱.企业茶叶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建立[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2(1):69-74.

[2]刘娜翠,侯秀英,邱荣祖.福建省农产品物流系统模式分析与优化[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12-16.

[3]成士超,胡春佳.中国茶业供应链和营销数学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0(8):63-64.

[4]陈敏,曲亮,王蓓.农产品供应链模式的选择机制研究——以杭州龙井茶为例[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3):84-87.

作者简介:熊维(1982-),女,重庆巴南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