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机粮结合”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践与探索

时间:2024-05-23

■吴康军



“机粮结合”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践与探索

■吴康军

随着沪郊家庭农场的出现,农机服务合作社和粮食家庭农场结合的“机粮结合”型农业经营主体应运而生。奉贤区庄行镇顾木华家庭农场就是典型的粮食家庭农场与农机服务合作社相结合型经营主体。

一、“机粮结合”型农业经营主体基本情况

(一)粮食家庭农场生产经营情况

1.劳动力情况。顾木华现年60岁,奉贤区庄行人。长期在农村从事农业劳动,有40多年种粮经验和农机操作经验。其家庭劳动力共有4人,全是家庭农场成员,儿子小顾35岁,大学学的是化工专业,在外工作两年后辞职回家跟父亲学农。如今他不但掌握农业生产的关键技术,还会操作多种田间农机具、烘干机和碾米机。妻子和媳妇先后放弃外面的工作,回农场打理事务。全年雇用4名农机手,农忙时根据需要聘请临工20多人。

2.土地流转情况。2013年前,顾木华向镇农业园区和吕桥村共承包300亩土地种植粮食,2014年又在临近的长堤村承包土地400亩,2015年家庭农场承包土地增加到750亩。顾木华每年年底向镇农业公司和村委会提出下一年土地承包申请,合同一年一签。土地流转价格从过去每亩每年1100元增加到目前的1250元,承包款在签订合同后全额付清。

3.生产经营情况。顾木华家庭农场种植单季水稻。三分之一土地种植茬口为水稻和小麦,三分之一的土地种植茬口为水稻和绿肥,三分之一的土地一年只种一季水稻,其余时间休耕。

(二)农机服务合作社经营情况

庄邬农机服务合作社以“基地+农机专业户”的模式运行。合作社根据农机市场发展情况和自身发展需要,采用农机专业户分散灵活作业形式服务农户。合作社则以信息和组织优势,统一联系业务,统一收费标准,并为全体社员提供免费农机维修服务。合作社实施合同式订单作业,一条龙周到服务。2004 年9月,顾木华在区、镇农机管理部门的支持下,联合全镇30多个农机户成立了上海庄邬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他担任合作社理事长,股东35人。合作社成立时只有3台收割机、5台拖拉机,服务面积1000亩左右。经过10年的发展,到2015年以他为理事长的农机合作社拥有大、中型拖拉机40台、自走式收割机22台、各类配套农机具180多台。其中,顾木华自家拥有久保田收割机9台、中型拖拉机13台、插秧机6台,还备置许多配套小型农机具。顾木华家庭农场除作业自己承包的粮田外,还为周边23家家庭农场和种粮户从育秧、耕地、插秧、收割的一条龙服务,服务面积1000多亩。利用烘干设备为农户烘干粮食1000多吨。

(三)经济效益

1.成本。种粮成本主要由土地流转费、种子、化肥、农药、灌溉、烘干、农机具费用及人工费用八部分组成。一是土地流转费。2015年顾木华承包土地面积为750亩,土地流转费为每亩1250元,年初与村委签订合同时全额支付,全年的土地流转费用为937500元。二是种子费用。由于种子是政府免费配送给种植户,所以种子费用不计入成本。三是肥料费用。种水稻的尿素和BB肥每亩为140元,小麦需施肥每亩150元,全年种植小麦面积为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以250亩计),合计支出为142500元。四是农药费用。基本农药由政府统一配送,自费农药每亩46元,合计农药费用为34500元。五是灌溉费用。机口打水为每亩50元,合计37500元。六是烘干费用。2015年政府全额补贴顾木华六台烘干机,烘干稻谷的费用为机器折旧费2万元。七是农机具费用。如按市场价全年390元(包括种稻和麦)计算,农机费用为292500元。八是人工费用。2015年顾木华家庭农场常年雇用农机手4人,年人均工资为4.8万元,农忙时雇用短期(2个月)农机手2人,人均日工资300元,雇工最多时超过20人,人均日工资90元,人工总计23万多元。

2.产值。顾木华家庭农场合理搭配茬口布局,夏熟作物选择了生育期较短的大麦和绿肥。近两年种植的绿肥品种为蚕豆,青苗时即打碎翻耕,享受政府提供的绿肥补贴。秋熟作物种植成熟期不同的水稻。据顾木华介绍,2015年由于风调雨顺,稻谷产量是多年来最高的一年,平均亩产达到1300斤,由国家统一收购价格为每斤1.55元,产值为150多万元;稻谷加工成大米后再销售,大米加工的附加值净利润不低于10%。

3.补贴收入。顾木华家庭农场享受的主要有现金补贴和物化补贴两种。其中,现金补贴市区镇三级政府补贴土地流转费每亩712元亩,秸秆返田补贴每亩90元,两项合计亩均802元。补贴费主要通过“一卡通”经村委会公示后发放,物化补贴以实物形式即时发放。

4.净收益。根据收益=产值收入-成本+补贴的公式计算,2015年顾木华家庭农场净收益有60万余元,家庭劳均纯收入不少于15万元,亩均净收益800多元。

二、“机粮结合”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中遇到的问题

(一)土地流转费和人工成本逐年增大

近年来土地流转费不断上涨,土地租金支出成为家庭农场生产经营的主要成本,给承租户带来较大的土地租金支出压力。如奉贤区庄行镇近三年土地流转费从每亩1100元涨到1250元。同样的,人工成本增长更快,2015年雇佣的老年农民年龄为都在65岁至70岁之间,每人每天90元,比三年前提高了40元。

(二)低等级基础设施制约了粮食家庭农场的发展

家庭农场限于自身能力,基本不具备完全解决基础设施建设的能力,田间道路、灌溉设施、仓储等基础设施建设是当前家庭农场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有些农业基础设施长期得不到维修,对农业生产带来极大不便,也会提高农业生产的成本。

(三)稻谷晾晒问题有待解决

稻谷起收后,干燥问题一直困扰在粮食经营者的心头。一方面,晾晒场地难求,而马路作为晒场隐患多。由于全区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稻谷晒场面积被大量挤压,稻谷收割后晾晒难问题越来越严重。为此,很多经营户为了节约成本,将稻谷晒在附近的马路上,但马路晒场面临很多弊端,如危害通行安全、造成交通隐患、稻谷易被压碎等。即便如此,在晾晒高峰期,很多种粮大户及经营户仍然面临马路晒场也难求的问题。遇上连续阴雨天气,收割后的稻谷得不到及时晾晒会发霉、发芽、腐烂,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另一方面稻谷烘干能力不足。近年,虽然政府投资购买烘干设备,帮助农户解决稻谷晾晒问题。但是考虑到烘干费用、运输费用等成本增加因素,不少家庭农场一直倾向于采用自然晾晒的方式。

(四)传统服务不能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生产需求

当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形成一定规模之后,对播种技术、田间植保、机械收获等方面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如果没有专业化的社会化服务同步跟进,生产成本将大幅上升。目前,基层农技推广部门专业人才缺乏,农技推广、农机服务、病虫害防治等专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相对滞后,造成规模经营主体自己“包揽”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现象非常普遍,不仅花费多、成本高,还容易造成资源浪费。

(五)农场经营者素质与新型职业农民的要求有较大差距

现在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大都在50岁以上,虽然能吃苦耐劳、经验丰富、独当一面,但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对农产品市场信息反应不敏感,尤其对现代农业经营管理和新技术缺乏深入了解,难以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相对接。家庭农场经营者的职业素质与新型职业农民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

三、“机粮结合”型农业经营主体深入推进的对策建议

培育发展“机粮结合”型农业经营主体要与促进农村承包土地有序规范流转有机结合起来,与沪郊开展的“三违”整治及田间窝棚清除、来沪务农人员调控有机结合起来,与治理不规范畜禽养殖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与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机粮结合”型农业经营主体才能深入推进。

(一)规范土地流转,保障农民和承包户双方权益

针对土地流转期限短、流转方向较乱等问题造成的经营户流转积极性不高、养田不力等现象,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在签订土地流转合同时,对流转积极性高、经营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经营户合理延长流转期限,从一年延长到三年甚至五年。二是严格规范土地流转合同,明确规定种植作物类别并作为年底考核的重要指标,将规定的经营面积与经营户上缴粮管所的粮食数量挂起钩来,以有效防止经营户转包或经营经济作物。三是通过建立老年农民养老补贴及适当提高土地流转费等形式,引导农民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委托给村委会统一、有序、规范流转并保障农民权益。四是针对土地流转费提前缴纳造成的经营户资金流转困难现象,建议分期缴纳或采取抵押的方式缓期缴纳,对于提前全额缴纳的经营户可给予不低于银行存款的利息补贴。

(二)健全政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

在2016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强调: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不会减;对农民支持的力度不会减。两个“不会减”可从根本上解决农民问题,让农民富裕起来。为此,一要健全财政扶持政策。对粮食家庭农场实行“以奖代补”政策,有效激发实实在在从事粮食生产的农场主的经营积极性。二要倡导联合销售和品牌经营。针对一些家庭农场想通过市场和品牌来扩大销路、提高粮食生产的附加值却不知如何下手的情况,建议相关部门在建立培育品牌、拓宽销售渠道等方面积极搭建平台、加强指导。三是家庭农场成员和长期雇工的养老医疗保障问题,政府部门制定有关政策,能像城镇职工一样,由政府出一部分,农场主出一部分共同加以解决。

(三)强化社会化服务,实现专业化、机械化作业

以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农业,客观上对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形成了倒逼机制。当经营规模从几亩提高到一、二百亩之后,经营者对生产产品的要求也从简单的满足自身消费提升到对农业规模化生产的配套、对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追求以及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保障等方面。区、镇农业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家庭农场的技术指导、农资农机、茬口安排、病虫害防治、信息、气象、销售等方面服务。继续开展科技入户,做到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建立健全有效农机专业合作社组织模式,加大适用收割机械投入力度,提高机收覆盖面、作业率。继续增强粮食烘干能力,提高收割入库比例、减少劳动强度。

(四)制定培养规划,加大职业农民培养力度

粮食家庭农场的长期稳定发展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也就是职业农民的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需要政府的扶持和专门的教育培养,要让有意从事农业工作的年轻人接受全面系统的农业教育;加快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和网络信息技术教育,举办各类新型职业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班;鼓励农业科技人员、村干部等有文化有技术的能人经营家庭农场,积极培养典型,以点带面,促进农民素质的全面提高;着力增强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开拓能力,加快家庭农场生产、经营和管理走向专业化,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现代经营理念的家庭农场主。

(作者单位:中共奉贤区委党校)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