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城中村“美丽庭院”微治理的探索与实践——以金山区金山卫镇两村为例

时间:2024-05-23

■程 艳

位于金山区金山卫镇的金卫村和卫城村是典型的“城中村”。自2019年以来,两个村以“美丽庭院”微治理为主线,探索微更新、微改造,逐步激发村民参与新活力、村庄发展新动能。“微治理”释放新能量,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治理成效,村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得以满足,获得感、满意度也进一步提升。

一、两村治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金山卫镇金卫村、卫城村位于镇区周边,因城镇发展和上海石化建设需要,两村分别于1972年、1980年开始耕地逐步被征用。目前,两个村都已没有耕地,先后8个村民小组被撤制,未撤制的村民小组还剩6个。经过撤制后,户籍居民分别为1045人、812人。由于金卫、卫城村在城镇周边,交通、生活上都有得天独厚的便利,不仅外来租住人员多,引来的小商贩也多。这些未撤制还留在村内的村民,多把空余的房屋租借给外来人员居住。目前,两个村外来人口已分别达到1194人和2112人,是典型的城中村。狭小的空间,高密度的人口,给“城中村”带来了环境卫生脏乱差等突出问题。

(一)村委会管理难度大

一方面,来自本地村民的管理。大量的拆违导致部分村民不理解,对村委会产生对立情绪。特别是2017年以来,金卫村、卫城村按照镇党委、政府部署,开展了“五违四必”环境整治工作,村民家内许多违章搭建全都被拆除。这直接影响了村民的既得利益,引发了部分村民对村委会的不满情绪。另一方面,来自人口结构复杂带来的融合发展困难。金卫村、卫城村实际居住的户籍人口仅754人,非户籍外来人口达到3300多人,两者人口比约为1∶4。因非户籍人口主要为租住的外来务工人员,管理压力日益增大。

(二)村内基础设施薄弱

据统计,金卫、卫城村村内共有大大小小民房248幢。村民不规范建筑,形成了“握手楼”“贴面楼”“一线天”等这样的“城中村”典型建筑景观,而这些杂乱、陈旧、矮小的建筑影响整个区域的整齐美观和活力。由于建筑的混乱,没有整体性规划,一些基础功能没有完善。

二、两村治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分析金卫村、卫城村两个城中村存在问题,追根溯源,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在拆除违建方面,“破”的多、“立”的少

城中村是违章搭建的重灾区。这两年,结合无违建居村创建,对村内的违章建筑进行了集中拆除。虽然违建没有了,但很多地方在大规模的拆违后,整块场地就荒废了,村委会没有引导村民整治后合理使用。在“美丽庭院”治理前金卫和卫城两个村,几乎家家庭院里都有拆违留下的裸露宅基,严重影响了庭院美观。

(二)在环境整治方面,“堵”的多、“疏”的少

金卫和卫城村结合创城和国家卫生镇迎复审等工作,开展了暴露垃圾清运、乱堆乱放治理、“牛皮癣”清理整治、污水管网堵塞疏通等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环境卫生在一段时间有了明显好转。但随着整治行动的结束,原先存在的环境问题又“死灰复燃”。究其原因,还是出在村干部和相关部门把精力都用在“堵漏”上,而没有深入系统思考如何在“疏通”上下功夫、求长效。

(三)在社区治理方面,“管”的多、“治”的少

村民不主动参与村内事务的原因,在于村干部受到“时间紧任务重”思想的牵制,过于强调政策执行的结果,而启发村民自觉性不够。工作中“刚性执行”有余,“柔性引导”不足,使得村民不能及时准确地理解政策的意义,造成了村民与村干部的误会和矛盾。这也致使村里想开展的工作都得不到村民的积极支持和自觉响应。

三、“美丽庭院”微治理的主要做法

针对城中村存在问题,2019年金卫村和卫城村按照镇党委“加快打造美丽+工程”决策部署,积极探索“城中村”美丽建设新路径,提出了“以村民为主体,以参与为核心,以微改造为抓手”的城中村美丽庭院创建的基本思路。通过“美丽庭院”创建,带动各家各户庭院的“小微”治理,实现从一处美,到一片美,最终呈现整体美。

(一)以“微组织”触发参与动力

在美丽庭院创建过程中,金卫村、卫城村充分发挥妇联组织作用。一方面广泛动员、凝聚人气。在创建中,广泛动员女性参与美丽庭院创建,着力发挥她们在家庭建设中的独特作用,将家庭的参与意识调动起来,通过美丽庭院建设,让家庭这个社会最小的细胞去积极主动营造“美”。另一方面典型引路,激发热情。在创建之初,两个村分别成立了由村内妇女骨干、庭院建设佼佼者、乐于参与村级事务的热心人士等组成的美丽督导员队伍,通过第三方专业组织的增能培训,培养她们的沟通力、胜任力、团队协作力等等,充分调动她们参与美丽庭院创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她们的带动下,越来越多村民参与到美丽庭院创建中,推动美丽庭院创建全面覆盖,实现“户户动员、人人参与”。

(二)以“微标准”引导村民创建

结合实际,形成了“五化”的“美丽庭院”评比标准,即环境卫生清洁化、摆放有序整齐化、种树栽绿生态化、庭院建设协调化、乡风家风文明化。每项20分,满分为100分的标准体系。得分70分及以上为标准户,80分及以上为示范户,90分及以上为精品户。以自评、互评等办法开展评比,达标后进行公示、表彰、授牌。每个月的评比情况用图标在公示栏中进行标注,有效激发了村民的创建热情。与此同时,村委会在指导村民改造庭院过程中,始终坚持“花小钱、办大事”的原则,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引导各家各户因地制宜,打造低成本有特色的美丽庭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实践经验。比如,针对庭院水泥硬化多、杂物堆放多、绿化菜地凌乱多等“三多”问题,探索形成了区块分割法、无中生有法、见缝插绿法、变废为宝法等“庭院四法”,使庭院实现了“洁化”“序化”“美化”。再如,引导村民就地取材,使用废弃猪槽、泡菜罐、轮胎等各种材料与各种植物造景等。无论是庭院微景打造,还是基础设施补短板,能够人尽其能、物尽其用的地方,坚决少花钱或不花钱。真正做到因地制宜、节俭适度,推动美丽庭院改造因地制宜,实现“花小钱、办大事”。

(三)以“微机制”推动常抓常美

建立督促结合机制确保美丽庭院创建出长效。在“督”字上,从严把控、分层创建。按照“全面开展、分层推进”的原则,开展标准户、示范户、精品户争创活动,评选按照“标准严控、晒评结合、动态管理”进行,采取互评、交叉评等办法,达标后进行公示、表彰和授牌。同步建立美丽督导员队伍,全程参与、监督指导争创活动。在“促”字上,倒逼促进、长治久美。建立倒逼机制,以网格化党建为契机,通过党员包干到户的方式,实行联系户扣分党员连带扣分,倒逼党员既要带好头还要助好力。建立激励机制,推广志愿积分制,通过志愿积分兑换实物的形式,激励村民积极参与、共建共享,推动美丽庭院管理的精细化、长效化,实现“一时美到长久美”。

(四)以“微更新”拓宽美丽维度

在改造庭院“小美”的同时,还注重从解决村民需求出发,推动公共区域的“微改造、微更新”,汇聚起村容村貌的“大美”。比如,金卫村立足村民健身需求,把原先杂乱无章的村宅前荒地建成了一条林荫慢行的彩色步道,打造了多功能一体化的绿色开放共享空间。卫城村结合古桥——定南桥的修缮、保护,在古桥周边建成了一块开放式文化休闲小公园,让村民在家门口邂逅“口袋公园”。以这样的“小美”成就村内环境的“大美”,推动村容村民大改变,实现“一处美到整体美”。

四、两村治理的成效与反响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两村在治理中通过植入庭院改造的“小微因子”,以“美丽庭院”创建为突破口,抓住村民最关切的问题、最迫切的需求,以微组织、微标准、微机制、微更新为切入点,在凝聚群众参与、激活社会组织、培养自治意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美丽庭院”微治理唤醒群众参与意识

之前,村民一方面参与社区治理意识不强,另一方面又苦于参与没渠道、没机会,最终导致居民不愿参与,不能参与。在美丽庭院微治理过程中,村委会由社区自治的“包办人”转变为社区自治的“服务者”。从动员村民改造自家庭院入手,为群众参与提供了空间,有效激发了村民的自治活力,实现了从“要我创建”到“我要创建”转变。这种转变不仅体现在思想更体现在行动上。目前,每月上墙的“美丽庭院”标准户、示范户的逐渐增多。截至去年6月底,两个村共有150多户村民参与“美丽庭院”创建,创建率达到60%,年底两个村基本实现美丽庭院创建全面覆盖。可以说,美丽“微治理”为群众主体作用的发挥提供了更大的空间,让社区自治融入到居民生活的每个角落,使居民能够多渠道全方位参与。

(二)“美丽庭院”微治理丰富村民自治内容

对村民而言,之前的参与自治,往往是三年一次的村委会换届选举。自治对居民而言是看起来近、实际上远,与居民生活联系不紧密。美丽庭院“微治理”在鼓励村民打造自家庭院的同时,积极探索“美丽庭院+”,拓宽创建内涵。比如,探索推进了“美丽庭院+志愿服务”“美丽庭院+公益认领”“美丽庭院+寻找最美家庭”等“美丽庭院+”创建模式,将美丽庭院创建内容进行了极大扩展,从卫生划片、绿地认养、道路维护等小事到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等大事。可以说,以“美丽庭院”为抓手的微治理让自治融入到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自然成为居民生活习惯的一部分。

(三)“美丽庭院”微治理培育居民责任精神

以往的自治中,由于村委会大包干,村民成为简单的享用者,自治面临“村民只讲需求不讲贡献,村委会做得越多被骂也越多”的困境。在美丽庭院“微治理”中,村委会鼓励村民“人人动手、户户参与”,通过庭院改造过程,培养培育村民逐渐意识到“我们的家需要我们共同来建”,共同参与才能共享成果,实现了由“我向社区要什么”到“我为社区做什么”的思想转变。特别在党员、村民骨干、美丽督导员等的带动下,通过持续推进美丽庭院“标准户”“示范户”“精品户”争创活动,开展村与村、户与户之间的互看互学、互评互比,合理运用“点赞台”和“曝光台”点燃农户荣辱意识、责任意识,促使村民自觉主动地加入维护美丽、提升美丽的队伍中来,在村内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实现村容村貌大提升。

(四)美丽庭院“微治理”创新社区自治形式

在美丽庭院“微治理”探索实践过程中,金卫村、卫城村抓住社区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微事物、微组织、微平台、微机制为突破口,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不断完善村内公共服务体系,服务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形成有效的治理、良好的秩序,使村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这种“接地气”的创新,更能够激发村民的自治活力,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村民自治的良性互动,是城中村自治的有效实现形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