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昆山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4-05-23

■ 庄社明

昆山市围绕“到2022年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任务,加强统筹协调、深化改革创新,全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乡村振兴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一、主要做法

(一)强化责任担当

建立健全市、镇两级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工作机制。将相关工作纳入高质量发展考核,树立鲜明的导向。召开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全市农村工作会议,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研究谋划部署全市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任务。

(二)强化要素保障

推进涉农资金跨领域统筹、跨条线整合,集中财力支持乡村振兴建设,整合市级涉农资金16.96亿元。规范5000万元“昆农贷”风险资金池运作,8家农业经营主体获2000余万元金融支持。保障融合发展用地空间,明确每年单列不低于5%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用于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三)强化系统推动

建立市领导挂钩联系乡村振兴制度,市四套班子领导分别挂钩联系区镇(城市管理办事处),实现重点村市领导挂钩联系全覆盖。实施探索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三年行动(2020-2022年),下发执行《昆山市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2021年度工作意见》,全域全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二、初步成效

(一)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一是加强现代农业建设。大力推进“三高一美”建设,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2万亩、高标准池塘6.02万亩、高标准蔬菜基地1.07万亩、美丽牧场3家。建成各类农业园区19.5万亩,招引入园涉农企业189家。二是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加快推进中国农科院华东农业科技中心和阳澄湖大闸蟹产业研究院建设,结合苏州市国家智慧改革试点和昆山市江苏省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建设,全力打造智慧农业应用场景,获评2021年度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先进县。三是促进三产融合发展。推进“昆味到”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授权企业和个人达116个。累计创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1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个、省级主题创意农园6个。全年预计接待游客超800万人次,营业收入15亿元,农业电子商务销售超15亿元。四是推动集体经济发展。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工作,构建宅基地管理数据库等“1+8”管理信息化系统,全省首宗农村闲置农房使用权流转线上竞价在昆山成功举行。出台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若干意见,推动集体经济转型升级、农民致富。预计全市村均可支配收入1015万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42403元,同比增长11.8%。

(二)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着力激发乡村内生发展动力

一是加大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新增农业龙头企业8家,累计53家,其中销售超亿元企业13家,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销售额58.2亿元,同比增长13.9%。2家农业企业在农业板挂牌,累计挂牌7家。新增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家,累计14家。培育农民合作社示范社72家、示范家庭农场248家。二是加强高素质农民培育。完成“探索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制度”国家级农村改革试验任务,新认定新型职业农民229人,累计认定1716人,持证人数1505人。创新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免费成人学历教育,4年共招生313人。积极培养农业定向“委培生”,累计招录6届、184名“新农人”。举办农业农村创业创新大赛等活动,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25期2150人次。三是开展“新农菁英”培育。设立最高300万元贷款额度、免抵押的“新农菁英贷”,累计发放创业贷款1.3亿元,助力青年创新创业。开展“百号联百村”青年助力乡村振兴行动,近200家青年文明号与各村社区结对,引导青年人才向乡村聚集。四是选优配强第一书记。聚焦集体经济发展、基层社会治理、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民生领域,从机关事业单位和市属国有企业中精选17名第一书记下沉帮扶,推动机关单位与所在村实行责任捆绑,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三)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着力弘扬精神文明时代新风

一是推进村民素养提升行动。持续推进昆山“市民文明十二条”3.0版宣教工作,引导村民养成文明有礼的“昆山习惯”。深入开展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一十百千万”行动,实现道德讲堂、善行义举榜村、社区全覆盖。二是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提质行动。加快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国家级试点建设,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5个区镇和办事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341个行政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全面建成。构建“1+3+6”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体系,注册志愿者人数突破38万,服务时长达1830万小时。三是开展文明系列评选活动。淀山湖镇、周市镇市北村获评第六届全国文明镇、村,7个镇、19个村被列入省级文明系列,市级文明镇占比100%,文明村占比86.9%,15家志愿岗获评苏州市“乡风文明志愿岗”优秀岗位,各类文明家庭达10万余户。四是加快乡村教育发展。推行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集团化办学全覆盖,21个乡镇学校列入2021年重点实事工程项目,614名教师入职乡镇学校。加强涉农教育培训力度,信义小学耕读课程融入教学体系获央视新闻综合频道聚焦报道,入选省首批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一校一案”典型案例。

(四)推进乡村生态振兴,着力建设宜业宜居美丽家园

一是优化镇村布局规划。完成《昆山市镇村布局规划(2019版)》编制,启动开展32个行政村“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开展规划师下乡活动,探索推进3处涉农区域详细规划编制工作。二是推进美丽村庄建设。建成省特色田园乡村9个、省传统村落13个、特色康居村251个、特色宜居村141个。推进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创新推出“四图一库一网一平台”农房翻建管理模式,新一轮现代化农房翻建率达52%。三是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红黑榜”考核,创新开展农村美丽庭院“创星”活动。累计创建苏州市农村人居环境示范镇5个、示范村46个,创建美丽庭院一星户17331户、三星户1945户、五星户612户。创建苏州市美丽庭院示范村2个、示范户12户,位列苏州第一。农村无害化公厕改造覆盖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覆盖率、农村垃圾集中收运处理率和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昆山两次受中组部、农业农村部邀请分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经验,入选“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四是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制定公共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管护实施方案,以养老类、交通运输类、水务类、文化类、卫生健康类、绿化景观类、环卫设施类七个领域为重点领域,梯次分级分领域推进管护改革。

(五)推进乡村组织振兴,着力打造党的坚强战斗堡垒

一是强化思想理论武装。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学习领会***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聚焦环境整治、农房翻建、产业振兴等重点工作,组建专项攻坚“行动支部”,构筑乡村振兴“红色堡垒”,充分激发党组织活力。二是选优配强干部队伍。高质量完成农村“两委”换届,书记主任一肩挑比例达到99.6%,平均年龄43.1岁,实现班子结构“三有三升一降低”。深化村干部市级联审机制,在全省率先建立“两委”成员信息联审平台。完善村干部积分管理激励机制,实施农村党组织带头人“墩苗接力计划”,着力提升带头人队伍素质。三是强化网格党建力量。全面建立网格党支部,按照“一网格一团队”的标准,组建以网格长、村民小组长、党员志愿者等为骨干的网格服务队,在精细化社会治理工作中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新建网格党组织831个,实现网格党建覆盖率100%。四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构建以低收入人群基础数据库为基础,统筹民政、人社、教育、医疗等部门帮扶项目,实现信息共享、精准监测、精准预警、精准帮扶。低保标准从1045元/月提高到1095元/月。

三、下一步举措

下一步,昆山市应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方针不动摇,以创新发展激发乡村发展活力,以协调发展提升城乡融合水平,以绿色发展引领农村生产生活,以开放发展汇聚更多资源要素,以共享发展促进农民共同富裕,努力探索一条彰显时代特征、体现昆山特质的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

一是大力推进现代农业。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全面加强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耕地保护,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行为。坚持“都市生态农业”的定位,持续打造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构建高附加值且与小农户有效衔接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华东农业科技中心和阳澄湖大闸蟹产业研究院建设,加快培育发展农业类高新技术企业,积极引导多方主体参与智慧农业建设。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集中资源打造“昆味到”等农产品品牌,让昆山特色农产品有市场、有身价。加强部门联动和常态化执法监管,切实抓好长江“十年禁渔”工作。

二是加快推进乡村建设。加快“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的编制进度,统筹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构建由特色精品乡村、特色康居乡村、特色宜居乡村三类建设标准组成的乡村建设体系。全面提升农房建设管理水平,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深入开展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村容村貌等重点领域整治。加大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倾斜力度,加快养老、医疗、教育、交通、5G通信网络、天然气、供水和垃圾污水收集处理等基础设施覆盖。持续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区、议事协商机构建设,完善社会治理网格化联动工作体系。

三是稳步提高农民收入。加快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积极扶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加大农民创业就业扶持带动力度,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建立一支能够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做好“接二连三”产业发展文章,提高农民、各类经营主体经营性收入。激活闲置农房,放活农村宅基地的“三权分置”使用权,增加农民财产性收益。聚焦低收入群体和薄弱村两个重点,多措并举解决因病致贫返贫的难题。开展新一轮帮扶行动,出政策、让资源、派干部,千方百计提升薄弱村的“造血”能力。持续开展“万企联万村 共走振兴路”行动,推动村均集体可支配收入实现较快增长。

四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全面稳慎推进昆山市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国家试点任务,探索推进闲置宅基地和农用房盘活利用,积极破解社会资本下乡难题。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农村集体资产线上交易,推进集体经济组织探索集体资产集中经营、委托管理等资产运营新机制,以土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方式,与工商资本共同兴办相关企业,通过市场化配置手段实现集体资产资源保值增值。完善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优化“昆农贷”投入保障机制,撬动更多金融资本参与乡村振兴。□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