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G50数字经济带建设的若干思考——以上海市青浦区为例

时间:2024-05-23

■ 林艳玉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经济逐步迈入质量为主的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词。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壮大新动能”“为数字中国建设加油助力”,数字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中国落实国家重大战略的关键力量。G50沪渝高速作为中国高速公路网重要干线之一,横贯上海青浦东西部,进博会国家会展中心、朱家角古镇、一体化示范区之一的金泽镇均位于G50高速沿线。青浦区作为G50高速长三角区域的重要节点,打造G50“长三角数字干线”,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一、基本情况

(一)数字经济产业稳步发展

青浦区力推“三大两高一特色”主导产业体系,“三大”即大会展、大商贸、大物流,“两高”即高端智能制造、高端信息产业,“一特色”即文旅商健康产业。2020年,青浦区的软件信息服务业累计销售额高达829.9亿元,税收近17亿元。近5年来,软件信息服务业销售额变化率均呈现增长态势,累计复合增长率超过35%。承接上海市科创中心建设重大战略专项,北斗导航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引进企业40家,青浦工业园区企业实现产值22.3亿元,同比增长27.3%,实现税收8707万元。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稳步推进,推动哈工大人工智能产业园建设,目前落户企业80家,院士专家工作站38家。

(二)数字经济产业布局逐步形成

与G50高速相互连接的沪青平公路、轨道交通17号线作为资源承载的重要轴带,将助力推动青浦区万亿级数字经济带建设。在G50沿线的青浦东部节点,中国北斗产业技术创新西虹桥基地已运行数年,关联和引领上中下游企业100多家,表现突出,在电子信息技术和软件行业的优势明显。2020年,在疫情的冲击下,北斗西虹桥基地仍实现营业收入30亿元,税收1.5亿元,表现出强大的竞争力。同年,市西软件园引进网易上海国际文创项目,总投资50亿元,成为集聚高端文创产业的重要载体。2019年,华为青浦研发基地正式落户青浦金泽,成为G50沿线的又一重要节点。今年5月,青浦区与长三角公司签订《西岑科创中心(西片区)项目开发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及备忘录,建设世界级科创小镇。依托G50“长三角数字干线”,结合轨道交通17号线,构建科技研发、商业服务和社区生活为一体的复合型产业创新区。

(三)数字化城市治理呈现新生态

G50沿线是长三角城市的重要交通干线,打造长三角智慧互联的城市治理共同体,在城市运行上大力提升“一网通办、一网统管”的治理效能。比如通过启用长三角“一网通办”服务专用章的电子印章,可实现青浦、嘉善两地之间的异地收件双向互通可办。“一网统管”融合指挥系统整合视频会商、通信指挥、GIS地理定位系统实现资源的统筹,便于资源的集中使用,提升工作效率。长三角(上海)智慧互联网医院通过数字化转型,依托朱家角人民医院,实现一体化互联网诊疗的便民服务,为长三角居民提供医疗服务。

二、G50数字经济带建设面临的问题

G50高速是青浦与长三角沿线城市对接的重要干线,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实施的大背景下,推进G50沿线资源禀赋相似、产业发展基础相近的产业集群。尽管青浦区建设数字经济带具有一定优势,取得一定成果,但与高质量的发展要求相比,仍然面临一些问题。

(一)沿线数字资源布局分散

打造G50数字经济带是基于青浦城市核心功能的现实考虑,沿线发展轴上部分节点已经颇具显示度,但仍存在不少问题。青浦区产业主要分布在青东、青中、青西三大区域。三者侧重不一,其中青东以徐泾镇和华新镇的信息产业和物流产业为主,青中以青浦工业园区制造业为主,青西则重点发展绿色生态服务业。在资源分布上,青西有成熟的北斗创新基地、市西软件园、中国移动长三角一体化5G生态谷等,产业基础好。而青西的数字经济产业处在起步阶段,二者缺乏主动的区域联动和互动,尚未形成“相互联动、科技共享、产业并进”的数字产业格局。

(二)产业发展阶段迥异

数字经济作为近年来逐渐成长并成熟起来的新型信息技术,不断打破传统业态发展的可能性。从主导产业来看,青浦区力推“三大两高一特色”主导产业体系,而嘉善县正逐步形成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吴江区已形成丝绸纺织、装备制造业、光电缆业和电子信息业四大主导产业。对比发展阶段,青浦区处于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后工业阶段,嘉善县则仍处于以制造业为主导的工业化阶段,吴江区处于制造业和服务业并驾齐驱的阶段。迥异的产业发展阶段将制约G50数字经济带建设,提高企业的搜寻成本和落户成本。

(三)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不足

数字技术植入传统行业可以促进GDP更快速地增长、提升生产率、实现消费结构转型、优化投资结构、提升企业出口规模、提高人力资本质量、驱动产业经济由劳动力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G50数字经济带的传统物流业“互联网+”的理念缺乏。2020年12月,首届中国供应链管理年会举办,“长三角产业链供应链大数据平台”项目启动,力求服务长三角实体经济、金融机构、双创企业和政府政策创新。但由于数据平台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实体物流行业具有基数大、投入产出周期长、仓储成本高等特点,现有物流企业的数字化运行水平低。

三、对G50数字经济带建设的思考

(一)发挥国家战略优势,加大一体化区域协作力度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是机遇,青浦区要积极融入外部产业链分工合作,以更开放的思想、更广阔的胸襟,加快“拉手”而不是“松手”,加快协同发展而不是“独树一帜”。参与长三角产业数字化建设,加强区域数字化论坛交流和产业数字化数据共享平台建设。依托G50数字经济带,联合上海高校数字化孵化基地,推进科研技术成果转化。推动区域数字产业标准制定和投融资对接合作,发挥上下游产业链的企业优势互补,整个提升数字产业链。加强长三角一体化青浦区、吴江区、嘉善县的跨区域协同作战,从更高层面统筹制定数字产业链一体化布局发展战略,从体制机制角度引导资源高效集聚。构建两区一县数字经济的专业管理办公室,分析G50数字经济带产业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变化,建立数字风险防控机制。向外吸收和引进国内外大型互联网企业,增加独角兽企业数量,向内对注册在G50数字经济带沿线的数字经济企业给予税收减免和政策优惠,放宽企业的投融资要求,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助推传统信息物流业转型升级,提升区域产业活力。

(二)立足产业发展特点,谋划整体战略布局

数字产业不同于传统制造业,产业链条宽度广,空间跨度大。无论是前期开发研究还是后期的信息化服务,产业链条对各个环节的要素水平、人力资源水平的要求都比较高。青浦区需要立足于产业发展现状,统筹清晰谋划,不可追求速度,盲目“补链”“延链”。具体操作上,聚焦G50数字经济带已经有一定产业基础和产业链重要领域,总结青浦东部北斗产业技术创新西虹桥基地的产业链成熟经验,有针对性地进行区域“强链”。发挥青浦西部华为研发中心的先导优势,探索符合产业发展,适合青浦实际的战略布局,盘活周边电子信息数字产业。构建同G50长三角数字经济带产业布局相互匹配的政策体系,严格遵循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客观规律,基于实体产业的特点,政府不应大包大揽,应适当“松手”,为企业营造一个自由的创新环境。同时根据产业发展特点,着重发展G50数字经济带的AI人工智能、软件信息等互联网类数字型产业,加速培育物流工厂与数字信息技术的结合,使传统物流向智慧物流、在线物流等场景类产业转变。政策扶持上,对数字信息产业所需的资金和技术要素给予支撑,比如打造产业与金融相结合的政策平台,增强资源配置的能力。

(三)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数字产业服务力度

数字产业领域是一个特殊的技术领域,产业信息化水平高。以互联网信息初创企业为例,由于数据信息系统的研究开发再到投入生产使用需要非常高的原创性,对于知识产权及专利保护依存度很高,发展数字产业首先要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考虑到数字企业产业链的上下游特殊性,在政策配套没能全覆盖的情况下,需要以问题为导向,精准施策,精准服务,加快构建现代信息产业体系,营造G50数字经济带良好的创业环境。让沿线企业在青浦发展有存在感、获得感。比如“店小二”主动上门服务,政策主动兑现,探索企业版家门口服务站,建立青浦区数字重点企业和产业项目库,完善分类走访服务企业机制等,让企业“想进来,留得住”。加大对青浦当地数字经济品牌的宣传力度,打响区域本土品牌。加大对北斗、网易、华为等数字经济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对相关联企业实行“一企一策”,按照规定享受政策优惠。完善市西软件信息园的交通、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让企业在园区内就可以实现办公生活一体化。

(四)探寻新增长点,推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

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以新的经济增长点突破企业生产边界,提高资源要素的边际效率。探索研究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转型升级。一是借助现有“一网通办”数据化平台,整合G50高速公路沿线数字化企业,打造统一的数字经济服务智慧平台,形成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数据库,促进信息数据的互联互通,避免企业由于信息不充分带来的交易成本和时间成本上涨。二是充分发挥上海高校和科研院校的优势,加大数字经济企业与高校的合作。比如可以成立长三角数字经济联盟,对区域内数字经济发展进行产学研分析,特别是对数字经济发展贡献杰出的企业、研究机构、人才等进行奖励。鼓励成立数字经济智库联盟,并对大数据、数字经济带、物流信息等进行专项研究,为G50高速沿线企业提供理论指导,提高数字经济的科研成果转化率。三是加大数字经济企业与传统物流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利用数字经济企业的技术为传统物流行业提供技术支持,推动物流业的转型升级,创新管理运营模式,将数字技术落到实处,提升广度、深度和能级,为数字经济产业提供数字在线服务。

(五)以创新平台为重点,推进G50数字经济带建设

G50沿线数字信息资源丰富,以G50创新走廊串起北斗卫星导航吉利航天卫星研究院、哈工大人工智能以及华为海思等“卡脖子”关键性技术研发创新基地。串联中核科创园、网易国际文创科技园、华为移动终端研发中心等,整合亨通光电、大唐电信、金光集团、铠嘉电脑、富通光通信等世界领先的电子信息产业,依托G50高速的交通优势和轨交17号线沿线相关站点资源,吸引数字经济产业在G50沿线布局,形成交通线、产业线、创新线“三线合一”。利用上海高校一流的科教资源,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生态深度融合,以此为依托,集聚科技创新人才要素、科技创新成果、科技创业公共服务平台,打通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推动G50沿线数字经济产业科技创新竞争力出现质的飞跃。以G50数字经济带建设为契机,推进数字信息企业和人才的集聚,加大科技金融政策的倾斜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的奖励力度。比如对专业技术人才进行现金和住房补贴,吸引人才落户青浦。为G50“长三角数字干线”经济带建设输送人才,构建更具吸引力、竞争力和凝聚力的人才发展政策体系和开放、充满活力的人才创新创业环境。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