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郑州市葡萄产业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建议

时间:2024-05-23

陈锦永,吕中伟,顾红,程大伟,张威远,郭西智,张洋,黄楠楠

(1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郑州450009;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郑州450002)

郑州市葡萄产业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建议

陈锦永1,吕中伟2,顾红1,程大伟1,张威远1,郭西智1,张洋1,黄楠楠1

(1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郑州450009;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郑州450002)

郑州属暖温带亚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干冷同季。适宜的温度、充足的光照和作物生长季节较为丰沛的雨量,为郑州市葡萄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农业气象和生态环境条件。

1 葡萄产业现状

1.1 葡萄产业特点

郑州市葡萄产业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郑州市人口多、密度大,对果品需求旺盛,近年来葡萄产业发展迅速,郑州市周边的采摘观光园异军突起;多数园区进行露天栽培,少数进行避雨、大棚等设施栽培(如图1);几乎全部园区进行防鸟;90%以上是鲜食葡萄品种,酿酒葡萄只占极少部分;葡萄产品主要供应当地,少量销往周边省市。

图1 规模百亩的葡萄避雨设施栽培

1.2 葡萄面积和产量

郑州市是河南省的重要葡萄产区之一,截止到2014年底,郑州市葡萄面积和产量分别为2.06千公顷、3.77万吨(2015年郑州统计年鉴),分别占全省葡萄总面积和总产量的6.10%和6.50%。郑州市葡萄也是当地重要的果品,面积和产量分别占郑州市水果总面积和总产量的8.98%和13.08%。郑州市葡萄平均亩产约1220.06千克。

1.3 葡萄分布

据调查,主要分布在中牟、新郑、新密、荥阳等县(市),而面积大多6000~7000亩,产量4000~8700吨。

1.4 葡萄品种结构

郑州市葡萄主要栽培品种是巨峰和红地球,约占50%,夏黑、巨玫瑰、阳光玫瑰、维多利亚、美人指、摩尔多瓦等新品种各市(县、区)均有发展但面积小、产量少。

1.5 葡萄产值

郑州市各区域种植品种不一,采取的栽培模式不同,效益差别较大。设施栽培的效益较高,如郑州市周边采用避雨栽培种植的夏黑、碧香、巨玫瑰、金手指、醉金香、阳光玫瑰等品种,葡萄果实商品性大大提高,结合采摘休闲旅游观光,每亩总产值在20000元以上;露地栽培的产区一般亩产值在12000元左右;巨峰系品种群,一般亩产值在9000元左右。

1.6 葡萄加工情况

整体来说,河南省葡萄加工业比较薄弱,没有名扬全国的龙头大企业,郑州市更没有规模较大的葡萄加工企业。随着葡萄产业的逐步发展,一些葡萄种植园与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正在发展葡萄加工产业,如郑州富坤种植专业合作社、郑州市晟杰葡萄庄园等。加工的产品种类以干酒为主,主要是干红葡萄酒的加工,其他加工产品为葡萄汁、果醋等。

1.7 葡萄市场状况

1.7.1 主要市场及市场结构郑州市目前规模较大的一级果品市场是郑州万邦农贸市场,其规模大、品种全,方圆辐射300千米,在中国中部名气较大,节假日期间单日交易量300~600吨,葡萄产品主要来自云南、河北、陕西、新疆等国内葡萄主产区。其他市区也有小的二级果品市场以及大型水果超市,主要满足各市区需求.葡萄果品主要来自郑州万邦农贸市场和该地区自产葡萄。葡萄采摘模式也占有一定比重。

1.7.2 品种结构郑州果品市场周年供应的葡萄,除8—10月郑州自产的巨峰、巨玫瑰、金手指、美人指、阳光玫瑰、摩尔多瓦部分供应本地市场外,其他月份销售的葡萄均有新疆、辽宁、河北、云南等国内地区以及美国、智利等国供应。

1.7.3 价格分析与市场预测2015年度郑州万邦农贸市场红地球、巨峰、夏黑葡萄价格:红地球葡萄前期主要来自云南,价格与2014年同期持平;后期主要来自山西、河南产区,价格较2014年同期有所降低。巨峰葡萄前期主要来自浙江;后期主要来自山西、河北、河南产区,价格与2014年同期持平。夏黑葡萄前期主要来自云南,后期来自河南产区。

市场预测:郑州市人口多,近些年经济发展比较快,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对葡萄酒和鲜食葡萄的需求逐年增加;随着互联网营销平台的发展,借助网络平台销售将会在葡萄销售渠道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2 郑州市葡萄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发展建议

2.1 品种结构需要优化

郑州市葡萄品种以鲜食的巨峰和红地球为主,约占50%以上,早中熟葡萄品种面积及产量比例较少,新建园区多数品种不够丰富,不能拉开果品供应档期。一些晚熟品种出现销售难的问题。

建议:优化种植结构,发展早中熟葡萄品种,控制晚熟葡萄品种种植规模。

2.2 区域布局有待调整

郑州市葡萄品种的分布没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发展什么葡萄品种主要依靠当地技术人员和果农已有的经验及所掌握的信息,很少进行科学论证和品种区试,离合理区域规划相差甚远。

建议:依据郑州市葡萄产区的有效耕地面积及产业类型的差异,将郑州市葡萄生产进行合理布局,加强引导,生产优质果品,拉开档期,提高市场竞争力。

2.3 苗木生产推广过快

随着葡萄产业发展逐渐成熟,郑州市葡萄苗木生产程序也逐渐完善,在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郑州市农科所等科研单位的推动下,大力开展无毒良种苗的繁育以及抗性嫁接苗的培育(图2),使郑州市葡萄苗木生产逐渐规范,保证了葡萄建园质量、早期产量和果实质量。但由于推广不受限制,葡萄产业发展过快,导致葡萄生产效益下降。

建议:加强苗木品种多样化推广,避免过度发展苗木生产。

2.4 葡萄优质果率低

很多产区还不能正确处理质量与产量、质量与效益的关系,仍然存在盲目追求产量的现象,这既影响葡萄园的持续稳定生产,又严重影响葡萄的质量,果园优质果率达不到世界平均水平,有的园区仅有50%甚至更低的优质果,种植者的收益也难以得到保障。

建议:控产提质,提高市场竞争力。

2.5 葡萄栽培模式简单

郑州市人口多,对葡萄果品需求旺盛,郑州市周边的采摘观光园发展迅速。但大部分园区仍然采用传统的露天栽培,只有少数进行避雨、大棚等设施栽培;郑州降雨量较大,病虫害发生普遍较重,有的年份不易控制;发生冰雹、强降雨等自然灾害时,应对能力较差;成熟期比较集中,缺乏7月中旬之前成熟的促成栽培葡萄。另外,可入室入户的盆栽葡萄以及节水节肥、促使葡萄早熟的根域限制栽培等新模式在郑州很少见。

建议:大力发展避雨栽培,减轻病害发生,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农药残留,生产安全果品;城市周边提倡发展大棚、连栋温室等设施促成栽培,提早成熟,延长供应期,提高种植效益;引导推广盆栽葡萄、限根栽培等,丰富栽培模式。

2.6 缺乏病虫害预防体系

据近年来对葡萄病虫害的调查,发现葡萄生产中绿盲蝽、白粉病等病虫害相当严重,农民没有预防意识,总是见虫治虫,见病治病,防控效果不好,还增加了投入,有时农药残留超标,达不到优质果的标准。

图2 脱毒苗繁育

建议:采用避雨、大棚等设施栽培减轻病虫害的发生,加强葡萄病虫监控,科学防控。

2.7 产后处理环节薄弱

2.7.1 分级意识淡薄老产区的果品,一般是混级销售,果农不愿分级或分级不细,大部分在市场上混级销售,卖不到高价格。

建议:加强果品分级,提高质量意识,实现优质优价。

2.7.2 冷藏设备少,果品上市集中葡萄种植分散,没有形成市场,没有企业来投资建冷库、建市场,因此在果品成熟季节,简单的预冷或贮存设施设备比较少,果农必须及时把葡萄销售完,否则果品就会烂掉。

建议:规模化园区和种植集中区域可建造简单的预冷和储存设施,降低因销售不及时造成的烂果损失。

2.7.3 包装销售模式不健全,不能有效推广现在大多数葡萄种植产业园以及葡萄种植合作社开始组建自己的公司,树立自己的品牌,但这些公司和品牌多数缺乏宣传,市场认可度不够,导致很多包装销售的产品不能得到理想的效益。

建议:加强品牌宣传,提升品牌信誉和知名度(图3)。

图3 葡萄精品包装

2.8 技术推广体系不完善

2.8.1 水果产业技术体系正在建设为了提高果园经济效益,保障果农增收,同时增强都市水果的观赏性、休闲性,保障郑州市果园的健康稳定发展,郑州市农业委员会与郑州市财政局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等单位联合承担的“郑州市葡萄草莓产业技术体系”还在建设中。

建议:加大郑州市水果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力度,完善技术服务体系,促进产业升级。

2.8.2 缺乏简单实用的标准化技术郑州市葡萄生产中,缺乏简单实用的标准化技术,再加上果园劳力缺乏,果农老龄化严重,文化水平不高,对一些较为复杂的技术难以掌握或认知、操作不到位,如疏花疏果、整形修剪等技术,对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预测预报了解的更少。

建议:针对农村葡萄生产存在的劳动力问题,迫切需要研究一些简单实用的技术,使广大果农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见效(图4)。

图4 葡萄的简约优质栽培

2.9 龙头企业少,市场竞争力弱

2.9.1 鲜食葡萄近几年郑州市鲜食葡萄发展比较快,一些有经济实力的企业与专业种植合作社蓬勃发展,但这些企业与专业合作社多数生产技术还不成熟,关键技术不能有效掌握,虽然规模不断扩大,却不能生产优质的产品,导致效益不断下滑;其次一些技术相对成熟的企业与合作社不能准确地进行市场定位,过分追求高价格,导致产品滞销,也不能达到效益提升。

建议:加大技术推广,找准市场定位,生产优质、适合市场的果品。

2.9.2 酿酒葡萄郑州市的葡萄酿酒业基础薄弱,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弱,带动不了酿酒葡萄的发展。酿酒葡萄种植面积不断缩小,规模小的葡萄酒企业,由于原料缺乏,不得不从河北、山东调运葡萄原汁满足生产所需,因此限制了酿酒葡萄种植和葡萄酒企业的发展。

建议:适栽区适度发展抗性强、品质优的特色酿酒葡萄,提高酿酒工艺,提高市场竞争力。

2.10 劳动力短缺、成本增加、产业过剩导致效益下降

近年来,郑州市农业从业人员减少,果农素质较低,老龄化现象严重,随之而来的是农村劳动力的缺乏,在葡萄花果管理、果穗套袋等重要环节局部出现用工荒。果园投资,特别是劳动力等价格逐年上涨,其增长速度一直高于农产品的价格上涨速度,影响了葡萄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郑州及周边部分产区出现产能过剩的现象,在葡萄生产成本较高的情况下,效益更加难以保证。

建议:推广简约省工高效的栽培管理技术,进行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生产。政府及时公布相关数据,正确引导葡萄产业合理发展。

郑州市水果(葡萄、草莓等)产业技术体系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