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打造都市现代绿色农业高地

时间:2024-05-23

■ 崇明区农业委员会

崇明区是上海最大的农村地区,拥有全市1/4的林地、1/3的基本农田,拥有全市最多的农村和最多的农业人口,是上海乡村振兴的重要阵地,也是上海重要的“菜篮子”“米袋子”。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对崇明都市现代绿色农业发展寄予厚望,提出崇明应“杀出一条绿色农业的血路,闯出一条生态经济的新路”。崇明坚持以全球视野为导向、世界水平为标杆,以高科技、高品质、高附加值为引领,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争把崇明建设成为全国知名的都市现代绿色农业高地,成为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战场。

一、前阶段主要工作

(一)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发展转型升级。优化农业区域规划,完成市下达的43.6万亩农业“三区”划定任务,重点推进2个科技农业项目集聚区、2个农业创新集聚带和1个现代农业产业园“两区两带一园”农业集聚区建设。同时,以筹备第十届中国花博会为契机,研究制定花卉产业扶持政策,发展高端花卉产业,已引进恒大、源怡、优尼3家优质花卉企业。引进优质种质资源,培育国庆稻新品种“沪早香软1号”及优质水稻新品种“沪软1212”,获得“南粳46”水稻品种在上海地区的独家经销代理权。建立国内首份绿色农业发展负面清单,对农业生产产生的污染源、落后产能等以负面清单的方式实行减量化和退出机制。确定72项生态评价指标和退出标准,并据此制定清退淘汰三年行动计划。制定养殖业布局规划,基本完成规划不保留养殖场退养工作。

(二)树立全域全生态发展理念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总书记的一席话点透了崇明生态本底优势的弥足珍贵。崇明农业的发展,建立在丰厚的“水土林气”的资源禀赋之上,“绿色”是我们不变的底色,“生态”是我们根本的标准,崇明广袤的土地将成为上海绿色农业制造品牌的“车间”。

去年崇明成功跻身全国40个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创建地区。按照“共抓大保护”的工作要求,我们将树立全域全生态发展理念,开展先行先试。推动绿色食品全覆盖,推广绿色、有机食品认证,今年已实现认证率70%,2020年目标达到90%;打造水产循环零排放模式,制定水产养殖布局规划,启动“鱼塘-水稻-湿地-林地”养殖尾水综合治理循环利用试点,推进三星镇、港西镇河道放流养殖设施和环境改造试点。强化绿色投入品管控,出台绿色农药管控规定,制定世界级生态岛农药管控新标准和绿色农药目录,限制使用目录以外农药,建立集绿色农药采购、销售、配送、使用、废弃物回收处理为一体的绿色农药封闭式管控体系。提升耕地质量,应用微生物肥菌、蚯蚓养殖技术,实施土壤改良和保育试点。

(三)引培优质经营主体

2018年崇明各级政府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世界级“选手”参与生态岛建设。

1月6日,崇明区携手市农委成功举办农业招商推介会,在全市首次推出5万亩规模优质土地邀请世界级“选手”建设世界级生态岛。目前已完成了5批64个项目的区级评审,其中20个项目已完成意向落地。同时,与正大、恒大等知名企业洽谈合作,引入先进的经营发展模式。加强土地流转管控,制定规模流转土地中零星未流转土地归并整合与平移指导意见,启动国有农用地、在崇市属企业地产集团农用地资源整合,纳入招商平台统筹管理。加强设施用地管控,完成崇明特色设施用房方案设计,确定设计风格和建筑材料并完成试点建设。支持以开心农场、博士农场为代表的示范经营主体发展。建设农宅流转系统,畅通开心农场进出机制,建立开心农场项目库,启动实施8个点状供地项目。按照“优质、一般、淘汰”三个等级,初步完成首批646个规模经营主体分类评估。基本完成乡镇两个“3-5家”优秀经营主体上报梳理,锁定全区优秀经营主体136个,其中提升改造型99个,引进培育型37个。推动联扶公司实体化运行,申请和落实都市现代、综开等农业项目政策,与合作方分别建立项目公司,实施高标准设施等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引导先进技术的集成应用。

(四)推进优质农产品品牌整合

加快探索崇明地产优质农产品的品牌整合和监管,崇明农产品开始从“田间地头”搭乘物流冷链,走进城市商超,走入市民家中,努力建成上海绿色农业发展车间,打响崇明制造品牌。

率先在稻米产业寻求突破,推动从“售谷”到“售米”的转型升级。对标世界最高标准,在全区划定1万亩生产基地积极推进实施无化肥、无化学农药的“两无化”生产模式,制定了“两无化”生产的崇明标准。在种源准备、环境测试、生产指导、技术培训、智慧农业、品质鉴定等方面实现全流程管控和开放式监督,并与高端电子商务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发展订单农业,提升“崇明大米”区域公共品牌的推广度和知名度。

以“崇明大米”为起点,通过保种育种、种养技术提升等手段,促成崇明清水蟹、白山羊、翠冠梨、优质柑桔等一大批重点特色品种的品质提升。以产业辐射度、品牌带动力、市场美誉度为指标,着力打造一批有实力、有特色、有文化的“崇明”地域标识区域公共品牌,建立绿色农产品联盟,让高品质、高附加值成为崇明农产品的品牌名片。目前已培育崇明大米、金沙橘、清水蟹等一批知名品牌。

(五)推进乡村高品质发展

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重点推进“三个全覆盖”:一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出水水质从“二级”提升至“一级A”,完成19.2万户安装目标,实现处理全覆盖。二是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全覆盖。全区已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全面覆盖,收运处理设施自成体系,减量利用自我消纳,今年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33.4%。三是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全覆盖。推动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全覆盖,聚焦水稻秸秆、多汁蔬菜、瓜菜藤蔓、林地枝藤等农林废弃物,引进深圳大树、微秸宝等国内外先进技术设备,推行适合崇明实际的秸秆燃料化、饲料化、肥料化等循环利用模式,建立完善的收集、处置终端体系,实施资源化利用。结合“五美社区”建设,推动园艺村、北双村、新安村等7个市、区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按照“一镇一村”的要求,全区16个涉农乡镇每镇至少推进1个区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到2019年底建成一批具备示范引领作用的特色精品村,为下一轮创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做好储备。

二、下阶段打算

在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的同时,崇明区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着力补短板、建机制、提品质,继续坚定不移的把“全面提升崇明都市现代绿色农业发展能级与核心竞争力”作为行动指南,以勇做“上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战场”的责任担当,全力打造新时代的崇明“新三园”,扎实有序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一)打出优化人居环境组合拳,共筑近悦远来的美丽家园

厚植生态优势,描绘崇明乡村振兴的靓丽风景线。一是更高起点谋划美丽乡村发展方向。明确崇明乡村面向全球、面向未来的功能定位,率先建成市、区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塑造崇明美丽乡村和五美社区建设的新标杆。以“美在生态、富在产业、根在文化”为根本遵循,乡镇沙场点兵、村庄同台竞技,形成分层次、滚动式推进示范村创建工作的“蓄水池”,着力打造一批凸显崇明颜值,成就乡村价值,代表上海水平,具备国际高度的崇明乡村振兴示范村。二是更高水平推动林业建设路径升级。结合第十届中国花博会筹备,深度发掘崇明“一镇一树种,一村一花园”景观特点,打造富有特色的林间花海、沿路花带、水岸花田,形成港西镇月季小镇、陈家镇瀛东村花卉港建设形态。推行多种林下经济种植试点,推动林地空间与优势产业的全方位融合。三是更高层次深化人居环境“三个全覆盖”。积极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国家级示范区建设,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与生态的发展共赢,研究探索生产、生活废弃物“变废为宝”的优化提升方案,推进“全粪+秸秆”、沼液转化液面肥和底肥试验,全面推广应用深圳大树、微秸宝技术,争当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的“模范生”。

(二)打造生态理念发展样板地,共建充满活力的绿色田园

强化底线管控,打造上海生态发展的先行示范区。一是夯实绿色发展基础。全面推进绿色农药封闭式管控,建成“1+16”绿色农资连锁经营体系,实现布局合理、销配一体、溯源清晰的绿色农药智慧监管,点亮崇明地产农产品绿色“光环”。落实农业负面清单三年行动计划,严格执行农业生产方式全生命周期监管和农业面源污染源、落后产能减量化退出标准。推进水产养殖尾水生态化处置与循环利用,实施养殖尾水排放治理工程提升改造,开展尾水未达标水产养殖场清退。推进规模化蔬菜基地整建制绿色高效生产。二是筑牢规模发展基础。依托GIS地理信息动态监管系统数据,制定形成涵盖农田、道路、水利等为一体的乡村振兴综合型布局规划,开展2个村土地归并布局试点。巩固100%完成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土地确权登记的成果,实现土地规范流转率达到90%以上。实施国有农用地土地资源整合,开展与地产集团等市属单位的合作联动,启动第二轮规模土地的全球农业精准定点招商,构筑农业发展的“四梁八柱”。以100亩以上水稻、蔬菜基地,30亩以上水产基地、50亩以上果树基地和规划保留畜牧养殖场为核心,实施扁平化管理,启动崇明百千农场建设。全面提升农机社会化、数字化服务能力,完成农机智能化管理全覆盖,培育1家农机产业化龙头企业。三是构建品牌发展基础。建立以“崇明”为地域标识的绿色农产品区域联盟和公共品牌,在完成崇明大米、崇明金沙橘、崇明清水蟹区域公共品牌整合打造的基础上,继续打造崇明白山羊、崇明蔬菜、崇明翠冠梨区域公共品牌,实现六大品牌整合与监管,推动农业品牌国际化。探索种植自然化发展模式,打造以“两无化”为核心竞争力的崇明农产品,实施机插秧覆膜试验。探索崇明绿色农产品周年联合供应模式,打造知名企业的福利工厂。开展崇明农产品物流包装中心建设,打通农产品供应链最后一公里。

(三)激活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共享令人向往的幸福乐园

坚持群众视角,构建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新高地。一是发挥农业科技发展“场效应”。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加强与国内外机构组织、院校、企业、智库合作,建立崇明中以、中荷、中日现代农业创新园区,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中外高端农业技术转移、集成展示、孵化培训、标准制定和应用推广示范中心,不断提升崇明农业“高科技、高品质、高附加值”发展的国内外集聚和辐射能力,确立崇明农业发展的国际站位。实施农业人才素质能力提升培训行动计划,每年分批遴选农业领域优秀人才、技术骨干和优质经营主体代表赴日本、韩国、台湾等地开展专题学习培训,打造服务崇明农业发展的“人才梦之队”。二是实现助力农民增收“加速度”。推动以全区269个村集体经济组织为股东的崇明联扶事业公司实体化、项目化运行,实施靶向精准的高水平农业产业和生态经济项目投资。确定农村综合帮扶产业项目,做好2个对口区、13家企业人才来崇明挂职参与崇明乡村振兴建设。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推进以点状供地带动存量集体建设用地盘活,完成8个乡村振兴重点项目点状供地计划,激活农村“沉睡资源”,不断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发挥香朵、东禾九谷等开心农场,前小桔等博士农场等优质农业经营主体的增收带动作用,提高农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