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五治”融合 建设小康——奉贤区金汇镇白沙村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4-05-23

■ 吴康军

***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和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13亿多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是需要一鼓作气向终点线冲刺的历史时刻。近年来,奉贤区金汇镇白沙村紧紧围绕新时代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探索政治、法治、自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实践,综合施策,精准发力,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他们特别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美丽家园建设、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创新着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全村建设成为更高质量小康社会。

一、白沙村基本情况

白沙村位于奉贤区金汇镇中南部,是大型居住社区的东侧后花园。“白沙”因起源于中国最古老的海岸线——古冈身,由“风蚀贝币化白沙”的历史渊源和村民长期倚居白沙港两岸而得名。全村总面积2.72平方公里。有14个村民小组,总户数613户,户籍人口2014人,来奉人员658人。2010年金汇镇遇大型居住社区建设,其中7个村民小组动迁,目前还剩下7个村民小组,260户农户。村设党总支1个,下设3个支部,中共党员105人。三年来,白沙村在社会治理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7年全区首个一次性通过“生态村组·和美宅基”验收的行政村,2018年荣获上海市美丽乡村示范村,首批无违建村。2019年,白沙村已进入首批区级全国民主法治村(社区)重点培育单位。

二、“五治融合”推进高质量小康社会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政治引领凝聚合力,夯实小康社会基石

1.党总支始终靠前引领群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工作基础在基层,力量源泉也在基层。白沙村党总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党总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聚焦“老小旧远”问题,着力解决老百姓的日常事、烦心事。平均年龄只有30多岁的白沙村“80”后村两委班子,充分彰显了敢担当、有作为的拼搏精神。如创建工作的“发令枪”一响,村干部就迅速进入了“5+2”“白+黑”的紧张工作模式。大家放弃休息,齐心协力,撸起袖子加油干,日夜奋战在创建第一线。

2.普通党员踊跃参加“吾先行”志愿队。“吾先行”志愿队设5个小分队,以“5”的谐音,起名“吾先行”。“快乐先行”文娱分队在民族传统节日开展文艺表演活动;“调忧先行”调解分队协助化解家庭、邻里民间纠纷;“关爱先行”帮扶分队不定期为困难群众提供便民服务;“绿色先行”环保分队每周四开展护水、护绿、护路活动;“安全先行”巡逻分队在重要节假日按时开展义务巡逻与不定期走访宣传。“吾先行”实行“服务+学习”,让党员队伍活起来;“服务+奖励”,让基层服务动起来;“服务+考核”,让争先评优热起来。志愿服务队依托党建微家、生活驿站、睦家小院、爱国小屋、法治小站等新时代文明实践点为百姓提供全方位的便民、惠民和利民服务。

3.老党员老干部结对农户,监督创建工作。俗话说,拆违是天下第一难事。老党员、老干部通过结对农户,做群众思想工作。如李逢春和王锡勋两位老党员,他们结对的农户一开始不太配合拆违建,通过一次次地上门劝说,终于把思想工作做通。待违建拆除后,其他农户也跟着自拆。2017年在创建“无违建”村、“生态村组·和美宅基”工作时,老党员老干部们主动提出组建一支“回头看”党员志愿者队伍,每两个月对农户进行检查,发现有新增脏乱差现象就予以扣分,并及时整改。

(二)法治建设作保障,百姓安居再乐业

1.发挥法治宣传教育主阵地作用。法治是增强基层治理的定力,也是规范群众法治意识的规章。“人民乡村人民建”,白沙村注重法治阵地建设,宣传教育村民群众。设立“红帆林”宪法法治墙等法治宣传阵地。村委把法律服务送到了村民家门口,村民守法、用法的意识进一步提高。“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成为村民的习惯。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聘请若干村民担任法律明白人(宅基老娘舅、平安志愿者、宅基长),化解简易家庭、邻里纠纷,协助开展法治宣传活动。

2.发挥村民议事中心作用。村民议事中心是村民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场所,也是村民了解村集体事务,以及解决个人需求的主要场所。白沙村以规范制度建设为抓手,通过建立监督制度、“村务、财务”双公开制度等,坚持落实“四议两公开”为主要内容的重大事项议事规则等民主管理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工作,定期召开两委班子会议,议事中心、村监督委员会会议,对党内、村内的大事要事进行民主协商,增强决策的公开化、科学化、合理化。

3.发挥美丽约定化解邻里纠纷的作用。美丽约定是村规民约的升级版,可以更好地健全村民规范机制,充分发挥了美丽约定在村级民主管理中的草根宪法的作用。如村内甲某和乙某以前是非常要好的邻居,因为甲某家翻建房屋,私自把小屋后的公共弄堂占为己有,乙某非常不开心。2017年在村创建“生态村组·和美宅基”时,通过村两委、法律明白人对两家人做工作,最后通过美丽约定这一“草根宪法”,对甲某的违章进行拆除,两家也开始自觉遵守约定,从而使宅基变得更美丽、邻里变得更和睦。

(三)乡村自治强基础,提升村民幸福感

1.推行乡村管家“1+5”模式。创新社会治理模式,需要依靠村民的自治力量。白沙村推行的乡村管家“1”是指总管家,有村两委成员担任,“5”是指分管家,由村民代表推荐相关行业有一技之长的村民聘任。管家班设立“房管家”“物管家”“水管家”“电管家”“绿管家”,每名分管家配备2名助手,为全体农户管理服务。老百姓家有什么困难自己不能解决的,一个信息到管家,管家及时帮解除,解决了百姓的后顾之忧。

2.自觉践行垃圾分类。垃圾分类严格推行“3+1”模式,每个村民小组由3个“桶长”加上1个“宅基长”组成,并聘请了5个德高望重的村民代表组成督查指导小组,对全村的垃圾分类工作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严格做到生活垃圾干湿分类。因为分类,农村垃圾大量减少,村民幸福指数大大提高。

3.“新村民”主动参与防疫。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党员、村民都冲锋在抗疫的第一线,“新村民”也不甘落后,积极展示他们的自治能力。90后小伙李义主动担当作为加入24小时值班队伍,有些“新村民”为一线人员送去了牛奶、口罩等物资,通过成立“外来人口交流群”主动和村委沟通、宣传安全知识。他们互相进行监督,一发现异常及时向村委主动举报,确保防疫期间的万无一失。新村民和村委会十分配合,和原住民关系融洽。

(四)德治润化显活力,乡风文明上台阶

1.培育“和美”新风尚。“和美”新风尚营造了风清气正、向善向上的社会风气。村里每年举办“最美庭院”“最美家庭”“十佳党员”“十佳村民”等主题创优评先活动,经常开展亲子拓展活动、厨艺展示、健康活动、农民运动会等,目的是要培植家庭和气、邻里和睦、村庄和谐的“和美”风气,同时也能改变了一部分人的价值观、人生观。村里有一群退伍军人,自从村建立了“爱国小屋”“退伍军人服务站”和以退伍军人法治服务为主的“睦家小站”,每年“八一”建军节之际,开展一系列退伍军人的主题活动。在多次活动中,让他们找到了人生信仰,找到了当兵时候保家卫国的初心,自愿承担活动任务,如读倡议书、领誓志愿者誓言、召集退伍军人大合唱等。

2.评先进激发村民道德信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评优激发的是村民的道德力量。2017年被评为“十佳村民”的一村民,在这次新冠肺炎抗疫中,他主动提出要值守村路口,防止人员随意出入。他说:“‘十佳村民’不是那么容易被评到的,必须要靠平时的积累和主动的作为。”就是这简单的一句话让我们突然觉得,就是一个简单的评选活动,激发出村民优秀的道德品质。

3.培育和提升村民主人翁意识。2018年白沙村创建“美丽乡村”建设。刚开始,大家对美丽乡村的概念很模糊,于是村两委班子组织村民到一个先进村实地考察。考察回来后,一村民代表就和书记说:“书记,你放心,一年之后,我们白沙村可以比他们做的更好!”有了这样的决心和信心,看到了村民的主人翁的意识和精神。回来后他们学习经验废物利用打扮自己的宅基,无论是宅前还是屋后都打理得井井有条,邻里朋友都相处得非常和睦。

(五)智治科技支撑力,基层治理新模式

白沙村强化互联网思维,善于运用智能化手段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通过三级综治中心建设,把治安防范措施延伸到群众身边,发动社会力量和村民群众共同参与治安防范。全村划分两个责任网格,配备8名网格员、18名宅基长组成网格队伍,进行全天候巡查、精细化管理。同时,主干路、公共空间等安装“天眼”联网,精准打造“雪亮工程”,确保了治安防控“全覆盖、无死角”。近年来,随着综治防控体系的逐步完善和有效运营,白沙村区域内基本实现治安零风险,至今无刑事、治安案件发生,“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已成为常态,无形的智慧治理为村民打造了有形的安全防护网。

三、“五治融合”推进高质量小康社会建设取得的成效

白沙村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精神,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更高质量小康已经展现

白沙村的农民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农民,他们享受到的是城市生活。从收入来看,农民增收的渠道越来越宽。因为动迁,全村一半农民享受城镇社保待遇,每年固定收入近三万元。另一半60岁以上老人,每年有社保收入14000多元。除此之外,村民还可以享受到农龄股分红,从三年前的每股5.5元增长到去年每股14元;成功创建和美宅基每户奖励3000元。从住房来看,全村户数613户中已动迁316户,占总数51%。这些农户住进了安置房,少则一户2套房,多则一户4套或5套房;未动迁户,近三年大部分进行房屋修缮,住房也很宽敞。全村90%左右的村民在城镇购买了商品房,从出行来看,许多村民家庭拥有至少一辆小汽车,村内道路以沥青路面予以贯通,出行十分方便。

(二)文明程度大大增强,社会风气明显好转

文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之一。只有人人讲文明,时时处处讲文明,社会才能文明。在文明村建设方面,村民家庭和睦、邻里团结,注重家风村风民风,带头移风易俗、厚养薄葬。干湿垃圾主动分,合法出租记心头,场前屋后保整洁,志愿服务趋常态。村民积极撰写快板《白沙今昔比一比》、自治案例《聚餐之后》等内容,体现小康生活,主动参与“鼠年公益行、情暖夕阳红”“农民运动会”“展农家厨艺·品健康美味”等活动,凝聚力递增,享受体育为公园、白沙小谷、生活驿站等提供的文化娱乐生活,涌现了以王永康、王雪明为代表的最美金汇人、见义勇为等先进人物,营造了风清气正、向善向上的社会风气。

(三)公共安全有效保障,群众获得感满意度全面提升

村民自觉参与“雪亮工程”建设,全村形成了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村民对落实“一村居一警一室”、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等建设非常认可,安全感满意度明显上升,有52户农户回搬村组。全村已多年无刑事、治安案件发生,民事纠纷连年明显下降。

四、决胜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建成小康社会的几点思考

(一)坚持持续投入机制,确保守成有力

农村有句俗话:无钿(钱)活死人。开展任何一项活动,资金的投入是基础。白沙村具有比较好的“家底”,年可支配收入约380万元。主要来源于积累资金通过镇级平台联合投资楼宇,获取保底收益;投资百村公司获取固定收益;利用流转土地等资源环境优势吸引总部经济进驻获取固定收益等。集体经济壮大发展,为“五治融合”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经费保障,为决胜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夯实经济基础。

(二)坚持载体多元化机制,确保守成有序

工作内容形式的多样性,势必要求实现工作目标任务的载体多元化,如有平台、有队伍、有阵地,如有固定集中的、有流动分散的,不一而足。如在“五治融合”中,政治建设需要打造党员志愿服务队,法治建设需要打造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法治阵地、法治宣传队伍,德治建设需要打造教育基地,自治建设需要打造管家班、建立管家队,智治建设需要打造“天眼”监控室、网格服务队。

(三)坚持结果综合运用机制,确保守成有责

事前定职责、事后要问责,只有如此,才能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确保共同前进。如“吾先行”党员志愿服务实行积分奖励制度,志愿服务1小时积1分,积分可到“小超市”兑换生活用品,并且与党员“五角星”集星制度和年度“十佳党员”评选制度等挂钩。如管家班管家及其助手,实行服务误工补贴制度,补贴金额与服务要求、服务对象评价挂钩。如村民落实“美丽约定”“垃圾分类”等义务情况,除记入诚信档案,执行奖惩制度,并与年度的“最美庭院”“最美家庭”“十佳村民”等评比表彰挂钩。“和美宅基”各项工作结果及时在村域相关公共区域予以公示、公告,接受村民监督。□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