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那些行走在丝绸之路上的大唐诗人(十)

时间:2024-04-24

□木匠

那些行走在丝绸之路上的大唐诗人(十)

□木匠

本周,是我们“丝路唐诗之旅”的最后一站。“西出阳关无故人”,我们已沿古丝绸之路,从大唐的首都长安来到了两千公里以外的边关——阳关、玉门关。行了,就到这里吧。不过,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当然不是古丝绸之路的终点。从这里再往西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西域,以后的路还很长,如果您还意犹未尽的话,可以自己再走下去,想来一定会有很多有意思的发现……

古丝绸之路在经过甘州以后,再向西行大约200公里,就到肃州了。肃州,治酒泉。酒泉自西域道路开通以来,几乎没有衰败过。盖因此地是个非常重要的交通枢纽——它不仅是从中原去往西域,或从西域进入中原的必经之地,还可以北达居延海,南通青海。秦长城的终点嘉峪关也在这儿附近。

关于酒泉这个地名的由来,有这样一个小典故:汉武帝时,骠骑将军霍去病北征匈奴。在河西地区大败匈奴。汉武帝派人从长安给他带来了一坛御酒,以示嘉奖。而将军却以为能够打败匈奴,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是以他不能独享。于是,他便叫人把这坛御酒倒进了泉水里,让全军将士共饮,酒泉因此而得名。

唐玄宗开元十二年(724年),王昌龄有过一次西北大漠之行,在经过肃州时,他写过这样一首《从军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从军行》一共写过七首,这是其中的一首。月光下,长城上,军中的乐手用琵琶弹奏了一支新曲,紧张了一天的戍卒们都随着它的节拍跳起舞来。这本来应该是个让人感到很放松的时刻,可是由于诗人心里装的都是怀乡的忧伤,所以再欢快的曲子听到诗人的耳朵里,也觉得和感伤戍边将士征战疆场、鲜有人还的著名古乐《关山月》没什么两样。

岑参也是到过酒泉的,可能还不止一次,他有三首诗可以确定是在酒泉写的。

一首是《过酒泉忆杜陵别业》:

昨夜宿祁连,今朝过酒泉。

黄沙西际海,白草北连天。

愁里难消日,归期尚隔年。

阳关万里梦,知处杜陵田。

杜陵,是汉宣帝的陵墓,在长安西南郊,这里指长安,或者诗人在长安的家,就在此处。

另两首是《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

其一

酒泉太守能剑舞,高堂置酒夜击鼓。

胡笳一曲断人肠,座上相看泪如雨。

其二

琵琶长笛曲相和,羌儿胡雏齐唱歌。

浑炙犁牛烹野驼,交河美酒在叵罗。

三更醉后军中寝,无奈秦山归梦何。

前一首诗,写酒泉太守大宴宾客,鼓乐齐鸣,太守乘兴起身,和着鼓点,给大家表演一段剑舞,可见主人的热情。而宾客们在听了那胡笳的演奏后,都不由得思念起家乡,纷纷泪下如雨。

后一首诗,罗列了太守请客吃的是“犁牛”、“野驼”,喝的是“交河美酒”,使用的乐器是“琵琶长笛”,表演者是“羌儿胡雏”,可见主人的大方与豪爽。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吃的、喝的、听的和看的,无一不带有浓浓的西域风情。结果就是人们都喝醉了,也还忘不了怀乡。

肃州以北,有一条发源于祁连山,向北流入居延海的季河,名弱水,又名额济纳河(额济是蒙古语,意思是母亲)。关于它古代有很多传说,比如说它的水没有浮力,不仅不能行船,甚至连草叶掉入也会立刻沉到水底。居延海在远古时代,是个很大的内陆湖,不过到唐代时,已基本干涸了。只有在水大的年份,才会出现一点积水。汉武帝时,曾置居延城。上世纪七十年代,考古工作者曾经在这里出土了上万枚汉简。

唐武则天时,金微州(今蒙古人民共和国肯特省一带)都督仆固始叛乱,武则天命左豹韬卫将军刘敬同从居延海方向率军讨伐,诗人陈子昂当时也在刘的军中。五月,大军路过居延海,诗人忽然听到从一棵树上传来黄莺的叫声,不由得想起了远嫁到匈奴的王昭君和蔡文姬,当然也思念起了自己的家乡。于是,写了一首《居延海树闻莺同作》:

边地无芳树,莺声忽听新。

间关如有意,愁绝若怀人。

明妃失汉宠,蔡女没胡尘。

坐闻应落泪,况忆故园春。

诗题中的“同作”,有可能是当时军中还有其他一些文人,大家都以《居延海树闻莺》为题,写了一首诗。

又,曾以监察御史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的大诗人王维也有两首诗提到了“居延”这个地名。一首是《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传诵千古的名句。

一首是《塞上作》: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

从肃州出来,沿古丝绸之路再往西走大约400公里,就是敦煌了。敦煌古称“三危”,因其地有山名三危山而得名。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据《尚书》,舜尝“窜三苗于三危”,“三苗”应该就是这里最早的居民了。

敦煌这个地方是沙漠里的一块绿洲,甚至还有个谜一样存在了几千年的月牙泉。夏、商、周时期,这里一直是羌戎的驻牧之地;春秋战国时期,这里一度为乌孙和月氏所有;秦汉之际,匈奴崛起,这里又成了匈奴人的一处牧场。汉武帝时,经过数年对匈奴人的作战,迫使匈奴人“远循”,河西之地尽被收入了汉版图,从此开启了中原王朝经营西域的历史。

随着西域道路的开通,汉武帝设立了河西四郡,其中就有敦煌郡。为了防止匈奴人的反扑,还新修了一段长城。在这段汉长城上有两个门,一个是玉门关,一个是阳关。其中玉门关因为是方形的,因此也叫小方盘城,其址在今敦煌城西北90公里外的一片荒漠之中。汉代时,无论是从中原去西域,还是从西域来中原,都要经过这两个门。六朝时,又多出了一条从瓜州(治晋昌)出发,可以不用绕行玉门关和阳关,便能直接到达伊州(今新疆哈蜜)的路——应该是汉长城出现了一处塌方,多出来了一个豁口。于是,唐时又在这个豁口上,新建了一个玉门关。

在唐诗中,玉门关和阳关出现的次数都非常多,几乎成了边关的代名词,而且其中有相当多的诗都是流传甚广的杰作。比如王昌龄的《从军行》:

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其七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最有名的当数王之涣的《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据说王之涣的好朋友高适在读了这首《凉州词》后,也写了一首《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

胡人吹笛戍楼间,楼上萧条海月闲。

借问落梅凡几曲,从风一夜满关山。

诗题中的王七,即王之涣;“落梅”系指古曲《梅花落》。高适在写完这首诗以后,看了一遍,感觉还是不太满意,于是又改成了: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还有李白的《塞下曲》其五:

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

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

玉关殊未入,少妇莫长嗟。

唐代的玉门关现在已经找不到了,有人推测它的位置应该在今甘肃省安西县双塔堡的正南,因为在这里有一个规模不小的古城遗址,当地人管它叫苦峪城。但后来的考古发现证明此地应为唐代晋昌城的遗址,而非玉门关的遗址。不过,唐玉门关的遗址就应在这附近,最远距离不会超过一百公里,可是至今都未能找到。这里再顺带提一句,汉代的阳关在历史上也有很长一段时间找不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一支考古队在敦煌西南大约七十公里外的一片沙漠中,遇到了大风。大风过后,他们看到沙面上出现了很多汉钱、带钩、箭头,还有残刀剑等,于是,他们就把这片沙漠命名为“古董滩”了。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这里就是汉代阳关的所在地。(完)

参考资料:《唐边塞诗选》、《丝绸之路故事选编》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