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3
■万春利 滑 琦
“十三五”末是崇明生态岛建设20年的重要时间节点,“十三五”时期的五年,是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多个方面都形成了适合自身特点的做法,并取得了显著成就。
一是通过优化生态空间布局进一步促进崇明三岛错位发展。崇明的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是在融入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加快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打造上海全球卓越城市这一宏观背景下进行的,这就需要将崇明的发展置于这一宏观背景下进行布局。依据上海市及崇明区总体规划,崇明本岛作为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核心承载区,在生态、生产和生活等多个方面体现引领性作用;长兴岛作为现代化海洋装备岛,长期致力打造全国重要高端船舶产品研发制造基地,并向千亿级海洋装备产业规模迈进;横沙岛作为原生态岛和战略“留白”,通过“吹填造地”将总面积扩大100多平方公里,为上海拓展新的发展空间。二是进一步推动生态空间集约高效布局,促进城镇集约紧凑发展持续推进。崇明区探索开展农民相对集中居住和宅基地有偿退出,制定并实施农村村民住房建设管理相关规定。创新美丽乡村建设延伸入户形式,美丽乡村和特色农场发展实现迭代升级。打造菜园、果园、花园为主的农村“小三园”共享经济生态系统,形成乡村生态、景观、产业、文化互融互通的“共享村庄”。累计创建31个上海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东平镇成功申报国家特色小镇。
近年来,崇明聚焦水、土、林、气等重点领域,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力度,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2020年,崇明环保投入相当于全区增加值的约7.2%,高于全国、全市平均水平。一是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全面实行“河长制”,累计完成河道疏浚超过5000公里,整治断头河超过500条段,全面消除劣Ⅴ类水体,改造雨污混接点超过2000处,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达到100%。完成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工业企业清拆整治工程和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令”。二是绿化林地建设持续推进。经过长期努力,目前崇明森林覆盖率超过30%,几乎是全市平均水平的近两倍,现有森林面积为52.8万亩,是“上海最绿”的地方。全面完成长江干流岸线利用项目清理整治,滩涂复绿5万平方米。建成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郊野公园等一批重要生态节点,打造了23座街心花园,累计种植公益林约3万亩,累计培育绿地超过80公顷、生态绿道超过100公里,花岛大地景观逐步呈现。三是环境综合整治不断加强。2020年,崇明PM2.5平均值仅为29,较前一年同比下降14.7%;环境空气质量优良总天数为335天,优良率为91.5%,上升近6%,是全市空气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实施全市最高产业准入门槛,共关停并转传统污染型、耗能型企业200余家。实施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完成100余家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60余家汽修企业污染专项整治。土壤环境调查评估工作顺利推进,农业园区污染土壤修复示范工程计划进一步得到落实。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以人民为中心是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根本宗旨。多年来,通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崇明的生态惠民效应得到不断放大。一是创新实施生态惠民保险和生态就业岗位开发。为60岁以上和18岁以下本区户籍人员购买团体意外险和大病医疗险,覆盖超过45%的户籍人口。向领取城乡居保养老金的本区农村户籍人员,每人每月发放70元生态养老补贴。开发生态就业岗位近2万个,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超过2万人次。全区农村居民收入于2016年首次突破2万元关口,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率超过9%。二是社会服务和公共产品提供能力稳步提升。公共文体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基本完成覆盖城乡、发展均衡的15分钟休闲体育生活圈。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启动紧密型区域医联体改革,17个乡镇已成功创建国家级卫生镇,养老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率达100%。
一是产业“绿色化”转型发展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两区两带一园”农业集聚区建设加快推进,持续创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观测试验站投入运行。全区获得绿色食品认证企业数约200家,绿色食品认证率达到91.8%,种植业绿色食品认证面积占上市面积的60%以上,6种农产品被列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品种。二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提档升级,生态休闲旅游品质稳步提升。竖新镇东禾九谷、新河镇沈家宅、庙镇香朵等“开心农场”“博士农场”良性运营,以三星镇“海棠花溪”等为代表的景观廊道逐步完善。成功举办第10届中国花卉博览会、自行车嘉年华、森林旅游节等大型会展节庆活动,中国乡村旅游大会落户崇明,有效提升崇明世界级生态岛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连续多年举办环崇明岛国际自盟女子公路世界巡回赛和世界铁人三项赛,不断做大“赛事经济”蛋糕。
一是全面完成清洁能源替代燃煤,大力发展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在做好崇明鸟类保护的前提下,统筹发展条件、综合效益和生态环境,持续稳妥有序推进崇明陆上风电开发建设。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符合崇明实际的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综合管理模式初步形成,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38.2%。“区、镇、村、企、户”五位一体的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网格化收集体系初步建立,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6.5%。二是大力发展绿色交通,全面实现低碳出行方式。完成超过400辆纯电动公交车及插电式混合动力公交车的更新,长兴岛、横沙岛实现新能源公交车全覆盖。全岛NB-LOT物联网覆盖基本完成,新增千兆接入能力覆盖用户已超过10万户。绿色生活能源建设有序推进,如东-海门-崇明岛输气管道工程、天然气主干管网崇明岛管道工程投入运营,崇明能源互联网综合示范项目入选国家能源局首批示范项目。三是和谐多元建筑风貌初步显现,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建立区规划委员会和总规划师、总建筑师、总工程师、总景观师制度,控制建筑密度,建设用地实现零增长。控制建筑高度,新建建筑原则上不超过18米,实现“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美好景象。加大力度推广绿色建筑,新增绿色建筑145万平方米,新建民用建筑绿色建筑比例达100%。
历经20年的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崇明走出了一条没有现成经验可循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在实践探索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可以为生态文明建设和崇明生态岛未来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崇明在世界级生态岛建设过程中,始终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跳出崇明看崇明”,以更高的站位、更开阔的视野,主动从全市、长三角、长江经济带、全国乃至全球的视角,把握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战略定位和目标要求,全力保护好、修复好、建设好生态环境。为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有机结合,崇明区东平镇与江苏海门市海永镇、启东市启隆镇签署合作共建协议书,推动《东平-海永-启隆跨行政区域城镇圈协同规划》有效落地,加强协调解决崇明、海门、启东区域一体化保护、建设、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促进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区域协调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一些地区通过加大资源投入,强化要素驱动、规模投资驱动的方式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虽然马路变宽了、楼房变高了、工厂增多了,但是环境问题也日益显现出来。实践证明这种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随着人民群众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低碳的生活方式、绿色生态的人居环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期待和向往。正因为“生态立岛”理念已成为崇明人民群众的共识,崇明始终坚持生态发展,像爱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才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一张蓝图干到底,守住碧水蓝天净土,就是留住金山银山。”这一理念已成为生态岛建设的主基调。正是由于坚持打造上海国际大都市的生态名片、长三角城市群和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优秀典范、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标杆,才能在崇明这片热土上涌现出一个又一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崇明案例、崇明故事。
崇明的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发挥全社会的智慧和基层探索的积极性。***总书记指出,要鼓励地方、基层、群众解放思想、积极探索,鼓励不同区域进行差别化试点,善于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中寻找改革切入点,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崇明在世界级生态岛建设中始终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宗旨,充分激发全岛70万人民群众的内生动力,切实发挥人民群众在生态岛建设中的主人翁作用,以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城乡社区治理、美丽乡村建设等为抓手,积极营造“人民的家园人民爱、人民的家园人民建、人民的家园人民管、人民的家园人民护”的良好社会氛围。立足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不断创新为民解忧、为民办事、为民谋利机制,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不是闭门造车,而是打开大门、开放发展,吸引更多、更优秀的世界级“选手”参与生态岛建设。必须注重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努力为各类创新创业主体搭建广阔的施展平台,不断吸引各类世界级选手来崇创业发展。长期以来,崇明围绕生态岛自身的产业定位和发展目标,吸引鼓励国内外企业、科研机构落户崇明,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参与生态岛建设。同时,充分发挥户籍政策在国内人才引进集聚中的导向和激励作用,综合运用居住证积分、居转户和直接落户等适应不同对象的人才引进政策,大力支持崇明引进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所需的各类优秀人才,在全球层面吸引人才、企业、科研院所来崇,为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提供强大智力支持。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